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节征文集锦(三章)

兰竹等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专稿】

教师节征文集锦(三章)

文/兰竹、把栏杆拍遍、志在飞翔

 

致敬我生命中的三位老师

文/兰竹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应该有上百了吧,众多老师中最难忘的是以下三位——
    小学五年级,1981年,我在天门实验小学。我们班的音乐老师是朱则平。他不只是简单地教我们唱歌,还教五线谱,介绍各种管弦乐器,讲贝多芬、冼星海的故事,他的课总带给我们新鲜和喜悦。有一次,朱老师穿着笔挺的新西装进来,胸前还戴着一朵红花,我们都笑了,原来老师这天是新郎官。学校里成立了号鼓队,管弦乐队,百灵鸟合唱团。老师自编的一首歌曲《老师门前一条河》在天门广播电台播出了,至今我还能一字不漏地唱出来。有次小学初中同学聚会,我们一起唱这首老歌,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舞,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希望哪天能在老家和老师重逢。朱老师在我们每个学生心里撒下了音乐的种子,让我们一生受益。朱老师后来去广州教学直到今天,听说他在那里成就显著,祝福老师!
    1982年进竟陵二中(那一年天门中学没有招生),夏传举是我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时候他很年轻,充满活力。语文课别开生面,他常常深情地朗诵课文,并让学生一段段朗读,体会文字之美。班上办了读书角,同学们送来很多书,老师捐献了不少名著。大家每周都办周报,每人都有摘抄本,好的文章被大家传阅,有些登在教师的黑板报上。后来我们班很多同学的文章被老师修改后,推荐发表在《
作文通讯》《中学生课堂内外》等各种报刊杂志上。老师还带我们去龙尾山郊游,无偿支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毕业多年后,夏老师还常和我们微信联系,有什么生活上的快乐和悲伤,我还会和老师分享,他总是像慈父一般给我指点和鼓励。2010年后,夏老师夫妇来上海,我终于能给恩师敬一杯酒,表达我心中的敬意。
2015年,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到老家,给夏老师庆祝70大寿。夏老师和夫人接受着我们的祝福,脸上乐开了花。他送给我们每人一本纪念册,上面有我们的许多老照片。饭桌上,老师拿出厚厚的一堆礼物,原来是保存了近30年的作文本、周报、刊物,甚至还有我的旧日记本,老师一一送还给同学们,看着这些发黄的文字,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庆祝夏老师70大寿。右一为作者

    高一,在天门竟陵中学文科班,我遇到了潘老师。潘延庆老师像个孩子王,他常去操场上陪学生们打球。他的语文课生动有趣,有次朗诵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很陶醉,“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老师夸朱自清的文字很有韵味,之后常用这个词,我们背后叫老师“韵味”。很多学生当面叫他“老潘”,老师一点不介意,乐呵呵接受。我们毕业多年后,听说年近6旬的老师还申请去了北疆贫困地区支教,看他在微博上发出的照片,老师在一群衣着朴素的孩子们中间,笑脸如花,健康爽朗。北疆的风景非常壮观,老潘终于实现了年轻时行走天下的美梦。他后来在深圳给女儿带孩子,我们在南方工作的同学们有幸常能和老潘聚聚,让人羡慕。
    教师是绿叶,在他们的呵护下,我们这些小花朵才能盛开。而今,同学们分飞各地,但我们常会想起这些可爱可敬的老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无私的爱和高尚的情怀,无疑是我们心中的一方净土,精神世界的一座丰碑!
生命是一条长长的河流,老师,你们是摆渡我们上岸的船。教师节到了,祝福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同时,祝福我那些当老师的同学们,祝你们继承老师衣钵,桃李满天下!
 

