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文史

其他

不出名的“三大征”:宁夏之役为何与援朝抗倭、播州之役齐名?

点击蓝字关注并星标我们蒙古兵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史称“万历三大征”。但是,和大名鼎鼎的援朝抗倭、平定播州不同,平定宁夏哱(bā)拜之乱最为暗淡,但这一事件能和抗倭、平定播州齐名,自然有其重要意义。哱拜是蒙古降将,降明之后作战还算勇猛,但和巡抚党馨有过节,遂造反。哱拜之乱并非简单的兵变,在明朝后期大历史背景下,家丁武装已经取代朝廷官军。一、哱拜出身《明史》记载:哱拜是西部人,嘉靖时期他得罪族长,父兄也抛弃了他,走投无路的哱拜只得投降明朝。这里的西部人,史学界并无明确结论。《明史纪事本末》是最早明确地将他说成是“鞑靼种”的史料。但这些书皆成于清代,时代久远,可信度尚存疑。而明代的《两朝平壤录》说哱拜是“黄毛达子,后投黄台吉”。由于黄台吉凶狠又善猜忌,哱拜遂拉拢三百多人投奔宁夏镇请降,当时的总督王崇古接纳了他。而黄毛达子,明代史料多次提到,大致是蒙古兀良哈部的一支。比如《万历武功录》中说“和林地则黄毛诸鞑虏居之”。《译语》中说“北曰兀良哈,甚骁勇,负瀚海而居,虏中呼为黄毛。”历史上俺答汗曾六征兀良哈,其中第二次征伐,双方就在位于甘、宁一带的布尔哈图汗交战,所以哱拜在宁夏一带归附黄台吉是可信的。而这个黄台吉不是皇太极的错别字,黄台吉是蒙古太子的尊称。明代后期,蒙古诸部出现了诸多黄台吉,著名的有俺答汗之子、土默特部的辛爱黄台吉,祆儿都司部的切尽黄台吉。至于哱拜投降的是哪个黄台吉,就不可知了。蒙古人二、降明事迹哱拜被猜忌,全家被杀害,哱拜只身出逃。王崇古在嘉靖晚期(1564—1567)担任宁夏巡抚,就在这个时间,哱拜投降明朝。此时间正是明蒙冲突激烈之时,九边烽火频发,为了抵抗蒙古入侵,九边相继扩军,其中宁夏王崇古专门招抚蒙古人,“一岁中降者逾二千人”。王崇古用蒙古降人组建精锐部队,“丰其廪,号为家丁”,“建牙则列侍卫,出征则为选锋”。降明之后,哱拜在明朝混得一般,他以军功起家,作战勇猛,长臂善射,熟悉蒙古地理,经常率明军出边深入蒙古境内二三百里,袭击蒙古营帐,歼灭老弱,掠夺牛羊。靠近宁夏的蒙古人畏之如虎,“虏妇呼拜来,胡雏不敢夜啼”,颇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意思。由于哱拜的存在,“宁镇三百里外无虏马迹”,王崇古因此保举哱拜为游击将军。一个蒙古降人,就成了大明军官。明军三、哱拜之乱俺答封贡后,明蒙停战,哱拜被禁止出塞掠夺,自此他的职责就变成维护边境治安。1582年,宁夏镇灵州守军杨文遇发动兵变,杀灵州将军许汝维,朝廷令哱拜入灵州平叛。哱拜平叛成功,捕杀了杨文遇和其同党多人。1578年,宁夏一带蒙古部落又有犯边的趋势,哱拜紧急赶往边境加强军备,致使蒙古又安稳下来。哱拜自降明以来历经20年,最后升至宁夏镇副总兵,在宁夏颇有威望,尤其是他凭借蒙古人身份,招募了2000多同族作为自己的亲信,“真虏家丁二千余人”,这些人是此后他造反的核心力量。明军家丁哱拜为异族出身,明朝不乏有人用夷夏之防来鄙视哱拜。比如1579年,宁夏镇选游击将军升职,王崇古推荐哱拜,但朝中给事中们坚决反对,理由仅仅因为他是降夷。此后经过宁夏地方官、陕西巡抚、兵部尚书梁梦龙和王崇古反复运作,至1580年,哱拜才被艰难地升为参将。可见虽然哱拜战功赫赫,但出身问题仍然使他在明朝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1589年,新宁夏巡抚党馨的到来加剧了哱拜对汉人的仇视。此时哱拜已经退休,闲居银川城,但党馨认为哱拜异族“势重难制,每事裁抑之。”1590年,青海蒙古入侵洮州、河州,河套的蒙古祆儿都司部也西进,协助青海蒙古。明朝派郑洛前往河州处理明蒙冲突,已经退休的哱拜便再度上马率领自己的2000家丁护送郑洛西行。郑洛成功平定青海蒙古,此后哱拜返回宁夏。但哱拜不仅没有被奖赏,党馨反而还说哱拜冒领兵饷,打算追究其罪责,并停发士兵冬衣和克扣月薪。在这种情况下,万历二十年(1592年)2月18日,宁夏镇兵刘东旸率众哗变,杀死巡抚党馨、兵备副使石继云,逼死总兵张维忠后,刘东旸自称总兵,占据宁夏镇首府银川城,拥哱拜为首领。随后叛军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实授诸官职,如同西夏李元昊割据西北,否则就要联络蒙古同攻陕西。明朝官僚四、朝廷平叛哱拜起事后,连下宁夏镇47堡,又向蒙古草原求援。3月17日,蒙古祆儿都司部首领派著力兔立即派3000人至叛军占据的金贵堡。宁夏镇东临黄河,西控贺兰山,北扼草原,是明朝九边中最深入蒙古草原的边镇。河套蒙古想要勾结青海蒙古必经宁夏,而明军控制宁夏有效地防止了两地的联合。现如今叛军占据宁夏,勾结蒙古,直接威胁着明朝整个西北地区的安全。宁夏叛乱的消息传入北京,北京马上派魏学曾为兵部尚书,挂右副都御史衔,总督四省军务,调集甘肃、宁夏、固原、延绥、陕西、大同、宣府等七镇官军汇剿。明军除了军事打击外,明朝还采取分化打击的办法,孤立宁夏叛军。明朝加大对蒙古部落的赏赐。蒙古诸部见到明朝财力雄厚,也知道宁夏并非朝廷的对手,于是纷纷撤兵。著力兔临走前还在银川演武场阴阳怪气一通说:“孤城不敌官军,抗则必败,不若顺抚得策。”虽然对明军来说财力、兵力优势在我,总督魏学曾也是清流名士,但明军攻打银川城屡战不克。魏学曾无奈开始招抚哱拜,意图快速收复银川。此事被北京获悉后,万历帝大怒,定魏学曾玩忽懈怠之罪,改由叶梦熊接替总督,魏学曾则军前赎罪,万历帝还给叶梦熊赐尚方宝剑,让他放开手脚收复银川。7月,叶梦熊决黄河口水淹银川,明军李如松、麻贵等部又在战场上击败哱拜军,哱拜已经穷途末路。随后,叶梦熊施展反间计,对哱拜说,只要杀死造反的刘东旸就能被招安;叶梦熊又对刘东旸说,只要杀死哱拜就能被招安。这就让他俩互相猜忌,互相提防,叛军内部分崩离析。此后明军发挥人数优势,昼夜攻城。10月,银川城破,哱拜自缢,合家自焚。历时近9个月,两易总督,七镇汇剿,耗金200万的宁夏之役结束了。蒙古人文史君说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播州之役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反映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即明末军事存在严重弊端——家丁出力,官军无能。这种弊病已经完全显露。七镇官军汇剿,人数众多,但大部分都是龙套打酱油,出工不出力,真正参战的就是各军将的数百、数千家丁。虽然这场叛乱冠上了哱拜的名字,但这次兵变并非哱拜阴谋,他可以说是被动卷入,明朝宁可决黄河水淹银川也绝不招抚,关键就在于哱拜勾结蒙古,这种引外敌入侵,威胁明朝西北安危的做法,是明朝决不能容忍的。参考文献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作者:浩然文史·紫橘)欢迎关注浩然文史的视频号哦↓↓↓↓↓↓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4年1月3日
其他

被联合国定为恐怖组织,敢和美国叫板,胡塞武装到底是何方神圣?

