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中国 | 中美陷入“新冷战”?旧冷战压根还没结束!

赵海 观中国 2021-11-05





导读

对于一些西方国家而言,只要“历史的终结”还没彻底实现,冷战就不会真正结束。一些人固守冷战思维,编织谎言,塑造“对手”,把意识形态偏执包装成“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最终目的是转移内部矛盾,维护自身霸权地位。这种长期存在的思维方式与多边主义的国际治理理念背道而驰。





作者:赵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

近几个月来,中美出现“新冷战”的说法不绝于耳。当前形势与当年美苏冷战的相似之处愈发显著且越来越多,专家们之间的分歧似乎只是这场“新冷战”究竟是即将到来还是已经到来。


但在深入分析这个新形势之前,首先有一个问题:上次冷战真的结束了吗?


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世界上只应有一种政府模式,那就是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模式;只应有一种全球治理体系,那就是“美国治下的和平”;除此之外任何政府模式和治理体系都不应存在。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只要“历史的终结”还没彻底实现,冷战就不会真正结束。


因此,如果哪个国家不支持西方的主导地位,不向西方俯首称臣,等待它的只有冷战。不信你去古巴、朝鲜、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问问当地人,西方针对他们的冷战可曾停止过?


图片来源:路透社

简而言之,冷战并没有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解体而结束,而只是被全球恐怖主义、身份政治和金融崩溃等新的系统性危机所掩盖,堂而皇之地继续存在至今。这场针对“异己”的持久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政治、经济和理念问题。


不说别的,单看北约这些年的活动,就不难发现冷战其实一直没有停止。尽管它的死敌华约组织早已不存在,但北约这一冷战工具却保留了下来。从巴尔干、中东、非洲,到俄罗斯的东欧边境,再到印太地区,北约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北大西洋”的概念。从国内动荡、地区冲突,到全球恐怖主义、地缘政治竞争,再到“灰色地带”行动和网络攻击,无论何种问题,都可以被纳入冷战框架,然后再由美国领导的“世界警察”出手干预。


人们大多已经忘记,西太平洋地区曾是冷战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冷战的主战场。美国的外交官们嘴上说要“维护二战后地区秩序”,但心里想的实际上是要维持冷战现状,否则他们就应该坚持东京审判裁决,而不是强化《美日安保条约》。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当今世界正在迅速变化,大势不可逆转,但一些抱有冷战心态的人却拒绝作出改变,因为对他们来说,30年前苏联的解体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不仅证明了美国制度的优越性和普适性,也证明了他们冷战策略的有效性。因此,毫不奇怪,当人类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如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加剧时,一些美国智库和政客所能想到的对策就是恢复和强化冷战行动和机构,帮助美国战胜新的“对手”。


冷战思维与构建世界和平与治理的多边主义和多元主义背道而驰。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应该警惕,意识形态偏执及其背后的"文化达尔文主义",正被包装成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些固守冷战思维的西方精英炮制了“民主国家与威权国家”二分法,并将其置于国际议题的中心。


他们这样做有三个目的:一是弥合国内两极分化,因为其自身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正导致国内民粹主义盛行;二是破坏全球经济发展和减贫事业,因为这要求反垄断和更公平的再分配,不符合西方利益;三是占领舆论制高点,继续从当前“规则”中受益。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此,关于“新冷战”的讨论具有误导性。事实上,各国真正需要的是团结起来,一致反对那个故意编造谎言的国家——它说新冠病毒来自“实验室泄露”,指责新疆存在“种族灭绝”,还把媒体机构列为“外国使团”——而这些谎言都是为了巩固过时的冷战联盟。


仅在性别、种族和收入问题上推行平等,尚不足以对抗冷战对人类的影响;只有打破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民族和制度之间人为制造分裂的信息和知识体系,才能最终结束冷战。


说到底,未来的命运不是、也不应该由大国之间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权力斗争的结果决定。“冷战”不仅是一种两极格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被鼓吹了几十年,在几代人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只有彻底放弃这种思维方式,人类才有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原标题为 "At war with otherness"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 张钊 章立汸(实习)





往期精彩回顾


从“全面脱钩”到“精准脱钩”:拜登对华竞争策略转变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

陆克文:中美能否避免一战,取决于能否管控竞争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左侧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如果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