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12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喜欢我的都关注我了~ 最近有个词很火,叫中年危机,还有一个配套的词叫5000块定律。 中年危机这个词,是互联网企业首创的,很多互联网企业招聘的时候,基本不给35岁以上的员工面试机会。 在2018年,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谷歌是30岁,腾讯、华为都是28岁。 以华为做例子,本科生越来越难进了,现在重点硕士才容易拿到华为的offer,同时华为还招了很多博士。 而硕士毕业,一般都25岁左右了,博士毕业基本就28-30了,但是华为的平均年龄居然才28岁,你猜老员工哪去了? 35岁危机定律其实也不怪互联网企业的老板,因为程序员就是吃青春饭的。 有些风险投资,对互联网企业老板的年龄都有限制要求,30岁最佳,50岁以上一票否决。 连老板都逃不过年龄危机,何况下面的普通员工,所以在IT圈有一个怪现象,HR招人的时候,超过35岁的“便宜也不要”。 到了35岁以上,很多程序员,就被迫转岗,做一些其他事情来养家糊口。 这事也不止是中国有,外国也有,甚至连IBM这样的大公司,也歧视高龄员工,曾经开除超过10万大龄员工。 为什么会有35岁中年危机这一说,因为80%以上的人,其职业技能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生活中的各种破事却越来越多,导致其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越来越低。 工资远超新人,贡献还不如新人,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90后现在主要是20多岁,80后则是30多岁,根据调查结果,很明显,从80后开始,感受到中年危机的人群比例,大幅度增加。 在30岁之后,虽然你能力增长停滞了,贡献和收入都在降低,但是你的开支,却和你生活中的破事一样,在大幅度的增长。 年轻的时候看着不断增长的工资,陷入了迷之自信,被各种消费主义洗脑,在老婆崇拜的眼光中,按揭个大房子,再买个大汽车。 飘飘然间,感觉自己已经实现了阶级跨越,成为了所谓的中产阶级。 但是当步入中年后,你有了孩子,这玩意简直就是吞金兽,每个中产在早教班上刷卡18000元的时候,都会楞那么一下。 车子、房子、孩子,大量的贷款和教育费用,让中年人的开支远大于青年人,而且这都是被固定死的刚性开支。 但是他们的收入,却没有像预期那样不断增长,一旦下滑,家庭立马面临断粮的窘境。 几乎所有的IT岗位,都是青春饭,40岁几乎就是职业终点,你要在40岁之前赚够别人60岁的钱,同时在30岁之后清晰认知自己的职场处境,给未来存一点资金预防风险。 否则,你必然会面临中年危机。
但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却脱离了中年危机的定律影响,就算是在中年危机最严重的IT行业,他们也是纵横捭阖,老而弥坚。 在不少IT企业,能力强的高管,平时就有诸多猎头骚扰,被裁员后,上午发个朋友圈感恩企业的栽培,下午就有一堆猎头打爆电话。 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去人才市场求职,更没机会求职失败。 某猎头告诉记者,互联网企业里,最吃香的人才,恰恰就是35岁左右的技术负责人,他们是公司运转的关键部件,是猎头最想挖,也最难挖的人才。 这样的人,被无数的猎头骚扰,很多人接到电话后一听是猎头就直接给挂了。而一旦目标人选透露出一丝丝感兴趣的迹象,猎头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不停的挥舞锄头给这个人松土。 为什么猎头这么积极呢,因为想挖人的公司,愿意为这些35岁的员工,付出12个月薪水的20%作为猎头费用,对于这种级别的人才来说,这就是十几二十万的合同金额,猎头当然很上心了。 而这些企业,为了挖这些人,甚至愿意等一年之久。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公司同样会对这种挖墙脚的行为严防死守,阿里巴巴将员工分为几类人,对特别核心的那类人,HR必须随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关心其难处,主动向上级提出给他们加薪。 例如微信之父张小龙,一手为腾讯公司打造出了微信,是公司里神一样的存在,等同于再造一个腾讯,贡献达到几千亿的级别。 这样的人,腾讯给他开年薪3亿,贵吗?一点都不贵。 你觉得张小龙这样的人才,会有中年危机么,他会头疼被腾讯开除后找不到工作么,你知道阿里巴巴多想挖走张小龙么? 张小龙,1969年生,41岁成为腾讯微信的负责人,40岁是绝大部分IT人的职业终点,但是对张小龙来说,只是他事业大腾飞的起点而已。 你在35岁时头疼中年危机,别人在35岁时琢磨如何飞黄腾达。 为什么同样是互联网公司,同样是IT从业者,大家的待遇差别那么大。 因为互联网行业,是马太效应极其严重的一个行业,是赢家通吃的一个行业,前20%的从业者,会拿掉80%的收入,而其中50%,属于头部那1%的人才。 互联网公司,只有强大的第一名和苟延残喘的第二名,没有第三名。 公司前途如此,互联网的从业者的职场,也是如此。 这种规律,不止在IT界存在,在其他行业,同样存在。 很多年轻人过度幻想自己的职业增长曲线,认为自己毕业后每年都应该涨薪,从月薪5000开始涨,要在十年时间里,涨到年薪百万。 