点击蓝字关注并星标我们(胡塞武装)在也门共和国境内,活跃着一支由胡塞家族领导的武装力量,他们被称为胡塞武装组织。就是这支军队,曾占领也门首都萨那,迫使总统及内阁辞职,后打死前总统萨利赫。胡塞武装还曾与沙特和阿联酋大打出手,双方损失惨重。由于从事恐怖袭击和叛乱活动,胡塞武装在国际上声名不佳。2022年2月,联合国通过相关决议,将胡塞武装定义为恐怖组织,并加以制裁。在当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中,胡塞武装支持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发动无人机袭击,并扬言要扣押以色列船只,招致美国反对。最近,美国宣布准备组建红海护航联盟,矛头直指胡塞武装。假如美国真的要介入,那么胡塞武装所处的红海领域局势将会十分紧张,而该地区将来的前景也会不甚明了。(以色列军舰远赴红海)中东地区原本就矛盾众多。胡塞武装的崛起为这一地区的和平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如要了解这个组织,就必须清楚滋生它的环境,它的起源以及现况。一、胡塞武装兴起前的也门也门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端,面积56万平方公里,濒临红海,与沙特为邻。人口约2600万,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人数稍占优势。也门还是一个部落型社会,全国约有200个部落,而且民众对部落的认同感非常高。历史上,也门曾被多个国家统治过。16世纪以来,先后被葡萄牙、奥斯曼帝国以及英国统治。到了20世纪初,也门实际上已经被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瓜分。其中,也门北部归奥斯曼帝国,南部则属于英国。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瓦解,也门北部获得独立,形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宰德派王国。1934年,英国殖民者迫使北也门国王承认英国对南也门的统治。这样,南、北也门分裂的格局就此形成。(英国殖民者在也门)当时,统治北也门的是叶海亚,他来自宰德派的哈希姆家族。宰德派属于伊斯兰什叶派的一支,但是其教义又较为接近逊尼派。宰德派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宰德派在也门北部的统治维持了1000年之久。虽然如此,宰德派的人数并不占优势,也门的伊斯兰教仍以逊尼派为主。宗教少数派统治宗教多数派,那他的统治根基肯定并不稳固。1962年9月,以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为首的自由军官团发动了政变,推翻了也门北部的叶海亚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宰德派失势后,逐渐被边缘化。宰德派所在地长期得不到政府的重视,致使当地经济形势恶化,百姓生活极度贫困。这些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宰德派对也门政府越来越不满。于是,双方的对抗情绪越来越强烈。(宰德派武装)在宗教方面,宰德派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后,沙特为压制也门的什叶派发展,大力支持逊尼派向宰德派的地区渗透。由于经济贫困,不少部落为接受施舍而转向逊尼派。这让宰德派更加不满和愤怒。几乎与此同时,南也门也获得了独立,并成立了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的背后站着苏联,施行的是社会主义政策。而北也门则受到沙特的大力支持。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南、北也门的关系也一直较为紧张。在上世纪70年代,南、北也门曾爆发过两次战争。都是同胞,却同室操戈,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1989年,两国领导人开始协商也门的统一问题。1990年,南、北也门终于统一,建立了也门共和国,由萨利赫担任总统。但是,好景不长。也门统一后,南也门人认为他们吃了大亏。随后南、北方矛盾加剧,最终演变为内战。这场战争持续了3个月,最后北方军队获得了胜利。也门南方的主要领导人几乎都选择逃离,却给众多的分裂势力提供了生存空间。(也门内战)总之,也门统一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政府的权威先天不足。此后,也门内乱频发,经济停滞,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情况为后来胡塞武装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二、胡塞武装组织的成立和兴起从60至90年代,伊斯兰逊尼派中的萨拉菲派开始在也门国内兴起。萨拉菲派与宰德派的教义大不相同。萨拉菲派认为,只有他们才能代表正统的伊斯兰教。他们借助雄厚的资金不断向宰德派地区渗透和发展,吸引了大批信众。为扭转日益衰落的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位名叫阿拉玛·赛义德·胡塞的教士,呼吁人们复兴宰德派信仰。当时,他们主要通过宣传、出版以及教授《古兰经》等手段来进行复兴运动。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宰德派的信心。不过,宰德派却没有像霍梅尼那样走直接发动革命的道路,而是通过积极参与政治,来表达他们的诉求和目标。(霍梅尼)也门统一后,施行多党制,这给了宰德派从政的机会。90年代,宰德派先后成立真理党和青年信仰者组织。虽然真理党的从政工作最终失败,但是为后来宰德派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而青年信仰者组织则是通过举办各种研习班、夏令营以及文体活动等方式来获取宰德派青年人的认同,他们大获成功,实现了与年轻人的良性互动,使得人们对宰德派的身份认同大大增强。而这些年轻人,便是后来胡塞武装崛起的群众基础。他们的领袖赛义德·侯赛因·胡塞,正是前面提到的阿拉玛·赛义德·胡塞之子。进入21世纪后,由于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也门政府都支持美国,并宣布要与之加强合作,大大刺激了青年信仰者组织对政府的不满。而青年信仰者组织的“美国必亡!”、“以色列必亡!”、“伊斯兰教必胜!”等口号,让也门政府深感恐惧。(青年信仰者组织)于是,也门政府开始严厉镇压该组织,很多成员被抓进监牢。2004年,也门总统萨利赫打算与赛义德会谈,却遭到后者的拒绝。随即也门政府派出军警要逮捕赛义德,而赛义德就此发动了叛乱。之后,也门政府与青年信仰者组织的冲突持续升级,最终在当年演化为全面内战。由于主战场在北方萨达省,这场战争因此又被称为“萨达战争”,战火一开,就是6年之久。内战爆发没多久,赛义德·侯赛因·胡塞就被政府军杀害,他的父亲阿拉玛·赛义德·胡塞为了纪念自己的儿子赛义德,就将这支叛军命名为“胡塞运动”。在儿子死后,阿拉玛短暂地担任叛军领袖,不久也因病去世。阿拉玛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接任“胡塞运动”领导权,继续与政府军作战。从这也可以看出,胡塞武装实际上是“胡塞”家族的私人武装,具有一定的军阀性质。胡赛武装士兵三、胡塞武装组织的现状胡塞武装在历经数次战争后,损失其实并不大。他们选择蛰伏一段时间,以便调整和积聚自身力量。不久之后,“阿拉伯之春”爆发,这个突发事件给了胡塞武装重新崛起的契机。颜色革命很快影响到也门。2011年初,也门多地爆发反政府游行示威,首都萨那也出现大量的游行示威人群。他们不仅要求政府进行改革,还要求萨利赫下台。而这次示威游行遭到了政府军的血腥镇压,造成上千人伤亡。镇压的结果是激起更多人起来抗议。3月18日,政府军的狙击手枪杀约50名和平示威游行人员,另外还打伤约200人。在得知消息后,胡塞组织立即做出回应。第二天,该组织武装人员就进入萨达市,并与政府军激烈交火。(也门前总统萨利赫)3月26日,胡塞武装不仅安全控制住萨达省,还建立起自己的行政体系并宣布独立。而此时的也门政府却内外交困,很多部族首领开始支持胡塞组织。萨利赫手下的重要将领阿里·穆赫辛·阿玛尔少将,也将部队用来保护示威者。萨利赫总统见自己已无法控制局势,便决定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哈迪。2012年2月,执政33年的萨利赫被迫下台。此时的胡塞组织已经不是单纯的反政府武装,而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此后,胡塞组织继续与政府对抗,并在北也门发展壮大,将其他武装力量纷纷赶走。由于积极参与政治,胡塞武装的声望越来越大,也门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胡塞武装组织。而胡塞武装也不甘于只控制萨达一个省。近些年来,他们不断扩大地盘,攻城略地。2014年9月,他们甚至攻入也门首都萨那,最后还是在联合国的斡旋下,与也门政府签订了停火协议。胡塞武装在也门的迅速壮大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尤以沙特阿拉伯最为担忧。沙特一直以来都是逊尼派掌权,根本无法容忍持什叶派思想的胡塞组织在自己的邻国崛起。于是,在2015年3月,沙特联合阿联酋等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了代号“果断风暴”的猛烈空袭,最终扭转了也门政府军被动的局势。但这次打击,并未伤及胡塞武装的元气,他们的力量依然强大。(沙特出兵也门)目前,胡塞武装在中东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23年10月底,胡塞武装动用弹道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以色列,并扣押以方船只。红海区域日益紧张的形势促使美国计划组建护航联盟。更有消息称,美国正在考虑针对胡塞武装雷达设施打击的可能性。若是这样,也门国内以及周边区域的安全形势一定会变得更加复杂。文史君说当前,胡塞武装已经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实力不可小觑。其反美、反以的倾向更增添了该地区局势的不明朗性。最近,胡塞武装频频攻击以色列和美军,若加沙战役一旦结束,美国和以色列将如何对待胡塞武装,目前尚不好进行推论。但双方关系的紧张应该是肯定的。最重要的是,如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歧和矛盾始终无法调和,那么胡塞武装一定会是海湾地区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参考文献郭强:《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国际研究参考》2015年第1期。马小龙:《也门“胡塞运动”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吴天雨,吴冰冰:《也门宰德派的兴衰与胡塞武装的政治抗争》,《阿拉伯世界研究》2018年第3期。李翠:《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局关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李亚男:《胡塞武装会成为“也门版真主党”吗》,《世界知识》2017年第12期。(作者:浩然文史·石头)欢迎关注浩然文史的视频号哦↓↓↓↓↓↓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有个汉人大儒是元朝铁粉,为元朝殉节,可为啥在元亡10年后才死

点击蓝字关注并星标我们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但元朝统治者采取了错误的民族政策,致使短命亡国,作为最下等的汉人,在元朝灭亡后居然还有汉人给元朝殉节,他就是元末明初的大儒王翰。但令人费解的是,既然王翰为大元殉节,为什么他不在明军解放北京,元朝逃离草原的1368年自杀,而是在洪武十年天下早已安定的时候自杀呢?一、王翰的民族界定王翰,又名那木翰,133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其祖籍为西夏国,即今天的宁夏灵武。关于王翰的民族属性,其好友吴海曾撰写《王氏家谱序》,认为王家祖籍为山东汉人,唐末五代时迁居灵武。北宋仁宗时期,宁武沦陷于西夏之手,其后北方又成为金国领土,王氏终于同化为少数民族。1227年,蒙古灭西夏后,其家又归顺了蒙古。西夏王氏在王翰曾祖父时期以军功起家,他隶属于蒙古西夏军昂吉儿麾下,在江淮和南宋作战。元朝统一后,其家遂定居庐州(合肥),不断与汉民族交融,这又洗去了其少数民族特性,成为汉人。至王翰时代,王家已经扎根东南,完全成为东南人口。王翰5岁丧母,继而丧父,全靠继母孙氏抚养。孙氏是传统儒学下培养的女子,躬行温良恭俭让,恪守三纲五常,这种性格对幼时的王翰产生了重要影响。16岁的王翰继承了家族官职,成为元朝千户。其后他不断升官,足迹遍布安徽、广东、福建。1362年,他担任福州路佐官,这个时间元朝已经遍地烽烟,起义不断。王翰在福建曾亲自劝降了福建“三魁贼”,由此升级为福州路同知。这个三魁贼是什么,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福州的巨寇名叫三魁贼,一个说法是福州排名前三的贼寇。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看出王翰对元朝的忠心。元军二、元朝的大忠臣随着元末局势的发展,元朝在南方只剩下福建陈友定、广东何真两股势力。1360年,陈友定通过镇压起义军,占据了闽地八郡,王翰也被召入陈友定幕府,其后陈友定将广东潮州置于麾下。经陈友定推荐,王翰担任了潮州路总管。1367年,明军南下福建,次年将陈友定包围在延平,陈友定自杀。其实陈友定在福建还是深得民心的,他死之后,反抗势力依旧作乱,他的部将或举家抗明,最后全家死难,或自杀效忠大元。王翰眼见着大元江山风雨飘摇,已无力阻挡明军铁蹄,心灰意冷之下,才弃官隐居晋江。那时是1369年。晋江山村王翰隐居期间,以大元忠臣自居,其儒学造诣十分高深,曾写诗自喻:“黑云压城天柱折,长烽夜照孤臣节。剑血飞丹气夺虹,银章触手纷如雪。丈夫顾义不顾死,泰华可摧川可竭。蕉黄荔丹酒满壶,千载漳人酹呜咽”。将明军光复比作黑云,自己则是孤臣,表示要秉持大义,不可偷生。他宁可忘情山水,也不垂涎伪明的官爵,对明朝统治十分鄙视。大都,当时叫北平,那可是王翰魂牵梦绕的圣地,但他身处南方,无法朝圣,但留下诸多诗句表达自己对大元的忠贞之心,比如“挟策南游已十年,梦魂几度拜幽燕”、“京洛繁华事已远,怀人竟日掩空扉”。三、王翰之死王翰隐居后可没闲着,装束上他是一派闲适淡然的打扮,“箨冠卉服,葛屦绳带,与樵童、牧竖、田夫、渔父杂处”,但真正交际方面可是往来无白丁,频繁和东南大儒交往,通过这些大儒,王翰虽然身在山野,却能获悉朝野内外一切消息,时刻搅动风云。明朝文人王翰的核心交往对象自然是忠心元朝者。其中理学家吴海是王翰的重要朋友。吴海是元末闽地大儒,其理学思想对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傲世万物,曾骄傲地说“杨、墨、释、老,圣道之贼,管、商、申、韩,治道之贼,稗官野乘,正史之贼,支词艳说,文章之贼。”在他眼中,诸子百家都是废物,只有儒学才为圣道;法治、商业全是惑乱天下的原因,只有儒学才是治世之道;野史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有官方正史最为准确;词诗小说都是黄色低俗刊物,只有儒学文章最为高尚。吴海的墓志铭中说自己修养深厚,操守坚定,元灭后绝不出仕明朝,自言“女子之事人兮,犹且从一而无二。吾岂夫之不若兮?曾不顾夫廉耻”。吴海曾多次劝王翰殉节。这就很搞笑了,自己不死,反而劝别人自杀,妥妥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王翰真的死了,吴海则以友人的身份抚养王翰的遗子王偁,反而获得美名。狱中文人四、王翰之死的背后洪武十年,王翰自杀。关于他的死,说法众多。北元方面宣传他是为了给元朝殉节而死。那么为什么他不在元朝被驱逐的1368年自杀,而是到了天下安定的洪武十年才死呢?笔者认为,他的死,固然有殉节的成分在,但更重要的则和明太祖对文人的政策有关,王翰应该是出于恐惧才自杀的。洪武八、九年间发生了著名的空印案,朱元璋举起屠刀大杀官吏,涉案人数众多。关于空印案的是非对错,存在争议,但朱元璋的铁血手段,定然吓到了许多文人。许多官僚去上班时都要和妻子诀别,留下遗书,可见对朱元璋的恐惧。明朝文官而这个时间前后,又是明初淮西勋贵和浙东文人集团斗争最激烈的时刻,著名的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去世,浙东文人集团遭到严重打击,一蹶不振。从政治派系上讲,王翰就是东南文人的一份子,他不融于淮西勋贵,因此王翰在明朝想要出仕根本不可能。不利的政治大环境,再加上好友的劝死蛊惑,王翰最终选择了自杀。此外,王翰曾留下绝命诗自我辩解说:当初在潮州为什么不殉国,是因为没有子嗣,冒然自杀无颜面对祖宗。洪武三年王翰有了长子王偁,但考虑幼子无人扶养,所以选择继续苟活。到了洪武十年,孩子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恰逢明朝征辟自己的书信到了,自己不能出仕伪朝,所以自杀以报答大元皇帝。“今年辟书亲到门,丁男屋下三人存。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却了君亲恩”。把自己的死说的明明白白。北元文史君说王翰待大元如初恋,大元北逃后,的确曾想着再回中原重塑辉煌,可惜被明朝痛揍。王翰为腐朽的大元殉节,到底是不是愚忠呢?笔者认为,王翰之死并非单纯地怀念大元,毕竟作为汉人,王翰在元朝的地位也并不高,连色目人都比不上。王翰对大元的怀念,更应该是对朱元璋实行的文人暴政的抗议。参考文献马明达:《元末西夏人那木翰事迹考述》,《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2期。胡蓉:《元末西夏遗民诗人王翰与东南文化》,《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2期。(作者:浩然文史·紫橘)欢迎关注浩然文史的视频号哦↓↓↓↓↓↓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日本特高课,不仅是沦陷区人民的噩梦,对一般日本人来说也是恶魔

