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语录 | 岸迈生物CMO彭彬:双抗何以成为研发潮流?
讲座时间:2021年3月,抗体药研发workshop模块一
推荐阅读:药物研发的命运之门——早期立项决策
01
双抗受限:靶点不够、肿瘤异质性
当前,生物药研发的热点绕不过双抗,谈到双抗,就绕不开靶点。现阶段尽管肿瘤相关的靶点越来越多,但可以成药的却并不多。据统计,目前抗体及小分子可研发成药的靶点大约只有1000个左右。
相信很多公司把能用的靶点都筛选了一遍,比如诺华的研发人员,把能想到的靶点都筛过,而且都是高通量的筛选。所以说,用单抗也好,小分子也好,靶点都非常有限。
另外,肿瘤有很大的异质性。尽管肿瘤长在肺部都是肺癌,但按照病理学分型又可以表现为胰腺癌或鳞癌等;再按照分子学分型,又可以分为EGFR突变、Her2突变等等。
实际上,实体瘤的发生并不是单一病种。这是药物研发很大的困难。选择一个靶点去抑制,就像葫芦瓢一样,按着这头那头浮起来。
02
双抗突围:1+1>2
既然这么困难,为什么要做双抗?两个药联合使用不是一样吗?这个问题一点不奇怪,双抗的作用机理不仅仅是1+1=2,从机理上来讲,它远远是1+1>2。
现在如果把任何两个我们认为可以开发的靶点组合成双抗,按照排列组合的规律,1000个靶点两两组合,空间就无限大了。
假如基于这两个靶点设计的一个双抗,即便没有任何效应放大作用,单纯的两个单框组合一起,它也有独特的优点,因为它是一个药,而两个单抗组合是两个药,它们的给药和体内代谢规律就会不同。更何况事实上双抗的协同效应会远远大于两个单抗的组合。
03
组合策略
下图展示几种双抗作用机制,比如CD3的双抗只有把它拉在一起,才能发生这个效应。而这是两个单抗不能达到的效果(例如我们熟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凝血因子双抗机制)。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机理与血脑屏障相关。血脑屏障是很多抗癌药里边的一个很大的屏障,特别是小分子化合物。如果小分子化合物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就没有办法治疗脑肿瘤或者脑部的某个肿瘤。此外,单抗分子量很大,也很难通过血脑屏障来发挥治疗作用。
但如果有人找到一个靶点跟血脑屏障某个通道有关系,那就是很好的双抗组合。双抗中当第一个靶点与血脑屏障结合,通过靶点的功能顺势就把双抗带到脑里。然后再去结合第二个靶点,就是疾病治疗靶点。
抗体药研发立项与专利决策
以上内容为2021年3月bioSeedin(柏思荟)举办的第三期抗体药workshop模块—《抗体药新靶点、新项目选择》课程中,岸迈生物CMO彭彬博士就抗肿瘤抗体临床研发经验分享的回顾。
扫描二维码
收听往期模块一音频资料
2022年bioSeedin柏思荟第四期抗体药研发Workshop模块一《抗体药新靶点、新项目选择,专利保护》,将于2022年3月12-13日在上海举行。届时,将有更多精彩内容分享与讨论,欢迎报名学习。
END
↓ 点击二维码长按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