带上老师送的红领巾(右二为作者)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兰竹:小欢喜

兰竹:流年浮生

兰竹:忆父亲


致青春:记得那晚翻校门
文/把栏杆拍遍
 
    1988年夏,分到干驿中学文科班。周崇喜老师当班主任,王顺章、万华庭同学先后任班长。我与班上的“死党”——欧阳文质、王芳华、刘胜华、杨旭洲等时不时跑到校外的饭馆打牙祭,补充腹中”油水”。
     某日晚饭后,教地理的彭碧波老师叫上我等几个“梗脑壳”同学,到大马路对面教师宿舍帮忙整理资料,同去的还有女生余同学(记不清有无其他女生)。那天一直忙到夜里11点多才完事。有人提议说去宵夜吧,大伙都说好,于是同去。
     一行五六人来到校门前东边大伙常去改善生活的那家小饭馆,叫了红烧鱼、鱼香肉丝、豆腐汤等五六个菜。有肉无酒不成席呀,文质说来点小酒,胜华芳华表示赞成,杨旭洲同学笑着不做声。我呢,本来就喝不了两杯就倒的主,看到大家兴致很高的样子,斗胆说好啊喝就喝谁怕谁。刚开始说好喝一瓶白酒,女生不喝,整到后来政策方向变了,不仅喝了两瓶白的,还整了啤酒,甚至连女生也开始喝起酒来。现在想起来,全因了“四气一情”:人气,血气,义气,豪气和同学情!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大家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一向不声不响、斯斯文文的杨旭洲同学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居然卷起袖子,挥舞着手臂高谈阔论起来。余同学喝得满脸通红,晕晕乎乎默不作声,不一会儿就趴在了桌前,间或来一句“喝不了啦”,也不知道她究竟喝了多少酒。只有文质这个小白脸面不改色,依旧是笑眯眯的——喝的不少,但清醒得很。
   吃到半夜,大家摇摇晃晃相互搀扶着回学校,到校门口发现大铁门锁上了。总得回宿舍睡呀,明天还要早起早读呢。于是大家前拉后推地开始翻扒大铁门。我迷迷瞪瞪攀过门,小声招呼大家要小心,可不能惊醒了门卫老头。轮到余同学翻铁门时,这才发现她真的喝多了,整个身子棉条似的,后面的同学只得把她推举上去。余扒在门上边犹豫老半天,就是不敢下来。我说没事的大胆一点慢慢下,正说着呢,余莉同学连“替身”都不要,来了个天使堕入人间,一下从门顶掉下来,还好被我一把接住了。好险啦!一旁的文质笑眯眯地看着惊魂未定的我,坏笑着说,没事没事,抱紧一点抱紧一点,别放下来啊。这厮开玩笑也不分时候,大伙都醉得不成样了,他还有心思插科打诨。安全越障后,大家赶紧回宿舍蒙头睡下。

干中90届文科班部分同学合影。前排左起:周云华、余莉、周敏华、刘胜华、刘剑文、万华庭;后排左起:卢红玉、杨旭洲、贾韵娥、尹少华、张君、张华荣、史玉霞、李方旗、郭琪荣、蔣国忠  

  第二天晨读,余同学没来。疑惑间,看见周崇喜老师神色凝重地走进教室,分别把杨旭洲、文质和我叫出去单独谈话。
     怪事,昨夜不是都安全撤回宿舍了吗,喝酒的事怎么这么快就被班主任知道的呢?据说校领导也知道了。后来才知,几个男生是各自上床呼呼大睡了,女生就没那么安生了,醉酒的余同学哼哼唧唧哭哭笑笑地,在女生宿舍闹腾了一宿。幸好有美丽善良的陈丽君同学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为了帮余醒酒,还跑到旁边教师家属楼去某老师家借醋呢。就这样,事情有了外延故事,班主任和校领导知晓就不奇怪了。
     谈完话,周老师责令我们几个“劣头”书面交代事情经过,并作出深刻检讨。
     事情闹大了,后果很严重。第一,防学生恋爱如同防川,此事似有嫌疑;半夜三更男女同学混在一起喝酒成何体统?第二,安全问题。成群结伴夜半迟归翻越校门,出了人身事故谁负责?第三,醉酒后在宿舍折腾,严重干扰同学睡觉,扰乱学习生活秩序;第四,影响班级荣誉。班干部不自律带头在外出喝酒影响极坏,给班级形象抹了黑。另外余同学等人学习一向优秀,属重点培养对象,这般“近墨自毁”,老师绝不答应。
     “醉酒事件”,曾一度令班里气氛高度紧张。几位当事同学整体心事重重,提心吊胆的。一向嘻嘻哈哈的文质和我也没了声气,安分了好长一段时间。说心里话,大家生怕学校惩戒啊。后来,此事竟然不了了之。
       想必是校领导考虑到“醉酒事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姑念我等仍是可塑之材,孺子可教,网开一面吧。
怀念美好的中学时代,难忘纯洁的同学情谊,码字记之。
 

干中90届文科班。第四排左一为作者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江湖之远:抗日悍将王劲哉与沉湖猎人刘谊清

