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很拼的学校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周末安静在校加班,回家还要遇到大堵车,妹妹在老家打120送老母亲急救,晚上昏迷的老母亲已经苏醒,我还可以视频看一下老母亲顽强的笑脸,相信老母亲能够战胜病魔,多活几年!”
这是4月16日,一个周五晚上,南外高中校长冯大学发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配上其母亲住院的照片,得到很多朋友、同行的问候和祝福。
当下正是高三备考和新一届中招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作为一校之长的冯大学,其忙碌与压力可想而知。
但这个不经意而发的朋友圈,这一人乃至一群人的忙碌背后,却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外人知的故事,以及一所学校十几年如一日的拼搏。
今年5月份,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新的市委常委班子就到莲花山、前海等地集体学习。
“我们要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的讲话振奋人心。
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性格。这种精神渗透到各行各业,便成为整个城市生生不息、改革创新的力量。
在这支奋勇前行的大军中,就包括以“拼”著称的南外高人:
3年来,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献给学校的校长;
一位毕业于以拼搏著称的全国百强中学,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办公室主任;
一群或年轻或资深的教师,在拼搏有爱的校园精神感召下,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在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比赛,在一届又一届的大考中抛洒他们的汗与泪,用青春成就更多人更璀璨的青春。
01
冯大学
出生于贫穷农民家庭的冯大学,从小就养成拼搏进取的性格。
“记得小时候被镰刀割破了脚,我怕父母担心,自己简单处理了伤口,就赶去上学,因为我坚信只有读书才有可能成才,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保护好我的家人。”
凭着一股拼劲,冯大学考上了西南大学数学系。读书期间,还经常步行4个小时去做家教,自食其力负担大学学费。
大学毕业后,表现优异的他本可留在西南大学出版社,却带着梦想回到四川乡镇中学任教。
▲1990年在四川黄家中学教书(后排左起第4个)
▲西南师范大学附中毕业合约(第三排左一)
一路走来,从四川乡镇中学,到县一中,到西南大学附中,再到深圳的多所名校,冯大学的职场之路越走越宽,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2018年夏天,已经是正高级教师的冯大学,从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任上调往南外高中当校长。
在这里,他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拼搏者:
连续带高三多年的市优秀班主任姜百川老师,在食堂边吃饭边用手机逐个给学生回复怎样报考志愿,怎样选择专业;
同样长期在高三任教的化学组曾小红老师,向他申请在新高三上课前回老家3天时,还向他保证用这3天做好新一届高三化学备考规划;
在新校区旁的工棚,历史组刘宇老师和数学组张同裕老师则主动找他商量,希望提前跟新高一学生联系,指导他们做好初高中衔接;
▲数学组张同裕老师
为了新校区顺利开学,副校长郑书海、办公室主任刘静、后勤保障处主任邹方针整个暑假都没有休息,他们冒着高温,每天来到工地,从宿舍的布置到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安放……
“我发现这支队伍很朴素,又很有韧劲,他们不在乎个人得失,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校更好。”
也就是在那个火热的夏天,冯大学开启了在南外高的全新奋斗。3年来,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学校,即使寒暑假也只是抽空回去重庆看望老母亲。
作为高三备考领导小组组长,他几乎每个周日都来到学校巡视高三课堂。每周三,参加高三集体备课会,每周五,参加高三班主任会。进入高考冲刺的最后30天,冯大学和老师们约定,每天都陪伴学生。即便晚上九点半才结束中招宣讲,他也会赶到学校看看高三的师生。
“说到底,就是让大家‘跟我冲’,不是你们‘给我上’,我从来没有简单粗暴要求别人抓紧干、自己却在岸上看。”冯大学说,自从2000年走上管理岗位,他就始终牢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
让他欣慰的是,在一批又一批南外高“老人”的感召下,新入职的教师也很好传承了这所学校拼搏与温暖的文化。
比如去年才入职的数学老师郭宇轩,高中时放弃了上海交大的保送资格,裸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期间他可以转金融方向,但是西藏的支教经历让他毫不犹豫投身基础教育。
▲2020年刚入职的数学老师郭宇轩