点击蓝字关注并星标我们日本间谍明朝锦衣卫的大名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干间谍活动干的是相当出色,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朱元璋通过锦衣卫知道宋濂家的菜单、朱元璋知道大臣打麻将丢了张牌等等。锦衣卫无孔不入的工作让明人谈之色变,其实类似性质的特务机构很多国家都存在过,比如近代日本就组建过专门类似锦衣卫的组织“特高课”。特高课成员无孔不入,其恶名不仅让被侵略国家谈之色变,就连日本人自己都十分惧怕。谍战片中,经常提到特高课这个名字,其实日本特高课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特高课分内务省特高课和军队宪兵特高课;狭义则单指内务省特高课。内务省特高课就是日本的锦衣卫。锦衣卫一、特高课成立特高课,全名特别高等警察,其原型出现于1874年,正式出现于1911年,目的都是为了镇压民间“反动”思想。1874年日本出现了宣传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要求开国会的自由民权运动,日本的统治阶层是萨长藩阀,为了防止大权旁落,萨长组建了“国事警察”,专门负责破坏自由民权运动。这个国事警察不久改名高等警察,隶属于内务省警保局,算特警。自由民权到了1911年发生了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万历朝鲜之役中曾有“异面神兵”帮大明军作战,他们究竟是什么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万历朝鲜战争时的日军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悍然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承平日久的朝鲜军队迅速溃败,丢城失地,朝鲜国王向宗主国大明求援。为保护藩属国,大明从各边镇乃至内地边陲的广大地域征兵赴朝。在赴朝参战的明军中,曾经出现了黑人的身影,他们被明军称为“异面神兵”。一、昆仑奴:明清之前的黑人形象在我们今天的故事开始之前,需要对明清之前的黑人形象做出一个大致的总结。自先秦至明清,随着中外交流的扩大与深化,中国汉域文献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黑人形象资料。昆仑奴古代中国关注到黑人的历史应当是从先秦开始的。汪受华先生认为,《山海经》中出现的疑似黑人的论述,不应完全归入神话传说的范畴之中,而应视作先秦先民对黑人形象认知的宝贵记录。到了两汉三国时期,中国对域外黑人的认知开始增加,对黑人形象的描绘更为具体。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曾经遣使访问南海诸国,万震有“扶南海隅有人如兽,身黑若漆,齿白如素”这样的记载。这些关于黑人的直接描述,更多的来自孙吴政权与“各遣使奉贡”的扶南诸国的直接往来。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对黑人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晋人朱彦时在《黑儿赋》中用骊牛、乌牛、鸬鹚等黑色兽、鸟作比,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对来自异域的黑人形象十分熟悉。在晋代以后,出现了用“昆仑”作为自己的名字或绰号的现象。东晋孝武帝的母亲李陵容身材高大,面目黝黑,因而被宫人称作“昆仑”,正所谓“谓其人如昆仑”,这里的“昆仑”就是指“昆仑国”,在南海之外。在当时,“昆仑”已作为一种描述黑人的代称被保存下来,并在隋唐时期逐渐流行起来。《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昆仑奴“葛老”隋唐宋元时期,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海陆交通的顺畅发达,中国对黑人的了解更加深刻。在此阶段,无论是真腊、林邑等朝贡国家,还是浮海西游的高僧商人,都为中国人加深对黑人的认识做出了杰出贡献。唐代的高僧慧琳说:“昆仑语,上音‘昆’,下音‘论’,时俗语便亦曰‘骨论’,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形,能驯服猛兽犀象等。种类数般,即有僧祗、突弥、骨堂等,皆鄙贱人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域外黑人大多是“鄙贱人”,他们来自蛮荒偏远地区,开化程度较低,因此“昆仑奴”这个词在唐代逐渐流行,甚至出现了以“昆仑奴”为主角的传奇小说。《大唐无双》中的昆仑奴形象在唐宋时期,蓄奴尤其是蓄“昆仑奴”是一种时尚。在时人看来,“昆仑奴”和宫里的太监一样,远离故乡,没有太多的世俗亲情羁绊,因而对主人会比较忠诚。《萍洲可谈》里就说广州富人大量豢养“鬼奴”(也就是黑人)。《草木子》甚至说:“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女孩童,家僮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女仆一定要高丽的女孩子,小厮一定要域外的黑人,豢养黑人奴仆在北方的仕宦之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以上是黑人比较卑贱的形象,除此之外,黑人还具有精通水性、侠义勇敢和能歌善舞等正面形象。在《萍洲可谈》中,“鬼奴”“色黑如墨,唇红发白,发卷而黄”,善于泅渡,在水中如履平地,因而在船身漏水时经常“持刀絮自外补之”。在唐人裴铏的传奇小说《传奇》中,记载了一个黑人奴仆“磨勒”的故事。唐代宗大历年间,崔生与勋贵侍女红绡相爱。红绡用手语与崔生约会,但崔生一时没有领会其意,崔生的奴仆磨勒为他解开了这一谜题。后来崔生与红绡决定一起私奔,但事情被勋贵发现,勋贵让五十个甲士围攻磨勒。磨勒手持匕首,“瞥若翅翎,疾同鹰隼”,愣是飞出了高墙之外,顷刻之间,不知所终。这个小故事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成为塑造黑人正面形象的经典事例。崔生与红绡二、异面神兵:万历朝鲜之役中的黑人部队关于黑人部队的作战记录在史籍中付诸阙如,并没有太多记载。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当中发现黑人部队的一些蛛丝马迹。在明朝末年,肺活量大、体格健硕的黑人越来越得到一些葡萄牙殖民者乃至部分明朝将领的青睐。当时一个黑人差不多要五六十两银子,有一些明朝将领为建奇功,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黑人充当自己的火器兵。另外,还有一些不堪葡萄牙殖民者虐待役使的黑奴,或私自搭乘军舰、或经由澳门逃入明朝境内投靠大明。明朝也看中了他们的这些优点,一般将这些黑人收编入伍,部署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击当时势力正盛的海商集团。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这些黑人也有一部分随军入朝作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琼州游击彭信古升为朝鲜参戍,协助大将军刘綎平定壬辰倭乱。当时的朝鲜宣祖李昖来到彭信古的军营巡视检阅,彭信古饶有兴致地向宣祖展示了他帐下的这些“异面神兵”。他们是“波浪国”人(“波浪”是“葡萄牙”的音译),善于使用鸟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黄瞳漆面”,通体皆黑,须发卷曲如黑羊毛。这些“异面神兵”善于潜水,在战时可以凿沉敌方战船。他们不是真正的葡萄牙人,只是葡萄牙人役使的奴隶,基于这种卑贱身份,他们在中国抑或朝鲜的史料中多被称为“海鬼”或“黑鬼”。万历年间的广州布政使蔡汝贤在《东夷图说》中说:“黑鬼即黑番鬼,号曰鬼奴。言语嗜欲,不通性悫,无他肠,能扞主。”他们孔武有力,一个人能背起几百斤重的东西,在水中可潜行一两日,与敌人作战时也毫不畏惧,奋勇向前。这些关于黑人的论述基本延续了隋唐宋元时期的说法,并没有太大变化。明军使用火炮彭信古的这些“异面神兵”并没有给彭游击带来好运,因为就在五个月后,他的军队遭遇了惨败,他所引以为傲的“异面神兵”可能在这次战役中全军覆没。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月初一日,茅国器、叶邦荣和彭信古三部倾巢而出,直逼岛津军团大营。茅国器和叶邦荣所部从卯时开始进攻,遭到了日军顽强的抵抗,一直到巳时才勉强攻破了敌军营寨的一扇大门。在茅、叶两部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时候,彭信古的“异面神兵”并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彭部多为京师的无赖小儿,不曾经历战阵,也不善于使用军队的火器装备,在装填火炮炮弹的过程中引起失火,造成军队火器库大爆炸,“冲起半天俱黑”。正在死守的日军抓住明军骚乱的机会,趁机发起反攻,大肆掩杀,在明军阵中横冲直撞。彭部经受不住日军强劲的攻势,全军溃退,逃离战场。彭信古原先的三千将士现在只剩下五六十人,他的“异面神兵”也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全军覆没。在朝鲜的《再造藩邦志》中,首批入朝作战的刘綎军中也有黑人军队的存在,他们“种出南番,面色深黑如鬼,能潜行海底”,这些黑人兵的形象概述和上文彭信古的“异面神兵”在作战能力素质方面也没有差别,但可惜的是,这些黑人部队在之后的战争发展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史料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文史君说万历朝鲜之役中的明朝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支成分复杂的国际化军队。明军中的异域军队,以黑人兵为主要成员,他们具备良好的作战能力与军事素质,通过各种途径被收编进入援朝的部队之中。从唐宋时期的昆仑奴,再到万历朝鲜战争中这支昙花一现的黑人部队,这些史实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地区之间曾经存在着深入的交流。在中国步入近代化的前夜,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往来关系从未断绝。参考文献《宣祖实录》,吉川弘文馆,1999年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三国中蜀国何以最先灭亡?看似铁板一块,内部早就埋下分裂的种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先来后到”一词,意在表明先来者较后来者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因此也占据着先天优势。三国时期,刘备带领军队从东方一路西进,借机攻占益州,将其作为日后蜀国的统治基础。以往读者大多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将蜀汉政权视作占据大义且内部团结的一方,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作为外来者的刘备集团面临着诸多挑战。一、蜀汉政权面临的困境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成为三国中第一个消亡的政权。有关蜀国灭亡的原因,已经有许许多多的说法,如刘禅无能,信任宦官黄皓,黄皓专权导致蜀国内部混乱不堪,再或者是蜀国内部缺乏人才,以致于有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再或是因为诸葛亮、姜维连年北伐征战,导致蜀国兵疲民困,因此蜀国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面对魏国的南下自然无力抵抗。影视剧中的诸葛亮尽管人们对于蜀国灭亡的原因有许许多多的研究猜测,但其实任何一种解释都很难说明问题。例如说黄皓专权,其实黄皓在朝掌权不过几年的时间,且以他的身份也并没有像后世的魏忠贤那样权倾朝野,因此很难将蜀国灭亡归结到他的头上。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去探讨蜀汉政权走向衰亡的原因,并就蜀汉政权面临的内部矛盾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蜀国由刘备一手创建,但刘备却并非土生土长的益州人,他出生于河北,大部分时间并不在益州生活。而跟随刘备一同创业的将领与谋士,也几乎没有出身于益州地区的,简单来说,刘备集团相较于益州来说,是彻彻底底的外来势力。如果说这一点在刘备刚刚进驻益州时还体现得不太明显,那么随着蜀汉政权的建立,作为外来集团的刘备与益州本地士人之间的矛盾便开始显现出来了。刘备二、蜀汉的内部矛盾在刘备进驻益州之前,同为大汉宗室成员的刘璋占据益州多年,可以说是益州的“土皇帝”。在刘备反客为主后,刘璋的原部下以及益州本地的士人豪强依旧存在,且他们表面上完全向刘备势力屈服,但背地里却依旧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刘备集团相较于广大的益州势力来说,其实是少数人,广袤的益州地方其实还是由地方士人占据的。221年,刘备登基称帝,至263年蜀国灭亡,蜀汉政权一共存在了42年,在这42年里,刘备集团与益州地方势力之间既合作又博弈,双方在合作与矛盾中维持住了蜀汉政权,也使其在走向灭亡。其实刘备在入蜀后并不是没有意识到益州地方势力的重要性,因此他将益州本地的董和、黄权、李严、吴壹、费观、刘巴等人都揽入朝中为官,这也为蜀国的建立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刘备死后,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用人政策,在南征蛮族与北伐过程中,继续使用益州本土士人为官。诸葛亮南征孟获用人是一方面,但是否真正化解固有的权力格局,将益州本土势力视作自家人,这又是另一回事情了。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实并不是“士人”集团,像关羽、张飞、赵云等无不是武将出身,只有诸葛亮等才算得上士人。换句话说,刘备集团带有浓厚的草莽气,这使其与益州本地士人格格不入,因此产生许多矛盾。像益州名士刘巴便曾说,他认为与张飞结交是有损身份的行为,而有这种想法的可能不仅刘巴一人。要知道,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大多如此,按这样看来,益州本土士人对刘备集团的整体印象并不算多好。因此刘备入蜀之后,其实在吸收本地士人入朝为官的同时,也在有意打压和限制本地士人,使愿意入朝的入朝,不愿意合作的则予以打击。例如蜀人张裕,在刘备集团刚刚进入益州时,刘备拉拢他时还较为宽容,但随着张裕不断发布蜀汉政权要灭亡的“谣言”,刘备很快将其杀掉。影视剧中的五虎上将三、不合作状态下的蜀汉政权上文已经说到,蜀汉政权对益州本地势力其实本质上来说并不信任,但益州本地士人也不是可以任意拿捏的软柿子。尤其是对于一些手握兵权的本地势力以及益州南部部分少数民族势力来说,他们一直在等待时机发动反蜀活动。220年,刘备在与东吴作战中大败,使刘备集团的势力大量被削弱,这导致益州的本地势力如汉嘉太守黄元、少数民族首领高定等率兵反蜀,这也开启了地方势力反刘备集团的先河。火烧连营随着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去世,蜀汉政权的中后期开始一改初期以北方、荆襄人为主导的情况,益州势力大量进入中枢朝廷。甚至像谯周这样的明显代表益州本土势力并向蜀汉政权的荆襄势力发起责难的人,都没有被蜀汉朝廷责罚。而朝内的主要几位负责人如董厥、诸葛瞻、陈祗、姜维,他们虽都非蜀人,但却存在分裂,致使益州本土势力得以将势力渗透进朝廷最高层。263年,魏国伐蜀,此时的蜀国外不再有吴国援助,内存在四分五裂的情况,益州本土势力甚至巴不得蜀汉政权覆灭,蜀国覆灭后,外地势力被魏迁移出蜀,益州本地士人也真正得以“蜀人治蜀”。谯周文史君说蜀汉政权的覆灭并非像以往认知中的那样简单。益州本土势力的反对与不合作,是导致蜀汉政权消亡的重要原因。这也提醒后人,回看历史时一定不能忽略构成复杂历史的蛛丝马迹,唯有抛却现代人的误解与误读,才能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参考文献白杨:《论蜀汉政权的政治分化》,《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4期。雷近芳:《试论蜀汉统治势力的地域构成及其矛盾》,《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2022年5月2日
其他