但是弗兰克扬却发现,在中国,社会一般行业的正常月薪,既不是2万,也不是1万,而是5000,这个收入对应的工作是绝大多数本科和大专生简单培训后毕业就能做的,换谁做,都不会差太多,甚至换一个新人效果可能会更好。 所以绝大多数人的薪水,就会在5000附近波动,随着通胀而缓慢增高。十年前,这个价格就是本科生的批发价,3000块,如今,是5000。 在北上广深等生活成本略高的城市,这个价格是6500,如果是热门行业,可以再多1000块。 这就是所谓的“五千块定律”。 如果你工作几年后,你的能力没有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你的收入不仅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被毕业生倒挂。 如果你一辈子没有实现个人能力的巨大突破,那么你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5000块陷阱。 如果你在一个企业熬了很久,凭资历和老板当初的赏识拿到了高出自己贡献的薪水,但是你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年轻人大。 你唯一的结果,就是被炒鱿鱼,这是绝大多数35岁中年人遇到的窘境。 你的工作,是真的不可替代,还是随随便便就能找人替补,你自己要想清楚了。 但是在大多数公司,老板绝对不会把员工培养的具备不可替代性,他们会想法设法的把员工打造成普通的标准螺丝钉,本科5000,重本7000,硕士一万,按学历定价,去一线城市略高一点,但是溢价会被房租吃掉。 他不会花费巨大代价去培养你的个人能力,因为对公司来说这是一个血亏的事情,连工厂的流水线工人都只愿意招熟练工。 所以不管你怎么跳槽,换多少家公司,你的情况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这件事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说,无解,只有极少数天赋横溢的人,可以凭自己跳出这个樊笼。 很多中年人在开车回地库之后,会停上半个小时,对自我进行审视。 这个年纪的我,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很多人都惧怕裁员,因为被裁员后的生活非常凄惨,尤其是你有房子和孩子的时候。 当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有一张照片非常出名,一个失业男子,背着一个广告牌在大街上到处求职,上面写着: 这是一份职业成就和年龄之间的曲线图,哪一种最符合你未来的人生? 很多刚出校门的职场小白,会选择A,他们认为自己会顺风顺水,一路上涨的走完一生,丝毫不考虑任何风险的存在。 而很多职场老人,会选择C,因为残酷的社会让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一帆风顺的走完一辈子,那是在做梦。 但是没有人会选择B,没有人会认为,B是自己人生中的未来。 但冷冰冰现实告诉我们,90%以上普通人的职业轨迹,都是B,在45岁之后出现断崖式的职场下跌,是最常见的情况。 在焦虑的职场中,很多毒鸡汤大行其道,44%的职场人都曾相信过“要么狠,要么滚”,还有42%的职场人曾坚信“30岁还没做到管理层就是失败”。 看看上面的毒鸡汤吧,品种繁多,你至少也喝过其中一种,这些奇谈怪论曾经被职场人奉为金科玉律。 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毒鸡汤,叫《焦虑的中产》,非常具有迷惑性,曾经害了无数的中国人。 我捋一下顺序啊,因为他在公司里可以拿到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而被开除之后,外面所有的公司都不愿意开这个价格,认为这个人不值这个钱,导致他的收入大幅降低。
所以,企业是在压榨他,他由此得出结论,不要把公司当家,进入企业就是要骑驴找马。 等会,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 如果外面的企业愿意给他几百万的年薪,而他在这家公司只能拿到几十万,那他说这家公司压榨他,我非常认同。
但是如今的现实是,外面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他几十万的年薪,而这家公司愿意给他,他不是应该对这家公司死心塌地么。 年龄大了之后,他能力不变,贡献一路下滑,要求涨薪,还不听话,忠诚度还特别低。 到底是公司在压榨他,还是他在剥削这家公司? 如果我在这样的公司里,我一定会小心翼翼维护这家公司的未来,因为我的薪水超过了我实际的价值,如果船在乘风破浪,我会一直这么舒服,但如果船有沉没的趋势,我一定是第一个倒霉的人。 而信了这种毒鸡汤的人,反而最喜欢给船凿洞,让自己死的更快。 在很多人惧怕裁员的同时,很多人却在期待裁员。 当年雅虎中国研究院裁员,直接变成了被裁人员的一场狂欢。 技术人员上午被开除,拿到了裁员赔偿大礼包,下午就在公司门口的咖啡厅,和找上门来的猎头谈好了新工作。 被裁员后,工资涨了,还凭空赚了一大笔裁员赔偿金,这世界简直太美好。 为什么这群技术员被裁员了这么开心,因为他们凭一技之长,在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当然不怕裁员。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自己的能力。
