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纳入港中大(深圳)附属学校,福安校长解读何为好学校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欢迎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互相交流和掌握更多深圳教育相关资讯。需要加群的粉丝请添加小助理微信“ignite2017”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入群”。
信息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
请等一等小编,我一定会加上您的!
>>>编者按
建校18年的龙岗区福安学校以及在建的龙飞学校,将委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筹建,成为港中大(深圳)附属学校!春节前这则重磅新闻,得到众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仅仅是福安学校官微上发布的消息,就得到了5万多的阅读,许多家长留言点赞并提出期待。
据学校官微报道, 随着福安学校纳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学校将整合深港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课程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办学机制体制,力争在短时间内打造成高水平、国际化的一流示范学校,成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典范和基础教育领域的靓丽名片。
52岁的罗国亮校长,已经在深圳工作了30年,堪称深圳基础教育界一员“老将”。1991年从华东师大毕业后,罗国亮即入职深中,2013年,罗国亮受命筹建深圳中学龙岗初中,用数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区内名校。2019年,罗国亮调任福安学校校长,在理念引领、课程及教学优化、德育与学生发展方面着力甚多并取得明显成效。
今天“名师说”转载罗国亮校长年前的一篇分享演讲稿,文中有他对于“何为好学校”“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如何看待生源与教学质量关系”“如何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思考,对于福安学校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都颇具意义。师说君也相信,纳入港中大(深圳)附属教育集团,对福安学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罗国亮校长而言也是一个更大的机会与平台。
作者简介
罗国亮
· 深中龙初创办校长
· 福安学校现任校长
教育理念引领,推动创新发展
——在汉开书院分享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王占宝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深圳市龙岗区福安学校的罗国亮校长,以前我在深圳中学工作22年,2013年占宝校长让我到龙岗创办深中的分校,也就是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2019年我调任龙岗区另外一所学校。占宝校长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老师,我的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老校长的影响,因此下面我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大家可能感觉是似曾相识,不要奇怪。
言归正传。这8年来,我在两所学校任校长,可以说成效都不错。深中龙初白手起家,发展很快,在实施均衡政策的前提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龙岗区乃至深圳市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福安学校我工作了一年半,学校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个变化不是我自己说的,而是学校老师、还有同行、周边家长说的,学校现在蒸蒸日上,周边楼房一下子涨了一两万(笑)。这次小学统考,我校在全区170所公民办学校脱颖而出,获得第六名,初三年级从全区40多所公办中从24名进步到第一阵营,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我自己也鼓励老师们说,我们是在亲手创造奇迹。
学校办学能取得优异的成果,除了做了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外,我更愿意归结于学校的创新发展,学校走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因为创新,才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果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学校就不会发展那么快,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成果,当然更有可能变成一所新建的“老”学校。
教育需要创新,这可真不是噱头,而是真切的时代呼唤。在基础教育阶段,我深感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一些学校到了发展瓶颈期,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破局,才能激发活力。教育创新可能涉及到目标、理念、课程、教学、德育、管理等方面。我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重点谈几个方面,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办学理念
1.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发展结果。有一个木桶理论,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板块之间是否无缝连接,取决于是否存在短板。学校的发展也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办学思想与理念、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学生发展、领导与管理等板块),这几个教育板块要无缝衔接,长短均衡。单纯依赖教学工作,甚至当成是唯一重要的工作,学校是难以实现持久发展的。打个比方,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做好,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活力没有激发出来,学生在学校没有梦想和目标,教学的效果是不好的,或者是事倍功半的;反之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没有丰富的课程,学生就没有自己的平台舞台,发展学生特长,发掘学生潜能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学校的管理没有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限于检查和应付,工作质量也打折扣。我想这些都不是大道理,大家都会有真切的体会。
