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怎么学才对?从一堂走出去的创作课说起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1-11-09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纪录片

本片时长8′17″


近日,以清华大学教改项目为基础的“拓浪”计划艺术项目作品汇报展在798艺术区无忧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展示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文甲博士暑期带领六位学生,在太湖沿线根据当地蓝藻污染现象,驻地工作十三天创作完成的四十余件作品,涵盖装置、综合绘画、影像、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展览的呈现,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蓝藻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作为传统的雕塑系,如何带领学生从课堂内走出去,亲临大自然,走进社会,实现艺术创作,是马文甲博士的思考。

关于此次实验项目的进行,以及艺术的学习是如何在高校中开展的,什么才是艺术创作的学习, ArtAlpha 专访了 马文甲 老师,分享给大家。

马文甲(Ma Wenjia)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雕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走出教室的一堂创作课



ArtAlpha

关于这个实验项目,您最早是怎么想到的?


马文甲:之前清华大学鼓励教师申请教改项目,我就想现在好多的课程都在教室内完成的,希望能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另一种学习的乐趣,并且解决一些问题,完善课堂与社会的联系。

于是联系了太湖当地管理部门,我们想通过对蓝藻污染的研究,并用其来创作作品,以起到一个环境污染的研究和宣传。我先组织了同学们在学校里出方案,学校环境学院的老师也给予我们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实际上方案到现场都实施不了,反而是同学们到现场临时的创作方案是最好的。


马文甲 杨浩鹏 庞⽟婷 展招举 沈添洋 苏昭其
《迷途的星星》The lost star| 实景作品图像 | 60x45cm


所以对于我们教学来说还是应该多带着学生到自然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自己想象力,这也是艺术家进入社会思考的一个途径,同时也让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一个广泛的关注。



ArtAlpha

这样的偏向于实验艺术、大地艺术的方式,在你们雕塑系的教学过程中有吗?


马文甲:有,但是比较少,因为现在教学还是传承成熟的经验更多。按正常来讲,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体系。比如我们雕塑系,本科阶段会学习一遍雕塑的历史发展,但是这个过程教完了以后,并不能保证你能够实现创作。

因为创作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体系,就是人如何发现经验,然后使用自己的经验,这是一个循环,但是现在教学中(特别是本科阶段)比较少涉及到这些。
就像我们说学文学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作家,学艺术也是这样,学校里的课程可能更能让你成为一个文化研究学者,并不能保证你能成为艺术家。

所以现在我们带着同学到大自然中去,实际上也是让同学从自己的感官和体验出发,从发现到整理资料,到最后如何去呈现一个展览的展陈,以及展览的社会传播,完成一个艺术创作和艺术推动的循环。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 ©无忧艺术空间


这个循环只有我们在课下来完善,课堂上几乎没有这个时间。一般来说我们上课密度很大,一环套一环的各种基础训练,分析历史上是怎么做的,提出方案,按这个方法去实施,这个过程其实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我们学生没有时间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发现自身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走出去这样的方式对教学来讲是特别好的补充。


ArtAlpha

那您们这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您告诉大家去用一个方法,还是每个学生去尝试自己的方法?


马文甲:这个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因为最早我们给了学校4个方案,茶园,太湖石,石林和蓝藻。

后来蓝藻这个事大家特别感兴趣,因为不像其它几项有中国传统文化指向,它是社会和自然的一个结合体,更有社会意义,因为是人类社会发展了以后,才产生蓝藻的。

同学们都很感兴趣,他们想了各种方法来创作。这里边有一个关键性的反斥,就是本来是一个污染性的东西,是让人唾弃的一个现象,但是我们把它转化成了一种视觉的美,但转化美的过程我们不是去赞扬他,而是转化完了之后,用艺术的语言,更加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和思考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同学们的作品 ©无忧艺术空间



学院学习艺术的三个阶段



ArtAlpha

刚刚听您聊,其实里面有个大的话题,关于现在美院的教学,在艺术家的培养上是有所欠缺的?


