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全球化大势不会因疫情而逆转

顾学明 观中国 2020-08-25





导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但世界经济已经是一个密切联系的共同体,受疫情影响只会是暂时的,全球供应链格局和一体化大趋势不会改变,疫情过后供应链韧性将大幅增强。


作者:顾学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for English version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之际,在亚太、欧美地区多个国家正在快速蔓延,全球确诊病例逾20万例。这一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经济增长带了巨大压力,导致建立在全球化体系下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受到严重冲击。这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审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经济全球化的声音。不少媒体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加剧“去全球化”风险,提醒人们警惕保护主义势头可能借疫情之机变本加厉,其危害将更甚于新冠病毒。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化的报道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和产业高度依赖、密切关联,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格局。


不可否认,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边境管控、区域封闭、人员隔离,引发生产停滞及贸易管制,会暂时阻断全球供应链,对全球供应链产生破坏性影响。


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高度融合,中国GDP、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分别超过16%和11%,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供应链枢纽。在某些行业领域,中国既是发达国家供应链的中下游,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上游。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中间品贸易额较高。


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共同发布的“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数据库,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间品在全部进口中的占比平均达到21.7%。同时,根据UNCTAD数据,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所占比重超过了20%,其中越南的这一比例高达41.6%。


部分亚太国家从中国进口中间品比重
越南41.6%
菲律宾30.8%
韩国28.4%
澳大利亚26.7%
日本23.2%
美国17.7%


疫情首先在中国武汉发现后,不仅使中国供应链受到影响,而且也因供应链的传导效应,使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受到波及。例如,在汽车行业,受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复工延迟、物流受阻等影响,现代、丰田、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等多家大型汽车企业的部分生产线均被迫暂时停产。


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韩国、日本和意大利在全球供应链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贸易总额在全球占比分别为3.8%、2.9%和2.7%。同时,美国、德国占据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高端环节,其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分别为10.9%和7.2%,目前这两个国家的疫情也正在呈现快速蔓延的势头,形势不容乐观。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考虑到欧美和日韩等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地位,若疫情持续升级,将会引发全球性隔离停产以及贸易管制措施,对全球供应链将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各国经济往来及其他交流暂时中断,在一定程度上放缓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


世界贸易组织表示,因为疫情破坏阻碍了国际商贸的流动,未来几个月,全球商品贸易可能维持疲软。经合组织(OECD)3月2日发布的《中期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2.9%下调至2.4%;按国家来看,将中国的增速预期由5.7%降至4.9%,美国由2%降至1.9%,韩国由2.3%降至2%,日本由0.6%降至0.2%,意大利从0.4%降至零增长。


同时,OECD还预测,如果疫情在亚太、欧美地区继续蔓延或长期持续,2020年全球增长预期将进一步降至1.5%。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毋庸置疑,疫情对全球化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全球经济一体化始终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是暂时的


此次疫情是一次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疫情导致供应链部分节点出现“松动”,进而引起全链条连锁反应,是一种临时性的“事故”,而非系统性崩溃。最好的例证是,当前中国各行各业正有序复工复产,特别是近期中央指出,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图片来源:人民网


因此,从中国来看,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是短暂、有限的。从全球来看,疫情在得到有效控制后,只要尽快修复“松动”的节点,即可达到全球供应链全链条快速修复的效果。


2疫情不会改变全球供应链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的连接和流动的规模之大、程度之深,是难以通过简单的方式予以逆转的。


当前全球分工格局的形成是基于各国比较优势、供应链效率的必然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上的战略性、长远性的选择。尽管多个机构调查显示,疫情已成为跨国公司重新评估其供应链的因素之一,但疫情本身不会导致跨国公司彻底重新调整和布局其整条供应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也严重损坏了全球供应链,但并没有改变全球供应链分工格局。


3疫后全球供应链韧性将会大幅增强


疫情过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企业将更加注重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的投入,全球经济将实现更安全、高效、稳固的连接。这将可能推动新形态全球化的出现。


未来我们发展的将是依托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更安全、更有保障的全球化,这也将成为新的全球性增长点。疫情过后的世界仍然是一个不可隔断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早已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疫情防控需要全球形成合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需要世界各国共克时艰,在信息沟通、研究分享、技术支持、防护物资支援等领域加强合作。只有世界各国紧密合作,才能将疫情遏制住,才能保障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运作和安全。只有全球供应链安全有效运作,才能从根本上维持世界经济增长活力,从而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并迈入新的发展周期提供动力。



责编 | 刘夏

编辑 | 张钊



▼往期精彩回顾▼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三连击”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面对未知病毒挑战,更需全球协调合作

中国正面临与全球生产网络“脱钩”的压力测试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