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当上波士顿市长的男孩儿,望你们成为好样的官二代

鼠妈七七八八 ANew新大淕 2022-07-20

 “我的一个儿子问我,男孩能不能当选波士顿市长。我告诉他,他们曾经当选过,以后可能也会当选,但不是今晚。今天,波士顿选出了你妈妈。”发表胜选感言时,波士顿新晋市长吴弭诙谐地说。

听来好激动啊!

我承认我不知天高地厚地代入了这段话的角色,只因为,自己也是一个男孩的母亲。

而我跟吴弭的共同点大概只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华人妈妈。




我们的政治传承



跟上一代华人家长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是清醒意识到,积极参政,发出自己的声音越来越重要。

上一代的吴家父母,有着华人新移民传统上“避谈政治”的保守。吴弭的妹妹Sherell在采访中回忆说:父母鼓励她们培养广泛爱好,这其中不包括政治,他们一家也从未在饭桌上谈起过政治。然而仅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吴弭就从“局外人”摇身一变,进入了美国大城市的政治权力中心。


初次踏进波士顿市政厅的吴弭,形容自己“被回音缭绕的长廊吞噬、被检查哨点和议会长桌震慑,”

然而今天的她,“对市政厅走廊与楼梯间了若指掌,就像自己家一样。”

不难想象,当吴弭的儿子兴许正是在饭桌上天真地问起开头这个问题,她自己家里也在成为一个小型“议政厅”。

多么鼓舞人心的变化!

华人家庭重视财富传承。而现在,我们应该开始谈论政治传承。


是的,我想说说“官二代”,很多人反感这个词。然而华人“官二代”的出现,是华人在开写家族政治传承史,从而把整个族裔的参政力带上一个新台阶。从这个意义来看,华人官二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从政亦或从商,美国社会其实很讲究家庭(族)传承。看看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希尔顿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红出圈的肯尼迪家族,有人说他们沦为政治娱乐明星了,但可见其影响力扩散之大,已经成为一个政治符号,即便现实中肯尼迪之名已经没落。

所以当听到吴弭对儿子提问的回答,同样是一个男孩子母亲的我会心一笑了——我听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有关性别权力的政治反转笑话,还有一个华人妈妈对孩子的政治启蒙,而这是重视家教的华人家庭很少见到的。



“爬藤”的另一个意义



想当年吴弭爬藤也只是出于中规中矩的华人思维:为了找好工作,从哈佛毕业后她确实也找到了。然而因为妈妈患病,她辞去了波士顿咨询集团咨询顾问的工作,从此走上不一样的路。

这个刚上大学时候还搞不清自己应该支持哪个党的政治素人,回到哈佛攻读法学院,遇上了她的导师贵人:现在的民主党资深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

所以我们再问“爬藤为了什么?”答案焕然一新了。前总统小布什,耶鲁大学的C等生,你问他上藤校为了什么?混圈子。混的什么圈子?政商精英圈!


爬藤为了找好工作,这个思路当然没有过失也没有过时。吴弭的丈夫毕业于耶鲁,从事房地产金融业。但爬藤也可以有别的追求。

从为恩师助选,再一步步从波士顿前市长办公室的法律研究员,到市议员、市议长,直至市长,吴弭让她的孩子看到,同为藤校毕业的母亲做了另一种选择。




“主流”的新兴版本



当吴弭一身红裙宣布胜选,说实话我燃了。我们常常自问“华人如何融入主流”?这不就是华人的高光时刻?

当她缓缓而有力地用中文说出:“一切都能成为现实。”与其说融入主流,不如说她本身构成了新主流的一道风景线。

一个华人领导者将为波士顿带来新气象,为由英国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犹太人移民……构成的传统主流社会注入活水。想想都兴奋啊!


