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一生有没有成就,就看这一点
01
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一生有没有成就,就看他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一切佛法,不论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大乘的六度万行,都离不开戒。所谓戒就是行,什么行呢?为善去恶而止于至善,行到了就是有功,就是德行的成就,所以千万注意古人的一句话:“行到有功即是德”,也就是事到有功即是德。什么是功德呢?必须一切有成果,行为到了,有成果,有功勋,才是真正的功德。譬如有一天和大家一起吃饭,跟同学们谈起,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甚至做最起码的一件小事,像抹个桌子清扫室内环境,我们可以反省自己,谁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句话?往往是五分钟热度。
也许同学知道我有过分的洁癖,而且还有整齐癖,东西一定要摆整齐。有一次某某教授与另一位教授谈话,在我案头拿了一本便条纸做记录,用完了又放回原位,放得很整齐。他一边放一边战战兢兢地看我,深怕自己放得不整齐。我晓得他平常在家里不是这样做,因为有太太服侍他。当着我的面,惴惴不安,特别要把纸条放整齐,意思是说:这回我总合你的意了吧!结果他放好后,我又把本子拿起来,重新放一次,这下他傻住了。
当时有很多长官、客人在座,他不好意思问我,我也不会讲。过了三天他来了,我跟他提起这件事,他说是啊!老师,我晓得在你面前放东西要放得很整齐。我说你放得很整齐没错,那是表面上看起来很整齐,实际上那本便条纸下面有几张折到被压住,你却没有看到,因为你过于小心,眼睛又不断看着我,所以没有注意到下面。
一个人行菩萨道,讲到戒的行为,像这样小的一个动作都不能马虎。“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戒。我常跟同学们说,我晓得你们很发心,发心是佛家的话,就是一般人说的立志。但是我晓得不到三天,第四天就松懈了,慢慢地不动了。
一个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一生有没有成就,就看他能不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是非常难做到,因为环境的改变,自己马上变了。变了还找许多理由原谅自己,为自己做解释,结果还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都是别人,再不然就说这里的环境不好。
所以大乘佛法的布施就是戒,布施就是牺牲自我。谁能够真正牺牲自我?做不到的。朋友生病了,自告奋勇来帮忙照顾,三天?三个月?三年?乃至十年?你不会埋怨自己吗?不埋怨他,也会自己埋怨自己,唉!我当初为什么要答应呢?对不对?所以很难啊!修行要在这些行为上下功夫,由心里的行为到外面的行为,因此说“行到有功即是德”。功德不成就,想修道打坐开悟?行吗?那你早“误”了,耽误了。
02
学佛注重在行,不在枯坐
所以一切在行,尤其目前世界各地风起云涌地崇尚谈禅,千万要注意,真正的禅宗是行到,不是嘴里讲的口头禅。光谈禅没有用,要行到,因此要特别注重达摩祖师所传的禅宗,达摩禅以“二入”及“四行”为要义。所谓二入是理入和行入,四行是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种行都要做到。如果行不到,在见解上偶然有超脱的见解,在修定的心境上打起坐来偶然有一下空灵,那不是禅,那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个艺术家或文学家,乃至一个极度劳苦的人,挑个担子行百里路,偶然把担子一放,地上一坐,心情一松,此时没有杂念,很清净。要得到心境的清净很容易,可以用各种方法做到,但那不是禅。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学佛到最后什么都没学到,只学会偷懒,贪图那一点清净;而那并不是毕竟清净,真清净必须智慧、功德圆满。
功德是在行上来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来在享受嘛!两腿一盘,眼睛一闭,万事不管,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享受?这是绝对的自私自利。但是话又说回来,打坐不需要吗?需要啊!那是先训练你自己的起心动念,或者空掉念头,或者克制念头,或者为善去恶的训练。
譬如某天有位同学答应要来这里工作,结果搞了一天就不来了,而且也不告诉我一声,这就是学佛的行为吗?连这么一件小事都做不到,学个什么佛?做人连信义都没有,还学佛?什么叫信?言出有信,不来也该有个理由嘛!一天到晚婆婆妈妈说自己学佛,自欺欺人。
学佛注重在行,不在枯坐。天天在家里坐,坐一万年也坐不出个道理来啊!光打坐可以成佛?那外面的石狮子坐在那里风雨无阻地动都不动,坐了二三十年不是得道啦?行不到没有用啊!千万注意。
——《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你需要激活它
用此法调理,80%以上的癌症病人能康复,但有福气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和重生(为自己的亲友,转起)
2019年【脑场】讲座-李杲老师讲于孝感
2020年1月【脑场】讲座-李杲老师讲于无锡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南师”精选等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