你有多大能力,你能创造多大价值,这直接决定了你是中年享福,还是中年危机。 但是这世界上,90%都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岗位,哪怕技术岗位,也是分分钟招一堆人,中年人的性价比,永远比不过年轻人。 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老年人,哪怕退休了,也被单位返聘,因为年轻人真的比不过他们。 优秀的人,从来不愁工作。 很多人,很羡慕那10%,却无法成为那10%,自己的职业规划一塌糊涂,完全没有未来的发展方向,想找个目标,却极度迷茫。 很多所谓的“人生导师”,只会给你一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建议,这些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让你有任何提升。 拥有一技之长,是规避中年危机的最佳方式,但是如何才能获得一技之长呢? “斜杠青年”成为目前不少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在有一份主业的同时,再做一份副业,很多时候,副业的收入,甚至可以超过主业。 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8.2%的职场人士拥有斜杠收入。 而自媒体撰稿,是大多数人副业的最佳选择,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技能,一旦拥有,受益终身。 国内本科毕业人群不足4%,在这4%的人群里,毕业后还有阅读习惯的人不超过1/10,那就是千分之4。 在这千分之4的人里,除了被动阅读之,还能做到知识输出的人,又不超过10%,那就是万分之四。 你想成为这万分之四的人,急速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么? 很多所谓的新媒体写作课程,学费动辄几千上万,只是塞给你一份提前录制好的,似是而非的课程而已,有用吗?没用,因为教你的人,他自己都不是高手,凭什么指望他能教出高手。 一个顶级大V,可以批量教出小V,偶尔碰到有天赋的人还能教出一个大V,但是首先,他自己得真的很厉害。 但是目前,好像没有真正的大V愿意把自己的秘诀对外教。。。 我用了10个月时间,从零开始打造远方青木这个账号,这个月头条精品文章阅读最低9.2万,即将抵达篇篇10万+的水平,很快,这个账号会是篇篇20万+,30万+,甚至更好。 知道为啥我有这个自信么,因为这个月,我的头条平均阅读,不是9.2万,是63万,外面所谓3倍爆文,还不到我平均值的一半,百万级文章,我一个月就出好多篇。。。 我一直致力于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内容,很显然,读者大大们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我。 但是这样的优质文章,我最多2天写一篇,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找资深撰稿人,但是所有的稿子,全被我毙了,对外找高手实在太难了。 于是我就想,我还不如自己培养一批出来。。。 而绝大多数大V,都不是媒体科班出身,具备极大的随机性,什么年龄、什么专业都有,而且思想是藏在脑子里的,不像演员靓丽的外表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从人群里选潜在大V,比选明星还难。。。 所以我决定开一个青木写作训练营,我会在这个训练营里,逐行逐句的手把手的教你们,如何写出最优秀的文章。 将来你修炼成功,写出了优质稿件,记得第一时间投给我。 这个训练营没有大纲,也没有课程,我也不会预设方向,纯脱稿,全程互动。 因为写作技巧,其实非常简单,我感觉没啥好教的,你们重点要学的,也不是什么写作技巧,而是我的思想、心态,和知识底蕴。 例如在自己所在的职场中,高管是什么样的人,中层管理是什么样的人,普通员工又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做才能获得晋升,老板到底欣赏什么样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这些问题你都可以问,我来答。 同时,每周刚发生的财经时政领域的大事,不方便公开评论的,有人问,我就答,让你们体悟大V级思路。 顺便让你们感知一下,什么叫半层图书馆的知识储备量,一堆人公开提问,实时回答,可不是谁都敢干的事情。。。 每周,我都会布置一些任务,你们完成,下周我会公开抽选进行点评。但是更多的时间,我会拿来互动,你有任何瓶颈型的疑惑,都可以问我,倾心教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次实时互动性讲座课程,共12个课时,分4周完成,每周六下午2点开课,从下周开始,持续一个月。 我这个人,就喜欢回答问题,越有价值、越新、越难的问题越喜欢,欢迎来实时提问,我欢迎干货问题,也只回答干货。 你想知道如何跨越阶级么?欢迎来到互动大课堂,下周六不见不散。 报名方式:限额报名 开课时间:9月28日周六下午2点。 收费标准:2999元/人 付款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立即付款报名
2019年
我们一起成长
其他
他在中年危机,你在跨越阶级
2
3
4
我懂3种手艺,说3门语言,奋斗了3年,有3个孩子,失业3个月了,我只想要一份工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