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 “如何研究司法”对谈活动成功举办
7月22日晚上7点,由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举办的“法治的拼图”系列对谈活动第一场于腾讯会议云端成功举办。本场对谈的主题是“怎样研究司法”,三位主讲人分别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于晓虹、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吴雨豪、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杨知文。活动由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顺峰主持,共有海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博硕研究生、本科生150余人参加。
于晓虹围绕“如何从社会科学视角展开司法研究”展开讨论,她首先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设计所包括的要素,并对这些要素的内容、作用与意义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她强调,可运用捕捉差异、解释差异,以及意义阐发等三种方法,对司法中的法律、法院与法官等要素展开研究。
吴雨豪以“基于部门法理论的司法实证研究——以刑事司法为例”为题,通过对“理论”与“实证”两个核心概念的条分缕析,提出了部门法,特别是刑法的理论模型。吴雨豪指出,部门法理论模型虽然要求得经受得住实证研究的检验,但是,实证研究的经验也可为理论模型的提炼提供样本。
杨知文运用“司法研究的四种思路/视角”框架,重点就“司法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技术”等问题展开了深度剖析。他认为,研究司法大概有四种思维/思路可供借鉴。但是,对司法的原理、制度、现实、法律方法等关涉思维/思路的“关键词”的理解与运用,需要以中国场域的司法理论与经验为基础。
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甘肃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青年教师、硕士生、本科生分别向三位主讲人提问,三位主讲人对所提问题均给予了认真回应。主持人刘顺峰最后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三位主讲人的报告都是以“如何研究”为中心,以“司法”为对象,围绕“实证”“模型”“进路”等“关键词”展开。三位主讲人均强调,一方面,司法研究离不开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关注;另一方面,司法研究还要注重对“本土法律资源”的发掘与运用。此次活动的举办,对于增进与会人员有关司法研究方式与方法的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推荐阅读 (对谈系列)
对谈之二 | 法律人类学的经典阅读(上):侯猛、刘顺峰、尹韬、孙旭
对谈之三 | 社会学、人类学与法学交叉的跨学科讨论:张亚辉、杨清媚、尹韬、朱明哲、张国旺、孟庆延、王伟臣
对谈之四 | 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再论把自己作为方法:熊浩、李浩源
对谈之五 | 法律史的社会科学研究:肖炜霖、孙旭、刘顺峰、鲁楠、杜正贞、尤陈俊、侯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