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云大师讲《心经》 | 无我便无苦

星云大师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0-08-22

  • 共读书籍:星云大师讲《心经》

  • 推荐理由:以生活事说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间沉浮中找自在

  • 本期共读:本期内容为《星云大师讲<心经>》第八课


▲星云大师手书《心经》







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无我怎么能无苦呢?


《般若心经》告诉我们“五蕴皆空”的妙用。


在这个人间,你能有也好,无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哪里都好,如是观之,那么你就拥有这美妙的世界,拥有空的世界、空的人生。


我们对于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生是苦”是佛教常讲的一句话,而苦有好多种,比方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无量诸苦。


“二苦”,就是身体上的老病死苦,和心理上的贪嗔痴苦,也就是身苦和心苦。


另外,还有“三苦”,苦就是我们的感受,有时候我们感受到苦,有时候感受到乐,有时候也有不苦不乐的感受。总之,无论感受是苦的,是乐的,或是不苦不乐的,以佛法来看统统都是苦。


“苦受”,世间的老病死、贪嗔痴、怨恨、嫉妒、求不得、爱别离,都是苦的感受。


“苦苦”,人生本来就是苦,再加生活上的苦、感情上的苦、思想上见解上的苦,就成了“苦苦”,苦中之苦。


有的人觉得很快乐:我年轻貌美,我有钱,有背景,我的家世好,事业好,我一帆风顺,我感到人生很快乐。其实,乐受,在佛教里面还是苦。什么苦?“坏苦”。不管你怎么快乐,这些快乐终有一天会坏。你说你年轻美貌,年轻美貌会消失;你说你感情美满,感情也会有坏去的时候。


快乐也会消失,快乐也是苦。


再说“不苦不乐受”。人家赞美你很有修养很有道德,你觉得那没有什么;活到三十岁死或是活到一百岁死,你也都无所谓;有的吃很好,没有的吃也没关系。虽然苦和乐都不能动摇你,但是不苦不乐还是苦,什么苦?“行苦”。不管你如何有道德如何有修养,不管你如何平静如何慈悲,诸行无常,岁月不待人,时间是不会饶过你的,你会有变化的,会有无常的苦。


所谓“四苦”就是生老病死苦。“八苦”是生老病死苦以外,再加上“求不得苦”,欲望不能满足我们,就会苦,还有“怨憎相会”、“爱别分离”及“五阴炽盛苦”。五蕴皆空的“五蕴”,又叫五阴。阴是盖覆的意思,如同房子的屋顶能遮荫、大树能遮荫。人,有五个东西会把我们的本性真如遮蔽。哪五个东西?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色、受、想、行、识五蕴积聚了以后,就会像炽盛的火焰般燃烧,这个“我”也就要受无常之火燃烧了。


人生等于甲乙两人从两个方向走来,在交会点相会一下,然后就各奔西东。就如俗语所说:“夫妻本为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西东。”色、受、想、行、识就像火焰交织般,因缘散了,一段时期的生命就结束了。所以,人身难得,我们不能对自己的生命马马虎虎!


苦从哪里来


我们要想离开苦,就必须知道苦从哪里来?把苦的来源找出来,我们才可以脱苦。

苦的来源如下:


1、我与物


因为我们对于物质的要求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苦。当我和物质不协调,我对物质的欲望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苦。


2、我与人


人与人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苦。人和人的关系不能圆满,若是看到讨厌的人就不高兴,看到不欣赏的人就不欢喜,就要苦了。


3、我与身心


与自己的身心不能和合、顺利而有的苦。比方才二十岁、三十岁,肠胃就不好;才五十岁、六十岁,眼睛就看不清,牙齿就咬不动,走路也走不动了等等。身体的衰老逐渐给人带来苦。


除了身体上的苦,心里想不开也会苦。有时候身体的苦引起了心理的苦,有时候心理的苦也会引起身体的苦。比方说心里有烦恼,吃不下,睡不着,当然就没有力气了,身体也就苦了。身体有病,不论是肠病、胃病、头痛、高血压,为此烦躁、烦恼、忧愁、苦闷,心里也就苦了。身心之苦是互相交织的。当然,我们学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能做到心不苦,进而能使身体不苦,这是可以训练的。


一九五五年,我才二十几岁,有一次在台湾环岛布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拜佛拜下去忽然就起不来了。我心想:以后讲经不能站着讲,那怎么办啊?


