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么才能说服爸妈:回家考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
与历年相同,高考的这两天
“作文题目、英语听力、数学难度”
各科目都以热、沸、爆的形式霸占热搜
这让即便不是考生本人的吃瓜群众
也难免感慨万千、回忆涌上心头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总结道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
虽然这句话,我非常认同
但仔细想想,却不敢苟同
对大多数人而言
高考确实是走向上游的捷径
而我们从985/211走入社会
又有哪一刻?不是在考试之中?
01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问答
# 我要怎么才能说服我妈,
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 #
关注者1278人、1175412次被阅读、474条评论
你看,又跟人生命运转折点有关
我们依然要经历不同阶段和难度的考题
……
评论底下,有人劝题主
该转变观念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
题主,你搞反了。现在不是如何让你妈妈改变观念,她年龄大了,改不改变观念已经不重要。现在的重点是你如何转变观念。
另外,对于家人叫你考公这件事,本质没什么问题。公务员肯定不是唯一出路,但保底也是很好的出路,稳定的收入、全面的福利和保障、以及在这个年代,对于996来说令人羡慕的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对普通人来讲算是最好的出路了,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也有人说,
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为何不值得?
多少孩子听了父母的话,去考了公务员、考了老师、进了国企、进了银行……各种稳定的工作。然后呢?很多人都不快乐,很多人都抑郁了。
他们做了“正确”的选择,却没有了自我。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工作的环境,不喜欢单位的文化,可是他们不敢辞职、不敢离开,因为稳定、因为工作让人羡慕、因为父母满意。他们都为别人活着了,可是自己呢?在你们眼里稳定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快乐呢?可是自由呢?可是意义呢?
说实话,仔细读完大家的评论,我很难非常笃定地站在某一方观点。
总觉得这个问题,放小一点,于知乎题主而言是家庭关系和沟通的问题,而放在当下大环境里,又像是如何看待不同人对待“躺平”的博弈。
02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清华大学教授李锋亮的一番言论,也把“躺平学”彻底送上了热搜。
有网友发起回击:躺平是对畸形内卷的反抗,既然都这么说了,那请教授们也内卷起来吧。
有网友的评论令人心酸:
也有人觉得,李锋亮教授说的有一定道理:如果教育的筛选功能消失,高能力人才无法突出,那教育有何意义呢?
这其实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
在世界范围内,由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是相当可观的,比如接受更多的教育往往与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工作,也伴随更低的失业率。
对于这一现象,有两大针锋相对的学术派解释:人力资本论和信号理论(或者说筛选假设)。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通过教育,个体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技能,接受更多而教育就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的人力资本,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强的获利技能。 信号理论或者筛选假设则认为,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不在于教育对人能力的提高,而是体现为教育能够有效地反映人的内在能力,从而区分出高劳动生产率和低劳动生产率的人。 简单地说,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后天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能力,信号理论认为,教育是有效反映个人先天能力的信号机制和筛选机制。
这一争论引甚至发了各相关领域长达30多年的论战,许多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的学者都参与其中,也涌现出各种检验两种理论的实证方法,比如通过考察学用结合收入效应的Wiles检验,再比如通过考察辍学生和毕业生收入差异的羊皮纸效应…
结果是,双方至今也没能完全说服对方。
这似乎很像开篇那位知乎题主(我相信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困惑一样,没有完全正确的解答。
03
我不想宣扬我自己的某种观点,只是想在这里真诚和你思考一个问题:
考公务员真的是我们唯一出路吗?
我去查看了国家公务员网站的统计,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157.6万人,是近三年以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平均招录比达到了61:1,最热门岗位平均3334人竞争一席。
似乎在疫情的不可抗力的影响下,这样的竞争只会显得更加激烈。
除了自己,谁能为我们担保,
在公考这条“单行道”上的人生“豪赌”?
有人拿到硕士学历后,辗转全国各地参加考试,这里面不仅有时间成本,更有令人咋舌的金钱成本。
例如,每次公考的路费、住宿费、相关考试费,还有大几万的培训费......
加之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对于很多人而言,上岸的代价,是不是要搭进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万一复习好几个月仍然没有考上,那么是不是有必要继续年年当“全职国考生”,甚至有人考了几年都没考上,直到考上公务员为止?
我一直认为,不管是海归,还是本土大学生,把考上公务员当成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本身并不无可,应当得到尊重。
而对于考公这件事,重要的不是谁的选择是对是错,而需要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至少能避免人们在考公务员的道路上“永无止尽”。
人生的就业选择有很多种,未来的出路有很多条,即便是成功上了岸,或许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是会不停地转换跑道。
但都不该把包括考公务员在内的考铁饭碗当成唯一的就业选择,当成人生唯一的出路。
作为“职业病”,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大家,马上22届秋招就要开始了,而针对21届的岗位少之又少…对于依旧想关注大厂工作机会的同学来说,我们准备了6月捡漏网申表。
按照国企/民企/外企分类,这张表涵盖了你的多种需求。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捡漏”即可免费领取👆
不管是互联网/快消/金融/咨询/地产等热门行业,还是广告传媒/医药/电子通信/新能源/教育/制造,所有机会,一目了然。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聊一个话题。
——关于沟通。
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我出生在一座小城市,家里的长辈体制内的居多,人们的普遍观念就是,只有体制内的工作算正经工作,体制外无论什么工作都只能算打零工。这在当时的我看来,属于一种偏见。
我之所以对题主的问题有很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告诉你编制好,因为稳定。
而,稳定就一定好吗?具体好在哪里?
在我继续发问下去,对方往往会说:“稳定本身就是最大的好处。你现在就是太幼稚了,才不明白稳定好在哪,等你年纪大了就知道了。”
而这种沟通能有效吗?不仅毫不讲理,似乎还被扣上了一顶幼稚的帽子。
以至于,就算我有自己的想法且思路清晰,却依然不知道“如何说服父母,考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
不知道在阅读的你,有没有同样的感受,“我没有办法一上来就能明白这种好,它到底好在哪?想法不同就代表幼稚?凭什么?凭不讲理只讲年龄吗?”
我想每个“为了我好”的家长、领导、同事、朋友们说:
我们并不是固执己见,听不进劝的人,相反,我们很乐意去接纳不同的意见,来宽扩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但前提是,能不能真的“感同身受”,给到我们理解和尊重,从而让我由衷认同?
同时,我也想对那些还在北漂、沪漂、深漂…的你说:
你想要选择的这条路、正在从事的这份工作,没有对错,因为我也和你一样,为毕业后的出路、未来的人生选择、甚至家人的期望,感到苦恼迷茫过。
我能够感同身受,你身处他乡为生活奔波、为梦想拼搏的热血与激情、委屈和落寞…
所以,这6年一路走来,offer先生的初心并未改变。我们希望竭尽所能,为你的求职选择带来一点温暖与帮助。当你在求职路上感到压力和困惑,当你面对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时,不会觉得孤单和无助。
借着今天,祝所有考生取得理想成绩。
愿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逢考必过。
点个赞接着更新
职场の说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