沉湖往事:尚武崇文沉湖人



一本书、一段情
文/志在飞翔
 
封面早已发黄,书角微微有些翘起,郑孝通先生编的《新概念英语精华60篇》躺书柜里的些年头了,曾经留下的笔记,做过的练习墨迹仍在。一本书记录了我的青春岁月。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年春节总是母亲最不开心的时候,几乎整日以泪洗面。母亲三岁就失去了父亲,听母亲讲,外公短暂的一生也没有其他嗜好,和外婆省吃俭用,有点钱就去买一块地,他们将土地视作生命,整日整夜的辛勤劳作盼望着过上好点的日子。地渐渐多了起来,恰遇解放后的土改,政府按人均土地多少划分成份,外公家家境虽然渐渐宽裕,无奈人丁不兴,按政策划为地主。在那个年代,外祖父和母亲的一个十五岁的哥哥相继去世,亲人的离世给幼年的母亲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不到十岁,外婆也离开了母亲,母亲举目无亲,孤苦一人。十九岁的母亲经人介绍嫁给了同样孤苦,还在部队的父亲,二十岁那年祖父母相继离世留下了三个姑姑和一个叔叔几个孩子。
母亲曾对我说过,嫁过来的第二天,父亲说我们在粥里放点菜掺合着吃吧,母亲说可以,都是吃惯了苦的。可那哪里是掺点菜,完全就是菜,还是老白菜梆子,几乎看不见米。一根藤上两个苦瓜!每当过年的时候,母亲思念自己的亲人,总是抱着我们兄妹几个哭,我们几个孩子也跟着哭。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好像一下子长大起来,我要用我的努力去让母亲幸福起来,我要成为母亲的靠山。父母的辛劳磨灭了我贪玩的天性,纯朴的家庭教育让我的同龄聪明伶俐超过了同龄人,我成为父母的骄傲,乡邻的榜样,一路顺风顺水的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我还记得我不满四岁给大家读报纸的样子,还记得学习赵贤早老师教残疾儿童的先进事迹时,是在我们小学办的展览,面对整个脉旺地区的老师们,七岁的我做讲解员侃侃而谈。,我还记得父亲送我四中上学在万福渡口坐轮船时的句句叮咛。
我是1982年走进脉旺四中的,第一次当上高一三班的学习委员和数学课代表,那时的我好像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信心十足,憧憬着未来。那时适逢改制,高二开始分班,班级前二十名和后十名读两年,中间读三年。我的强项是语文、政治、英语,而有机化学从没及格,立体几何没得过五十分,我也想过读文科,可自从上学从没学过历史地理,如果……可是人生不可以重来。还有当时的班主任老师,一点误会将师生关系弄得很僵。我不能妄议老师,可我真觉得老师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辈子!

汉川四中毕业照,后排左起第9个为作者

在家人的期待中,我一下子走入了人生的低谷,以失败的高考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活。曾经骄傲地走进汉川四中,如今我垂头丧气只想的逃离,逃离这个让我遗憾终身的学校,甚至好多年和同学们没有也不敢有一丝联系,我怕勾起我那一段痛苦的回忆。从父母的眼里,我读得出恨铁不成钢的又爱又恨,父母强颜的笑脸掩饰不了无尽的失望。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最对不起的是母亲。
直到后来送女儿上大学的那天,在空旷的大学校园,我仰天大吼,止不住眼泪刷刷流下,我在心里默默叨念着,大学,你让我等了二十年,我却以这种方式投入你的怀抱!
    记得初中刘老师留给我最后一句话是,你英语基础不错,现在国家改革开放正缺少这样的人才,成才之路很多,你好自为之吧。
为了老师这句离别赠言,为了曾经给父母许下的诺言,也为了我的那点点不甘,我开始自学英语。时间过得也真快,转眼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为了生计,我辞去干了几年的小学老师岗位,开始走南闯北,很不情愿地学着做一个小小的生意人。
一天饭后闲逛,记得是在一个新开的小书店,我买了这本《新概念英语精华60篇》。因为和书店女老板是同龄人,我们聊了起来,各自的经历,竟然那么相似,聊的格外开心。女老板也偏科,文章写得不赖,发表过几个豆腐块。我们互相鼓励努力上进。


从此,这本书伴我从天门到洪湖,走湖南进四川,闲暇之余,背诵单词,朗读课文,好像又回到了熟悉的学生时代,试着圆我那未圆的梦想。在宜昌的游轮上,我用蹩脚的英语试着和老外对话,在四川万源,我跟在一个翻译身边,听她不停地给老外介绍,偶尔我也插上一句。那时国门刚开,很少见到外宾,可我寻找着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学着老外的腔调,我如饥似渴,没有一丝羞涩。
    多年过去了,先前的书店是否还在?那女老板是否如我一样结婚生子,做着一位贤妻良母?书店的位置我已找寻不到,书还在,早已发黄,布满沧桑,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我的一段人生轨迹。我努力过,憧憬过,这本书伴我走过人生岁月,充实过我曾经失落的灵魂,安慰过父母希望破灭后爱恨交错的拳拳之心。尽管我只学了一点皮毛,骨子里的惰性劣根让我没能持之以恒,但那点英语也让我至今受用,时不时有老外进店我还能和他简单聊上几句,外宾会因此而还能买上一两件东西,引得旁边店里羡慕不已。
一本书,记录了一个学生求学路上的不甘与奋争,满盛着我青春年少时那段忘不了抹不去的情怀。 

 (责编:糊汤粉)


【作者简介】志在飞翔,本名谢支祥,60年代出生,汉川沉湖人。踏着父亲的足迹做了几年孩子王,二十年的市井北漂初心未泯,虽知天命唯念母恩情长。爱父母,爱家人,更爱生我养我的这片故土。 系首次在《鸿渐风》发表作品。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陆羽金鱼:我当孩子王的日子

飞鱼:那些年,你们曾光耀在我生命里

榕树:我和我的老师们

门外窥易:舔碗兜子

小熬浆糊:到更远的海边画个圈

兰竹:小欢喜

诗耕:近体诗选

棉花格格:难忘的小屋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