走向末路的大明内阁,阁老们究竟是真宰相,还是皇帝的背锅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明朝阁臣内阁是明朝政治制度的一项发明,它是官员眼中的权力巅峰,但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背锅侠,在国家军政出现重大问题时,内阁就成为众矢之的。内阁这一奇特的“招黑体质”,还要从明末两起弹劾案说起。一、外患与内阁1630年,毁誉参半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参“通敌女真”,随即被崇祯皇帝处死。次年,内阁首辅韩爌与内阁大臣钱龙锡因袁崇焕案先后被贬谪与发配至定海卫戍边。1638年,名将卢象升在抗击清军的过程中战死,同年,内阁大臣杨嗣昌遭到朝中御史群体的严厉弹劾。这两件事情的性质其实非常接近,都是在外作战的将领战败或死亡,而朝中拥有核心大权的内阁大臣因此获罪。那么为何战场上将领的命运会与内阁大臣紧密相关呢?内阁在晚明的历史中到底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影视剧中的杨嗣昌袁崇焕之死与他对另一名将毛文龙“先斩后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袁崇焕被扣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而钱龙锡也正因袁崇焕“通敌案”而获罪。为什么皇帝会认为远在关外的袁崇焕,会与朝内的内阁大臣钱龙锡有牵连呢?有人可能会说,钱龙锡和袁崇焕就是否杀掉毛文龙一事有过书信商讨,这是钱龙锡不忠的铁证。但就钱龙锡主动上呈的书信内容来看,钱龙锡始终没有表达出对袁崇焕想法的赞同,反而还有“慎重处置”的话语。影视剧中的袁崇焕我们再来看“揭发”钱龙锡案件的两位御史,高捷与史范,这俩人是天启年间的“阉党”一派成员。作为崇祯登基时任命的内阁六大臣之一,钱龙锡对高、史二人十分反感,并将其革职不用。此时二人被重新起用,自然想趁机扳倒当年“打击”他们的钱龙锡。现在的崇祯已经不是刚刚即位的崇祯了,他对史、高二人的弹劾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原因也很简单,要打击袁崇焕,就不可能只打击他一个人,但凡与他有牵连的,无论清白与否,都要遭到皇权的打压,这是帝王心术,也是政治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钱龙锡,包括时任内阁首辅韩爌,接连被弹劾下马,也就不奇怪了。影视剧中的崇祯二、内忧与内阁现在再来看7年之后的另一桩内阁大臣被弹劾案,有意思的是,这次弹劾依旧与朝政无关,而与战争有关。1638年6月,兵部尚书杨嗣昌入阁办公,但仍旧掌管兵部事务,也就是说,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杨嗣昌既可以作为兵部尚书提出策略,同时又可以凭内阁大臣的身份批准他自己的策略,在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下,大明内阁再度出现权力集中与“和谐”的状态。而时任宣大总督卢象升虽为掌兵大将,但却受制于杨嗣昌之手。如果说两人关系较好,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明军的作战能力,但问题就在于卢象升与杨嗣昌关系十分恶劣,二人就对清政策存在严重分歧,这也部分导致卢象升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并最终战死。明朝将军作为为数不多的抗清名将,卢象升的死对大明来说是“震惊朝野”的损失,人们的矛头全数指向内阁大臣杨嗣昌,将他视作卢象升战死的直接原因。与袁崇焕一样,杨嗣昌随后被弹劾有“通敌”的巨大嫌疑,而且很明显在国家大事上夹带私货,公报私仇,随后对杨嗣昌的弹劾扩展至方方面面,涉及到杨嗣昌执政的方方面面,此时的杨嗣昌无疑成为了大明接连战败的“背锅侠”。此后杨嗣昌在官场上也逐渐陷入困境,1641年,他在南方督战时因接连战败暴病而死。影视剧中的杨嗣昌三、四不像内阁体制无论是钱龙锡还是杨嗣昌,作为朝廷核心重臣,无疑要为前线的战败做出检讨,但这并不是说他们要对战场失利全面负责,因为战争牵涉到国家机器的每个方面与领域,这个根本就不是两位内阁大臣能够负担的起的,但问题是没有人指出内阁背后的最高掌控者——皇帝的问题,反而对皇权意志的执行者内阁大臣百般非难,这与内阁本身的独特地位密不可分。内阁是明代独创的制度,与地方督抚制度一样,其创建纯粹是为救急,未曾想到会成为长期制度,因此内阁在帝国体制当中终明一代始终未得到确认。你要说它是“丞相”办公机构吧,它还不是;你说它是分割皇权的民主机构吧,那更不是。如果按内阁创建时期的意图来看,内阁大臣甚至都没有执政权力,只不过是皇帝的参赞大臣而已。内阁大臣一句话,内阁就是个“四不像”体制,内阁大臣的地位与权力则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手腕,以及皇帝是否亲政等因素,例如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被人称为“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张居正明末时期,朝廷急需能够总管调度朝廷兵马粮草等一切事务的机构与负责人,而内阁大臣自然而然被人们看作是承担责任的一方,至此,内阁彻底成为皇权的“代行”机构,当然也成为了皇权体制下的替罪羊,例如袁崇焕被杀一案,很明显是崇祯的意思,但人们却将矛头转向钱龙锡,仿佛总要有人成为袁崇焕的“同党”。内阁大臣虽然“似相非相”,但人们仍将其视作权力核心,因此许多人一直想取而代之。众所周知,明末多党争,无论是东林党与阉党,还是文人内部的纷争,除却意气之争,最为紧要的就是权、利之争。钱、杨二人被弹劾案之后,很快便补充上了周延儒与温体仁两位阁臣,他们成了弹劾案的最大受益人。但令他们也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很快就将二人罢免,二人也落得了钱、杨的下场。周延儒总而言之,在这种畸形的体制之下,内阁成为多方拼得头破血流也要进入的权力机构,同时也成为众矢之的,国家军政一旦出现问题,阁臣就得充当皇权的替罪羊。正是在这种畸形体制之下,大明朝积重难返,走向崩溃,将江山拱手让给大清。清军入关文史君说大明晚期的两场官场弹劾案,无一不与前方战场有关联,可以说独特的内阁体制使得内阁虽有“内”字,但却无不与外部世界紧密相关。内阁首先是皇权的“代行者”,也是皇权的“替罪羊”,同时还是各方大臣眼中的“肥缺”,在党争、政争的多方斗争之下,战场失利的真相往往被后方的权力斗争所掩盖,真正的问题始终无法得以客观解决,最终问题叠压,积重难返,大明朝的崩溃近在眼前。参考文献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李文玉:《制度演进与舆论刑塑:明末内阁政治生态解析》,《文史哲》2018年第6期。(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欢迎关注浩然文史的视频号哦↓↓↓↓↓↓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芬兰的白色死神,北欧史上最伟大的狙击手,成了苏联军人的噩梦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1939—1940年,苏联和芬兰爆发了冬季战争,尽管苏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拥有优势的苏联却遭到了芬兰人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战争中,一位名为西蒙·海耶的芬兰狙击手单枪匹马击毙了约500名苏联士兵,因此他被称为“白色死神”。那么这位史上杀敌数最高的狙击手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一、从猎户到神枪手1905年,西蒙·海耶出生于芬兰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在家中排行老七。海耶一家靠耕作和打猎为生,西蒙从小便随家人外出打猎,这段时光对其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狙击手打好了基础。17岁时,西蒙·海耶加入了芬兰支援民兵国民警卫队,他的射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甚至还在维堡省的射击比赛中屡屡获奖。据称,他的家中摆满了射击比赛的冠军奖杯,这足以说明他的射击能力已经十分出众。海耶的故乡劳特耶尔维1925年,19岁的海耶加入了芬兰军队,在第二自行车步兵营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兵役。随后,海耶进入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他晋升下士,并担任第二自行车步兵营3连的班长。1927年3月21日,西蒙·海耶在服完兵役后退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海耶的狙击能力十分出众,但是他直到苏芬冬季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即1938年,才在乌蒂训练营接受了正规狙击手训练。据西蒙·海耶的传记作者塔皮奥少校所说,西蒙·海耶曾在1分钟内16次命中150米以外的目标,考虑到西蒙所用的枪支需要手动上弹,这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成就。狙击中的西蒙·海耶二、白色死神让西蒙·海耶名留青史的是1939—1940年苏联与芬兰进行的冬季战争时的杰出表现。1939年10月10日,海耶被征召到维堡的兵营服役。同年11月30日,冬季战争爆发,海耶在芬兰陆军第34团第6连担任狙击手,对抗苏联军队。西蒙·海耶身穿白色迷彩服埋伏在雪地中,对苏军士兵进行狙击,当时气温极低,大致在零下40度到零下20度,海耶正是在这样的酷寒环境下作战的。身穿白色迷彩的西蒙·海耶尽管海耶从未公开谈论过自己的杀敌数,但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自己在100天内大约击毙了500名苏联士兵,平均每天击杀5名敌兵。1939年12月21日,海耶创下了自己的单日最高击杀记录,他在这一天共击杀了25名敌人。这些记录都使他成为了二战期间,乃至历史上击杀数最多的狙击手。在日后被问到是如何称为一名神射手时,海耶的回答只有三个字,“多练习”。西蒙·海耶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一方面是由于海耶出众的狙击技术,另一方面也和此时的苏军情况有关。首先是苏联军队在经过了1930年代的大整肃后秩序混乱,其次是苏联军队并没有配备白色迷彩服,这使得苏军在雪地中成为了狙击手的活靶子。尽管芬兰方面称苏联将西蒙·海耶称为“白色死神”,但是这个称呼应该是源于芬兰的宣传,苏联人口中的“白色死神”应该指的是芬兰森林中的严重霜冻。直到1980年代,西蒙·海耶的“白色死神”这一称号才首次出现在芬兰冬季战争文学作品中。战争中,芬兰报纸利用“白色死神”进行宣传以鼓舞士气。除此以外,西蒙·海耶还被人称为“魔法射手”,这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他杰出狙击能力的认可。冬季战争三、回归生活由于海耶让苏联军队吃尽了苦头,因此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希望能除掉他。苏联的一枚炮弹有一次落在了狙击点附近,让海耶受了轻伤。1940年3月6日,海耶被苏联的爆破子弹击中了左下颚,立即陷入了重度昏迷。当时人们一度以为这个传奇狙击手已经死亡,他的死讯也很快传遍了芬兰和苏联。但实际上,他的一名战友在尸体堆中发现海耶还没死,就将他送入了医院。一个星期后的3月13日,海耶从昏迷中清醒,他在报上看到自己的死讯后亲自写信纠正错误。这次受伤让海耶失去了半张脸,医生为他进行了多达26次手术,最终花了14个月的时间才恢复。1941年,苏联和芬兰之间再次爆发了战争,康复后的海耶本想参战,但是因其面部严重受伤,他的参战请求没有得到通过。鉴于其在冬季战争中的杰出表现,海耶从下士直接晋升为少尉,成为了芬兰史上晋升最快的士兵。而且他还被授予了多枚勋章,以表彰其为芬兰做出的贡献。从重伤中康复的西蒙·海耶战争结束后,西蒙·海耶归隐山林,过上了平静的日子。他成为了一名驯鹿猎人和育犬员,居住于苏芬边界的小镇中,他甚至还曾与芬兰总统乌尔霍·凯科宁一起打猎过。海耶在战后隐居鲁奥科拉赫蒂乡村生活为他带来了宁静,但也有时会让他感到孤独和恐惧,他终身未娶,自然也没有孩子,不过好在他有时能得到来自朋友和家人的陪伴。2002年4月1日,西蒙·海耶以96岁高龄去世,一代传奇狙击手就此落幕。老年海耶文史君说从猎人到国家英雄,勤奋和天赋也许是成就西蒙·海耶的最大法门,凭借手中的步枪,他成为了令苏联士兵闻风丧胆的存在。尽管海耶是一个传奇狙击手,但是也有人不认同他的做法,在谈到是否为自己杀了这么多人而感到懊悔时,海耶回答道:“战争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但如果我们不上战场,谁来保卫芬兰呢?”不知是否是谦逊的性格使然,海耶并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甚至很少谈论战争以及自己的战绩。也许对他而言,杀人并不值得骄傲,自己无非是做了不愿做但为了保卫国家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吧。参考文献[俄]拜尔·伊林切耶夫:《白色死亡:苏芬战争1939-1940》,台海出版社,2019年。于剑:《二战苏军军服:在苏芬战争中吃亏,在苏德战争中沾光》,《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2年4月1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要想得到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要让生活看见努力的你

