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小众而闪闪发光的青年,以热爱奔赴未来的路……

SUPER世界青年 SUPER世界青年 2022-12-28



 ✦ 


 新时代青年

生逢盛世 共享机遇

 ✦ 


刘明侦

她是90后女科学家,人们口中的最美女学者,23岁在科技领域顶尖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24岁博士毕业,28岁就被任命为985高校的副院长,拒绝了国外的千万年薪,只为一心报效祖国,她就是青年杰出代表刘明侦。



在海外留学的这些年,她成长了很多,也成熟了不少,走出自己的家乡到异国求学,一个小姑娘不仅要努力完成学业,还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挑战。


从语言交流上的沟通困难,到新环境的适应,陌生的环境并没有打倒这个意志坚定的小姑娘,她在国外的这些年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乐观的她知道这是进修的过程,自己也会很好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盛世的土壤将孕育更多样的希望,时代的微风将唤醒无限生机。90后牛津大学博士刘明侦23岁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正刊上发表论文。毕业后,科研成果丰硕的她得到了剑桥大学的青睐。但刘明侦拒绝千万年薪,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机遇无限,青年未来可期。值此盛世,无论是雄鹰还是鸿鹄,都有宽广的天地供其翱翔。



储卫民

成长于新世纪的青年,从不缺航行的船只,更不缺扬帆起航的勇气。90后青年储卫民因热爱辞去软件工程师的工作,选择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尽管没有前人的肩膀供其观望,他依然坚信这个新兴职业所孕育的希望。


在拍摄国家地理获奖作品《格陵兰的冬天》时,储卫民曾先后两次前往格陵兰无人区,深入那些连卫星和无人机都难以捕捉的角落徒步、采风,甚至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最终,储卫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长时间蹲守取景,才定格了这张经典作品中的动人瞬间:冬季的夜晚,蓝调的雾气下,小镇静谧而安详,一家三口在温暖的灯光下手牵手走过,击中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储卫民拍摄的国家地理获奖作品《格陵兰的冬天》


储卫民还曾在瑞士雪朗峰拍摄时遇险,因为突降暴风雪而被困在阿尔卑斯山的悬崖,但他依然坚定地行走,用心地记录。在他看来,户外摄影是一种亲近自然、挑战自我和思考修行的过程,只有在远离都市浮躁和人群喧扰的自然中,在雪山上,在大海前,在星空下,他才能静下心来,去揭开那些隐藏自己的面具,去放下一切束缚自己的思想,去剖析内心,去畅想宇宙,去思考生死,进而带来更加动人的作品。



储卫民游走于雪山与极地间,不畏艰苦,不错过每一个时机,最终获得国家地理年度旅行者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即便是从未有人的海域,新时代的青年也能乘风奔跑,踏浪前行,闯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 


 新时代青年

素质过硬 全面发展

 ✦ 


武亦姝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出身于理科的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气定神闲、对答如流,她携满身诗意,向大众展现了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前两年一档文化类的综艺节目火爆全国,那就是《中国诗词大会》。这道节目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中华古代诗词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人才。


有一年的冠军就是我们现在都非常熟悉的才女武亦姝了。这个女孩子身高很突出,智商也非常突出。既是一个优秀的理科生,又是一个诗词爱好者。



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之上,我们看到她的自信与从容,她骨子里的哪种气质是很难说是一时装出来的,这必定是在长期的培养教育下展现出来的。而我们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名如此优秀的诗词爱好者,武亦姝被录取的是清华大学的理科实验班,也就是作为一名理科生,还能在文学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全方位的发展。




 ✦ 


 新时代青年

勇挑重担 堪当大任

 ✦ 


徐卓立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大一学生徐卓立不惧危险和恐慌,随父亲奔赴抗“疫”一线,积极投身雷神山的建设中。他说:“每一个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00后的徐卓立,老家在湖北孝感汉川市,目前是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土木类六班的一名学生。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假期,跑去工地吃苦受累?他说:“只想为家乡抗疫尽一份力!”时间回到2020年的2月2日,当时的徐卓立,正在汉川老家规划着自己的第一个大学假期该怎么度过时,父亲突然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承担雷神山医院的部分安装工程,并需要马上组建一支安装队伍。徐卓立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是学土木工程的,何不跟着父亲一起去?既可以发挥专业所长,还可以亲赴一线为家乡出力,还能和敬爱的父亲一起共事,做他最坚强的后盾……徐卓立越想越激动,瞬间打消了对疫情的所有恐惧。



赵鹏菲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研究生毕业的赵鹏菲是河北石家庄平山县的一名教师,由于山区及贫困村庄的条件过于艰苦,虽然每年都有志愿者前去“支教”,但很少人能够长期忍受那样的苦而坚持下去。山区的孩子们,换老师已是常态。然而,在河北就有这样一位90后研究生赵鹏菲,在支教三年期满后,却毅然选择继续留任。



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他曾不止一次想要离开,但是,在这三年期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期待,还有同事们对自己的帮助,都历历在目。这里的生活平静却充实,教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知识,看着孩子们收获满满,成为了他最富足的精神食粮。


身处艰苦朴素的工作环境,赵鹏菲却能从中找到生命的价值,让平凡的岗位焕发出瑰丽的光芒。


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出版人:陈佳伦Jessica

新媒体编辑:Vivienne、刘晨阳Vega

新媒体排版:顾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