马文甲:倒不是说欠缺,美院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就像一个浓缩机,它是用特别短的时间让你快速地养成艺术素质。

如果你要创作的话,你当然要对人类之前的成就有所了解,这是必然的,这可不是无知者无畏。

了解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方式方法,你才能站在他们肩膀上去重现属于当下,属于你自己语言的一个东西,否则你可能这辈子一直在重复一个别人的想法,而自己不自知。

所以说美院学习为什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实际上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就本科来讲,是一个知识性的学习,这个部分内容越来越多,包括中国的,西方的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信息量非常大。

在本科期间学生如果能够辨识到这些信息,分析出差异,发现一些问题研究出来,自己切入哪个点来解决,就非常不错了。但是这个阶段产生不了完整的艺术家养成。

到了研究生阶段,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跟艺术发生关系,比如你到底认为艺术是什么?想要用艺术做什么?实际上如果你想做艺术家,读完研究生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说要读博士,一定是在这个阶段把你自己觉得过瘾的事转化成全社会过瘾的事。也就是与社会分享更大的价值。如果说你在博士阶段还在延续硕士和本科的学习那就意义不大了。所以博士要求论文,就是为了传播实现最广大的社会价值。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马文甲和他的同学们 ©无忧艺术空间


ArtAlpha

所以创造力也是需要在一定基础上去施展的?


马文甲:创造力特别重要,但艺术本身不完全是创造力,一味地强调创造,其实也是道德绑架。

西方有的时候是强调新的东西,因为没有新的东西出来,证明不了艺术家存在的道理。但是中国的艺术创作,创新的目的是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完成自己的转变,这个是前提,然后才有不断新的东西出现。两者之间有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说,两者间追求的并不一样。

现在美术学院的教学系统,实际上还是一个西方的产物,好多程序我们还是跟着苏联和法国体系在走,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一个方案。

这个目前来讲不光是艺术教育的问题,整个社会都这样,我们现在社会组织形式,无论从法律、经济到各种管理形式,还是西方现代体系,在这种现代化躯壳之下,加入这种中国的内容其实挺难的,挺不容易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面貌。

需要时间,至少几代人。



艺术是什么?如何去创作?



ArtAlpha

您觉得艺术对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马文甲:我觉得艺术最主要的是实现人的一种自觉

打个比方,其实以前没有狗这种动物,都是狼,我们的先民把性格最温顺的狼抓在一起圈养,然后交配,把凶狠的打死,慢慢狼的野性就没有了,变成特别依附于人的狗。

对比过来看,现在人类社会知识的发展反而影响了我们人本身的进化,我们的情感,非逻辑化的东西已经退化了艺术实际上能召唤回来这些东西

以前我们在车站送别,人们追着火车跑,依依不舍。现在你看动车站哪有这种情况?科技发展了,效率提升了,距离感也被减短了,但反而我们的情感变得弱化了。

我们可能再也写不出古代人的诗句了。因为古代人写封信一个月寄到,然后回信一个月到,一年只能见一面,厚重的情感是靠时间积淀的,但现在一切都容易了,也就不珍惜了。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马文甲为来宾讲解作品 ©无忧艺术空间


艺术我觉得第一重要的作用,是提防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的异化,这是最重要的。这种异化可能是对于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就是情感的弱化。

第二,艺术能实现人的基本情感的语言传达。人的语言发展是分三个脉络,第一个是在文字发明之前的原始语言,你看动物笑你也笑,就是原始的语言,艺术是基于原始语言的。到了文字出现了以后,文字能够形成不同的句子和文章,这种就是逻辑思维。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思考问题是逻辑思维,但这个思维和艺术的原始语言思维是相违背的。包括很多时候我们在分析一个艺术作品,我们依然会思考这是什么主题,什么情节,什么故事,这种就是逻辑思维。

正常来讲,艺术应该是放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它的时候,还不知道它是什么的时候,它的情绪色彩,包括它的表达方式已经打动我们,把我们带入到一个语境了,然后我们再去细读,这应该是艺术欣赏和传达的一个特点。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马文甲为来宾讲解作品,©无忧艺术空间


