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个汉人大儒是元朝铁粉,为元朝殉节,可为啥在元亡10年后才死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4-02-11

点击蓝字关注

并星标我们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但元朝统治者采取了错误的民族政策,致使短命亡国,作为最下等的汉人,在元朝灭亡后居然还有汉人给元朝殉节,他就是元末明初的大儒王翰。但令人费解的是,既然王翰为大元殉节,为什么他不在明军解放北京,元朝逃离草原的1368年自杀,而是在洪武十年天下早已安定的时候自杀呢?


一、王翰的民族界定


王翰,又名那木翰,133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其祖籍为西夏国,即今天的宁夏灵武。关于王翰的民族属性,其好友吴海曾撰写《王氏家谱序》,认为王家祖籍为山东汉人,唐末五代时迁居灵武。北宋仁宗时期,宁武沦陷于西夏之手,其后北方又成为金国领土,王氏终于同化为少数民族。1227年,蒙古灭西夏后,其家又归顺了蒙古。


西夏


王氏在王翰曾祖父时期以军功起家,他隶属于蒙古西夏军昂吉儿麾下,在江淮和南宋作战。元朝统一后,其家遂定居庐州(合肥),不断与汉民族交融,这又洗去了其少数民族特性,成为汉人。至王翰时代,王家已经扎根东南,完全成为东南人口。


王翰5岁丧母,继而丧父,全靠继母孙氏抚养。孙氏是传统儒学下培养的女子,躬行温良恭俭让,恪守三纲五常,这种性格对幼时的王翰产生了重要影响。16岁的王翰继承了家族官职,成为元朝千户。其后他不断升官,足迹遍布安徽、广东、福建。1362年,他担任福州路佐官,这个时间元朝已经遍地烽烟,起义不断。王翰在福建曾亲自劝降了福建“三魁贼”,由此升级为福州路同知。这个三魁贼是什么,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福州的巨寇名叫三魁贼,一个说法是福州排名前三的贼寇。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看出王翰对元朝的忠心。


元军


二、元朝的大忠臣


随着元末局势的发展,元朝在南方只剩下福建陈友定、广东何真两股势力。1360年,陈友定通过镇压起义军,占据了闽地八郡,王翰也被召入陈友定幕府,其后陈友定将广东潮州置于麾下。经陈友定推荐,王翰担任了潮州路总管。1367年,明军南下福建,次年将陈友定包围在延平,陈友定自杀。其实陈友定在福建还是深得民心的,他死之后,反抗势力依旧作乱,他的部将或举家抗明,最后全家死难,或自杀效忠大元。王翰眼见着大元江山风雨飘摇,已无力阻挡明军铁蹄,心灰意冷之下,才弃官隐居晋江。那时是1369年。


晋江山村


王翰隐居期间,以大元忠臣自居,其儒学造诣十分高深,曾写诗自喻:“黑云压城天柱折,长烽夜照孤臣节。剑血飞丹气夺虹,银章触手纷如雪。丈夫顾义不顾死,泰华可摧川可竭。蕉黄荔丹酒满壶,千载漳人酹呜咽”。将明军光复比作黑云,自己则是孤臣,表示要秉持大义,不可偷生。他宁可忘情山水,也不垂涎伪明的官爵,对明朝统治十分鄙视。


大都,当时叫北平,那可是王翰魂牵梦绕的圣地,但他身处南方,无法朝圣,但留下诸多诗句表达自己对大元的忠贞之心,比如“挟策南游已十年,梦魂几度拜幽燕”、“京洛繁华事已远,怀人竟日掩空扉”。


三、王翰之死


王翰隐居后可没闲着,装束上他是一派闲适淡然的打扮,“箨冠卉服,葛屦绳带,与樵童、牧竖、田夫、渔父杂处”,但真正交际方面可是往来无白丁,频繁和东南大儒交往,通过这些大儒,王翰虽然身在山野,却能获悉朝野内外一切消息,时刻搅动风云。


明朝文人


王翰的核心交往对象自然是忠心元朝者。其中理学家吴海是王翰的重要朋友。吴海是元末闽地大儒,其理学思想对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傲世万物,曾骄傲地说“杨、墨、释、老,圣道之贼,管、商、申、韩,治道之贼,稗官野乘,正史之贼,支词艳说,文章之贼。”在他眼中,诸子百家都是废物,只有儒学才为圣道;法治、商业全是惑乱天下的原因,只有儒学才是治世之道;野史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有官方正史最为准确;词诗小说都是黄色低俗刊物,只有儒学文章最为高尚。


吴海的墓志铭中说自己修养深厚,操守坚定,元灭后绝不出仕明朝,自言“女子之事人兮,犹且从一而无二。吾岂夫之不若兮?曾不顾夫廉耻”。吴海曾多次劝王翰殉节。这就很搞笑了,自己不死,反而劝别人自杀,妥妥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王翰真的死了,吴海则以友人的身份抚养王翰的遗子王偁,反而获得美名。


狱中文人


四、王翰之死的背后


洪武十年,王翰自杀。关于他的死,说法众多。北元方面宣传他是为了给元朝殉节而死。那么为什么他不在元朝被驱逐的1368年自杀,而是到了天下安定的洪武十年才死呢?笔者认为,他的死,固然有殉节的成分在,但更重要的则和明太祖对文人的政策有关,王翰应该是出于恐惧才自杀的。


洪武八、九年间发生了著名的空印案,朱元璋举起屠刀大杀官吏,涉案人数众多。关于空印案的是非对错,存在争议,但朱元璋的铁血手段,定然吓到了许多文人。许多官僚去上班时都要和妻子诀别,留下遗书,可见对朱元璋的恐惧。


明朝文官


而这个时间前后,又是明初淮西勋贵和浙东文人集团斗争最激烈的时刻,著名的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去世,浙东文人集团遭到严重打击,一蹶不振。从政治派系上讲,王翰就是东南文人的一份子,他不融于淮西勋贵,因此王翰在明朝想要出仕根本不可能。不利的政治大环境,再加上好友的劝死蛊惑,王翰最终选择了自杀。


此外,王翰曾留下绝命诗自我辩解说:当初在潮州为什么不殉国,是因为没有子嗣,冒然自杀无颜面对祖宗。洪武三年王翰有了长子王偁,但考虑幼子无人扶养,所以选择继续苟活。到了洪武十年,孩子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恰逢明朝征辟自己的书信到了,自己不能出仕伪朝,所以自杀以报答大元皇帝。“今年辟书亲到门,丁男屋下三人存。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却了君亲恩”。把自己的死说的明明白白。


北元


文史君说


王翰待大元如初恋,大元北逃后,的确曾想着再回中原重塑辉煌,可惜被明朝痛揍。王翰为腐朽的大元殉节,到底是不是愚忠呢?笔者认为,王翰之死并非单纯地怀念大元,毕竟作为汉人,王翰在元朝的地位也并不高,连色目人都比不上。王翰对大元的怀念,更应该是对朱元璋实行的文人暴政的抗议。


参考文献


马明达:《元末西夏人那木翰事迹考述》,《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2期。


胡蓉:《元末西夏遗民诗人王翰与东南文化》,《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欢迎关注浩然文史的视频号哦↓↓↓↓↓↓



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关注我们


专业学者团队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

稿酬优厚

分享、在看、大拇哥

一个都不能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个汉人大儒是元朝铁粉,为元朝殉节,可为啥在元亡10年后才死

文史君 浩然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