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浪”妈妈的520宣言:为自己,再努力奔涌几年

点蓝字关注→ ANew新大淕 2022-07-20

作者:鼠妈七七八八

编辑:lulu



“后浪”滔天那几天,我只是个“看标题党”。 


什么浪?王贰浪的《往后余生》我听过… 


何冰演讲?那个演《白鹿原》的何冰么… 


终于把《后浪》视频翻出来看,噢,咳咳。 



我大概属于非典型的小小前浪一朵。奔涌是一直不会的,好歹被后浪推推搡搡着来到岸边,回头还想大吼一声:别挤我! 


下一秒怂求:咱换个位置,你先上呗…


做前浪要有标准的:职业到了不上不下的位置么,至少还算个小领导;资产不多不少么,至少有那么一点点。 


一朵合格的前浪,是可以懒洋洋趴在沙滩上晒太阳,而不至于被晒干蒸发的。 


家业是防晒霜,哪怕薄薄一层,总可涂个全身。 


你有吗?我自问。 


那么到了所谓中流砥柱的地位,方能像何老师那样中气十足地咆哮:“奔涌吧,后浪!” 


自身做好惊涛拍岸的姿势,拱起浪脊,义无反顾地扑倒在岸— 


配上一个“努力过了,看你们了”的神态。


 

有人说,侈谈后浪的,是60-80后吃到红利者—年龄我是够得上前浪了,其他,大概只能借用朱一旦“非浪”的说法转个义:我乃非前非后“非浪”者是也。 


或者套用“海飘”的说法,更确切说,我不过是一朵不起眼的“海浪”。 



朱网红有句话我是颇有感触的: 


“你们拥有了曾经我梦寐以求的权利,出国的权利。” 


作为完美错过中国十来年房地产发展期的80后自费留学“海浪”一朵,我在20世纪前十年行使的“出国的权利”,是以卖掉一线城市一套房为代价。 


进入20世纪第二个十年,眼看平辈的亲戚朋友从一套房变两套房,一套房从一百多万变八九百万…从没娃到有娃,再从一娃变二孩…在美国摸爬多年,我只能贴一个汗颜的emoji。 


如今的海浪们承担自费留学的能力要比我那时候强多了。卖掉同样地段一套房,我那时候还需省吃俭用在郊区租个吱呀作响老房子三楼一间夏天热死人的三角阁,还需寒暑假在中餐馆做招待打工… 


如今的海浪们,已可直接拎包入住宇宙市中心的曼哈顿,名牌包衣买买买,高级餐厅外卖叫叫叫。 


这怎不叫我哭晕搁浅在沙滩? 


当然,他们主要来源于一二线后浪群体。还有许许多多的非典型后浪们,会说: 


“出国的权利”跟我无关—首先我无房可卖,再先我无房可买。 


面对赤果果的现实,我也只能劝你们,听何老师的,奔还是奔涌一下吧。 


就连我现在都会劝跟我一样徐徐朵朵的非典型前浪们,拍岸前,奔还是奔涌一下吧。 


积蓄一些能量,把浪花攒大些,不至于拍岸死。 


说着说着透出一股浓浓的励志文味儿… 


其实我想说,出国留学有机会成本,适不适合做海浪,奉劝还是考虑清楚,毕竟上述一二线豪后浪也还是少数。


这里转折略略快些哈—


我还想说,女人怀胎十月、备孕与带娃的日日夜夜,也有机会成本。尤其全职妈妈更付出了黄金期职业发展的代价。一不小心做了前浪,别冒冒失失去拍岸,拍死了也没人为你鼓掌。 


所以,哪怕认个怂,该回头奔涌的时候,也还是要奔涌。 


(女)人这一生,终究是要好好爱自己,为自己努力活。 


等把浪花攒大些,给身后的一朵小小后浪也好有个交代:“为娘努力过了,看你的了!” 


眼里噙着浪花,浪里个浪。 



最后拍岸的时候,就算不拼出一套海景房,也要摆上个海边摊。



呃,我的意思是,像这样,海边瘫。


有时候,爱自己,就这么简单。


(图侵删)




理财:美国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会在何时爆发?为啥穷人会越来越穷,答案就藏在小时玩的大富翁 | 据说这是世界最牛的家庭资产配置,你做到了吗?


教育:学Python年入50W?娃的房间也神奇变整洁?全民AI第一课,我把吴恩达回放了37遍


卫健:美国版“清肺排毒汤”哪里找?Cov19尚无特效药,但懂这些或许能救命 | 也许你无需订购末日餐,但请收好这份储备粮 | 因为戴口罩,老中又跌到了歧视链末端?



长按二维码,关注ANew新大淕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