从社会发展的辅助性来说,艺术一定是完善人的原始情感的传达,在当代我们面对荧屏长大的生活中,如何去识别这种原始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是更上一层的逻辑和价值。科技是以追求证伪为主,艺术是追求永恒的

我们讲任何一个好的艺术品,它都不是就事论事,即使作品画了一个母亲和孩子,但实际表现的内容是更上一层的追求,包括什么是人的命运,什么是秩序,什么是生命?……

我们所追求的这些永恒的东西落实在具体的载体上,同时也嫁接到了人类创造和人类的历史上。


ArtAlpha

您能给学习艺术创作的人一些建议吗?怎么更加接近艺术本身。


马文甲:我觉得有三点特别重要。第一就是如果做艺术,你站的价值立场要清晰,就是你用艺术来做什么

同时,全世界不同区域的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文化。比如中国文化从根基上来说,它是一个求的文化西方文化的根基是求的文化,那么你用求真的文化去检验求存的文化,是行不通的。

中国的文化,讲究的是一个关系,无论是天、地、人的关系,还是君臣的关系,还对邻居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系论。这里边可能为了关系会牺牲真实的。

西方不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民主发展的好。这个大背景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比如中国的建筑,就是一个院套一个院,它是强调一层一层的层级关系。西方就是市中心是一个大钟楼和市民广场,各个街道通向千家万户。

所以从文化源上来讲,一定要分清你所做的艺术是站在一个什么逻辑和背景上,不能混乱,这是其一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不同的材质所表达的创作,©无忧艺术空间


其二,作为学艺术的人,做视觉艺术的人,你一定要对视觉艺术的一些表现语言有所了解

不管你是用什么高端的理念或者智慧、技术去创造一件艺术作品,但是记住,人类的视觉是有它的特点的,人类的视觉经验你了不了解,这个特别重要。

还有一点,无论是实验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不能忽视艺术的公共性,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就是作品不能仅仅依赖展厅,而是能够放在生活中、环境中去广泛影响他人的,作品是不是能经得起公共性的检验,这点是特别重要的



    什么是好的作品?

如何创作出好的作品?



ArtAlpha

那就是说公众不通过阐释直接看懂作品是很重要的?


马文甲:对,我觉得作品不能仅依赖于展厅和博物馆,需要放在这个环境里营造一个气氛才能被理解,或者依赖于你有艺术的基础经验才能够理解的,艺术不应该脱离在地性的关键和与生活经验的逻辑。

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你放在环境中,一是能传达你自己的想法,同时它能把这个环境的精神凝聚住,拉动起来,像定海神针一样的把空间的场域精神以及这种视觉呈现给定住,这才是好的作品。

艺术是能够跟生活发生具体关系的一个东西,而不是只能依赖展厅的大白墙存在,或者需要你有艺术的基础的经验才能够理解。

我觉得艺术应该不强调对于专业人或者爱好者的价值,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这之外的人,它能够产生什么价值,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ArtAlpha

回到您们这个实验项目,您对您学生的创作满意吗?您觉得结果的呈现如何?


马文甲:最后呈现我能打80分。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各种语言去表述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从艺术语言方面还不够狠,有一些东西能更真实的呈现的。

现在的艺术我们说讲究视觉,这种视觉不只是一个审美,它是一个视觉的强烈,这种强烈直指这个事物本身,和我们平时的事实经验是反常的。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 ©无忧艺术空间


ArtAlpha

那您觉得要成就好的作品,需要艺术家从哪些方面去训练呢?


马文甲:我觉得两方面,一个是感受力,现在我们太依赖于视觉去索取信息,创造信息。

感受力除了视觉,还是一种体感,身体应该像中国古代人说的打开所有的汗毛孔去接受大自然的信息,这叫做视觉触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地积淀。

现在大家喜欢通过图片去了解一个事物,其实这种图像的记忆都不如真实材质给你的记忆深刻,所以你需要有感受的储备,同时你也要有感官储备,而不仅仅是一个图像储备。

其二,还是应该有更多的展览呈现经验。如何通过展览呈现去感染人,所以这次我们的实验,我把后面的展陈全部交给同学们自己完成,因为你接触整个过程了以后,再回到创作那个点的时候,你的经验就会不一样了,而不是你创作完了以后把命运交给别人。

我觉得这两点特别重要。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展览现场 ©无忧艺术空间



边界在哪里?