2.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平台和舞台,创造可能与机会,发现学生的潜能,实现潜能,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学校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老师”为中心,或者以“管理”为中心,在不同的学校,实际情况是不大一样的。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因此教育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管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和限制学生,实际上容易限制了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反而忽视学生的需要,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在深中工作的时候,我感觉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发展来展开的。学校就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演员,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因为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学校会不遗余力地创造各种可能与机会,满足学生的需要。比如,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学生是很需要的,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开拓视野,锻炼能力,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总会过于担心安全问题,很多学校为了确保安全,就会采取一刀切,不组织任何外出活动,认为万无一失。显然这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但是其实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要。
有些学校管理以老师为中心,看似重视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这是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如教师的教研、课题、论文、专著、比赛,这些教科研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境界有些作用,但是,这些教科研活动必须对一线教育教学有实际的帮助,否则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对评职称有用,这是体制的问题),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们要善于说“我的学生很厉害”,而不是说“我很厉害”。脱离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厉害”)就失去了专业的价值。
我在深中工作的时候,我感觉,深中区别于其他四大名校,不在于硬件强,甚至也不是师资超级强大,而是在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文化。学校的所有工作,均指向一个目标:学生的发展,全面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是:放得多,管得少;信任多,监督少;尊重多,管制少;平台多,约束少,鼓励多,批评少,学生个个就充满自信,个性十足,活力四射,这样的环境氛围,自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成绩。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深中的学生对母校的情结特别深,不管是在国内外上大学,还是在社会上工作,都特别关注学校的变化,特别爱看学校的新闻,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动不动阅读量几万,或者十万+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为什么深中毕业的学生那么留恋学校呢?我认为与是学校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各种成长的舞台,给学生较多的鼓励和宽容,给学生较愉悦的成长体验有关系的。我在深中龙初工作六年,毕业学生有四届,学生对学校也是很有感情。深中龙初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或者学生考完试,不少学生都会拖着行李箱到学校,看望老师,看学校的变化,都看完了就会看校长(笑)。学校公众号上的评论栏也是好评如潮。我看过一个报道,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与学生学习成绩有正相关的关系,在办学实践中,我是深以为然的,学生喜欢学校,其实就是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这个积极上进的氛围,在这个环境熏陶下,学生的内驱力和动力得到激发和点燃,学习成绩好自然是必然的结果。
3. 好成绩不是抓出来的,好学校不是管出来的。抓学习往往是拼时间、耗精力,不断加码,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机械重复的学习,令人生厌,甚至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创造性。我觉得学习更需要鼓励,更需要指引,更不是不断加码或无止境去“拼”,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确立学习的目标,通过各种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效果更好。上学期开始,我对课时做了较大的改革,原来初中部每天上午五节课(每节课40分钟),我直接砍掉一节课,变成四节(每节课45分钟),下午只有三节课,剩下时间不得上课和补课,很多老师也担心,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反而取得很大进步。
很多人对学校管理中的严管寄予厚望,认为管理严格,效果就好,成绩就会提高。实际情况是,管或者说严管,最多只能守住底线,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是管红线和底线的,人的积极性和潜能不是靠管能够调动、迸发出来的,需要发掘,需要表彰,需要平台。老师也好,学生也好,适度的管理可谓必须,但是必须明白,管并不是目的,激发师生的内在自觉性和动力才是目的,因此,学校管理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并不是宽严之争。白岩松说得好,一个优秀的组织是不待扬鞭自奋蹄。一个学校如果管理太严,依赖不断的检查、考核、考勤来维系运转,这个学校就估计在走下坡路了。
4. 做教育需要理想和情怀。这些东西不要觉得很空,我觉得当老师真要有些理想情怀,而不是仅仅把老师看成谋生的职业,那是在职业道路上走不远的。比如教师要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每个教师其实责任重大,甚至说承载了万千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我们学校三千名学生,就是三千个家庭的希望。很多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倒是觉得教育慢不得,等不起,坐不起,学校质量没上来,每年要耽误到少学生?要辜负多少家庭的期待?所以办教育必须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老师们一旦有了这些使命情怀,工作就有热情和动力,就容易克服职业懈怠。
我们招聘或招调教师,首先是看有没有使命感,有没有教育理想和情怀,对教育是否有激情和热爱,然后才考虑学历、职称、经验和过往业绩。经验对教育其实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经常有时候经验容易成为累赘,成为创新的羁绊。对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更需要思考,更需要沟通,更需要创新手段,而不是依赖老办法、老经验。
我到一所新学校以后,感觉最大的事情是要转变思想和观念,是思想与理念的碰撞,比如:
• 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 我们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
• 如何去培养学生?
