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如何应对?百仕达小学这样说

名师说 2021-10-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熊读书会 Author 熊佑平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2020年,民办中小学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公民同招。



文 | 熊佑平


2020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一平台同步招生,对于报名数超过招生数的民办学校,或电脑随机摇号录取,或由政府进行统筹。


对此,有观点认为,过去民办学校是靠着优质生源来保证教育质量的领先的,公民同招,对民办学校将是釜底抽薪,今后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这其实就是“生源决定论”——好学生成就好学校(好老师)。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所占比例并不大。2018年,全国民办普通小学6179所,占全国比例3.82%,在校生占全国比例8.56%。民办初中5462所,占全国比例10.51%,在校生占全国比例13.68%。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民办学校,发展并不均衡。总体看来,提供高端优质教育、让老百姓趋之若鹜的民办学校,数量并不多,比例也不大。但是,这数量极少的民办学校招生居然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以至自主招生权利也受到限制,个中原因实在值得深思!


同样是一线城市,与上海等地相比,深圳地区的民办学校,绝大多数办学起点都很低,资源配备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提并论,因此绝大多数家长首选还是公办学校,尤其是“名校”!过去,深圳的民办学校招收的大多是不符合公办学校入学条件的,有条件的家庭,首先考虑的是学位房。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纵然想“掐尖”,也没多少机会。


百仕达小学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只是近六七年,情况才开始发生改观,愿意放弃公办学校学位、甚至是名校学位,而把百仕达小学作为第一选择的越来越多。但是,即使是民办学校的佼佼者,百仕达小学今天的地位,也不是好生源成就的。对于持“好学生成就好学校”这一论点的人,更应该问这样一个问题:好学校为什么能吸引好学生?


在公民同招的今天,回顾百仕达小学二十年的招生历程,理清生源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探讨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应对之道,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01

从门可罗雀到招齐24个班,用了12年


百仕达小学创办于1999年,由百仕达地产公司承办。实际上,真正的创办者是张来平女士,她一直把学校当公益,从创办之初就明确定位为非营利性质(尽管那时候办学者是可以依法取得合理回报的),办学二十年,没有以任何方式拿走一分钱,相反,直到现在还在不断投入。即使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学校仍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把收入的90%以上用于教师工资,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办学的前十年,百仕达小学招生形势一直很严峻,每年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没有人上门,就到街头发广告,去幼儿园搞联谊,在公办学校门口蹲点捡漏……一年从头到尾都在招生,新生刚刚入校,下一届招生就启动了。只要有申请,随时都可以入学。

1999年9月,百仕达小学正式开学,凭着“小班制”和“英语特色”,吸引了首批150名学生,其中一年级4个班,二年级1个班。随后几年,招生一直不稳定,有时能招到4个班,有时只能招3个班。学生流动也大,有机会就往公办学校转,首届一年级120名学生,2005年毕业时只剩下81名了。


2001年,来自上海的知名校长吴瑞莲女士受邀担任百仕达小学校长,她狠抓教学质量和学生习惯养成,“绅士淑女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又一亮点。2003年9月,随着一年级三个班新生的报到,学校第一次有了6个年级,在校生达到了529人。


2007年秋季招生,报名人数首次超过计划数,原计划招收4个班120名学生,居然有140多人报名。大喜之下,学校开设5个班,收下全部新生。全校班级增加到21个,学生611人,创下新高。


百仕达小学的核定办学规模是24个班,但是直到2011年秋季(距离开办已经12年了),才第一次招齐24个班,学生达到738名。从此,百仕达小学的班级和在校生数量才稳定下来。


02

面谈(面试),并不等于“掐尖”


2018年以前,民办学校依法享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我们借鉴香港私立学校的经验,面试新生,面谈家长。


在生源不足的那些年里,面试不过是家校双方的见面会,学校借机推销学校,选择权基本在家长手中。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融合教育”,就招收过失聪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并帮助这些孩子顺利毕业。当然也有例外,如果发现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学校严重冲突,我们也是不收的,即使生源不足。


开始影响到学生录取的面试,是2008年。那一年,原计划招4个班120名学生,结果有160多个孩子报名,报名人数首次超过计划数。我们有点受宠若惊,就设了5个班,但也只能收150个孩子,于是,开始有申请者落选了,尽管也没几个。


真正有遴选功能的面试,出现在2010年。我们计划招4个班120人,而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人。在随后的几年间,尽管申请人数持续增长,但很多仍是进不了公办学校的,或者只能进非常非常普通的地段学校。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有好一点的公办学校学位,就不会来凑热闹。