吴弭的出现在另一个方面也重新定义或者说颠覆了主流。当好事者打听“她的丈夫是谁?”(参The Focus: Who is Michelle Wu’s husband Conor Pewarski?)人们看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必是从属的。

当婆婆妈妈好奇地问“谁是吴弭的孩子?” (参The U.S. Sun: Who are Michelle Wu’s children?)人们看到了女性政客不必对自己的妈妈身份遮遮掩掩。

自从希拉里轰轰烈烈地竞选总统,女性能够成为“总统女士”都不再是新鲜话题。但很少有人像吴弭这样大方展示自己是一个政坛妈妈。似乎当了妈妈就不堪大任,会影响选民对自己行动力的判断,会削弱独当一面的硬朗形象。

怀抱新生儿去参加政治谈判,分享抱着儿子工作的推文,吴弭却逐渐塑造了“妈妈议长”、“妈妈市长”的形象。她刻意把女性的主要私人职责转化为公共政策,促成市府雇员带薪产假,承诺普及学前教育。难怪对手埃塞比·乔治在败选演讲中说,“我希望她向这个城市展现,身为人母可以做到许多事。“




亚裔之“雄起”



一边换尿布一边干大事的吴弭,我是学不来了。但这不妨碍我们同为三十多岁的小男孩的妈妈拥有某种深度的联结,也不妨碍我充满探究精神地八卦她的家庭、她的儿子。

不得不说,看到照片第一眼:果然是华人的小孩!

真会长,有前途!是哪个小男孩在妈妈跟人谈工作时,大咧咧撒了一泡朝天尿?又是哪个小男孩当波士顿市长?加油,华人的孩子大有希望!我们是正在上升通道的一个族群,尽管道阻且长,但势不可挡。


道阻且长,对亚裔男子尤其如此,准备好噢!

等等,少数族裔+女性才是弱势群体的双重标配,不是吗?

事实是,有一种弱,叫做得到社会承认、从而可以得到加筹的弱势。这就是为什么自称“不高,不愤怒,也不大声”,连在支持者眼中都显“弱”的吴弭会胜出。

而另有一种弱,叫做别人以为你很强、从而不愿给予更多垂顾的弱。这就是为什么霸气侧漏、志在必得的杨安泽连失两局,无缘美国总统和纽约市长之位。


幸或不幸,亚裔尤其是华人男性通常是大众刻板印象里从学霸通往中产的典型。在旁人眼里他们占尽了社会和经济优势。因此当他们试图打造硬汉大boss的人设,很难获得白男说了算的美国大众的好感——在一些人眼中,他们太咄咄逼人了。

那么出路在哪里?

吴弭说得好,“每盏路灯、路面坑洞、公园和教室都为更大的变革奠定基础。”日渐破旧的城市基建埋设着美国复兴的障碍和机遇,破碎的美国梦需要像坑洞一样一片片修补。

人们厌倦了夸夸其谈的政客,务实、踏实、低调,深刻理解百姓苦恼,是吴弭从占据波士顿市长席位200多年的白人男子手中接过权杖的法宝。

这样教导我们的小男孩,会不会令他们低调到尘土里?是不是一种精神上的“阉割”?识时务者为俊杰,先能够有更多人选上、做出了口碑,我们自有“雄起”的一天。


吴弭都面临迅速兑现自己竞选承诺的压力。她描画的“一个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波士顿”包含其雄心勃勃的新政计划:免费公交、租金管制、教育改革……尤其在租金管制方面连很多华人同袍都在观望。

吴弭带着选民对变革的高度期望上任,有可能让许多支持她的人失望。而她说过“最坏不过是离开”。也许有一天她会劝阻孩子们从政亦未可知。尽管尝到甜头的政客很难放弃政治世家的憧憬。谁知道呢?

而作为一个尚在纸尿布上画春秋的小屁孩的妈妈,我的愿望很简单,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对他的规划就是没有规划。

不过当然,我会鼓励他培养广泛爱好,其中包括政治。

话说吴弭家的街景也太富有生活气息了喂!
你们就是将要继任波士顿市长的小男孩吗?
👇




前文回顾

假如你与波士顿之间,多了一个吴弭



教育荐读
#

退隐科罗拉多30年,大陆80s遗青的思想偶像,他走完了美的历程……

#

美式孟母三迁,辗转在大麻合法化的路上

#

奥运重计时 中产父母又开始了“体育鸡娃”的征程



我们是关心华人下一代的家长、教师、志愿者

这里汇聚中美跨境教育资讯

扫码加入我们

为孩子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