• 如何看待生源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 如何看待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 如何去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如何去调动和体现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
作为管理者,不要忽视或轻视教育的理念和办学思想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就是思想的领导。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了学校的方向和高度,仅仅强调努力奔跑,精神可嘉,但是远远不够,要脚踏实地,也要抬头看路,仰望星空。从教近30年,我甚至感觉,教育思想的力量太大了,一个学校的发展高度、温度、方向、速度、质量,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学校与学校的差距,不是硬件的差距,不是师资的差距,甚至也不是生源的差距,而是思想和理念的差距,给学生平台和舞台的差距。
二、课程与教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其实在课程方面的改革空间不大,因此我们主要在优化课程和教学方面下功夫。
1. 我们坚持规定课时,杜绝补课和变相补课,增加课时更可能导致学生疲劳、厌学,得不偿失。无论在深中龙初还是福安,坚持上午四节,下午三节课,即使是初三,我们也坚持下午五点半结束课程。因为不是住宿制学校,我们没有条件开展晚修,但是我们创造条件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最多到晚上六点(初一、初二)、七点(初三),这方面深圳刚开始有相应政策支持,学生在课后留在学校做作业或者开展自主阅读、个别指导,效果效率都比在家里好。
2. 在义务教育方面,我们均衡分班,三年都不分重点班。有人说要因材施教,其实这个可以通过分层走班教学来补充,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加不利。
我们高度重视体育、艺术、科技这些活动课程,真正体现了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活动课与学业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顺应天性,相得益彰。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的班主任,喜欢开展活动的班主任,同样的任课老师,教学成绩往往不一样。好的学习成绩是好的教育的综合结果,自然结果,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追求成绩和升学率,那样往往适得其反。
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我还认为,美育是德育的最高境界,美育更是德育,有良好审美力的学生,就是懂得真善美的学生,往往也是有内驱力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差。
科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活跃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给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我们学校每年花很大力气开展科技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让学生在创新平台中展现优势,增强信心,对文化课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3. 推动课堂教学转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课堂效率不高,期望通过课后补课和补习是徒劳的。因此我不断强调和促进课堂转型的问题,比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等等。课堂变革是学校变革的核心,我们不能用上个世纪的理念和方法来教育新时代的学生,也不应该用工业时代的理念和方法来教育信息技术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不断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结果,就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进步。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才会喜欢你教的学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深中龙初开办时间不长,区级以上的名师少,更不必说省市级名师,青年教师经验不足,不少还是临聘教师,但是学校注重建立互信、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质量在全区榜首,全市前列。
要警惕有些学校标榜所谓素质教育,而忽视教学质量的倾向。事实上,科技、艺术、体育搞几个项目参赛,拿点市、区的奖项并不难,不能一俊遮百丑,掩盖教学质量的不足,对此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中考成绩而论,多数学校任重而道远。
三、德育与学生发展
