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中国 | 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为今天中美关系上了重要一课

沈联涛 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2-07-31





导读

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之行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为改善中美关系总结出三点经验:一是尽管存在严重分歧,但合作带来的利益促使大国和平共处;二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立场和利益诉求,应促进持久和平,争取足够时间提升国家实力;三是只有充分了解彼此需求和观点,才能达成共识。





作者:沈联涛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杰出研究员

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地访华,他本人将这七天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在回忆起与周恩来总理的首次握手时,尼克松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在抵达北京仅几个小时后,尼克松便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同时参与会见的还有周恩来和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四个人的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中美20多年来的敌对状态出现扭转,预示着冷战的终结,也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没有大国冲突的和平与稳定时代。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一历史壮举表明,准确认识并顺应历史潮流的人,可以塑造一国乃至全球的命运。尼克松的前任林登·约翰逊在担任总统期间,因不断扩大越南战争,导致国内负担加重,最终令他在民怨声中放弃参选下一任总统;而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尼克松早在1967年就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越战之后的亚洲》,阐述了他的大胆见解。


尼克松认识到亚洲的变化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快,而这种变化的速度意味着“一个国家或社会如果不能跟上变化的步伐,就会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因此,亚洲的未来必须聚焦于四个大国——印度、日本、中国和美国。他现实地认识到“美国任何关乎亚洲的政策都必须紧随中国的现状而制定”。他颇有先见之明地指出:“其他国家必须认识到,美国的‘世界警察’角色在未来可能会受到限制。”


尼克松1967年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越战之后的亚洲》一文

中国的相关历史文件也显示,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需要调整。


尼克松访华时的世界局势并非一片大好。当时,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潭之中,并且战争已经升级,将老挝和柬埔寨也卷入其中。1971年8月,美元与黄金脱钩。当月,印度与苏联缔结了具有军事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冷战格局的一个重要转变。与此同时,中苏紧张关系因边境冲突而加剧,印巴战争也才以孟加拉国的独立而刚刚停火。


对中国来说,重建经济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冷战导致周边局势动荡,冲突不断。因此毛泽东、周恩来认为,是时候为中美关系寻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了。


作为外交史专家,基辛格明白,大国之间的较量是一个平衡问题。他援引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话说,“在一个由五大国构成的世界秩序中,最理想的做法永远是加入占多数的三个国家那边。”因此,让中国离开苏联阵营将对全球平衡极为有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根据资料记载,毛泽东和尼克松只负责总体定调,而把后续的细节问题和具体的谈判工作交由周恩来和基辛格负责。这些谈判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一个中国”原则。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并最终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


从“改变世界的一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宝贵经验。


首先,尽管存在严重分歧,但互为对手甚至敌人的不同国家也有可能认识到和平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发动战争很容易,但维护和平就困难得多。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在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对外政策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和平观,他认为,和平需要信心的支撑——“通过伙伴关系、国家实力、宽广的胸怀、共通的情感,以及切实努力而非空谈,来巩固同我们伙伴之间的信任。”


对于尼克松而言,和平的含义远不止是没有战争:“追求和平意味着建立一个稳定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国家的权利——包括国家独立、民族自决的权利,以及在本国境内享有安全且不被恐吓威胁的权利,都应得到尊重。”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其次,没有哪个国家是铁板一块。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利益关切,需要靠其领导人说服其他国家争取持久的和平,以此提升或恢复国力,而不是卷入一场只会升级为核毁灭的残酷战争。


第三,双方若想达成一致,首先必须互相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主张。彼时中美在经历了20多年的对峙之后,没有必要继续妖魔化对方,因为这样就可能无法达成任何协议。“建设性模糊”是一门外交的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上三条宝贵经验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狭隘的观念和利益诱惑促使人们再次走向分裂而不是寻求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像其他任何关系一样,有起有落,有张有弛。尼克松对此就做出过明智的评论:“只有当维护和平比破坏和平给每个国家带来的好处更大时,和平才会持久。”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原标题为 "Shared stake in peace"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尹康君、赵浩羽、佟亚璠亦有贡献




关注【观中国】公众号直达往期精选


敌对-缓和-博弈:尼克松访华与中美东南亚关系50年

中美这个“引擎”哑火了,该丢弃还是保养?

希腊专家:中俄“地缘轴心”是假,美国“双重遏制”是真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