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告诉你,成都地铁为何大爆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 Author 张方冰 邓吉


官宣!各位UPer,下面这个黑底的logo,相信你们很熟悉了,中文成都向上在前,英文在后,微信号ID:UP_chengdu,这是我们的流量号,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



现在UP君正式推荐,我们的原创号 UPchengdu成都向上,白底的logo,中文成都向上在后,英文在前,微信号ID: UP-chengdu。    

 


 未来UP君的原创稿件 

 将集中在此公众号首发 

 欢迎关注哦!




以下为今日正文,欢迎阅读

 


上一周,国家发改委 终于官宣!成都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获批 原则同意建设成都市地铁8条新线路,总投资达1318.32亿元,建成后总里程达692公里,成都地铁线路总长将超深圳、武汉。成都地铁为何大爆发?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用一篇报告阐释了背后的缘由,跟着UP君一起来看看。


成都,一个正在以超快速崛起的西南部中心城市。

成都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的不断积聚,随之而来的是轨道交通出行量正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增长。

自2010年9月1号线开通以来,短短8年时间,客运量已增长到单日400万人次,客流效益仅次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关链接:客流量从十余万到超三百万,成都地铁在7年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成都客流的增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体增长情况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
◆ 平稳期:从开通期至2014年10月;
◆ 平稳增长期: 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
◆ 快速增长期:从2016年7月至今。

平稳期主要涵盖轨道交通开通初期,网络仅存在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西延),总运营长度48.4km,网络整体可达性较低,轨道交通出行习惯仍处在培养阶段。

2014年10月,2号线东延至龙泉驿,进一步满足了城市东南向与老城的客流交换需求,2号线运营里程延长至40.78公里,轨道交通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的优势得以凸显。2015年,1号线南延线开通,运营长度由17.56公里延长至22.9公里,且成都市南部高新片区(1号线沿线)楼盘陆续入驻,南北向客流加大,网络客运量进入增长阶段。

随着2016年7月轨道交通3号线的开通,网络“米字型”骨架初步形成,2017年12月,环线7号线的开通进一步增加了网络的联通性、可达性,网络客运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成都客运量、负荷强度增长曲线


截止到2018年6月,成都市轨道线路总长194.6公里,每百万人口拥有轨道线路里程为25.4km/百万人。日均客运量达356万人,换乘系数1.47,平均乘距12.53公里。(数据来自2018年6月AFC数据)


 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效益优异 

 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轨道交通虽然历经调整
但规划基本构架和建设项目的稳定性为客流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从2001年至今,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已编制完成四版(第五版在编)。从轨道交通线网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随着历版总规中城市规模、规划范围的不断增大,线网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功能层次逐步丰富,网络密度逐步加大;但由于成都中心城 “ 米字形齿轮状 ” 结构从未发生变化,城市主要发展轴向稳定,中心城线网 “ 环+放射式 ” 的网络架构契合城市发展骨架,与城市主要客流走廊方向一致,一直被历版线网所继承。

▲ 01版、05版、11版、16版成都线网规划(中心城范围)示意图



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

奏相匹配


成都市既往建设规划所选线路均为骨干线,客流需求较大、建设紧迫性较强,其覆盖了重点交通需求地区,串联了成都市最主要的客流集散点和交通枢纽点,保证地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如2016年开通运营的线路均位于当年人口岗位较为密集区域。


▲ 2016年成都市域人口岗位分布图(手机信令数据)


▲ 2016年成都市开通运营线路图


随着新线不断加入,网络效果逐渐显现:平均乘距逐步增加,并渐趋于稳定;换乘系数逐步提高。



城市近期建设围绕轨道站点做高强度开发城市与轨道相互促进


以世纪城会展中心片区为例。2010年,成都1号线开通运营之初,世纪城会展中心片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中,天府大道西侧仍有大量空地,1号线在开通前两年日均客流为12~15万人次。2012年成都2号线开通后,1号线的日均客流增至30万人次,轨道交通的出行习惯逐步培养起来。



2014年10月,四川天府国家级新区设立,城市空间结构由 “ 单中心 ” 向 “ 双中心 ” 转变加速。次年7月,1号线二期世纪城—广都段开通,进一步加大1号线对南中轴的覆盖,增强南北向的骨干功能,1号线日均客流增至50万人次。至2018年,世纪城会展中心片区用地开发日趋成熟并基本入驻,1号线日均客流高达90万人次。


▲ 天府新区用地对比图

 


1号线的客流效益也呈现超预期理想状态,负荷强度最高达3.08万人次/公里·日,为未来18号线积累了客流基础。

▲ 1号线负荷强度变化趋势


从1号线现状高峰客流断面来看,1号线由南向北最大断面出现在天府三街至锦城广场站附近,可以看出在城市轨道和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的密切结合下,城市重心沿1号线南移,天府新区建设对成都南部的影响已初步显现。

▲ 1号线早高峰断面客流



线路功能定位分明


在通勤中的骨干作用


1号线主要服务于城市发展主走廊上的通勤需求,通过对比工作日与双休日的日均客运量可以发现1号线工作日客运量高出双休日61%,确实起到了满足居民通勤的需求。


环线高效客流集散作用


7号线作为轨道网络中的环线兼具换乘功能与客流集散作用,与北京环线2号线、10号线相比,成都7号线承担更多换乘功能,加强了网络中各线之间的联系,提升了网络客流吸引力。


▲ 成都轨道网络换乘站分布



助力组团间中长距离出行


从居住热力图中可以看到成都外围双流、温江、郫县、新都等外围组团均有较多居住人口。外围组团与双中心之间有较大的中长距离出行需求,与轨道交通点轴式服务特性相契合。

▲ 成都居住分布热力图


▲ 成都轨道交通乘车距离分布


▲ 成都轨道交通乘车距离分布占比


成都轨道交通的搭乘距离主要集中在10-17.5公里区间出行距离超过20公里的长距离出行占比为31.5%,轨道交通以其速度快、可靠性高的优势满足了成都居民中长距离的出行需求。

成都作为我国西南最具活力的超大城市之一,具有足够的人口吸引力。根据最新的2035年规划,成都的人口上限控制在2300万,与北京同一级别。相关链接:成都能容纳多少人?
成都现状常住人口在1600万人左右,仍有40%的增长空间,可以想象成都未来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轨道交通的适时发展成功培养了成都居民对于轨道交通的依赖性。可以预计,随着城市人口总量的增长、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的合理规划、建设节奏的适时把控,成都轨道交通必将构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 END -


编辑:1366

美编:Amy

主编: Comet 

图文来源: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

商务合作: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cdcluoyu

申请入向上微信群: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UPchengdu_com

本文章由成都向上团队原创,请勿擅自复制、转载;如需转载,可联系客服人员授权;如有抄袭,UP君将投诉到底,直至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