想得到这世界最好的东西,先得让世界看到最好的你!你不需要拥有多强大的力量,哪怕是一根火柴的光,在喜欢你的人眼里,就是黑暗里的全部希望。每一个今日,都是你曾经幻想的明天,所以请为这个今天而努力。总是希望能看见不一样风景,也总是希望能过不一样的人生。有一种爱情,叫白头偕老,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关注方式:1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大火吞噬首里城,琉球的象征破灭,今天的琉球人对琉球是何感情?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旧文精选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三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琉球独立据环球网报道:10月31日凌晨,位于琉球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突发大火,7栋建筑被完全烧毁,面积超过4200平方米。消息一出,许多当地居民都感到震惊和痛心,甚至有人表示“失去了心灵支柱”。那么在今天中国不断崛起,世界各国关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琉球的国际地位、琉球人对自己的国家认同究竟如何?燃烧的首里城一、琉球国和中国的关系19世纪以前日本最南端不过九州萨摩藩领地。而今天日本所谓最南端领土是“冲绳县”,19世纪以前的冲绳叫做琉球。琉球岛上生活着一群人,这群人是独立的民族即琉球民族。琉球人建立了自己的统一国家琉球国,琉球国是明清两朝的藩属国,其地位如同朝鲜。琉球国国祚延续450余年。中原王朝册封琉球王,赐印信、给诏书、封王号,但不干涉琉球内政,琉球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琉球的义务则是奉正朔,用中国的年号;称臣纳贡,称臣嘛是国际惯例,且琉球弹丸之地而被封王,已经倍儿有面子了;纳贡则是一种不平等贸易,而不平等是指中国对称臣藩国的进贡要几倍回赐,以示恩赏,对琉球来说称臣纳贡完全是只赚不赔。模拟的琉球王族礼仪古代东亚是藩属外交。此外交不仅是东亚的国际体系,更是把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概念融入到了外交政策之中。因为古代并无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历代中原王朝标榜自己得神器、为正统,天下一家。加之,中国的外交目标并非天下统一在一姓之下(当然中原还得统一),而是天朝大皇帝为天下共主,类似于周代分封制下的周王室和诸侯王关系。所以只要臣服于中国,以清朝藩属国为例,不论是朝鲜、琉球、越南都是中国的外臣,他们的事就是清朝的事。所以近代才有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模拟的琉球王礼仪由此我们可以认为1877年日本强行灭琉球,这就是对中正当国家权益的侵犯。二、古代琉球人的自我认同琉球人一共有两次国家认同。第一次就是琉球王国时期。1429年琉球三国统一为琉球王国,当时琉球人就有了琉球民族概念,一如中国的华夏民族概念。琉球民族的构成很复杂,除了当地土著外更多的是大陆移民,也有少部分的倭人。其民族不论是混血还是单一,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所谓“大和民族”,琉球群岛的人和日本列岛的人完全就是两类人。甚至今天琉球人仍自称ウチナ
2022年2月5日
其他

清朝的冤案能有多离谱?官员落马,甚至惊动雍正,仍不得真相

但事情还有疑点,即为何高人杰、李作室二人四次通详被驳回却仍然不改判而是尽量完善呢?难道是他们有什么不可置疑的证据吗?了解事实真相的我们自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原因在于清朝的司法责任制度。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1948上海舞女游行,摩登女郎捣毁社会局,是什么让她们如此暴力?

全博士团队创办的文史科普自媒体。主创团队由7名文史类青年学者和博士组成,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史,专业解读影视及社会热点背后的历史知识和趣闻。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为什么日本热衷侵略?因为日本军部是独立的,军令不需要政府同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明治天皇近代日本宣传军队绝对忠于天皇,是天皇的忠诚壁垒,但1878年的竹桥事件,直接推翻了此说法。竹桥事件使明治元老意识到了军队问题的严重,他们遂致力于将军队脱离政治,努力将其塑造成只听命于天皇的绝对中立势力。这就是近代日本热衷侵略的根源之一——统帅权独立的直接来源。一、军政一元化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各方面开始学习西方,军制上,陆军学习法国,仿照法国部队编制,此时军政、军令一元化,统一由政府下的陆军省管理。因为此时的明治政府鉴于几百年的武家政局,生怕武士(或称军人)再来“下克上”,所以他们竭力阻碍军人介入政权。日本武士明治政府的内大臣岩仓具视是反对军人介入政治的代表。因为岩仓旅过欧,他见到列强的军队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下,所以极力主张军人不得干预政治。在岩仓支持下,明治政府的喉舌、御用文人福地源一郎在《日日新闻》上写了社论:“不干预政治乃是陆海军人之本分,不怀念政治思想乃军人之大义。吾国军人政治,上下七百年,以至于维新之后,数度蒙受其祸害。”这段话要放到昭和前期,福地源一郎一定得上暗杀名单。但放在刚维新后和19世纪70年代前期的日本,福地成了社会偶像,受到一致好评。岩仓具视二、叛乱的刺激到了1874年,日本爆发了佐贺之乱。其实佐贺之乱发生的原因很简单,1872年,日本进行了废藩置县改革,这引发了旧势力的反对,因为废藩置县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现有封地,封建藩国制将变为政府的流官,而伴随废藩置县,旧武士坐而食禄的权利也即将消失。1873年,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明治政府内产生冲突,以西乡隆盛、江藤新平为代表主张无脑侵韩,但岩仓、大久保利通等人主张发展经济。结果大久保、岩仓联合天皇的宫内近臣发动了明治六年政变,将主张无脑侵韩的西乡、江藤等600人踢出政局。西乡隆盛江藤1873年12月回到老家佐贺,回去之后,越想越气,终于组织起了征韩党和忧国党,专门鼓吹侵朝,抨击政府软弱。1874年2月1日,以江藤为首,以佐贺为基地,2000名士族掀起叛乱,16日攻占了佐贺县政府,明治政府军18日才镇压了叛乱。乍看起来短短18天的叛乱被轻易镇压了,但明治元老可不这么想。他们的关注点就是2000人叛乱,政府没在第一时间镇压,而是到了县政府沦陷后才出兵,这就是政府的失策。所以必须要改变政军一体化的弊端,将军事交给专门的军事人员。江藤新平三、竹桥事件1874年2月,鉴于镇压佐贺之乱的失策,在明治元老策划下,在陆军省下设置参谋局负责军令问题,这个参谋局名为陆军下设机关,但实际是“外局”,即不和陆军省一个办公楼,它有独立的单位机关。这就给军权独立埋下了伏笔。但军权还是被牢牢掌握在文官手中。好巧不巧,1877年又发生了明治维新戊辰战争后最大的内战——西南战争。叛乱的借口还是老一套。政府不侵朝,且明治政府公布了秩禄处分,即赎买武士坐而食禄的特权,发给他们基金,让他们自谋生计。但武士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干,结果基金被资本家套去,武士面临饿死的局面。这次叛乱的头目是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这次叛乱持续了7个月,叛乱范围几乎波及全九州。西南战争中,负责镇压的最高指挥官依旧是文官,武官属于辅佐地位,大致可以理解为宋代军制模式。但文官指挥混乱,只因西乡的复古叛乱不得民心,最后经过几番周折,政府才算勉强镇压。西南战争结束后的1878年,明治政府借战胜之余威,加紧推行秩禄处分和四民平等,进一步夺取了武士称姓带刀、杀人免死权。但是政府对参加西南战争的士兵奖励不足,这些士兵都是旧藩兵改编而来,在他们的观念中,武士为主人效死,主人赏赐武士是惯例,现在突然不给奖励了,这让他们一时接受不了。这种思想就在他们中间萌发,就在这年,参加过西南战争的禁卫军,驻守东京皇宫附近的竹桥的炮兵大队250人叛乱。这被日本史学家纐缬厚称为“建军后最大的叛乱”。四、竹桥事件引发的麻烦竹桥兵变虽然被镇压了,但影响极大。山县有朋对此深感恐惧,生怕明治政府支柱之一的军队不稳,恰在此时,山县的爱徒桂太郎从德国归来,桂太郎马上提出了学习德国军制,军权独立,加强军队建设,他的建议山县深表赞同。当年12月,陆军参谋局彻底独立,称“参谋本部”,成为天皇直属机构。山县为首任参谋本部总长。山县有朋你要问叛乱和军权独立有什么关系?在山县等人看来,竹桥叛乱表面上看是因为军队待遇问题,实际上是配合着自由民权运动,是资本主义思想的毒瘤进入了军队之中。当时日本正在流行自由民权运动,资本家也以待遇问题为借口,实际要谋求的是政治权利。山县等人依次类推,军队表面上也是要待遇,实际就是要资本主义化,但明治政府是个半封建政府,其半封建的支柱就是军队,一旦军队都资本主义化了,那明治政府也就完蛋了。所以要坚决防止资本主义思想进入军队,为此必须先将军队脱离资本主义化的政治领域,这就成了参谋本部设立的最初原因,也是军权脱离政治控制的实质性一步。日本陆军此后日本在军权独立道路上越滑越远。1885年明治体制大改革,明治政体改为内阁制,其《内阁权限》明确写着“军机事项参谋本部直接上奏”。到了1889年的《日本宪法》第11条规定“天皇统帅海陆军”,伊藤博文的《宪法义解》说:这条规定表明统帅兵马之至尊权,专属于帷幄大权,无需议会干涉。这就从宪法角度明确了军权独立。至此,从陆军角度来看,军队已经完全脱离了政府摆控,成了和政府并列的一大机关,到1912年前后,他们终于自称军部。需要指明,因为海军学英国,所以虽然海军也有军令部,但其独立性不如陆军,而且海军大臣控制着地方镇守府司令官的任命和海军编纂,所以很大程度上海军大臣和海军省的地位要高于军令部,海军总长遇事都要和海军大臣商议。直到伦敦裁军会议的1930年,在陆军忽悠和支持下,海军军令部才凌驾于海军省之上。海军高官文史君说军权的独立(正式词语是“统帅权独立”),被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制度基础,军部可以凭借军权的独立,绕过内阁,径直向天皇告状,或通过拒绝提供陆海军大臣的人选,逼迫内阁接受自己的意愿。从以后的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无疑是日本军权独立之危害的最标致性事件,地方军队暴走,中央军部和地方高层暗通款曲默默支持,逼迫政府事后承认。而军部的借口就是军令事项无需政府意见。如此可见军权独立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促进。参考文献松下芳男:《明治军制史论》,有斐阁,1956年。藤田嗣雄:《明治军制》,信山出版株式会社,1992年。(作者:浩然文史·紫橘)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1年5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苏联隐瞒切尔诺贝利?欧美谣言何时能破,历史上真实的苏联报道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切尔诺贝利遗址前几天笔者曾写过一篇揭露苏联救援切尔诺贝利的文章,文章一出,广大朋友们陷入讨论,讨论的大部分都是客观的,对笔者今后的写作和专业研究都很有帮助,但也有一些观众的评论属于失智行为,比如苏联到底是如何公布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他们居然认为苏联是瞒报,直到欧美发现,苏联才被迫承认。真实的历史到底如何?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看历史上苏联是如何公开切尔诺贝利事件消息的。一、是否公开?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4月2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向外界传达切尔诺贝利事件。就在这一天上午,国际原子能组织接到瑞典的消息称,瑞典突然监测到放射性元素异常增高,这预示着某地发生了重大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马上联系世界各国,也包括苏联,但苏联并未回应;而美国卫星则对准苏联,终于监测到乌克兰的核电站出现浓烟。随后欧美国家在苏联的使节一齐冲向苏联外交部讨要说法。好事者即将此事定性为苏联瞒报的铁证。国际原子能组织总部按照《苏联政权史》所说:欧美外交人员逼迫的同时,苏共政治局成员们还在讨论公开消息之事。戈尔巴乔夫主张“必须尽快予以报道,不能拖”,苏共政治局的利加乔夫、沃罗特尼科夫、阿利耶夫、雅科夫列夫都赞同;而多勃雷宁认为“美帝国主义一定会借口切尔诺贝利事件诬陷苏联,对苏联不利”,这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同,最后苏共决定,“首先告诉自己的公众”。戈尔巴乔夫二、保守性宣传阶段4月28日的苏联节目《时间》率先报道了切尔诺贝利之事,29日苏联《消息报》、乌克兰的地方报纸都予以报道。但公开的内容写得保守,根据档案《1986
2021年4月19日
其他

