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艺术中的刑事风险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办公室艺术的描述,职场生存法则、职场人情世故、职场潜规则等,都属于办公室艺术的范围,很多人会将办公室艺术等同于情商,把深谙办公室艺术等同于出色的能力。例如:
“无论何时,都不要公开反对或顶撞你的上司”
“少说话多做事,提升察言观色的能力”
“领导面前要及时闭嘴,不要絮絮叨叨、啰里啰嗦”
“不要冷落分管领导,轻视副职,他们是得罪不起的存在”
“办事要理解领导意图,按领导要求办,因为与领导相处的热度决定了你职场的高度”
“要理解领导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读懂领导没说的后半句话”
诸如此类的办公室艺术要点,我们耳熟能详。不可否认,为人处世情商很重要,懂得人情世故很重要,但过度强调办公室艺术,为领导大开绿灯,失去职责的独立性,则会将自己的刑事风险无限扩大,埋下众多随时可能爆炸的“雷”。
办公室的艺术并不能豁免法律责任,按照领导的指示、意图办事,按照领导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办事,并不能豁免自己的刑事责任。
01
某公司获得当地资源和政策支持的过程颇为典型,反映了权力下的办公室艺术。该公司是当地知名的大企业,为了获得当地XX地块,公司与上级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有一天,公司邀请上级领导到企业调研。上级领导到访,下级的主要领导当然得作陪,一同到企业调研、召开座谈会。
在调研期间,上级提出,企业经营得这么好,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嘛,以补充当地XX的不足。
企业董事长当场表态,为了发展当地XX事业,我们可以出资建XX项目,但用地问题希望能解决。
上级领导随口表态,肯定会支持帮助的,现场的下级领导们听得很认真,都附和表示支持。
后面的事情,自然非常顺利。下级领导们认为,上级领导视察时已经明确指示要支持该企业,所以,我们要将企业需要的XX地块出让给它。于是,各种会议迅速作出决议,各个部门都努力认真工作,让企业通过招拍挂程序中标XX地块。
后来,市委书记与公司有不正当的经济往来,由此案发。
办案人员调查问:那后来为这事,XXX领导有没有专门与你打过招呼,或对你也有过哪些具体指示?
“没有。为这事XX领导没有跟我说过什么或者有其他具体指示。”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受调查时,透露其中的“秘密”:当时设置的竞买条件几乎是量身定制的,符合条件的很少,没有几个单位或者个人有能力、有意向参加竞买,所以就只有该企业报名参加。
这种场景,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在职场中非常常见,尤其是越接近权力的职场,各种影视剧也已经将办公室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是,看影视剧大家只当娱乐消遣,而发生在自己身边时,可能就五味杂陈了。
按照领导的指示,落实领导的要求,确实提高了效率,保障了工作的开展,这是办公室艺术的体现。遵循办公室艺术行事,有时不会有刑事风险,毕竟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犯罪的标准还是比较高的。但一旦出现比较不利的后果,事后追责,办公室艺术却不能豁免刑事责任。
办公室艺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底线,不然办公室艺术就是“造雷术”,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雷”都可能葬送职业前途,甚至让你遭受刑事风险。
02
某银行授信审批部赵总,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行领导叫他到办公室,说有个XX公司的融资贷款项目由XX支行上报到总行了,让他关注一下。作为进入职场多年的资深人士,赵总深谙办公室艺术。领导这么说,他立刻明白,领导很关注这个贷款项目,于是,他马上向其他审批的同事传达领导的意思,并督促他们尽快完善材料,尽快审批通过。
此外,在xx公司融资贷款项目审批会议前,行领导打电话给赵总,说这个项目正在准备召开授信审批会议,如果方案合理、风险可控,就尽量多支持吧,并告诉赵某项目的主审人是谁。赵总作为深谙办公室艺术的职场人,立刻明白行领导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听懂了领导没说的后半句话。领导显然是让赵总去协调部门内部的人和参加审批会议的人,不要卡这个贷款项目。于是,赵总马上向参与该贷款项目审批会议的委员们传达了领导的意图,后来这个贷款项目就顺利通过了。
贷款发放后,该笔贷款逾期了,出现很大的风险。银行组织进行贷款重组,才发现当时该贷款的公司经营非常困难,资金非常紧张,申请贷款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不真实。银行对相关经手人进行调查、追责。
被留置后,行领导解释了他的“语言艺术”,我当时叫他们来到我办公室或者直接打电话给他们,说有一笔业务由某支行或者某部门上报,你们关注和支持一下。下属们当然都知道我的意思,我作为行领导,跟手下人说声,他们都知道要如何去做,不用我反复去说,后续的事情一般都不需要我费心,项目都会顺利推进。
接受调查时,赵总坦言:有时行领导会打电话或者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向我了解一些贷款项目的具体情况,我都会如实向他汇报,有时他也会就具体的审批事项给我打电话或发信息,了解授信审批情况,并给我提意见。我作为下属当然会尊重行领导的意见,基本上都会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办。
办案人员问: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赵总回答:我认为我是在领导授意下,从形式上完成我的工作流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肯定是不符合业务操作规程的,我认识到我自己的错误。
其实,在各行各业,这种办公室场景都非常常见。如果项目没有出现糟糕的结果,则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可一旦项目出现糟糕的结果,追责的时候,就会一一复查,哪个环节违规,哪一个环节未尽责,违规、未尽责的人就可能被追责,甚至是被追究刑事责任。
每一个单位、每一位职场人,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办公室艺术可以让职场人游刃有余,但办公室的艺术并不能豁免法律责任。深谙办公室艺术的同时,还得深谙法律的底线;遵守办公室艺术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底线,尤其是刑法的底线;否则,职场人的刑事风险就处于不可控状态。
只是,麻烦在于,绝大部分职场人都不是法律人士,即便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也缺乏刑事法律知识和刑事风险防范经验,他们往往难以分清办公室艺术与刑事犯罪的底线,无法兼顾办公室艺术与刑事风险防范。在办公室艺术不可缺少,潜规则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刑事风险防范成为职场人的必修课。
本文作者
……
12345678910111111111
赖建东
宋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重大刑事部部长
laijiandong@songchambers.com
代表著作:
《全流程辩护:思路指引与办案技巧》
《全方位质证:思路指引与办案技巧》
《刑事控告实务:思路指引与办案技巧》
校对 | 吕凡
排版 | 张芸慈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