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云大师讲《心经》 | 机缘到了,开悟的因缘就成熟了

星云大师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0-08-22


  • 共读书籍:星云大师讲《心经》

  • 推荐理由:以生活事说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间沉浮中找自在

  • 本期共读:本期内容为《星云大师讲<心经>》第十课


▲星云大师手书《心经》





什么是空?什么是有?它们怎么会有关系呢?


举个例子说,空是黄金,有是器。一块黄金,把它做成耳环,戴到耳朵上;做成戒指,戴在手上;做个洋娃娃,可以把它当装饰用。我们说这是耳环、这是戒指、这是洋娃娃,其实耳环、戒指、洋娃娃都是黄金。黄金是本体,器具只不过是种种的差别相。


供在桌前的佛像,无论是纸的也好,布的也好,泥塑的、木雕的也好,它在我们的心里也已经不是泥塑、木雕、纸做的佛像,他在我的心里是佛祖,是我拜的佛祖。


其实,真正说来,佛教是不拜偶像的,佛教教导我们的是从有相归于无相,是没有偶像观念的。偶像是有相,有菩萨、有佛、有罗汉、有高僧。空才是无相。


讲到色与空,就是讲有和无的关系,就是讲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所谓“色不异空”,就是说有和无没有不同,精神和物质也没有两样。色和空、精神和物质、有和无的关系如何表示呢?《般若心经》以“不异”和“即是”来表示。


“不异”就是“同而非异”。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就是色不离开空,空不离开色,精神不离开物质,物质也不离开精神。把空和有说成“不异”,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破除我人的旧思想,因为在我们的思想里,空和有是两回事,精神和物质也是两回事。


这里讲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谓“即是”,就是在“建立我人的新观念”。“即是”又比“不异”更进一步,精神和物质、有和无,不但是“不异”、不离开,还是“即是”,精神就是物质,物质就是精神,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我们或许会想:这个新观念怎么建立得起来呢?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太矛盾了,精神怎么会是物质呢?物质怎么会是精神呢?物质是物质,精神是精神啊!


让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带了好多学生进行一道水泥墙壁的工程,由于沙石、水泥很笨重,我看他们做得很累,就说:“我们休息十分钟!”利用这个时间,我就和他们说:“我们做的这一道墙壁,它是物质的,但是唯识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宇宙世界与精神是有关系的,因此,现在大家要把我们的精神,把我们的发心,灌输到物质里去。我人死了,精神与物质还是存在。你们说这栋房子是物质的,但是经过了设计师的画图,这栋房子就有这位设计师的精神、智慧在里面;一砖一瓦的建筑里,有工人的血汗、力气与精神,有多少艺术师的装潢,他们的智慧精神也都在这栋房子里面。”


看起来是物质的东西,里面却留住了精神的力量。光是物质的砂石,没有精神的内涵,怎么成为一间房子呢?所以,物质里面是有精神的。


如何表现我们的精神呢?你说我很有精神,是什么精神?是我勤劳的精神、禅的精神、忍耐的精神,还是悲愿的精神?精神有很多种类,要想表现精神,就要从具体的有相的物质来表现无相的精神。精神和物质是有关系的。


中国人有“三不朽”的思想,所谓立德、立言、立功。好比佛陀要涅槃的时候,诸大弟子都来请求佛陀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佛陀就说了:“我说过,有为法是苦空无常,那么现在你们要我有为的身体不死,这就不是真理,就不合理了。你以为我是死了吗?死不了的。我说的佛法如果流布在人间,大家都遵照佛法来奉行,不就等于我在世一样吗?你们放心,如来的法身,永远留在人间,法身就是精神,如来的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间,与宇宙大化融为一体,永远地照顾大家。”


有人也会这样问:“信佛的人常讲‘你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极乐世界。“‘你要念药师佛’,药师佛在哪里?”东方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你说:“我怎么没有见到呢?”有一句话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心湖里的水是肮脏的,清凉的月当然就不能映现出来了,我们不能怪天上没有月亮啊!


所谓“般若的花朵处处开,般若的花朵处处在”,佛也是一样,佛的法身处处在,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你若能懂,一色一香都是中道,一花一草皆是般若。故华严家说:“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你如果懂得般若,青青杨柳、绿色翠竹,都是如来的法身;你如果懂得般若,小溪里的流水、冷气发出的声音,都是如来说法的音声。


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的祖师大德们:有的人看到桃花开了、桃花谢了,他就觉悟了;有的人听到杀牛杀猪的音声,他就开悟了;有的人听到人家打铁的声音,他开悟了;有的人在除草中开悟了;有的人在磨豆腐时开悟了。打铁、除草、磨豆腐,甚至花开花谢,与佛法有什么关系?其实只因机缘到了,因缘就成熟了。


香严智闲禅师开悟的故事


过去佛教有一位香严智闲禅师,在百丈禅师那里学道;后来百丈禅师年老了,指示他向沩山禅师学道。香严禅师很聪明,年轻有为,到了沩山禅师那里,沩山禅师说:“师弟,听师父说你闻一知十,闻十知百,很聪明。不过,今天我有一个问题问你,请你回答我。”