后来到医院,医生一看就说:“你这是严重的关节炎,必须把腿锯断才能保全生命,不然关节炎发作会传染到全身。”大家一听,替我感到紧张。这怎么办啊?以后变成个瘸和尚,说法能,走不能了。不过,我那时候想腿锯断也很好,为什么?我不必奔忙了,可以安心在家看经、念佛,不是更幸福吗?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顿觉人生有很大的力量;当我心里没有屈服的时候,也影响到我身体的改变。我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为这个病痛看过医生,没有打过针,更没有吃过药。可见心能发挥坚强的力量。


佛光山台北别院的第一任住持慈庄法师,他的父亲是宜兰人,十几年前我请他到高雄帮忙,他忽然晕倒吐血,我们找了医生来看诊。高雄市立医院院长看了之后,看诊包一提,就走了,一句话也没讲。


我们赶紧又再换一个医生来,那个医生一看便说:“这个人能活着真奇怪,我一生都没有看过!”为什么呢?“他五脏六腑都烂掉了,怎么还能活着呢?”我说:“有没有希望?”他说:“没有希望。不过我们试试看。”


从那时候起,经过了十几年,慈庄法师的爸爸身体都很好。五脏六腑烂了,为什么精神还是很好、生命品质还是很好?关键就在于精神力!精神力可以带来身体的健康。他后来出家,法名慧和。


4、我与见


有的苦,是从内心的思想、见解错误而引起的,因我们对世间错误的认识而生起的。本来没有这一回事的,就因自己妄想、计较、执著而有错误认识。


这个世间人情是非很多,人们常常因为错看外在的人事关系而造成误会。多年的好朋友,为了一句话,一误会就是几十年,一误会就是吵架收场,不论多少年的感情都不顾。


多年前有一个乐善好施的银行家,他独身,没有家庭,经常资助孤儿院里的孤儿。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从中学到大学都是这位银行家王经理资助她的。


女孩大学毕业了,有一天,她跟银行家说:“我要嫁给你!”他说:“不要,我们做善事不是要人家感谢的,我是没有企图的。”女孩说:“我知道,我无以回报,我这一生的成就幸福都是你给的,为了感谢你,我自愿嫁给你。”就这样,他们两个人结婚了。


虽然是老夫少妻,不过感情很好。有一天,这位银行家王经理的表弟告诉他:“表哥,你怎么让表嫂到外面去工作呢?”


王经理说:“现代的女性应该要服务社会。”


“表哥,不瞒你说,我常看到表嫂跟年轻的男子逛公园看电影。”


“谢谢,没有的事。”


他心里想:“我太太是自愿嫁给我的,还会有这个问题吗?”他心里一点都没有罣碍。


又过了几天,朋友请这个太太吃喜酒,原本夫妻两人要一起前往,但是先生说:“我今天下班很累,不想去,你代表我去就好。”太太说道:“好,你就在家里休息,我去了。”


这个先生在家里闲着没事,翻动着房间里的东西,后来在太太的枕头下发现了一个镜子。就在拿出来的时候,小镜子忽然分开成两面。镜子的后面有一张照片,自己的太太搂着一个俊俏的青年。


“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我的表弟来跟我讲,我还不相信,现在真的让我亲眼见到了。”他一气之下,拿出酒来喝,愈喝愈烦恼,借酒浇愁愁更愁。


过了一会儿,他太太回来了,一看便道:“人家请我们喝酒你不去,怎么一个人在家里喝闷酒呢?”他不开口。太太说:“你怎么不讲话呢?不要这样子,时间不早了,休息吧!”


不论她怎么讲,先生都不开口。太太拿他没有办法:“你不睡觉,我就先睡了!”于是她朝床上一坐,拿起了镜子——小镜子已经让先生又架好了——于是她照照自己,说道:“你怎么不理睬我呢?你看,我这么漂亮,怎么不跟我讲话,你应该欢喜啊,我们这么相爱!”


