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逆变”:如何从跨界者到生态玩家?
据国际研究机构IHS Markit的数据,2015年至今,华为逆变器发货量持续蝉联全球第一。
作为华为智能光伏业务的开拓者之一,陈国光有近12年全球研发工作经历,以及7年国际市场的工作和管理经验。过去两年,他是华为智能光伏全球销售与服务总裁。
内外环境骤变,下半场蓝图并不容易绘就。他或许并未预料到,这新的一年里,他将面临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平价上网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华为智能光伏需要尽快找到通关下半场的密码,以绘出抵达新时代顶峰的路径。
不过,陈国光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人类社会经历了前三次工业革命,最近一次就是移动互联网,而如今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传统产业,我们正昂首迈入智能时代。”
而今,华为智能光伏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更多赋能光伏行业,提高效率。AI等作为新的通用目的技术,像电一样,将深刻改变整个社会。
华为式逆变,也将沿着新的路线继续演进。
“一盘大棋”
在深圳某别墅的家庭电力设施中,华为逆变器、储能、优化器相互配合,管理着家庭用电。
这种光储融合的配置,犹如一位尽职尽责的管家,安排家庭电器在更合理的时间经济用电,客观上降低了度电成本,使太阳能得以成为这些用户的主力电源。
之所以有此创新,离不开华为的储能布局。
事实上,随着光伏发电的规模壮大,光伏的稳定性挑战会越来越大,电网调频、调峰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而“光+储”被认为可以有效解决能源不可控难题。
作为灵活性资源,储能可在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提供调频、调峰等应用,提高发电和用电的灵活性和电力系统各环节的稳定性。
陈国光告诉《能见》,从系统角度而言,光伏发电应该正在从第一阶段走向第二阶段,也就是从补充电,开始走向优质电、主力电的阶段。单纯的光伏发电已有很多新技术,尤其在组件、电力电子技术、系统的数字化技术等方面。
“对于成为主力电而言,要解决光资源不可储、不可控问题,我们认为系统一定会走向光储融合的整体系统建设。”他称。
在逆变器领域,华为曾引领潮流。而今,这家巨无霸又在下一盘大棋,试图在储能领域掀起变革。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中国储能行业已实现“两步走”,从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到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2019年,随着更多储能项目的落地,储能产业开始从示范应用阶段步入商业化初期的重要阶段。正是在这一年,华为加大储能产业布局力度,并将户用光伏作为切入点。
在户用光伏中,通过智能组件+光伏逆变器+储能的融合,华为推进实现家庭24小时绿电,让光伏发电成为主力电,市电变成补充电。
不过,华为的抱负远远不止于此。
光储结合的新布局,也为电动汽车充电带来了更多可能,企业的市电无需改造就可以建设充电桩,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的系统。
此外,在VPP(虚拟发电厂)的支持下,这些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可以实现光伏、储能的集中管理,对电网在用电侧也形成一定的支撑。
而对于大型地面电站,在光伏+储能外,华为还附加了控制管理设备,把光储融合在一起,让其具备发电机的特性,真正支撑电网。
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新能源电源具有不完全可控的特点,随着其在电网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电网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而光伏发电系统在软件、控制、并网等方面的技术发展道阻且长。
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华为已经构筑起“护城河”。
目前,华为在光储微网、通信站点能源、数据中心能源、终端电源等领域已经积累大量储能应用经验,在高效储能系统架构、高性能BMS、电芯系统安全、智能化诊断和分析等方面也已有技术积累。
这是开启华为智慧能源下半场征程的武器。
据了解,华为今年下半年将推出面向户用的储能系统,明年上半年大规模上市面向商用的储能系统。
这意味着,在重塑逆变器市场格局后,华为或将重塑储能系统市场。
上一次“逆变”,华为让全球的逆变器行业玩家们领教了它的能力。
华为之所以选择逆变器,是因为在光伏电力数字化过程中,逆变器是关键的接入点、信息传输管道,甚至是“大脑”。
彼时,光伏逆变器市场主要分为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两类技术路线。业内普遍认为,集中式逆变器适合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组串式逆变器更适合应用于分布式电站。
而前者以前是绝对的市场主流。
