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骑士论坛丨黄浩老师工作坊精彩回顾(文本:《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017-12-28 骑士资讯部 骑士D订阅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戏剧与说明文

说明文,是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必要媒介,在科技飞速进步、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问题;无法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说明文,就相当于看不懂世界、甚至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了。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知识。


常常听到老师和学生抱怨说,说明文大多枯燥无味、不好教也不好学——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说明文学习的抵触心理、从内心深处认可说明文的重要性,并在更加活泼轻松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获得“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这个重要技能呢?


于此,教育戏剧低调登场了。让我们一起来围观黄浩老师如何启发老师们基于说明文文本带领学生开展戏剧活动、在戏剧活动中贯穿说明文教学、最终将教育戏剧与说明文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吧——

戏剧运用于说明文教学

专家:黄浩

文本:《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黄 浩

骑士教育教研部主任

统筹管理骑士海内外教育戏剧专家资源、课程研发

和教师培养事务

师从王添强老师学习教育戏剧多年

曾参与多所教育戏剧实践校一线教学

拥有丰富的课堂实操经验


学习趣味和热情?小case!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尽快打开思想和心灵、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向来是教育戏剧最擅长的。无论是多么枯燥的文本,只要以戏剧游戏一启动,学生的“小宇宙”马上会被激活。那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上,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戏剧游戏呢?


在最基础的【节奏步行】和打招呼的沟通游戏中,黄浩老师结合文本《清明上河图》的时代特征和画面内容,让大家在打招呼的时候,分别使用中国古代人、现代人、欧美人、非洲人等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代入了民族和时代文化元素,为课程的进行埋下伏笔。


【身体猜字】游戏环节,黄浩老师让大家将课文中的生字提取出来——择、汴、摊、贩、驴、悠、溜、乘、拽、扰等,用鼻子、肩膀、手脚甚至舌头来写(要注意笔顺哦)会不会更容易被记住呢?


在戏剧游戏【案发现场】中,以6人为一组,分为ABCD四组。由A组做定格画面,给B组观察一分钟,在B组同学离场或合上眼睛后,A组在一分钟内转换10个动作及位置,由老师记录。记录完成后,B组睁开眼睛,用一分钟逐一猜出,猜对一个得一分。其他小组轮流定格及观察,最后评出哪个组别得分最高。【案发现场】游戏的进行,让老师们熟悉了游戏规则,对后续戏剧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戏剧游戏并不仅仅用于课程开始的暖身哦。在课程中间或结尾时,都可以用来起到承上启下、调动及舒缓情绪之用。在课程尾声,黄浩老师就带领大家进行了“清明上河图版”的【动感口号】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大家分别用正常、快、慢的速度集体用《找朋友》的曲调,唱出歌颂《清明上河图》的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加上动作后,成为一个仿佛“啦啦队”的“动感口号”,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还进一步要求每组必须有上下高低、交叉换手、转圈旋转的动作……在歌声中,老师们对3个小时的工作坊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仿佛“过电影”一样。


说明说明,“说”而后“明”!

如果说戏剧游戏是“前菜”和“饭后甜点”,那围绕《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主题活动,就是这场大餐的“主菜”了。首先,我们来朗读一遍课文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


课文中,最有意思的“北桥头”情景是课文中最有趣的一段。黄浩老师采用【定格画面】的戏剧范式,要求大家分组还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案发现场”,分组看图做好定格画面,重现文章当中“一个人骑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一乘轿子”的一刻。


随着黄浩老师喊的“3、2、1,定格!”老师们轮流到教室中间摆好了pose,瞬间把画面中的北桥头搬到了课堂上。有的老师扮演了骑马人、有的扮演轿子里的大家闺秀、有的扮演受惊的驴子、还有的扮演“吃瓜群众”……当然,还有的老师扮演的角色让人莫名其妙啦(哈哈)。这时,黄浩老师请坐在下面的老师,上台完成【思路追踪】的范式——


如果大家看不到这个画面,请你仅仅用语言向大家精准描述以下内容——1、你在这个画面中看到什么?2、这个人的形象、神态、姿势如何?3、据那你的推测,这个画面中正在发生什么事情?4、大家的情绪如何?”


这个任务好像不是很难,但老师们发现,真的接受挑战之时,还是颇有难度的。是啊,如果大家都看不到某样东西,而只有你能看到、最了解,而大家必需你的转述才能了解这样东西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做到客观、精准、最大限度地表情达意?


大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说明文的本质吗?在这个过程中,不正需要运用“方位说明”、“数据说明”、“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文手法吗?