这个先生实在听不下去了,往前一把就掐住她的脖子。太太大惊:“为什么?怎么了呢?”这个先生拿起镜子一把摔碎,并把照片取出来给她看。太太看了,嘿嘿地笑起来。先生更为生气:“你这不要脸的贱人,看到如意情人,很欢喜是吧?”一把就将她掐死了。


太太死了以后,他逢人就说新婚不久,太太暴病而亡。就这么把她埋葬了。


过了半个月,表弟来了,说道:“表哥,我有一件事情很不安心。”王经理说:“什么事?”表弟说:“表嫂的死是因为我吧?”王经理答:“不是,不是,与你没有关系。”


表弟说:“我向表哥忏悔,表嫂人很好,我之所以跟你讲那些话,是我想要害她的。因为她太漂亮了,我在追求她,而她却不理睬我,所以我故意在你的面前陷害她。但是我心里一直不安,是不是因为这样子,所以你把她害死了?”


王经理说:“不是啦,你不要多心,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一点也不懊悔。


有一天,邮差送来一封信,是寄给他太太的。他想,太太都死了,怎么会有来信?打开一看,信上这样写:“梅,高中女校毕业以后,分别已经五年了,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小孩的妈妈了,听说你大学毕业也结婚了。你记得吗?我们在毕业的晚会上,演了一出话剧,我演男子,你演小姐,之后我就把当时拍的照片镶在镜子后面送给你,你还保存着吗?我原本预备十年以后才告诉你,让我们回味青年时期的欢喜,感受人生的快乐。但是人生过得太快了,五年变化这么大,假如你还留有那个小镜子,请你打开来看,那里面有一张照片。”


王经理一看:“天哪,我做了什么!”这就是错误认识的后果。误会有时会造成大不幸,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相互了解,不要以自己的情绪去决定事情,不要以自己错误的认识贸然决定,造成终身的遗憾。


5、我与自然


苦从哪里来?有的是从自然界的灾难,譬如地震、风灾、水灾而来。自然界加之于我们的苦,有时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天长地久有时尽,痛苦绵绵无尽期。或许有人说:何必把人生讲得这么可怕呢?我们还是感到很好啊!我以为,是很好,但是这个好、这个快乐却是短暂的。


佛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旅人行走在旷野中,忽然间,大象、老虎在后面追赶。这个人不断地奔跑,始终没有地方躲藏。最后,他看到了一口大井,心想:“到井里面去就可以藏身了。”跳下井里后,哎呀!井底有四条毒蛇,这下子不得了,怎么办呢?正好有一根树藤从井口往下垂吊着,于是他抓着这根藤往上爬,却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令他非常恐慌。这时候来了五只蜜蜂,嗡嗡嗡,滴下了五滴蜜,正好就滴到他的口里,甘甜的味道让他忘记了危险。


这故事意味着什么呢?旅行的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旷野就是人生;大象、老虎就是来夺取我们生命的“无常”;深井就是生死;四条毒蛇就是四大五蕴;树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无时无刻不紧紧地掌握住我们的生命线;五滴蜜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的人生就像吊在井里、攀着一条生命线、享受着五滴蜂蜜而暂时忘记危险的旅人。


这样的人生,你说怎么不苦呢?


总之,苦从哪里来?从五蕴来,从“我”来,因为有我才有苦。既然我们知道苦的原因是有我,那么,就要照见五蕴皆空,要无我才能离苦。


如何除苦


怎么样除苦?科学的发达,能解脱人一部分的痛苦;医学发达,能给人类延年益寿;经济发展,改善大家的生活;政治清明,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大家无忧无虑。然而科学、医药、经济、政治虽能解决我们人生一部分的苦,却不能解决我们根本上的苦,不能解决人的烦恼、不满足、忧虑、生死。那么,要怎么样才能真正解决痛苦呢?