ArtAlpha

雕塑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最近看到各大美院的雕塑系都在探索新的方向,或者重新探讨雕塑的边界,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马文甲:其实在做每一个行业的人都在探讨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你的边界在哪。

作为雕塑系来讲,因为它是一个传统学科,所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能扩展到哪?新的学科想的是身份多一点,传统的学科想的边界会多一点。

我认为,边界思考本身就有问题,探讨边界的问题最容易产生在学院,因为学院的划分,是以传统的技能或表现力划分为主,所以说就会想突破这个东西。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搞艺术创作的人,就无所谓边界了。你只需要从你如何表达作品的需要来思考,你认为艺术是什么?你想在此时此地用什么样的方式语言来表达?这些东西没有任何限制,可能你有更熟悉的材料,但这不是限制。

教学和创作是两回事,学院里的专业划分,细分,是从教学上出发的,材料和方式,从创作上讲不是核心问题,但是教育来讲,在有限的时间内,只有有限的教学资源就必须得分的细致一点,但细到什么程度这个也能探讨。

教育有它自己的规律,它不完全依附于艺术规律的。教育要研究人的,不懂人的话,你把艺术现象归纳进一个目录,形成一个工具书,这依然培养不了艺术家。

当然你说我要扩充我的学科目录,掌握更多的领域和资源,这个是有道理的。所以我觉得雕塑这个东西就是传统的东西要做的更传统,当代的东西要做的更当代。

其实没有必要考虑“边界”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学习艺术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穿透和融合更多的文化,然后来实现我们自己的创造。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现场及作品



“拓浪“计划展览开幕现场

2020
Eden Art @无忧艺术空间

展览现场

2020
Eden Art @无忧艺术空间


展览现场

2020
Eden Art @无忧艺术空间

 展览现场

2020
Eden Art @无忧艺术空间

马文甲 |《枯荣3》Gloom Bloom 3  | 88.5x88.5cm | 藻纸 | 2020年

刘烽 |《流变》Flowing Deformation  | 115x79cm | 藻纸 | 2020年

杨浩鹏 |《若森》Forestlike | 93x88.5cm | 藻纸 | 2020年

苏昭其 |《颂》Ode | 174x88cm | 藻纸 | 2020年

庞玉婷 杨浩鹏 |《藻纸》 Algae Paper |150x45.5cm(16小件)| 藻纸 | 2020年

庞玉婷 |《小径分叉的花园》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 40x30cm | 纸本蓝藻| 2020年

在废弃物中注入创新的理念,使其重新被重视和利用,正是创作中想要展现的生态艺术概念。艺术家们将蓝藻生物用古法造纸的方式以纸张的形式呈现。“纸”作为非编织物,靠其纤维韧性相互堆叠摊晒压平成型,纸张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知识扩散。蓝藻细胞相互叠压成纸并进行最后一次光合作用:纸力的收缩与拉扯产生不规则的褶皱以及颗粒质感,翠绿、墨绿、土黄、深褐、天蓝等不同颜色所代表的蓝藻不同阶段形态跃然纸上,如同生命交响曲。作品以“纸”为载体展示了艺术家对关注生态问题做出的尝试与行动,也是他们生态艺术的概念和初衷。

杨浩鹏 |《交响》Symphony |20x120cm | 综合材质 | 2020年

这件作品由二十九根装有绿色、褐色藻粉的试管组成,粉末由太湖沿岸蓝藻治处理机构提供,绿色代表有机与生命、褐色是深度加工处理之后蓝藻的最终形态,艺术家通过对两种不同象征意义的粉末进行等比例混合,产生一种有秩序的变奏。