半年多来,他有两次机会回家乡看看,却都拒绝了。他说,“我想用更多时间来思考教学。”作为数学备课组长,他带领老师们坚持原创试题;作为实验班的班主任,他从怎样制订计划做起,增进学生对“时间”这个概念的理解、定义。在他的班级,“收集碎片化的时间”悄然兴起……
“当我们站在某一个点上回望过去,凡是能够心中珍藏的,都是我们付出了汗水和艰辛的日子。生命留下来的是什么?只是无数次努力后,换来的那一次泪流满面的时刻。”
这是冯大学对“拼搏”二字所作的深情注脚。
02
在南外高采访的时候,校长冯大学发来一个1万多字的材料,说:“这是我们学校刘静老师用一个晚上写的。”
看到大家惊讶的神情,他补充道,“她是我们学校最拼的老师之一。毕业于以拼搏著称的全国百强中学,以前他们都是站着吃饭的,就为了节省时间。”
图源:网络
那是2007年,从东北师大毕业后,刘静就直接入职南外担任高中地理教师。
刘静
“负责招聘的老师对我说,‘南山教育正在快速发展,需要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的青年’。”刘静说,最终是这句话打动了她,“我觉得中学时代的抗压能力和持续的自我驱动力,让我有足够的热情去奋斗,去追梦!”
初高中数年的学习、生活,极大培养了刘静的抗压能力、规划能力和自我成长驱动力。最重要的是,让她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善意看待周遭的一切,让她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里,即使遇到再困难的处境,都能保持专注,想办法解决问题,绝不轻言放弃。
“工作再难再苦、再烦再累,总得有人做、而且还要做好。”这是刘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刘静老师与学生们在一起
她印象中最拼的是2013年带高三的时候。那时候小孩刚读幼儿园,她经常早早起床,安顿好小孩后,就飞奔到学校,全身心扑在工作中,回到家时已经晚上12点多。
但那还不是最难的时候。2016年开始,刘静开始负责校办公室工作,党政综合等事务性工作异常繁重,但高三的教学一点没少。2017-2018学年,她带两个高考班的地理课,并兼任6班班主任,除了备考教学,还有班会、培优、补弱等课程。
她还坚持分学科、分批次组织针对性更强的家校交流活动,相当于把一次家长会拆成了6次。
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刘静又重启少年时的拼搏模式:每天从早上5点多的“跑操”开始,到晚上11点多“准时”下班结束。
“很辛苦,但充满温暖,因为南外高给予了我成长的平台。我感恩学校,更感恩这个时代。”
在南外高,刘静不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人,而只是拼搏团队中的一名代表。“南外高的成功,都是‘现在、立刻、马上’干出来的。”
03
“严格出高贵。”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意评价的。”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
在一次访谈中,省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南外高中语文科组长、高一年级长崔轶楠的金句频出,让人印象深刻。
崔轶楠
教龄20年的她,2018年调动到南外高中,直接任教高二年级,担任班主任,直到高三毕业。2019年任语文科组长,2020年兼任高一年级长。
她总结自己是一个“比较易于沟通的中年教师”,有学生慑于她的严格,也有学生喜欢她的亲和幽默。“我的绰号很多,我给学生奖励的时候,被叫做‘崔总’,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时候,被叫做‘铁哥’。”
一位女教师被成为“铁哥”,已足以体现其特别之处。
对于“拼”,崔轶楠也有自己的解读。“我觉得南外高的‘拼’并不是一种日以继夜的行为,更多体现在对于教育目标的执着追求上。”
这位在全国名校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工作多年的名师,尤为重视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我觉得一所中规中矩,避免出错,不停展示各种数据的学校,不会吸引我,也不会吸引所有期待孩子全面成长的智慧家长。”
她举例说,为了确保教学效率,不浪费学生的精力,南外高一直倡导并实行原创出题策略。这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一套成题,改改格式就可以印制了,一套原创题目,备课组一起打磨一个月,还要不断修改。这种付出无疑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提高,也使得我们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成熟。”
在南外高,坐拥大批粉丝的崔老师,也有她的“偶像”,那就是语文组的刘自秀老师。她是南外高现高三的语文教师,教龄30多年。
▲语文组的刘自秀老师与学生们在一起
她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治学和育人态度让我十分敬佩。她每天勤于备课教研,培优补弱,我很少见到她休息,即使是中午午休,她也会腾出时间给班级有需要的学生进行特殊陪伴——陪同学生到文学社空教室里学习,几乎每天中午都要半小时。我们开玩笑地说:“秀姐,你又多了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啦!”
