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中国 | 中国减贫成就何以取得?西班牙学者有三个重要发现

Xulio Rios 观中国 2021-11-02





导读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仍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这一巨大成就之所以能够取得,以下几点原因不容忽视:一是坚持发展导向,二是致力于公共利益,三是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用实践证明,将政府的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全国上下凝心聚力,贫困并非不可战胜。





作者:Xulio Rios

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文献与分析研究所所长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彻底消除了极端贫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步。


毫无疑问,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体现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不忘初心。


1949年,在成立仅28年后,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国家政权,将中国从几十年的战争泥淖中拯救出来。


那时候的中国,GDP水平与1890年时相当。它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总量,但大多数人民还在饱受贫困、文盲和国家落后之苦。尽管这场脱贫攻坚的“新长征”从“一穷二白”开始,尽管必须克服土地、人口和物质匮乏等多方面的挑战,但中国仍完成了这项任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这何以成为可能?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中国坚持以发展为中心。毫无疑问,生产力提升和生产方式转变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它为普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机会。二是中国拥有致力于公共利益的坚定政治意志,这使得它能够在发展的同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发生。三是中国开创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与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多次向世人证明,它有能力找到一条真正管用的发展道路。其结果显而易见:中国已成为经济和科技强国,它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已占总人口约三分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摆脱了过去的混乱和贫穷,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消除极端贫困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在贫困面前无奈地自嘲一句:“天命如此,孰能改变?”但中国的成功却诠释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用实践证明,极端贫困是可以被人类终结的。这不仅对中国自身,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意义重大。


首先我们要知道,市场不是“万灵药”,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消除贫困还需要政府一如既往地执行强有力的公共政策。中国的经验说明,消除贫困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公共策略来纠正失衡和不平等现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来制定行动计划并确保它们得到有效实施。


还有一条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启发意义:自由主义的好处经常被夸大,它被广泛宣传为能够有力削减贫困的一支“魔杖”。但总的来说,自由主义的作用极其有限,它无法解决不平衡和不平等的问题,反而会使这两个问题进一步恶化。在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定举措来消除不平衡和不平等,并取得了成效。


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祸乱之源,新冠肺炎的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了贫困问题。但中国凭借务实发展、坚定意志和高效治理“三管齐下”,向世界证明,只要全国上下一齐努力,就可以消除极端贫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此,中国经验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尽管也许不能直接照搬。全球各大与消除贫困相关的机构和论坛都需要做出反思,将中国经验纳入世界治理体系当中。


中国对全球总体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这不应该被忽视。


如今,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农业科技、“一带一路”框架下产能合作、人力资源培训与创新等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公认的重要参与者。这些都是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有力抓手。


当前的国际援助体系未能减轻许多贫困地区的苦难。建立一个关于发展和减贫的全球性对话机制,以改进现行的援助体系,是十分有益的。


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即使在中国,消除贫困的征程也还远未结束。为了避免脱贫人口再度返贫,我们需要不断保持警惕并及时采取行动,同时还需要与不平等现象展开持续的斗争。不过无论如何,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对世界各国努力实现“贫困清零”目标,都是一种激励。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原标题为 "We can do it"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 张钊 郑博临(实习)





往期精彩回顾


索尔海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中国引领世界生态文明

德国学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拓宽了人类视野

英国学者: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宗旨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左侧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如果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