杨浩鹏 | 《浩渺》 Universe |44x41x44cm | 综合材质 | 2020年

作品以极具平面化的方式承载了亿万生命细胞的粘合再生,在限定的空间中看到的是无限空间的形成。

刘烽 |《蝇》Fly | 影像 | 时长:4分30秒 
 
观蝇亦观己
 
作品灵感来源于太湖边滩涂上的飞蝇。因湖水涌动,岸边滩涂上覆盖着一层蓝藻。蓝藻堆积腐败,吸引了大量飞蝇。它们在其上觅食生存。翻开蓝藻,露出浊黑淤泥。初始一些飞蝇试探靠近,待发现无恙后便引来成群同类蜂拥而至,肆意吮吸,过后又渐缓离去,归于平静。万物有灵,依法则生存,观蝇亦观己,个体处于整体之中,对事件的发生,认知,接受,到麻木,以至最后的遗忘,孰又能看清道明?飓风中心更显静谧,悄然间已是物是人非,遗存唏嘘。

杨浩鹏 庞玉婷 | 《爆裂》Burst | 75x150cm|  综合材料 | 2020年

马文甲 |《升腾的理想》Rising Dream
实景作品图像 | 60x45cm | 2020年

马文甲 杨浩鹏 庞⽟婷 展招举 沈添洋 苏昭其
《水星》Water Star| 实景作品图像 | 60x45cm | 2020年

庞玉婷 | 《截No·1 》Intercepting No·1 
实景作品图像 | 60x45cm | 2020年

杨浩鹏 | 《旋涡》Eddy 
实景作品图像 | 60x45cm | 2020年

这些作品展现的是自然和艺术的融合,艺术“介入社会”重新打开切口,把人类与自然剥离的状态中拉回,重新去理解我们的身体和生命,彰显其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有这些意使我们更好地去发现自然规律,体味四季轮转,污染与净化、治愈与被治愈,自然通过时间的历迁神迹一般消化腐败,重现美好的过程。自然教会我们的也正是我们要回馈给自然的。

 展览现场

2020
Eden Art @无忧艺术空间

展览现场

2020
Eden Art @无忧艺术


此次展览凭借科技支撑、突出“艺术与环境”主题, 通过装置、综合绘画、影像、图片等手段,将蓝藻转化成文化语境中的观测物,在探讨中成就新的价值概念。艺术项目与展览的初衷是期待能通过艺术的语言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东方性的智慧,凭借艺术的方式介入热点问题的探讨。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
展期:2020.11.17—2021.1.17
出品人:吴永辉
展览顾问:陈辉  董书兵  李鹤  魏二强  许正龙

展览总监:马文甲  金阁策展人:庞玉婷 杨浩鹏 展招举
项目成员:
刘烽 庞玉婷 沈添洋 苏昭其袁佳 杨浩鹏 展招举 张冠乔
展览地址:无忧艺术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院,798艺术区



“ 本文为原创,版权为作者所有,图片与部分文字来自无忧艺术空间,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 · 推荐


跨年艺术期末考来了,你准备好了么?!

ArtAlpha观察|拍卖新热点开启,硬核实力藏家入场,对嘉德秋拍几个现象的观察

艺术圈顶流村上隆直播带货赶不上薇娅一个零头?卖了什么,卖的怎么样?

ArtAlpha观察| 新买家已入场

2020全球TOP200收藏家榜单出炉,看看都有哪些华人面孔

今夜佳士得首创拍卖界“春晚”,全球接力拍了4.21亿美元

今夜朱德群破纪录,常玉创第二高价,4件过亿,香港春拍第一弹现市场振奋

她是理科学霸,毅然放弃生物学做了艺术家,用乐高、黑洞、声波搭建风景

探访超级收藏家伊莱·布罗德(Eli Broad)挂满艺术品的家

“三十而已”的艺术主线,从“梵高的睡莲”到男主偶像蔡国强

天价艺术品是怎么在拍卖会拍出来的

KAWS全新AR作品改变了艺术的观看、拥有与交易方式

那些在收藏界呼风唤雨的女性们

那些正在跻身拍卖夜场的艺术新星们

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