香严禅师说:“什么问题?”沩山禅师问:“父母没有生我们之前,我的本来面貌是什么?”香严智闲禅师一听,想:“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父母还没有生养我们之前,我们做什么,我们知道吗?不知道。为什么?人有隔阴之迷。过去的身体死亡了,换了一个身体,隔了一个阴,到了今世,就迷糊了,过去事也都不记得了。虽然人生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以来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过这个身体一换,我是张王李赵,都记不得了。


香严智闲禅师百思不得其解,在师兄的面前第一关就没有通过,感到很难为情。回到房间里面他就努力地看书,找寻答案,但始终找不到。忽然间,他想到:“读书,光是读是没有用的,是没有真实体悟的。”于是他就把所有的书统统烧毁,不再读书了。“读书有什么用?师兄问我问题,我都回答不出来。”从此做个粥饭僧。什么是粥饭僧?每天就是吃饭、睡觉,不读书了。


在僧团里,要当个粥饭僧也是不容易的。怎么难做?如同小时候,妈妈常常骂小孩:“你闲得无聊。”太闲,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很多的大德们,名之曰粥饭僧,实际上他们都有密行,都是真修实练的。


从此香严智闲向师兄告别。既是粥饭僧就要去自耕自食,去种田除草,于是他就到南阳慧忠国师的故居自耕自食去了。


有一天,他在那里除草的时候,锄头和石头碰撞的那一刹那,他突然开悟了,想起过去师兄问他:“父母未生我之前是何本来面貌?”当时他不知道,就请师兄告诉他,不料师兄不愿告诉他,并且说:“我若告诉你,将来你是要骂我的。”那么他现在悟道了,立刻向遥远的师兄礼拜,他说:“和尚、师兄、老师大慈悲,假如你当初跟我说了,用知识上的见解告诉我,我哪里会有今天?今天我终于知道了!”于是他放下锄头,不断礼拜。拜过了以后,说了这样的几句话: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学道者,咸言上上机。


他说:“一击忘所知”,我今天在锄田的时候,一击便忘记了知识,忘记了分别的知识,离开了分别,就悟道了。我现在拥有般若、平等、无分别的智慧,跟过去的分别心是不一样了。“更不假修持”,从此以后,我也不要再修行了。“动容扬古道”,原来一举一动,一扬眉一瞬目,都是古仙人道,都是圣贤之道,都是佛道,这里面都是佛法。“不堕悄然机”,我从此以后不再卖弄聪明了。“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原来人所探求的,都是一个形相,但是佛法是没有踪迹、没有形相的,所以要在声色之外,找寻佛法、威仪;要在有相之外,体悟般若的平等、毕竟空。最后,“诸方学道者,咸言上上机”。


智闲禅师说了这些话以后,消息就传到他的师兄耳中,便说:“真的开悟,假的开悟?叫个人去试验他!”于是就叫仰山禅师去试验他。


开悟也是要考试的,就像我们要想上中学上大学必须先经过考试,佛教里的修行也是要考试。例如打佛七,念佛念到四天、五天以后做个考试,了解自己究竟念佛念到什么程度了。当然,除了念佛,参禅、开悟也一样可以考试。


仰山禅师一到,说道:“师兄!听说你已经开悟了,还做了一首偈子。这没有了不起,有学问的人也能做。除了做这个偈子,你跟我说个道理好不好?”香严智闲禅师就说了:


去年贫,未是贫。

今年贫,真是贫。

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

今年贫,立锥之地也无。


这一首偈子,从字面上来看是说:“去年贫,未是贫”,去年不懂,不只是不懂,简直是愚昧分别;“今年贫,真是贫”,现在真穷了,而我已懂得空了,不在形相上执著有。“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过去我还在有依据、有相、有执著里;“今年贫,立锥之地也无”,现在我已经完全进入到空的般若,进入到真理里面去了。


仰山禅师听了很高兴,说道:“师兄,我回去再向大师兄说,你真的会得祖师禅了,真的开悟了!”


所以,我们除了要认识“色不异空”的“不异”,还要认识“色即是空”的“即是”,把我们旧的思想去除,并建设我们新的观念。


“虚空”之中包含了“万有”


“色不异空”这句话,依经文的道理来解释,就叫“万有不离真如”,亦即万有不离本体。色是万有,空是本体,万有没有离开本体。而“空不异色”这一句话若用白话文来翻译,就是“真如不离缘起”。所谓“空”就是真如,“色”就是缘起,真如没有离开万有的缘起,也就是本体不离开现象。


“色即是空”,也就是万有依真如而起,万有当体就是真如。“空即是色”,真如是为万有所依,真如既为万有所依,它的当下也就是本体。除了色和空是这样的关系,五蕴中也不光是“色”如此,“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也是如此。物质的色和空是这样的关系,而受想行识和空的关系、和本体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讲色和空是“不异”,是“即是”;就是说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不离开无,无不离开有。再用其他的譬喻来说明:“什么东西都是有的。”这一句话是错误的。你以为什么东西都是有吗?有时候我们看太阳,看过以后,眼冒金星;有时候蹲在地下,忽然之间站起来,头昏目眩,大地摇动。真的有金星吗?大地真有摇动吗?你以为是有的,其实不一定是有的;你以为是这样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有时候,我们坐在静止的火车上,旁边的火车一开动,我们会以为自己乘坐的火车在走动。这是一种感受上的错误,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