唐宋明清时期的清明节,悼亡的哀伤与春日的狂欢,在这里巧妙融合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旧文精选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两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清明节,古代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冥节、死人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原为十月十五下元节),
2021年4月4日
其他

二月二为什么会有“龙抬头”?可不只是理发,传统节俗可丰富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说到农历的二月初二,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想到“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而美发行业的从业者们肯定还会认为,这是一年正式工作的开始,也是第一个业绩的高峰。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二月二可能就是一个理发的日子,而所谓的“龙抬头”,很多人也就自然而然地跟剃头联系在了一块。但实际上,作为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二月二的历史还是相当悠久的,其传统的节俗也很丰富,反倒是理发这个我们今天人都熟悉的习俗,产生的时间却比较晚。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二月二节”吧。一、二月二与中和节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二月二并不是一个特别古老的节日,它的起源大概是在唐朝中期,又与唐德宗年间设立的中和节有密切的关系。大约是在唐贞元五年(789年)的春天,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了十几年,整个唐朝社会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中兴”之相,唐德宗就跟当时的宰相李泌提了个想法,大概是说:“春节之后,下一个重要的节日就到上巳和寒食了,这都是三月初的节日,整个二月都没有节,朕想设立一个,大家乐呵乐呵,你看选什么日子好呢?”然后李泌就说:“二月一日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可以设节,取名叫中和节吧。”当然最后发布诏书的时候,言辞上还是美化了一番,设立这个节的目的被表述成:“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同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大概就是春天万物萌发,要顺应天时,与民同乐的意思。《长安十二时辰》李泌剧照唐朝人是特别爱玩的,很多带有原始巫术色彩的传统节日,比如上巳节、上元节,到了唐朝人这里慢慢都往狂欢节方向上跑偏了。春天草木萌动,中和节设在仲春,那正是出去玩的好日子,再加上政府的设计规定,所以就产生了春游、宴饮、春社祈谷等等习俗。不过咱们中国人在传统节日上,似乎对“重数”的日期有某种偏好,比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九月九重阳,等等。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也或许是因为唐人觉得一天的节期太短,在中和节设立的短短几十年之后,我们在唐人的诗词文章中就开始发现了“二月二节”的踪迹,其节俗也跟中和节特别相似。比如白居易曾有诗《二月一日作,赠韦七庶子》:“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这实际上就说明当时有二月二郊游宴饮的习俗。到了晚唐时期的文人笔记里,二月二这天还有采菜、迎富等习俗,比如晚唐风俗志《岁华纪丽》就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叫巢氏的人,在二月二这天领养了一个孩子,后来家里就大富起来。后来这个地方的人“以此日出野田采蓬叶,向门前以祭之,云迎富。”可见到了中晚唐时期,中和节的日期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从二月一日变成了二月二日。白居易剧照之后一直到两宋时期,二月二节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以踏青、挑菜、迎富为主要节俗的,比较欢快的春季节日。但从元代开始,二月二又有了新变化,节俗的内涵也大为丰富起来。二、二月二与百虫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日期上来说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非常接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伴随着滚滚的春雷,田间屋内沉眠了一冬的虫蚁们也被春雷惊醒,开始活跃起来。多数的虫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妨碍,它们或者传播疾病,或者啃坏庄稼。所以到了这个时节,民间也就产生了很多杀灭昆虫的习俗。二月二节在惊蛰前后,习俗上逐渐也就受到了惊蛰的影响。惊蛰元明时期,尤其是明代以后,二月二中逐渐多出了一些与驱虫相关的习俗。具体的做法各地多有不同。为了避免昆虫啃食庄稼,有些地方流行“打囤”的做法,也有打灰囤、画仓等不同的叫法。大致的做法就是用簸箕盛着草木灰,在院子里画成粮仓的形状,然后在中间摆上粮食,有的地方还要赶鸡进去吃掉,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昆虫啃食庄稼。而为了避免蚊虫叮咬传播疾病,很多地方也流行在二月二在屋内撒灰的做法。用在屋内撒草木灰的方式驱除虫蚁,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月令》里记为惊蛰民俗,再后来又传到了二月二。为了驱除屋内的蝎子毒虫,民间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帖符纸,或者用棍棒敲打家中的家具、房梁,还有的地方流行焚香或点蜡烛驱虫。二月二前后,春播就正式开始了。这些驱虫的仪式在今天的人看来或许不那么“科学”,但是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都掌握在不可捉摸的老天爷手里。所以通过这样那样的一些方法,表达自己对丰收的祈愿,也是很好理解的。三、二月二与龙如今说到二月二,很多人都会接上一句“龙抬头”。但实际上从节俗的发展来说,应该是先有二月二,后有龙抬头。二月二节开始与龙扯上关系,基本上是元明以后的事情了。那么二月二是怎么跟龙搭上关系的呢?民间有些传说,学者们也有一套解释,还不太一样。先说一下民间传说吧,比较流行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故事是跟武则天有关。传说女人当皇帝引起了天帝的不满,就下令三年不许给人间降雨。但负责行云布雨的白龙很同情百姓,就偷偷给人间下了雨。天帝很生气,就把白龙镇压在山下,说除非金豆开花,否则不许出来。后来老百姓为了感谢白龙,就想出了爆玉米花的办法。二月二这天白龙重获自由,所以这天叫“龙抬头”。第二个故事,是说龙王和王后有个女儿,生日是在二月二这天。结果这女儿后来长大了跟人间的男子跑了,龙王和王后非常想念女儿,所以每年龙女生日的时候就从海里抬头出来张望。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和传说故事当然不同。有的学者认为,二月二和惊蛰挨得很近,惊蛰在古代人的观念中是个万物复苏的日子,龙是万物之长,所以就用龙抬头来代表万物的苏醒,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二月二被称作龙抬头,和星象有关。中国古代天文星象有四象之说,也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龙是东方天空的星宿。每年的仲春时节,正是青龙在东方天际崭露头角的时候,所以称龙抬头。二月二既然跟龙联系了起来,那很多习俗也就都跟着姓了龙,变得“傲天”起来。比如有的地方流行二月二吃水饺或吃面,吃水饺就被称作是“吃龙耳”“吃龙角”,吃面条被称作是“吃龙须”,有的地方吃一种蒸肉卷子,被称作“吃懒龙”,等等。当然流布更广泛的,还是引龙的习俗。所谓的引龙,本质上其实是引水,求一个风调雨顺,这在农业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人认为龙是掌管行云布雨的,所以这个仪式就被人们叫做引龙。古人认为龙是居住在水里的,所以引龙仪式的起点和终点往往都是有水的地方,比如从家中的水井引到储水的水缸,或者从村里的河流引到家里的水缸。具体的做法各地差别就比较大,有用草木灰的,也有用米糠的,大约都是用这些东西撒成蜿蜒的曲线,仿佛龙一样,然后把起点终点连接起来。除了引水之外,在有些地方还有二月二“引钱龙”的习俗,这可能是唐宋时期二月二迎富习俗的一种演变。文史君说现如今,说到二月二,在大部分的城市里可能只剩下理发这一个习俗比较普遍了。而即便在农村,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引龙的仪式也已经非常少见,只有一些乡间的老人家可能还保留着撒灰驱虫之类的习惯。不过这几年,随着非遗保护引起社会上下的重视,有一些二月二的社交活动倒是有所复兴,比如很多地方又重新出现了二月二的庙会,二月二又重新热闹了起来。二月二这个节日,一开始就是庆祝春日的以欢腾娱乐为主的节日。后来在农业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加入了各种带有农业文明色彩的习俗。而在如今商业文明的大潮下,传统农业文明的很多习俗都难以为继,倒是最初的娱乐色彩出现了回归,这也实在是件有趣的事情。参考文献张勃:《二月二的节俗流变》,《文化月刊》2014年第7期。张勃:《先有
2021年3月14日
其他