逆势入局后,华为区别于行业同侪推出组串式逆变器,耗时三年。
组串逆变器最终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相比而言,组串逆变器不受组串间模块差异和遮影的影响,减少了光伏组件最佳工作点与逆变器不匹配的情况,故障发生时的损失也较低,且生命周期维护成本更低,客观上增加了发电量,降低了维护成本。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光伏电站也开始使用组串逆变器。光伏电站的主角央企中,五大发电集团的招标,超过80%用的都是组串式逆变器。组串逆变器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业内观察人士称,华为看到了业主的痛点,在整个行业大打价格战、主推集中式逆变器的趋势中,剑走偏锋,借力打力,把自己在ICT行业的优势和经验延续到光伏产业上,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打法——更注重带给客户更大的价值,而不是价格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这个产业的格局。而在储能领域,一场新的“逆变”大戏已然开启。
打造生态
从通信产业跨界到光伏行业,华为入局伊始便被认为是降维打击。
不过,跨界者的降维打击,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在应用场景上与不同行业相结合的跨界融合趋势愈发凸显,越来越多样化,水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应用模式得以推广。
跨界意味着多种技术的融合,多种产业的融合,这将带来深刻的产业革命,激发产业新的动能。
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是逆变器,借此可实现对组件子阵的“感、传、知、用”,如同人体“眼、脑、手、脉”功能。
通过逆变器,可对电压、电流数据的收集、传输、计算、存储和应用,甚至上传到云上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管理,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这就如同将全身要素融汇打通、顺畅运行,赋予电站以智慧,打造一个茁壮成长、自我优化的高级生命体。
站在巨人肩上,华为智能光伏的底气来自于母公司的技术积累。
以AI技术为例,华为集团的AI技术可在光伏领域被复用。这种先天的跨界创新的技术和资源,同行并不具备。
华为是业内第一家将AI技术引入光伏的企业。
目前,在光伏行业的AI应用有智能SDS、智能IV、智能并网、智能AFCI和快速关断技术、智能图像识别等。
例如,智能IV诊断是AI技术在运维中的一个典型应用,这项应用颠覆了传统人工巡检的方式。以装机容量为50MW的电站为例,占地面积大多在100公顷以上,安装组件数量在12万块以上。
从概率上讲,每块组件、每处电气连接都可能发生故障。点多面广、复杂多样是光伏发电的故障特点,如何高效、及时、精准地发现并处置电站运行中存在的故障,是电站运维最头疼的问题。
找出故障,犹如大海捞针。传统的方式是人工上站巡检,带着设备,以抽检的方式检测,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华为智能IV诊断,利用组串式逆变器采集的组串电流及电压数据,结合大数据挖掘及AI识别算法,可远程确认光伏组串的故障类型。
通过一键式扫描,100MW电站,15分钟内就自动生成故障诊断报告。运维时间从原来以月为单位,变成了以分钟为单位。
这项新的技术手段很快得到了电站开发者的认可。
在光伏巨头通威股份的一个电站中,华为通过IV诊断判断电站某个区域杂草遮挡严重,建议增加除草频度。运维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后,果然发现山地电站上的草木遮挡了组件,现场立刻进行了处理。
除了通威股份,近两年在国电投等央企的电站中,华为智能IV诊断的实际效果亦得到验证。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未来AI技术在光储以及更多场景中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华为希望和上下游企业一起,打造“全场景智能光伏”的产业生态。
为此,华为智能光伏已与国电投、中广核、华能、通威、ENEL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公司合作共建创新中心,联合组件、箱变、逆变器、支架等厂家共同打造产业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华为智能光伏有自己的定位,即通过提供创新、差异化且领先的ICT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发挥自身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一个开放、弹性、灵活、安全的“端-管-云”协同的平台。
7年前,华为站上新赛道,主推以组串逆变器为核心的智能光伏解决方案,面对质疑挑战,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
如今,历史的车轮再次把华为推向新的拐点。在这个新的赛道上,陈国光将带领华为智能光伏实现光伏从补充电到主力电的时代“逆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