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学经典】《大学》全文、朗读、视频 、翻译| 值得收藏

语文视窗 2021-07-14

【国学经典】100句智慧古语,字字珠玑,用来教育孩子再好不过了!

【国学经典】88个影响一生的国学名句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朗读+注音+注释完整版 )为孩子收藏!

【国学经典】《百家姓》(全文注音+音频+视频+姓氏来源)建议收藏!

【国学经典】《弟子规》(全文注音+释义+朗诵视频)

【国学经典】《千字文》(全文拼音+译文+朗诵视频)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全文+朗读(珍藏版!

【国学经典】《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全文朗读+注释)(为孩子收藏)

【国学经典】《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国学经典】《朱子治家格言》(朗诵视频+注音+译文完整版)

【国学经典】《道德经》(全文诵读+释义)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诵读(为孩子收藏)

《大学》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大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383pyffy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格者:正其不正。※【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白话解: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不修身,连根本的修身都搞乱了,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7.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白话解:商汤在他盥洗用的铜盘上,刻上铭词,用以自我警惕。铭词说:「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


8.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 白话解:诗经上说:「有个文采斐然的君子,他治学修德的功夫就如同切骨、磋角、琢玉、磨石一般反复为之,希望精益求精。」『如切如磋』是指他研究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指他存养省察,磨练德行的功夫。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 白话解:经文所谓:「诚其意」,是说不要欺骗自己。※(不被人欺是聪明,不欺人是存心忠厚,不自欺诚实地面对自己,才是大丈夫。)


10.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 白话解: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一定更为小心谨慎,不敢随便。※(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11.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白话解:曾子说:「一个人独处时,就像有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十双手在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峻可畏啊!」※ 君子不欺暗室。


1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 白话解:有钱人,总是会用财富来装饰他的屋子,有德行的人,则是用道德来充实自身,因为内心宽大平和,自然身体舒泰了。


1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白话解:所谓:「修身的目的在端正自己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愤怒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恐惧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贪图爱恋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忧愁的时候,心也不得端正。※(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六欲,皆使人心受到种种影响。)


1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白话解:如果心不专注,受到情绪支配的影响,就会变成:眼睛看着东西,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15.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 白话解:俗话说:「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坏处,不知道自己家的稻苗已经长得很茁壮。」※(心有所偏,则不得其正,见不到事实真相。)



16.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 白话解:存心真诚地做,虽不能做到与目标完全相合,也相差不远了。


17.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白话解:有德行的领导人(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子曰:「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


18.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君子有絜矩之道。

◎ 白话解: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同样的道理,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事奉上司;我所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19.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 白话解:看见贤能的人不能推荐,推荐举用之后又不肯亲近,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看见坏人不能拒绝、黜退,黜退之后又不能疏远他,这是错误的行为。


2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 白话解:喜好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好的,这叫做违反人性,灾祸必然降临到你的身上。



21.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白话解:因此治理国事的君子,必须有修己治人的法则:那就是忠诚信实才能得民心,骄傲、奢侈、放逸随便,必将失去民心。富国裕民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事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速度快,用的慢;那么国家的财富就能经常保持充裕了。


2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 白话解:有仁德的人,运用财物帮助他人,自然得到众人的拥戴,不仁的人,利用身份地位以搜刮财富,终必招来亡身之祸。


2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白话解: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唐诗宋词


【一起学古诗】(1~20)集锦

【一起学古诗】21《送上人》(刘长卿)

【一起学古诗】22《题诗后》(贾岛)

【一起学古诗】23《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一起学古诗】24《题竹林寺》(朱放)

【一起学古诗】25《寻隐者不遇》(贾岛)

【一起学古诗】26《夜宿山寺》(李白)

【一起学古诗】27《咏蚕》(蒋贻恭)

【一起学古诗】28《咏鹅》(骆宾王)

【一起学古诗】29《月夜忆舍弟》(杜甫)

【一起学古诗】30《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小故事】1-10(含音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11-20(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1 别开生面(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2 别无长物(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3 宾至如归(视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4  兵不厌诈(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5  病入膏肓(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6 伯乐识马(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7 博士买驴(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8 不耻下问(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29 不寒而栗(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0  不可多得(音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1 不可救药(视频+音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2 不求甚解(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3 不屈不挠(视频+音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4 不甚了了(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5 不学无术(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6  不遗余力(音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7  不自量力(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8 才高八斗(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39沧海一粟(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40 草木皆兵(音频+视频)

【中华成语小故事】41 差强人意(音频+视频)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1-10集(视频+详文)

【中国通史】11-20集(视频+详文)

【中国通史】第21集  文景之治

【中国通史】 第22集  汉武帝(上)

【中国通史】 第22集  汉武帝(下)

【中国通史】第23集两汉经学



中外名著


【中考名著导读】《简爱》知识点梳理附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昆虫记》知识点梳理附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老人与海》知识梳理,附中考真题

【中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中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梳理,附中考真题(建议收藏)

【中考名著导读】《水浒传》知识梳理(内含真题检测)

【中考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知识梳理(附中考真题)

【中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习题及中考真题汇总

【中考名著导读】《红岩》知识梳理

【中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梗概、知识点和习题大集合

【中考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习题大集合!

【中考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梳理

【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

【中考名著导读】《红楼梦》梳理及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及练习题梳理,收藏!


相关推荐阅读

1如何规划中高考60天冲刺复习方法?

2【中考模拟】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题(三)

3【诗词鉴赏】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初一到初三都要看!

4、【写作技巧】中考作文这样做,可以轻松拿高分

语文视窗即将推出初中版,感谢大家对语文视窗的厚爱!

扫描关注语文视窗初中版

推荐阅读:

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

遇事不责备,才是家庭最好的风水

生活,不是用来生气的


更多好文推荐

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1个好父亲=200个老师,当爹的都好好看看!

 15个经典小故事,受益一生!

● 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家长别不当回事!

● 孩子,最怕你看起来努力,私底下却在糊弄学习...

温馨提示

如果本文对您有用,请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