明朝为何令人钦佩?从屯门到西草湾,即便赢了战争也反思中西差距

西草湾之战的主角是哥丁货,中国人称“别都卢”。这货的到来是个意外,他原本就是来洗劫南洋藩国的,但他听到屯门舰队被明军攻击,毅然北上,要“制裁野蛮”的中国人,所以他是主动来讨打的。
2021年3月7日
其他

农历正月十九的燕九节:因丘处机而诞生,曾是比肩春节的重要节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旧文精选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两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说起“燕九节”来,很多今北京、天津一带的老人们,估计还依稀记得儿时节日的盛况,及因此而产生的兴奋、激动的心情和幸福感;同时,因“燕九节”的来临,也预示着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春节即将接近尾声,即所谓“年封口”,或如孔尚任所说,“春宵过了春灯灭,剩有燕京燕九节。”因此而产生的淡淡的惆怅和依依不舍的心情,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多50后至80后的三、四代人,估计对作为元明清时期春节重要组成部分的“燕九节”,估计是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是一无所知了。当然,导致这一节日诞生,或者说,这一节日所纪念者,对大多数华人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他在金庸先生誉满中外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被塑造成武功高强、忧国忧民的一代大侠;说陌生,是因为历史上真实的他,与《射雕》、《神雕》所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他就是金元之际道教全真道掌教丘处机。一、“燕九节”的由来“燕九节”,又名烟九节、筵九节、阉九节、宴邱节、宴丘节,是元代时创立,明清时延续,近代以来逐渐衰微,改革开放后重振的节日,是人们为纪念丘处机,而在他诞生日农历正月十九日举办的节日。丘处机(1148年农历正月十九日—1227年七月初九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别名大罗天仙状元,长春真人,邱长春,邱通密,尊号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金元之际登州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市)滨都村人,道教全真道掌教、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之一、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金元之际,丘处机得到金朝皇帝金世宗、金章宗、金宣宗,南宋皇帝宋宁宗,及蒙古政权创立者成吉思汗的尊崇。1191年秋,丘处机将故居修建为道观,金章宗亲赐“太虚观”匾额。1221年至1222年,丘处机不顾74岁高龄,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自燕京(原金朝中都,蒙古攻陷后改名燕京,今北京市)西行,抵达“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1224年春,丘处机应邀主持燕京天长观。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改天长观名为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诏命丘处机执掌天下道教。1227年七月初九日,丘处机逝世,享年80岁。元世祖追尊他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处机死后,白云观道士为吸引信徒,到处宣扬丘处机的种种“神迹”。最流行的说法,是说丘处机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前后,尤其是在农历正月十八日晚,会化身为士族、官吏、游人、妇女、乞丐等各种不同的形象,出现在白云观或太虚宫,谁若幸运遇到他,就能祛病延年。因此,丘处机去世后,每年正月十九前后,人们都去白云观、太虚宫,用酒肉祭祀丘祖神位,谓之“宴丘”、“宴邱”。年长日久,“宴丘”讹传成“燕九”,这也正好和丘处机诞生日正月十九的“九”字联系起来,遂定每年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京津地区,民间还有“大燕九”、“小燕九”(正月初九)之分。关于“燕九节”另外一个名称“阉九节”,人们相传是因丘处机为维护信仰,拒绝成吉思汗馈赠的美女(一说为拒绝成吉思汗授予官职),毅然于正月十九日自宫,故得此名。此说应系讹传,蒙古及元初,丘处机已70多岁,所谓为拒美、拒官而自宫,实系无稽之谈。这一名称的由来,或许因包括白云观等在内的佛庙、道观,在明清时期与太监关系密切有关。明清时,太监没有后代,因此或修建,或投身庙观,以照顾晚年和处理身后事,时人称这些庙观为“太监庙”。清代太监皈依白云观者甚多。因此,丘处机“自宫”的传说,很可能是明清时期太监与白云观关系密切讹传而来。二、元明清时期的“燕九节”的盛况元明清时期,自正月初一至十九日,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几乎倾城而趋白云观、太虚宫。元代熊梦祥著《析津志》记载:“正月初一至十九日,都城人谓之‘燕九节’,倾城士女曳竹枝,俱往南城长春宫、白云观,宫观蒇扬法事烧香,纵情宴玩,以为盛节。”十九日,庙会进入高峰,谓之“神仙会”,人潮涌动。明人撰作的《帝京景物略·白云观》记载:“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清人庞垲描述当时人山人海的场景说:“白云观与禁城连,燕九人多曲巷填。”不过,从有关诗文记载来看,尽管社会大众尽可参与节日盛会,但还是以僧道为多。明人刘若愚《酌中志》记载曰:“此日僧道辐辏,凡圣溷襍,勋戚内臣,凡好黄白之术者,咸游此访丹诀焉。”清人方文诗中也说:“京师胜日夸燕九,远近黄冠会白云。”“燕九节”期间,白云观、太虚宫等地的宗教和游乐活动,主要有祭神仙、摸石猴(北京白云观)或石狮子(栖霞太虚宫)、求顺星、打金钱眼、汲仙井水、做道场、开光、遇神仙等。正月十九日,皇帝派人专门送来祭祀酒席;普通信徒或游众,也纷纷焚香膜拜,祈求丘祖赐福护佑。北京白云观有石猴雕像,据说于“燕九节”期间抚摸它,可祛除灾难,获得丘神仙赐福;栖霞太虚宫(栖霞当地人亦谓之“滨都宫”)则有摸石狮子的风俗。太虚宫山门两侧,有一对巨大的石狮子,相传是丘处机装在衣袖内,从南方带来,甚有灵通。成人摸石狮,可吉祥如意,祛除百病。儿童摸石狮,可保无病,长大成才。正月是诸星仙聚会之时,相传“诸星下界”。燕九节时,人们到元辰殿(顺星殿)去祭祀星君,以求保佑。人们还在殿里寻找自己的本命神(即六十元辰),并在各神塑像前烧香、捐钱,祈求吉祥如意。栖霞太虚宫内,有一眼井,它本是大旱之年,邱处机与弟子们在滨都宫后所凿。后来人们相传:此井是仙井,喝此井水,可祛病长寿,人们称之为“长春仙井”。每逢“燕九节”,来此汲水的人络绎不绝。如今成为栖霞市的“八大景”之一。“燕九节”期间,白云观或太虚宫道众为信徒们做道场,又称“做法会”。根据祈祷内容的不同,主要有祈福迎祥道场(早晨)、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道场(中午)、超阴度亡道场(下午)、北斗道场(晚上)。此外,还有依信徒“私人定制”,举办的加寿道场、吉祥如意道场、招财致富道场、家庭祥和道场、健康长寿道场、学业功名道场、儿童聪智道场、五谷丰登道场等,类型多样。正月十八日夜或十九日,相传是丘处机幻化现身的时间。游人遇之,可祛病延年;道士遇之,则会羽化飞升成仙。故此二日,白云观等地的道徒或在松树下构筑十九座简易圆房,或在廊下,盘腿而坐,谈道说法;信徒们或停居观内,或躲在观内僻静角落,希冀遇到丘神仙。有人对此传说深信不疑,人们往往于正月十九日清晨,在白云观附近寻找相貌清秀如女孩的男童,指为丘处机转世。《燕九节枝词》诗说:“正月十五燕九节,神仙肯授长生诀。”也有人,如孔尚任因未遇仙人,而惆怅忧郁,作诗道:“真仙不遇心如结。”也有人,如方元鹍则半信半疑,作诗道:“年年燕九神仙会,知有真仙来降不?”还有人,如庞垲洞悉此骗人伎俩,则写诗讽刺道:“看尽乔装诸道士,不知若个是神仙。”由于传说丘处机会幻化诸多形象,与人结缘,故节日期间,人们即便对乞丐,也不敢如以往那样,颐指气使,随便呵斥,清人孔尚任曾作诗述曰:“金桥玉洞隔凡尘,藏得乞儿疥癞身。绝粒三旬无处诉,被人指作丘长春。”随着时间的发展,“燕九节”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充,逐渐形成规模盛大,包括戏剧表演、武术杂技、名胜小吃、工艺品展卖等形式繁多的庙会。明代诗人吴宽《燕九诗》描述此繁闹景象曰:“京师胜日称燕九,少年尽向城西走。白云观前作大会,射箭击球人马蹂。”三、现当代“燕九节”的衰微与复振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结束了二千年的帝制。畅扬“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了启蒙、民主、科学的大潮。一些带有愚昧、迷信因素的传统文化,日渐衰微。“燕九节”也难逃厄运,日渐式微。1958年,为修建庵里水库,太虚观最后的建筑丘母塔和范祖庙被拆除,沿袭了数百年的“燕九节”庙会,也随之停办。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肯定,丘处机及其思想和价值,也再度得到肯定。1995年,栖霞市在丘处机所建太虚宫原址重建太虚宫,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大型道教宫观。2005年,栖霞市恢复“燕九节”节日活动,并将其列为市级非遗。节日期间(每年正月初五至十九日),除传承以往优秀文化因素外,还增添了诸多现代文明因素,举办主题各异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2019年的“燕九节”,将以“金猪贺岁,祈福祥瑞”为主题,围绕“萃”、“味”、“爱”、“奇”、“承”五大主题,着眼“吃”、“喝”、“玩”、“乐”、“看”、“购”六大特点,推出非遗展演、“泰顺·百大”杯栖霞市第四届戏迷票友大赛、旗袍秀、有奖灯谜猜猜猜、群众民俗文化表演等10多项主题活动。此外,每天还将定时举办大型古装吕剧展演、卡通玩偶巡游表演等活动。文史君说“燕九节”是元初,人们为纪念丘处机,并祈求“成仙”的丘处机神灵庇佑赐福,而设置的节日。明清时期沿袭不改,成为这一时期春节期间的重要组成节日之一。“燕九节”中的许多仪式、活动的设置,虽带有浓郁的迷信色彩,但它们很多都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生活的企盼和追求。近现代以来,随着民智的开化,文明的进步,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日益深入人心,“燕九节”逐渐衰微、消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再度复兴,在扬弃了其中的糟粕和迷信因素后,“燕九节”因被赋予更多现代文明因素,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成为栖霞市宗教、民俗、旅游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春节庙会”。这也堪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成功转型的一则典型事例。参考文献1.(明)宋濂等:《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2.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3.王俊:《中国古代节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作者:浩然文史·郛生)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1年2月27日
其他

