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抢」来的人才,正在低调流走!成都如何?
这次是 “ 年度最佳引才 ” 城市
在于对「人才竞争」的数据追踪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智联招聘发起调查,从 “ 雇主 ” 角度去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保留和发展中的表现,从人才的流动和活力角度去衡量城市品牌的影响力。
人才「二次流失」
新一线城市也不能避免
实际上,这两年 “ 抢人大战 ” 刀光剑影,各城市不断放低标准,加大诱惑,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是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的是几十万人被抢来,但更希望已经来到成都的人,可以留下来,减少人才的「二次流失」。
那些二次流失的,很大一部分是高校毕业生。
按理说,武汉已经赢在起跑线了,甚至不用抢,每年自己 “ 生产 ” 10万人才。
但是,「二次流失」迅速消解了武汉的优势,武汉市人社局数据显示,2007年,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比例55.3%,此后逐年下滑,2011年首次跌破50%。到2016年,这个比例已下滑至45.5%。
一直到今年,官方才挽回到,应届生在留下来还是去一线的选择上,占比基本持平。
在中高端人才方面,从猎聘网发布《2019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现状大数据报告》显示,15个新一线城市中,有多个城市在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期间面临流失的困境。
虽然成都位列新一线商业魅力之首,中高端人才的净流入率仅3.68%,处于中等水平,远低于排名第二的杭州(8.82%),还不如尾部的宁波(8.27%)。
这说明,留住人才仅靠城市规模和繁荣还不够,新时代,人才群体的根本需求要摸清楚,才能够培养适宜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形成有效的粘性,谨防人才「二次流失」。
参赛第二轮「抢人大赛」
软实力取胜
主要为个人发展占四成,依次为城市魅力以及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关注个人发展的空间。
比起当一名房奴,95后更愿意选择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
这也说明吸引年轻人的因素更加多元,不仅有工资等硬性因素,软性的城市魅力也很受关注。
渴望圈层化,“ 乐活每一天 ” ,是年轻人不同于前辈的要求。
这些上榜的城市都具有 “ 双重属性 ” ,分别为:居住人口超千万,城市规模大;GDP过万亿,经济总量大。
人才二次配置
需要赶紧踩风口
值得关注的是,排名前五的城市,除上海外,都存在供不应求,人才缺乏。
成都的人才供给虽然仅排名第六,但人才供应量3.5%,对应3.12%的需求,明显的人才多于岗位。
而,杭州的需求量高于供应1.5个百分点,庞大的需求,为人才流入创造了条件,从 “ 吸进来 ” 转化成 “ 留下来 ” 。
如何转化人才优势,我们需要在在产业等级上,再上一个台阶 ——
从 “ 出台新政策,吸纳中高端产业人才,放低端产业过剩劳动力 ” 升级到 “ 吸纳高端产业人才,放中低端产业过剩劳动力 ” ,开拓中高端产业,来吸纳这些过剩的人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