马云说得好,中国的“教” 很厉害,“育” 却不行。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觉得“教”和“育”没有形成合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成效都是存在不少问题。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德育工作重点我主张培养小孩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主;初中阶段德育工作要以激发学生内驱力为主,让学生树立目标,确立梦想,坚持不懈为之奋斗。这样,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有序推进,抓住核心,加之学生工作丰富多彩,学生能够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平台,各美其美,德育工作就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哪怕对学习成绩而言,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是相互推进的,教学是牵引力,德育是推动力,两方面工作形成了合力,就有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我们学校积极转变德育的理念和方式,德育不是限制和约束,而是鼓励和唤醒,好孩子一定是夸出来的。我们相信学生有无限的可能,但是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以同等的速度,同样的方式。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内涵主要是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多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发展特长,做最好的自己。批评、处分、告状、规范、约束、检查、督促等常规管理不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讲道理发脾气、动辄向家长告状,更是最无用和无能的办法。
每年我们学校提供了众多的发展平台:阅读节、科技节、艺术节(十大歌手、新年艺术展演)、体育节、外国文化节(跳蚤市场、美食街等),举办学科周活动(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并鼓励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种比赛。施行《学生表彰条例》,推广三级(校级、年级、班级)表彰制度,表彰成绩突出的学生,表彰成绩进步的学生,表彰有其他特长的学生。此外,我们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度,解决学生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交友困惑、家庭矛盾等问题。
德育主题以初中为例:
初一:梦想起航(新生入学教育、社团招新、社会实践、常规教育、研学课程)
初二:青春导航(学长团、青春礼、社团课程、心理指导、家长课程、研学课程)
初三:扬帆远航(科学备考、中考助推、迎考活动、毕业典礼)
每学年学校主要活动课程(仅仅是学校层面的活动,年级和班级举办的不包括在内)
• 8月底:新生入学教育
• 9月:开学典礼
• 10月:爱国活动月
• 11月:读书月、期中学业表彰、科技节(科技创新比赛)、社会实践
• 12月:体育节(运动会)、外国文化节
• 1-2月:艺术节(新年艺术展演)、散学礼、期末表彰
• 3月:开学典礼
• 4月:爱校活动月
• 5月:期中学业表彰、十大歌手决赛、科技奥林匹克比赛
• 6月:青春礼、中考迎考、毕业典礼
• 7月:期末表彰、散学礼
• 全年开展学科周活动(语文周、数学周、英语周、理综周、文综周)
总结起来,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学生成长的平台舞台,并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德育的目标就是唤醒学生目标和梦想,激发前行的潜能和力量。如果能做到,学习成绩立竿见影。可惜,现在很多学校只是想改变老师和改变课堂,没有看到学生改变的力量。
四、领导与管理
我的理解,管是管制、约束,理是理顺关系,激励师生发展。我们管理的重点是“理”而不是“管”。领导的领是引领,指引方向;导是导向、引导,引导师生实现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领导是无效的领导。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维护秩序,不仅仅是安全稳定,不仅仅是为了规范,而是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原定任务。
由此,领导或者管理核心就是:能不能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实现目标,如果能就是好的管理,就是好的领导行为。深中龙初、福安学校都强调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学校管理干部要善于转变观念和方法,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是需要的,但是仅仅依靠管理制度运行,这个学校也许可以安全运行,但是难以实现卓越发展。我们希望,老师们的积极性,不是来源于学校管理制度,不是来源于考核绩效,而是来自于对教育理想和价值的追求,来自于对教育的热爱和使命感,变为自觉的行为。我觉得,无论是那所学校,老师们都是需想要一个机会,或者平台,做出一番事业的,老师们都需要用成绩去捍卫自己的职业尊严和荣誉,老师们是需要成就感的。我刚到福安的的时候,大家口头禅是“福安福安,幸福平安”,职业理想逐步褪色,职业倦怠时有发生。通过不懈努力,鼓励老师们在学生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逐步改变了大家的原有观念,再加上考核中注重以贡献和业绩的评价导向,应该说调动了大多数老师们工作积极性和潜能,因而学校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上述想法和做法仅仅是一家之言,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转自:罗国亮校长工作室
编辑:鲸鱼
名师说投稿邮箱:
igniteedu@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推荐阅读
如此家长!深圳女校长发声:请结束带着孩子赶时间跑场上补习班的日子!
跟校长battle、在书海里遨游……那些寒假期间坚持返校的学生们都在做什么?
来了!深圳龙华公办幼儿园招聘教职工490人!
有编制有住房!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招聘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