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趋势分析|社交媒体正不断被视为过度消费的“元凶”?

编辑部 WWD 国际时尚特讯
2024-08-30



由社交媒体引发的购物欲望不断被定向广告和 KOL 推广所放大,导致许多 Z 世代和千禧一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不断提升。据 Credit Karma 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内,近五分之二(38%)的受访消费者曾在社交媒体进行消费。与此同时,即使对个人财务状况感到焦虑,多数受访消费者仍表示会购买更多商品。其中,23% 的受访者承认至少使用了约 1000 美元信用卡额度在社交媒体进行消费。



然而,这股社交媒体引发的消费热潮中的过度消费隐忧正令消费者感到“不适”,年轻一代正在社交平台的铺天盖地促销活动及广告推广中失去兴趣。


对于被视为时尚消费主力 Z 世代来说,大多数(88%)Z 世代受访者表示,社交媒体导致了不健康的过度消费行为。



此外,高达四分之三的(69%) Z 世代和千禧一代消费者已产生了“去影响力”(de-influnced)消费心理——对社交媒体广告形态不断祛魅,并减少或不再进行线上消费。



然而,Courtney Alev 解释道:“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产生的‘被迫购买’行为,其实很大程度上由平台和商家驱动消费的营销方式有关。”


报告指出,就所有年龄阶段的受访者而言,对社交媒体宣传产生“去影响力”心理的首要原因是对 KOL 推荐产品的不信任(32%),对于千禧一代(28%,28-43 岁)、X 世代(34%,44-59 岁)和婴儿潮一代(38%,60-78 岁)来说,该影响因素尤其显著。


其他原因还包括:“对线上平台假冒仿造产品的担忧”;“社交媒体的广告产品数量过于庞大”;“差异化消费心理驱动下,对批量化产品的排斥”;“曾在社交媒体上购买了很多使用度较低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90%)的 Z 世代消费者表示他们购买过在线二手商品,背后的动机是增强环保意识(28%)。 


Credit Karma 消费者金融倡导者 Courtney Alev 表示:“在多数情况下,社交媒体可能会催生不良的金融习惯,或者让消费者产生不足感,但在另一方面,在线社群可以激发社群效应,让参与者感受到归属感,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在推动线上消费方面做得非常好,而目前随着在线购物流程被不断优化,在线购物的便捷度和效率大大提升,在线消费依旧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基于此,当面对“不适感”、“去影响化”等消费心理反馈时,不论是零售商还是品牌,或许更应该将社交媒体视为一种经营参考平台,作为社群互动与消费心理洞察的窗口,而非一味强调短期销量增长。WWD



撰文 WWD 编辑部‍‍‍‍

责编 Juju‍‍‍‍‍

图片来源 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WWD 国际时尚特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