说“真如”,什么是真如?拿来给我看!说“佛性”,什么是佛性?拿来给我看!胡适之博士有一句名言:“拿出证据来。”那么,拿出证据来证明真如、佛性的存在吧!好的,我们就拿出证据来吧!你爱不爱你的父母?爱。你爱不爱你的丈夫妻子?爱。你爱不爱你的儿女?爱。你爱不爱你的朋友?爱。所以,大家都有爱。我们现在要找出爱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找来科学家解剖,把头剖开,看看头里面有爱吗?骨头里面有爱吗?血液里面有爱吗?这样做,爱找得出来吗?找不出来!但你不能说没有,因为我确实有爱的存在。


这个精神的空,这个真理,孕育在一切万有里面,它包容了万有,它不是没有。


灯怎么会亮?因为有电。那么电在哪里?在电线里面!好,那么把电线一根一根剪开来看,是否真有电?电线剪开后,里头包嵌的铜条、铜丝蕴含的电,能看到吗?所以,以为什么都是有,有时候是错误的;以为什么都没有,也是错误的。有一些东西像是有,可是没有;有一些东西像是没有,可是是有,这就是有和无的关系、空和色的关系。像是有的,却是没有,像是没有的,却是有。所以,有和无是二而为一,一而为二,它们是不异不离,相即相是,因此就用“不异”、“即是”来表示空色的关系、有无的关系。


讲到“空”,什么是空?从肯定上说,什么都是空。什么是空?不但空是空,有也是空。


有一个外道问一休禅师:“什么是空?空在哪里?”一休禅师说:“空在方寸之间。”于是外道拿起刀来,就朝一休和尚的心刺去,他说:“你说在方寸之间,我倒是要看一看方寸之间的空是什么样子。”一休禅师平淡地说:“你到上野公园去看樱花,究竟樱花的心在哪里?”


花没有开,是什么?“色即是空”。花开了,又是什么?“空即是色”。有时候,空和色正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从肯定方面来讲空,什么都是空。虚空之中包容了万有,万有也都在虚空之中。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空里,哪一个离开空?离开了空怎么能生活、怎么能存在?


每个人都有房子,房子就是我们生存生活的空间。除了房子以外,还有朋友,有社会,有政府给予我们活动的公园、行走的道路等空间。甚至自己的身体,衣服不能穿得太紧,不能没有一点空间。我的口袋要空下来,不能没有空间放东西。平常保护眼睛,保护耳朵,保护口腔,保护鼻子,为什么?使我们的空间顺畅,有空间才能生存。虚空有了万有,有了我们,这是从肯定上来说明空。



在我们生活上,有很多人都想预知今后事,却不晓得,世间处处皆是因缘,学生与老师的缘分是因缘、夫妻的缘分是因缘、父母儿女皆是因缘,事业与我们在恰当的时间中相遇,是因缘。事业会做到哪个时间截止,也是因缘。记得还是我的老师跟我讲了两个字:“无为”。


桌子上放着100万,你问我:“这个钱是谁的?”我说:“你用得着吗?”你说:"是的,我现在遇到了困难,急需钱。"我说:“那你拿走吧”。又或是你问我这个钱是谁的,我说:“这钱你用得着吗?”你说:“我用不着。”那我就收起来了。这种心态与境界就叫做“无为”。


一般来说一般人很难做到这点,我的钱我可得要藏好,你的困难与我何干。或者我借给了别人钱,别人却迟迟不还我,我痛苦、我烦躁,这可是我的钱,他怎么可以不还给我。


我用般若智慧,来认识了朋友,我用“善”来感召与我同好的朋友在身边,他遇到困难了,而我刚好可以帮助他,我当然伸以援手,钱与善一样,存在我的生命中,借出去,若不还,我还会源源不断的拥有。当然,金钱与善也是不能随意挥霍的,有了机缘,缘分到了自然爱就存在了。


爱与智慧都是存在在这个空间中的无相,而我们所做的一切结果就是《般若心经》中的“色”,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与空确是无法分开的,很多错觉很多表面现象让我们以为经验就是智慧,经验可以是智慧的一方面而不是全部,如果再加上般若的帮助,那么美妙的世界中,我们就能得自在了。

(注:《星云大师讲<心经>》作者为星云大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音频领读者和读后感作者为国信师兄。)


补课:星云大师讲《心经》

中途加入共读的师兄,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以往课程


序言《心经》 | 用般若智慧,改变你的人生

1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般若,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

2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般若有何用?

3 | 星云大师讲《心经》 得度的钥匙——波罗蜜多

4 | 星云大师讲《心经》心的道路

5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自由真的自在吗?

6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五蕴皆空

7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空”到底存不存在?

8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无我便无苦

9 |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色”怎么就“空”了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心经》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