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对广东考生有何启发?

名师说 2023-12-1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节选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点评文章称“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8月2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称,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






作文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社会热议,网友们众说纷纭:







网友们议论纷纷,文学界的专业人士同样也各抒己见......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会给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打高分》,文章里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也许这篇作文的风格是故意为之,就像当年的《赤兔之死》,成色如何且不论,至少夺人眼球是做到了。第一位阅卷老师给的分数不高,复阅时的两位都打了满分,说明战术运用得当。


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


向上滑动阅览微博全文




但是,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曹林狠狠吐槽了这篇满分作文:看第一遍时难受,第二遍时难受+2,第三遍难受+3时终于崩溃。


在曹林看来,整篇文章里都是让人费解的典故隐喻,制造阅读障碍的欧化语态,叠床架屋的复杂长句,完全不想让人读明白的生僻字堆砌。哲学作为爱智之学,生来就是一种澄清行为,澄清自己的真实意图,澄清语言造成的困惑。而这篇《生活在树上》,哪是澄清啊,分明是在卖弄中制造混乱。给一堆胡话打满分,可见打分的人也是一团糨糊。这样不说人话的文章拿满分,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论和价值观,让那些按常识写作要求教学生写作文的语文老师们情何以堪?又让那些在考场上好好写人话的考生们情何以堪?







那么,对于这篇远在浙江的高考作文,深圳的教育者们又是怎样看的呢?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葛福安老师评论说:

我觉得,看一下《树上的男爵》会更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文风会写这篇考场作文,这孩子也是太爱这本书啦。至于把这篇文章打到满分,然后又推介出来,有推介者的用意,这用意是超越文章本身的,这也是其成为话题的原因。


不过,说“侮辱了语文”,语文是否感受到这份侮辱,谁知道呢?从曹林文中所举王安石的“搏黍”之类的例子看,语文早就被侮辱了。这后生写了点要百度才能看下去的文章,就侮辱了,语文可能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过敏。


前几年有用甲骨文写作文的,大家基本是容忍的,没有说“侮辱语文”。那是因为甲骨文我们不认识么?


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雷声以《生活在树上——一次危险的言语体验》为题发表评论:


浙江2020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是人生成长中 “自我”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浙江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起轩然大波。“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 “既承认“生活也在浇铸我们”,但更强调自我“塑造生活。作者的立意、遣词、说理逻辑和言语风格,独树一帜,卓荦不群。


为什么引发争议?超越文本,换个角度来看,这篇作文就是作者自己“与秩序的落差、错位”。这篇作文及其评价,对作者而言,恰好是切合命题的一次实践体验。


社会的秩序是什么?考试的导向是什么?这就是命题中客观(家庭、社会)的范畴。较长一段时间以来,高考作文的立德树人倾向、读者意识、交际意识是较为明显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表达自我、更是沟通他人,以解决特定情境中的问题,有益于世用。但是本文作者显然”目中无人”,较少考虑现实与倾向,用生僻的词汇、专业的术语、繁复且特异的表达来彰显自己的“人生之锚“。文章虽然符合本次命题要求,但显而易见的是“自顾自话“。所以,自然形成了与秩序的落差与错位,也就不难理解众多的批评之声。


但幸运的是,在39分之后,继之以55分,最后60满分。这是否是一个信号,体现了高考阅卷的严谨仔细?或者宽容人文?但由之引发的社会争论是否在续写着主观“自我“与客观”社会“的这篇高考大作文。对广大学生而言,这篇满分作文意义不大,对于作者而言,这是一次危险的言语体验,也是关乎自己人生的一场真切的实践体验。


福田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园园认为“作为一名考生,自然想要在考卷上最大程度展示自己的才华。但这是一种出色的表达吗?其实也算不上。”


从作文考题的要求看,《生活在树上》这篇文章是吻合主题要求的,逻辑上也能自洽。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在考场规定的时间和范围之内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来展示自己阅读的广度、思考的深度,以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得高分是可以理解的。


网上不少人对此大加批评甚至抨击,我觉得大可不必。作为一名考生,自然想要在考卷上最大程度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浙江这位考生之所以选择这种晦涩的、冷僻的表达形式,也是出于此种心理。


这是一种出色的表达吗?其实也算不上。如马伯庸对此文的评论,"辞不配位"。该文的思想完全可以用更加明白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但显然考生为了体现自己的才情,选择了更冷僻的表达方式。


其实在广东省也有部分考生出于同样展示自我才能的心理,强行运用名言典故,生硬使用华丽词藻,不仅未能给文章添彩,反而以辞害意,影响了思想的表达。这也提醒广大考生,另辟蹊径来体现自身阅读广度、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这样的动机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表现而表现,为了用而用,这样反而会导致表意不清、词不达意,甚至出现跑题的现象。


因此,这篇文章可以是高分作文,但不适合作为示范性作文。尤其对于广东的考生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反面的例子。因为广东使用的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这些年作文题的情境导向很明显,而且非常强调交流性,像这几年的书信、演讲稿、发言稿等。这就要求考生要用清晰通畅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恰如其分表达出来,让自己的听众理解和接纳。如果刻意用类似《生活在树上》这样的文字,或者甲骨文、文言文等晦涩的语言来表达,是无法圆满完成写作任务的。


整理、编辑:王子薇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澎湃新闻、微博


 名师说投稿邮箱:

 igniteedu@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推荐阅读

李镇西:素质教育妨碍高考成绩吗? 2020-08-02
点赞!这10名学生获评深圳市“新时代好少年” 2020-08-02
川大VS深大魔性招生宣传,火出圈了! 2020-07-31
“女德班”卷土重来,学员当场忏悔:我不要脸,还给我的父母丢脸 2020-07-30
不满高考成绩,南京名校家长要求校长“下课”! 2020-07-2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