而后,黄浩老师还带领大家进行了【电视直播】。具体流程是,分若干组后,其中一人扮演电视台记者,其他人抽签扮演《清明上河图》画中的农民、船的船工、生意人、长胡子道士、走江湖的医生、小摊的摊贩、官吏、读书人,以各人不同的身份,扮演并讲述事件发生的情况。记者“采访”完这些人后自行作出总结。排练三分钟后,由记者和这些画中人一起进行【电视直播】,每组直播时间两分钟。


直播不是抒情,直播是叙事、更是说明。在这个范式中,大家会发现,对历史背景、不同职业的人物特征、画面中的服饰特征及百姓日常生活的了解,都是完成任务的基础。而阅读和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有理有据、有逻辑地组织语言,牢牢抓住“说明对象、说明特征和描述(说明)顺序”三要素,严密准确地阐明观点并考虑电视机前观众的接受程度……也都是直播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戏剧在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用


在课程的后半段,黄浩老师拿出一幅真的《清明上河图》,让老师们分组上前观察,挑选画卷内不同场面,加入动作、台词及行动始末,进行【片段扮演】,排练五分钟后,每组演出两分钟,精彩纷呈。


在课程的最后,黄浩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为何戏剧手法可以运用于说明文教学、这种渗透学科的课程是在哪些发面发挥效用的、戏剧元素的加入对学生知识学习之外还有哪些帮助?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学会……


戏剧游戏是戏剧课程的基础部分,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学会主动地聆听、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学习如何利用空间和遵守规则等。这是传统讲授型(而非互动型)课堂的短板。


戏剧是如何协助进行语文教学的?


黄浩老师指出,重复性的训练对于语文学习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与之相反,学生却会享受在游戏中的反复训练。学生会享受在某一指令下,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语言反映的刺激;对于新的词语,如动词——可以通过肢体扮演动词内容去理解与学习,趣味盎然;有的时候,学生只需要聆听或回馈就可以学习语言,但有的时候,他们则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或通过自发主动地体验,才能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


戏剧中的律动唱游:艺术的融入


戏剧课堂中,经常会“载歌载舞”。唱歌的时候,通常需要动作配合——学生可以边唱边做动作;歌曲(特别是儿歌)有十分明显的旋律和节奏,老师们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改编动作,甚至根据故事文本创编新的歌词与动作;有节奏的语言(歌词),有节奏的动作,可以让学生大幅减少枯燥的不断地重复语言训练,转而享受其中。


戏剧运用于说明文教学的关键要素


当我们把戏剧运用于说明文教学中时,以今天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之教学为例——学生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首先,会自然而然地对文本进行理解、运用和创作。理解什么?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人物特征、服饰特征和市井风貌;运用什么?运用课文的信息、运用画卷中其他画面的信息;创作什么?创作赞美画卷的诗歌和律动口号等。


第二,他们会描述和扮演文中的“特写内容”,会学习到说明文的三要素、学到描述的三个层次。


第三、在整堂课结束时,老师会发现,学生的“听”(聆听-主动回应、演出-观众),“说”(讲述、扮演、台词),“读”(读文、读图)和“写”(书写、描写、写作,可以安排学生相关课后作业)都得到了训练。



Q&A

黄浩老师,具体到我们一线语文课堂中,更多的是将教育戏剧作为手段,去教学生说明文的知识点,没办法像这样把戏剧活动贯穿始终。另外,我需要教会孩子说明文的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这些如何在戏剧过程中教学?

师训工作坊与一线课堂不同。工作坊面向老师,时长3个小时,所以我为大家介绍了十几个范式技巧;而一线课堂面向孩子,时长40分钟。一堂课下来,一般运用2-3个范式已经非常不错了。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戏剧手段的运用,必须围绕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另外,我们完全可以在戏剧活动过程中设计加入说明文方法学习的环节——如,当一位学生定格画面为一座石拱桥,请另一位同学用列数字或打比方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座桥的结构和特点。知识学习的部分,老师完全可以照搬原来的教学方法不变,而以戏剧作为渗透、辅助和检验、运用的手段。

黄浩老师,说明文强调严谨、客观,而戏剧活动中对文本作想象和生发,有点向艺术方向引导了,与说明文的特征会有冲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如果是没有人物的、不这么生动的说明文,是否也能这么教呢?

做情感上的生发和延展,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是戏剧最擅长的,也是传统课堂需要解决的短板。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从来不认为戏剧是万能的。戏剧的加入,并不是为了取代(replace)原有的教学手段,而是增益和拓展。另外,刚才大家注意到了,有位老师扮演的树,就是可以说话的。如果大家开动脑筋,我们可以看到戏剧可以和数学(这种更为理性、冷静的学科)及更多科目和内容教学相结合的可能性。当然,戏剧运用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或作向排练展演方向发展的话会更“如鱼得水”、更有趣……总之,老师不需要有压力,我们今天的工作坊,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


  通讯员感言 

戏剧游戏,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在热情、开怀的状态下积极地启动思考引擎。戏剧技巧,让学生将自身代入角色,投入情境中去认可或批判既定的观念。戏剧进入语文课堂后,冷冰冰的知识学习忽然热乎起来,单方面的“输入”发生了逆转,需要以“输出”为始,进行逆转式学习。戏剧打开了老师和学生的创意思维,善于让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探索技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正如王添强老师在《教案结集及实务手册》中所说,戏剧从来不是灌输阶段性知识的良策,戏剧教育有其重大作用,也有其局限性。但只要老师们在内心里真的有一个长远计划,希望孩子们可以减轻压力、愉快而内心平和地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每一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生活所必需的创造、表达、沟通的未来竞争力,才是教育戏剧存在的大前提。

Believe


【通讯员】 张俐 曹晓燕

【本文编辑】张俐




近 期 文 章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王添强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朱曙明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吴青烨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易娟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招凯颖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黄浩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何浩源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专家工作坊之陈岑老师课堂实录

骑士论坛丨展示课老师课堂实录系列



新年就要到了

到骑士书店

给自己买几本好书做礼物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