2015年以后,情况开始发生改观,放弃公办名校学位来申请百仕达小学学位的学生逐渐增加。百仕达小学的家长群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家长学历呈上升趋势,教师、医生、公务员、公司白领逐渐成为主要群体。这些家长对教育大多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明确的追求,也更愿意与学校合作。

期间,我们不断调整面试方式,2018年按照要求把面试改为面谈。虽然说法不一样,但评估的都是孩子的入学成熟水平。


面谈时,每30个孩子随机编排为一个班级,参加游戏和学习体验活动,老师在一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焦点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心理、智力及身体发育成熟水平,以及孩子的行为举止所表现出的家庭教育理念。老师的现场评价,就是我们录取学生的最重要依据。


可以看出,我们的面谈(面试)并不鼓励超前学习,也不等于掐尖。与其说是挑选学生,不如说是在寻找认同百仕达小学办学理念、并且愿意成为学校教育伙伴的家长。百仕达小学是高度重视家校合作的学校,我们需要和家长一起,打造学校特色,打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多元化发展平台。


03

百仕达小学,靠什么吸引家长?


近年来,学校招生不用宣传,仅靠家长的口碑,就能吸引众多申请者。家长们选择百仕达小学,最看中什么呢?


在2010年以前的家长调查问卷中,小班制,英语教学,绅士淑女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态度等选项得到的认可度都很高。这些年,阅读、体育和丰富的校本课程(如PBL),也逐渐成了家长青睐的新热点。



小班制、英语教学、绅士淑女教育,是学校创办之初就确立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投入大(如师生比达到1:9,英语教师队伍23人,外教8人),效果也很明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精细化的管理以及一流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认可。近十年来,学校又加大了在阅读、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投入,成效也很显著。



我们把阅读作为学校的底色,精心打造儿童阅读环境,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阅读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其中的“图书馆嘉年华”、“故事妈妈进校园”,已成为深圳城市阅读的亮丽名片;由韵文阅读、选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图书馆阅读构成的阅读课程,体系成熟,特色鲜明,每年吸引全国各地的众多学校及阅读推广机构前来观摩学习。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全国书香校园、深圳最美校园图书馆。学生读书习惯已经养成,低年级人均阅读绘本一年达300本,中高年级人均阅读量一年达千万字。


我们把体育看做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体育课程,形成了“体育促智育”“专项体育”“分组分层教学”等校本特色。除体育课外,每天还有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周周有比赛,人人有项目。组建帆船帆板队(深圳市第一家小学生俱乐部)、男女篮球队、三级足球队、击剑队、网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体育社团,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其中,帆船帆板队在世界赛事上曾创造中国少年的最好成绩,男女篮球队都获得过深圳市冠军及全国冠军,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深圳市篮球传统学校,广东省足球特色学校、深圳市帆船帆板基地学校……在教育局每年组织的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均名列全区第一。



我们还积极倡导老师和家长参加体育运动,成立教工篮球队、每周组织老师健身;家长成立百小联篮球和足球俱乐部,定期组织比赛。老师和家长在运动上的身体力行,成了学生运动的最好示范。


以上这一切,并不受生源左右。我可以自信地说,无论招生方式怎么变化,只要百仕达小学的办学方式不变,学校就仍然会继续向前发展!



04

学生成就学校,还是学校成全学生?


对于办学质量,教育主管部门有整套的监管和评估体系,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2003年,百仕达小学通过区一级学校评估,2004年成为深圳市一级学校,2005年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在还没有机会选择生源的时候,百仕达小学的办学质量已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


本来,办学质量的核心应该是学生发展。可现实中,公众往往把一所学校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等同于办学质量了,于是很多学校就想方设法“掐尖”,以快速提高成绩。这种行为不是民办学校的首创,公办学校“掐尖”的历史更为悠久,全国各地公办名校“掐尖招生”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得到教育局文件的支持或默许,既不会被查处,也没有像民办学校那样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应。


我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小升初数据一向不错,很多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不以为然。他们看到了近些年百仕达小学招生的火爆,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不过是因为生源好罢了。这种看法还是很有市场的,不仅是针对百仕达小学,很多千辛万苦依靠教育创新、依靠精细化管理逐渐办出特色办出品牌的学校,所付出的努力都被“生源论”给抹杀了。