她血压高,但积极运动,调整饮食,几乎从未请假,每天都是端庄大方,积极向上,美美地去上课,她还给自己班级的学生建立公众号,发表学生习作,不定期给学生观看《新闻周刊》,让学生与时代接轨,以解决不带手机没有外界信息的匮乏。
学生们爱戴她尊敬她,我们也敬佩她,刘老师是我们南外高中笃实勤奋、默默奉献的教师代表,更是我教育路上的示范和引领者。
在语文科组长崔老师的笔下,南外高教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谁说奋力拼搏的人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努力、拼搏、自律、奉献,可以很美!
04
在一所高中里,高三教师无疑是冲在高考最前线,同时也是备考压力最大的那个群体。而作为这个群体的带头人,高三年级长更是压力的“集大成者”。
从2018年入职南外高并担任高三年级长开始,刘宇就一直处在这种压力之下。
刘宇
“最困难的时候,永远是现在!第一年,适应新环境、新学情;第二年,面对疫情,各种焦虑和变化;第三年,冲刺更好的成绩……”
在刘宇老师眼中,学校里的每一位高三教师都是“拼命三郎”,都是“宝藏老师”:
6班班主任旭东老师,一东北大汉,都身体不适,躺下了。他说没事,今天休息一天就好了。
3班班主任思婕老师,点子多,善于用活动激励学生。同时操心重,有一次半夜,家长和学生在家里闹矛盾,她为了安抚学生,自己开车跨几个区到现场调解,然后回家已是凌晨。
5班晓欢老师,小孩小,有段时间因新房装修过敏,她自己却坚守班级,把孩子给爸爸一人照看。
国勤老师,两年后就将退休,一心扑在工作上,利用晚上给学生义务辅导数小时,很晚才回家。
自秀老师,有高血压,她天天中午拉着几位成绩弱的学生辅导,影响午睡她也愿意。
百川老师,这很可能是她最后一届高三,刚开学时,她头晕住院,稍一好转,立马站回讲台,绝不下火线。
“也许我们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始终热爱学生、成就学生!”刘宇说,以上几个例子,只是全体高三教师团队的缩影。在南外高,让人感动的老师太多了。
而让他触动最深的同事,则非“深圳市劳动模范”刘静莫属了。
她曾经同时担任班主任、高三科任、办公室行政职务,依然出色完成所有工作;她曾经身体不适住院,却在病房依然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办公、处理工作任务,被医生警告也不改;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早上到深夜,是她的常态。
“周末我有时去学校,往往可看见她的办公室亮着灯,在办公。后来我明白了,不论我发觉与否,她周末都经常在工作。”从刘静身上,刘宇深刻感受到南外高的“拼”文化。
他觉得,南外高的历史就是一部拼搏史。自成立之日起,一直都在艰苦奋斗,从借地办学到拥有独立校区,从生源薄弱到学位一位难求,从默默无名到跻身深圳前七,无一不是“拼搏”的结果。“拼搏”,已经成为她的基因。
而这,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一脉相承。“深圳本身的文化就崇尚拼搏,作为‘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打响的南山区,更是如此。所以,屹立在深圳湾畔的南外高中形成的‘拼’文化,是顺理成章的!”刘宇老师总结道。
策划:名师说团队
编辑:林惜肉、柳柳
名师说投稿邮箱:
igniteedu@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推荐阅读
2021-05-23
2021-05-22
2021-05-20
2021-05-20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