不吃元宵的元宵节:韩国人的正月十五,和咱们真的很不一样呢!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旧文精选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两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众多周知,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但正如春节在韩国也受到欢迎一样,元宵节在韩国亦有它独特的习俗与文化渊源,也成为了韩国人民所喜爱的节日,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韩国人怎么过元宵节的吧!一:元宵节的起源古时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内,或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或其部分领土直接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如今韩国的元宵节与中国的元宵节在起源和习俗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中国人民都相信每一年的初次满月都是一年当中大小和亮度最大的时刻,元即表示第一次的意思,宵则是晚上的意思,元宵即代指了一年内初次满月的晚上,所以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元宵节。元宵节的满月而在韩国,农历一月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一是万事的开头,而一月也是预示未来,是对新的一年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最好时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次升起满月的日子,据《律历书》记载,韩国古人对日月有非常高的敬畏之心,他们把正月看做是人与神、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日子,而十五这天呢又是一个月当中月亮最为圆满的一次,是天人合一最为完美的时刻,所以这一天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一天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二:你不知道的韩国元宵节习俗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韩国元宵节虽然与中国元宵节同根同源,但在受其特色文化熏染后亦发展出带有韩国文化烙印的习俗。韩国元宵节的习俗--喝耳明酒在韩国,吃五谷饭是非常重要的元宵节习俗,五谷饭是由江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小豆五种谷物为原料做成。传说中要先将五谷饭放在牛槽里,让牛先吃好才能使新年取得大丰收,久而久之吃五谷饭便寓意着人们对丰收的盼望。除了吃五谷饭,喝耳明酒也是韩国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要在早晨空腹喝一杯耳明酒,既寓意着身体健康,两耳清明;也寓意着在这一天当中能够听到更多的祝福话语。韩国元宵节的重要食物--五谷饭任何节日都有其核心寓意,中韩两国古时都是农耕社会,人们的最大愿望便是每一年都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因此人们祭祀先祖和上苍,祈求他们的护佑便是许多节日的核心,元宵节也是如此。在韩国元宵节的这一天,焚烧“月亮屋”便是一项带有祈祝含义的活动。为了迎接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人们往往会在村落广场用十余根树干搭成圆锥形屋架,上边插满松枝,称之为“月亮屋”,待月亮升起时,人们便会点燃月亮屋,让它燃烧成巨大的火堆。人们围绕着火堆跳舞、奏乐,然后登高向东望满月,谁先见到满月便代表着谁最幸运。焚烧月亮屋与焚烧“月亮屋”相似的是“鼠火戏”,人们会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焚烧田间的杂草,寓意祛除鬼神以迎接美好的春天。踩土地神也是一项重要活动,寓意大地平稳,房基稳定,家庭幸福美满。韩国元宵节的习俗之一--鼠火戏除了以祈福农业生产为主的习俗活动,韩国在元宵节这天还有许多祈福身体健康的活动。韩国人会在元宵节这一天对他人说:“要不要买我的‘热’?”寓意夏天不会中暑。在晚上迎接满月之后人们还会去踏桥,韩语中桥和腿发音相仿,踏桥寓意能为自己的双腿带来健康。此外人们还会在风筝上挂上“去祸迎福”的条幅,当太阳落山时人们往往会隔断风筝线寓意祛病驱邪,身体健康。人们往往会在元宵节放风筝三:当今韩国元宵节的传承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许多古老的习俗发生了改变或者消失。1999年韩国颁布了法定节假日名录,元宵节并不包含在内。国家节日体系不包含元宵节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习俗的传承发展,但是文化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在当今的韩国民间依旧在奉行元宵节的许多习俗,人们会焚烧“月亮屋”,放“鼠火”在济州岛甚至成为了特色节日。在中国古代有礼求诸野的说法,而韩国民间对元宵节习俗的传承发展又何尝不是政府缺位的情况下,对传统节日进行保护的最好的办法呢?放“鼠火”在济州岛上成为特色活动文史君说中韩两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同根同源,都是东方儒家文化圈的一份子。作为中国重要节日的元宵节,自然也成为韩国自古至今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般,习俗会伴随着其地域的迁移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元宵节再韩国亦有其独有的习俗文化例如焚烧月亮屋、踩土地神等。习俗是可以改变的,但其中蕴含的核心的不变的,都是为了祈福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身体健康,都饱含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向往。参考文献:1.申熙裼:《中韩传统节日比较及其教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2.石晶莹:《中韩元宵节习俗对比》,《语文学刊》2015年3月。(作者:浩然文史·刘越)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1年2月25日
其他

《红楼梦》、《金瓶梅》,这些明清小说里,藏着老北京过年的密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旧文精选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两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对世情百态有入木三分的刻画之外,还有的就是对当时的民风民俗进行了详细描述,使今人得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有初步的了解。那么,明清时期的贵族、商贾之家是如何过年的呢?今天,文史君就带大家体验一下,看看与今日有何不同。一、置办年货,准备祭祖进入腊月之后,年味越来越浓了。老人、孩子就只是一心一意等着过年,啥都不用操心,这可就忙坏了当家的男女主人。他们不仅要治办各种年货,还要忙着给家人购买新衣服,忙的不亦乐乎。在荣国府,这样的重担自然就是落在了王夫人和凤姐身上,“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王夫人与凤姐:每到过年,我都很忙……与现在一样,人们常常感叹临近年关,各类物品都会涨价,明清时期也有同样的问题。在街市上各类物品琳琅满目,十分齐全,小摊贩的吆喝声处处都是,是一年之中的特有景色,以至于被称为“腊月市”。这种状况就和明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的类似:“腊月,诸物价昂,盖年景丰裕,人工忙促,故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谚。”如此盛大的节日,自然也少不了祭祖之事。在贵族之家,祭祖是在庄严肃穆的宗祠内进行的,程序繁琐复杂。先是要进行准备工作,提前祠堂门打扫,准备一应的祭祀用品器具和神主画像: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贾母主祭正式的祭祖是在腊月三十进行的,地点是在宁国府。这天,贾母等有诰封者从宫里朝贺结束后,就到宗祠中祭祖,场面十分宏大: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从中可以看出,清人的祭祖十分隆重,对秩序、人员等都有详尽的规定,看得出古代社会等级森然的特点。这种隆重复杂的祭祖风俗在现代很少存在了。宁国府祭祖插图在清代,皇帝对皇亲国戚还有一项特别的恩惠,那就是赐春祭用的“恩赏银”。数量不太多,用小黄布口袋装着,这更多的是一种荣耀,用《红楼梦》中人物的话说,那就是“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二、请门神、贴春联少腊月二十九,年味更浓,人们也更忙了。在这天要请门神、贴春联,《红楼梦》里就有这么一句: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联对”即“对联”,桃符也被称为“对联”。两者是有区别的,“联对”是用红纸写的,而桃符是木刻的。写对联的人在《红楼梦》的时代,不少富贵人家的正房廊柱上的对联都是木制的,或作瓦楞形,或平板,平时亦挂。到年节时,讲究的人家便要重新油漆,称为“新油了桃符”。除了大门要贴以外,二门、角门、屋门也全都要贴,长短不一。大门外马头墙上要贴很长的对联,但灶王龛上的小对子,像“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不过一尺长。三、吃年夜饭大年三十晚上,贾府众人都要分男女给贾母磕头行礼,小厮丫鬟也包括在内。当然了,他们磕头行礼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比如押岁钱、荷包、金银锞子等。这些压岁钱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样式做的很精致,有梅花式的,有海棠式的,还有笔锭如意、八宝连春等等不同样式,比今日的红包要讲究多了。磕头拿压岁钱喽在《金瓶梅》中,丫头、小厮给男女主人磕头后,得到的赏赐种类也不少,有手帕、汗巾、银钱等,并没有金银锞子,档次似乎比贾府要差一些,这也看出贵族与商贾之家的区别。贾府里的年夜饭座次也有讲究,男东女西,分开落座。名字更十分讲究,称为“合欢宴”,还有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单从名字看,都是一些寓意吉祥讨口彩的称呼。吃完年夜饭,就要守岁了。这一晚,贾府内花团锦簇,人声鼎沸,大观园内大明角灯高照,到处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夜不绝。当然了,燃放烟花爆竹也是缺少不了。玩爆竹的儿童四、拜年过了大年三十,就是正月初一,便到了拜年的日子。《金瓶梅》中写西门庆在这一天是:早起,冠冕穿大红,天地上了炷香、烧了纸,吃了点心,备马,就出去拜巡按贺节去了。西门庆的“贺节”对象当然是官员了,与普通百姓的互拜新年自然不同。明朝的北京,官场拜年之俗比较特别。到了正月初一的早晨,主人就出去贺节,在家里桌几上放上白纸簿子和笔砚,来客只需在簿子上写上名字,就算是拜过年了,根本没有迎送之礼。这种风俗与西门庆的做法类似,只是改为由家僮“在门首接拜帖,上门簿,答应往来官长大夫”而已。古代的拜年这种不见面的“贺节”方式与当面拜年、迎来送往自然不能相比,因而引起时人的讥讽。明代陆容《菽园杂记》为此写道: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而不专。“实心”与“不专”将两种不同的拜年心态刻画地淋漓尽致,着实有趣。到清代时,拜年的习俗大致也是如此。至亲好友都要亲自登门拜年,若是关系疏远者只是“投刺”,类似于今天的手机拜年。在《红楼梦》中,贾母觉得来贺节的亲友太多,所以一律不见,要么和薛姨妈、李婶等人说话聊天,要么是和宝玉、黛玉、宝钗等人下围棋、抹牌玩乐。贾母与众人玩乐据说,大年初一时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穷人之家,都要用白面包水饺,称为“煮饽饽”,全国各地都是如此。还有一种有趣的吃法就是,权贵豪门之家将小型的金银、宝石等藏在饽饽中,若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这个人一年大吉大利,博一个好彩头。其实,在山东地区,不少人家在除夕夜包水饺的时候都要包上几个一毛或者五毛的硬币,等到正月初一早晨吃水饺的时候,谁吃到带硬币的饺子,便是有福气。若他是学生,便代表他新的一年学业进步,尤其是新年里遇上中考、高考等大事,便意味着他能金榜题名(当然啦,这都是美好的愿望);若是男、女主人,便是他们一年工作顺利,能赚钱呢。若是老人,便代表他们新年里会健健康康的。五、吃年酒在过年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一般都要互相请客吃饭,称为“年节酒”,以示庆贺新年。对宁、荣二府来说,请吃年酒的日子不能重复,最好隔开,否则容易被人说成是“送虚情怕费事”。在荣国府,请吃年酒的事儿还是由王夫人与凤姐负责,两人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一直忙了七八天。《红楼梦》里的宴席现如今,从正月初二起,人们都要拎着大包小包走亲戚,其实就是吃年酒。尤其是出嫁的女儿在这天都要回娘家,探望父母,娘家人都很重视,早早起来做好准备。不过呢,因为现代人工作节奏太快,又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期间的走亲戚的节奏也加快了不少,很多人只是略坐坐就走了,奔赴另一家,甚至一天就把亲戚走完了,与古代热热闹闹吃年酒相比,味道可能略逊色一些。文史君说在春节期间,古代还有很多的娱乐活动。在北京,很多妇女儿童斗牌、掷骰子,再就是博戏、藏勾。杭州人拜完年后,少年人任意游玩,到处闲逛,观赏歌舞,唱说平话,常常通宵达旦,称为“放魂”。今日的我们大概更多的是埋头玩手机、抬头看电视电脑,希望大家过年时,放下手机,与父母亲人好好聊天,好好陪着孩子玩耍,用心体验阖家团圆的味道。参考文献:傅美琳:《中国风俗大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年版。曹雪芹:《红楼梦》,岳麓书社2012年版。兰陵笑笑生:《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博士)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稿酬优厚分享、在看、大拇哥一个都不能少
2021年2月22日
其他

春节习俗“抬阁”抬的是福气,也是希望,你的家乡有这个习俗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如今的传统节日习俗尽管受到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冲击,许多老办法也不再适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优秀文化习俗无人继承。就中国人最为看重的春节来说,在我国部分地区还流行着被称作“抬阁”的习俗。它作为地方特色习俗,因历史性、艺术性等而被纳入国家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一、什么是“抬阁”?“抬阁”,在许多地方又被称作“台阁”、“背棍”、“重阁”等。简单来说,“抬”就是用肩膀扛,而“阁”字的涵义较为丰富,或为“亭台楼阁”的模型,或为木架、载人之平台、铁架。其寓意在不同地区根据地方特色有着不同的解释。抬阁一般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左右,在部分地区甚至超出春节的时间限制,在平日也会展出。像河北隆尧县在每年的四月、六月、十月、十二月的初一当天都会举行抬阁仪式。湖南抬阁的盛大场景“抬阁”之所以能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抬阁”是一项集戏曲、文学、美术、力学、造型、杂技、音乐、舞蹈为一体的中国特色艺术。抬阁一般选用3-10岁的幼童作为演员,他们经过训练后就可以穿上戏服在“阁”上即舞台上进行表演。而“阁”一般由多名强壮的男性用肩膀扛着,正是因为抬阁要肩抗费力气,所以表演者一般只选用小演员。他们的表演内容大多是为百姓所熟知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与神话传说,要想将这些历史题材的故事编排好,也是相当费心思的。
2021年2月21日
其他

“那枝辛夷,开了吗?”

辛夷是江南常见的花。立春三候的望春,就是辛夷。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1497年四月,京口附近的江面上,有一条船离开了送别的人群,向北行去。这是沈周的好友吴宽,结束了三年的丁忧要回京述职,沈周从苏州一直送他到京口。船行到东昌附近,他打开临行前沈周送他的画册。明
202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