用般若智慧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见解上的力量、思想上的力量、心理上的力量、感情上的力量;有力量就能面对人间,就能无忧无虑。


有人说,信佛教要死,不信佛教也要死,不信佛教有烦恼痛苦,信佛教还是有烦恼痛苦,那何必要信佛教呢?还是要信仰佛教,因为信佛教是增加自己的力量,力量增大了,虽有生死,但无惧于生死,虽有痛苦,但无惧于痛苦。


我们看到,有些人没有宗教信仰,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稍微有一点挫折,就觉得不得了了,无法应付,无力支持,最后自暴自弃,或消极自杀。假如能有个宗教信仰,有了力量,就觉得一次失败没关系,还有再来的机会;做错了事,生活潦倒了,没有关系,我还是能应付,因为我有修养,我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信仰会增加力量,不过这种力量也不是凭自己的血气方刚、匹夫之勇——那是支持不久的。


人要有般若的智慧,才能消灭痛苦的根源。痛苦的根源从欲望而来,只要我把杂染的欲望降到最低,就不苦了;痛苦的根源是从愚痴、邪知、邪见、执著、愚昧来的,那么我不去执著它,就不苦了。我能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般若智慧,明白身体是因缘和合的皮囊,不在妄想、颠倒、自私、执著上花工夫,就不苦了。


既已点燃般若的火炬,照亮了朗朗乾坤,照亮了人生,那么生死何所惧?照见五蕴皆空,也就能度一切苦厄了。


人生在世,再多钱,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华厦千间,夜眠八尺,再多钱究竟能用多少?可是往往人不怕钱多,有了一千就想要一万,有了一万就想要十万。这个世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愈是没有钱的人愈欢喜布施,愈是有钱的人愈贪心,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此。为什么说有钱的人贪心呢?因为多,还想要再更多。


所谓“安贫乐道”,贫穷不一定是苦的,贫穷也有快乐,而富有不一定快乐,富有里面的痛苦更多。人之所以会苦,与我们的欲望、我们的境遇、我们的情执、我们的人际、我们的环境都有关系。如何把许多关系处理得好,要把自己的心治好,用般若的智慧照见我空,照出内在的真心。只要安住在平等的真心里,尽管人间有种种营求、万般波涛,你也能“度一切苦厄”!



文中说在这个人间,你若无分别有、无、生、死、多、少、大和小感觉这些都好,如是观之,那我们便拥有这个美妙的世界。


人身在这个无量苦的世界本就是个累,若自己不清净了,谁又能来清净你的心呢。在诸苦中不着苦恼的相,不思量苦恼的事,用正确心态来面对难以平复的现状,心不动则不乱,也就是无我了。生活中诸相的多与少是咱们内心的感受来衡量的。这世间本来没有分别,是我们用所见所闻来度量这个本来的“无”。


有时,苦是一念之间的不自在。一件事情若不能如我所愿,我内心就达不到满足的状态。而同一件事情,一样没有如我所愿,但我也觉得没关系,一样用满足的心态来处理,从而所得到的心理状态就会不同。而我们觉得人间一切的乐与悲,在佛陀的眼中就都是苦。苦,是人生的开始,也是人生的全部。若不能收获自足的状态,那岂不是更苦?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我觉得身体也会随心而变。我觉得我很美,内心所感受到的事物,嘴巴所吃到的食物,眼睛所看到的景色都是美的,那么我们的身上就会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美。本来病痛的身体因为我们的心内的感知与感受就会慢慢的好起来。就像文中很多的故事一样,你的现状都是心内事物的表象而已。

古人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意思就是品行端正,心身相一的人在处事时不仅可以安有自己的正知正见,也会帮助升起别人的正知正见。

(注:《星云大师讲<心经>》作者为星云大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音频领读者和读后感作者为国信师兄。)

补课:星云大师讲《心经》

中途加入共读的师兄,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以往课程


序言《心经》 | 用般若智慧,改变你的人生

1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般若,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

2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般若有何用?

3 | 星云大师讲《心经》 得度的钥匙——波罗蜜多

4 | 星云大师讲《心经》心的道路

5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自由真的自在吗?

6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五蕴皆空

7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空”到底存不存在?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心经》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