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延安精神穿上非洲服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非洲发展的启示






导读

非洲国家数十年来受多重内外部因素干扰,尤其是受西方国家经济掠夺和发展范式束缚,至今仍未能走出贫困和落后的泥沼。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证明,现代化道路并非只有“西方模式”一条,“照西方的样子改造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非洲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思考,国家发展应基于本国实际,独立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作者:李新烽

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与非洲面临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在整个20世纪后半期,中国与非洲经历了民族独立与探索发展道路的特殊阶段,双方的经济发展曾处于同一水平,少数非洲国家甚至一度好于中国。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非洲国家仍深陷结构调整和民主化的动荡之中。21世纪第三个十年伊始,当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时,非洲国家的发展仍未实现根本改观。


鉴于中国发展成就取得的世界性影响,加强中非减贫与发展的经验分享,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非洲发展的意义,突破西方现代化观和现代化道路对非洲的制约,便成为非洲国家领导人及有识之士必须要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初,贫困率超过30%的非洲国家仍有30多个,全球贫困率最高的10个国家中,非洲就占到9个。另据估计,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到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将有3亿多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因此,非洲是全球反贫困斗争的最后战场,全球能否成功消除贫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洲的发展状况。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导致非洲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因素看:首先,长期遭受侵略和殖民统治是导致非洲长期贫困的历史根源。其次,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经济的掠夺和控制,导致非洲国家自主性缺失,发展举步维艰。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调整方案导致非洲“失去的十年”便是明证。再次,尽管目前西方国家有美非峰会、法非首脑会议、非盟-欧盟平等伙伴关系等多种对非合作平台,但其并未给予非洲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工业化和民生设施等足够的关注,对非洲发展的实际效用有限。最后,导致非洲边缘化的旧世界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和落后现状,而贫困和落后又削弱了非洲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非洲的贫困与落后也源于诸多内部因素。第一,多数非洲国家独立后未能积极实施经济多样化战略,单一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存在。第二,资源利润多数流入跨国公司囊中,难以惠及非洲国家自身,形成资源加剧贫困、贫困又导致“资源诅咒”的恶性循环。第三,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上的西式民主削弱了非洲国家政府的权力,甚至有西方学者指出,非洲国家的主权是“负的”。第四,长期存在的政局动荡、民族和边界冲突使政府难以集中精力和资源用于发展,而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缺乏和资金不足这三大瓶颈又制约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图片来源:新华社

长期以来,非洲国家常迫于外力而无法独立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大批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开始国家建构的历史征程,其中一些国家曾选择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意在摆脱西方统治范式,谋求全新制度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中间道路”或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实践非但未能给相关国家带来预期的发展,反而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严重束缚了它们的发展脚步。


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教授恩科洛·福埃 (Nkolo Foé) 2019年在参观延安时表示,中国延安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表明,要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的一条道路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非洲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在2021年中国非洲研究院组织的非洲驻华大使延安行活动中,非洲驻华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帕纳 (Martin Mpana) 谈道,毛主席给马克思主义换上了农民的粗布短袄,我们要给延安精神穿上非洲的民族服装”。这体现了非洲有识之士基于本国发展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考。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这对非洲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启示是: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非洲国家并不是要“向西看”或是“向东看”,而是要“向发展看”,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泛非主义是非洲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精神实质是自信、自立、自强,其追求的目标是团结、发展、振兴,这是非洲前进的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建立在泛非主义基础上,分别成立于1963年和2002年的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联盟,都以实现非洲国家主权独立、非洲大陆统一和促进非洲国家自主发展、非洲大陆一体化进程为宗旨。非盟《2063年议程》同样以泛非主义为精神内核,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非洲共同遗产、价值观和伦理”与“继续泛非主义理想”的非洲。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泛非主义就是非洲大陆的爱国主义。泛非主义精神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相通的、一致的。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精神与泛非主义的交流互鉴,不仅是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题中之义,而且必将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脱贫、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提供新思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范式。


目前,中非文明互鉴进入理念交流的层次,双方加强减贫经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分享正当其时,这不仅符合中非人民的心愿,也符合当今的时代需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向世界宣告了“照西方的样子改造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宣告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单一与偏颇,宣告了发展中国家终于摆脱西方现代性逻辑的束缚与控制,走上了自主现代化的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许能为拥有古老文明、喜欢新鲜事物、拥有超强创造力的非洲朋友提供些许有益启示,让非洲赋予现代化更多基于自身条件和价值观的内涵。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Looking neither East, nor West"

责编 | 宋平 辛欣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冯小源、佟亚璠、尹康君亦有贡献



往期精选


世界三大贸易机构掌门:走环保、包容、互联的全球贸易之路,推动经济可持续复苏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合作共赢筑真情,携手前行创未来

从坦赞铁路到蒙内铁路,还有很多中非合作的好故事值得讲述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