这当然不是事实,至少不是事实的全部。上文说过,百仕达小学2008年招生才有孩子申请被拒,2010年招生才真正具备遴选功能。姑且以2008年招收的这届学生为分界线(2014年毕业),来看看前三年(2011—2013)小升初的数据吧。


我校学生小升初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深外、深中和深外分校(2014年改名为百外),这三家也是深圳最热门的初中。


我校2011年至2013年毕业生分别是79人、111人、118人,被以上三家学校录取的分别是46人次,44人次,51人次(有学生同时被两家以上录取)。


虽然这些年我校的数据的确更漂亮,但不再对外宣传,我希望家长和社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上,而不是仅仅盯着小升初。


百仕达小学第一次参加全区学科语数英质量检测,就获得第一名。那是2003年秋季,罗湖区第一次组织全区小学生学科质量检测,我校参加考试的是1999年入校的第一届六年级。此后全区每一次的教学质量检测,我校的位置一直没有动摇,而且在2014年学校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后,各学科的优势更为明显。


一位了解我们的中学校长说,百仕达小学把二流的毕业生送到了一流的平台,让一流的学生跻身超一流的“牛娃”行列。上面的小升初数据其实就给这种观点提供了支撑——百仕达小学优秀毕业生的比例,远超过优秀儿童在人群中的正态分布。从这个角度上讲,不是学生成就了学校,而是学校成全了学生。


但是,衡量学校与学生,怎么能仅仅看分数和升学率呢?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我们应该重视儿童意志品格、兴趣习惯、沟通交往以及思维、审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基。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本质,与生源无关。


05

对新生和家长,我们有何期待?


我是2003年加入百仕达小学的,2010年“临危受命”主持学校工作。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在招生宣讲会上不再推销学校,而是跟家长一起探讨: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当家长被学校的特色和口碑所吸引的时候,我也希望他们能深入了解,审慎选择:百仕达小学真的适合我的孩子吗?



“因材施教”是社会对学校的期待,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近年来,个性化教育备受关注,但是说实话,当前组织形式的学校,还不是个性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首先要保障的还是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要贯彻的是所有人都必须完成的国家课程,其重心还是面向全体学生。


要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就要提供更为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百仕达小学的校本课程,还算丰富,但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内容和难度都比公办学校更有挑战性。比如英语课程,采用浸入式教学,课堂组织、师生对话全部使用英语,课时多,阅读量大,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比公办学校多不少(毕业生要求掌握的英语词汇达3000个,相当于普通高中生的词汇量了)。如果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强,适应就会很快;反之,可能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 


又如百仕达小学坚持了8年多的PBL课程,学生需要从生活和阅读中发现问题,与同学组成项目小组,制定研究计划,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方法开展研究,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制作项目作品并举办成果发布会。这个课程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实施,学习场景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不仅对孩子,甚至对需要协助孩子完成课题的大人,也是颇具挑战性的。


我校各学科的学习,都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与知识的掌握相比,我们更强调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小班活动需要人人参与,动态编班、走班教学考验孩子的人际交往与自理能力……总体来说,如果孩子的心理、智力和身体发育成熟度较好,入学后更容易跟上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节奏。


在我们的办学理念中,“家校合作”是达成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视家长为合作伙伴,希望携手家长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成长平台,希望家长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生活中来。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不能全指望学校,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曾经网传百仕达小学要求家长一方辞职专门带孩子,这当然不是事实。我们不主张家长放弃自己的事业,我们只是希望家长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阅读、运动、娱乐,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生活。


我们欢迎有能力和热情的家长,跟学校一起开发校本课程。比如我们的图书馆课程,职业教育课程,都是家长们参与开发和授课的;PBL课程,也有家长做导师,给孩子的项目研究提供支持。


所以,我们更大的期待,就是携手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家长!



06

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如何应对?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样的招生权,可以自主决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过去,自主招生对于民办学校的特色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如何应对?


回顾百仕达小学招生从门可罗雀到一位难求的历史,答案其实很明确,就是要继续在办学内涵、办学品质上下功夫,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走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办学之路。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特色教育的需求还在增长,民办学校依然有生存的空间!


过去,我们能从荆棘丛中走出;

今后,我们也有信心继续向前!


本文转自:大熊读书会

编辑:林惜肉


 名师说投稿邮箱:

 igniteedu@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推荐阅读



名师说

微信:mingshishuo

办深圳最有影响力的

教育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们拍视频啦 

扫码关注我,让你笑断腰

视频号

抖音号

校园新鲜事,尽在oh!校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