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zReson进行化学共振分析(4):实例:Diels–Alder加成的共振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预计的电子流向逆转,我们分别对反应物复合物、产物和过渡态进行 WFRT分析。我们先用DFT优化好它们的几何构型,然后进行单点计算以获取对应的Gaussian输出的out、fchk和NBO输出的33文件。对应于过渡态的gjf输入文件如下所示(反应复合物和产物的gjf输入文件见EzReson程序包中的tests目录):
%chk=DA_TS
# M062X/Def2SVP EM=GD3 POP=NBO6Read
Transition state
0 1
6 0.053002 1.395148 -0.464772
6 0.270041 1.340728 0.910965
1 0.896925 1.615800 -1.117910
1 -0.893216 1.841875 -0.771231
1 -0.469878 1.671592 1.640504
6 -0.224225 -0.496772 -1.256459
6 0.462881 -1.421490 -0.464936
6 0.157646 -1.523238 0.896239
6 -0.809858 -0.733925 1.493896
1 -1.295783 -0.373208 -1.094853
1 0.082361 -0.362125 -2.296745
1 1.366971 -1.900401 -0.846941
1 0.819640 -2.104683 1.546692
1 -1.638365 -0.295705 0.936221
8 1.473390 1.138580 1.459564
6 -0.901065 -0.618541 2.946889
1 -0.169600 -1.243472 3.519224
8 -1.661691 0.125552 3.522564
6 2.617038 1.116815 0.633722
1 3.463681 0.874907 1.285061
1 2.538856 0.356448 -0.154888
1 2.784944 2.106048 0.175508
$NBO
NOBOND
AONAO=W
$END
File = DA_TS
Job = LMO
isosurface mo 38 translucent 0.75
显示的第38条LMO如下所示:
可见它确是双烯的π轨道,是参与反应的,因此这条LMO应当选上。
接下来再看第37条LMO,从下图可见它对应于双烯与亲双烯体之间形成的σ键,所以也应当选上:
再看第36条LMO,会发现它定域在醛基上,不参与反应,故不选取。再看第35条LMO,如下图所示,它对应于双烯与亲双烯体之间的另一根σ键,因此选上该轨道:
综上,我们选取第35、37和38条LMOs来定义共振子系统。于是,WFRT分析的输入文件如下:
File = DA_TS
Job = WFRT
LMOs = 35 37 38
Atoms = 6 7 8 9 2 1
需要注意的是Atoms中的原子序号,如上图所示,这个[4+2]反应涉及6个原子,我们按环形顺序选取且尽量保持它们之间的原始键连顺序,所以选择6,7,8,9,2,1这样的排列(当然1,2,9,8,7,6和7,6,1,2,9,8等等排列都是完全等价的)。
运行ezreson,得到WFRT分析的输出文件。会看到共有175个线性独立的共振结构,但我们只考察最重要的前三个共振结构,依次是[6-7 8-92-1](22.69%)、[7-8 9-26-1](13.78%)和[7: 8-96-1](5.45%),分别如下图所示:
可见,过渡态的结构要是类反应物的Lewis结构([6-7 8-9 2-1])与类产物([7-8 9-2 6-1])的Lewis结构之间的共振,而这两个Lewis结构中,双烯和亲双烯体之间并没发生任何形式电荷转移。而第三重要的共振结构则出现了形式电荷转移,与甲氧基相连的2号碳原子失去π电子而带一个正的形式电荷,7号碳原子则带有一个负的形式电荷,可见电子从亲双烯体流向了双烯,这正表明该反应是逆电子需求的。
按上述方法来对反应复合物进行WFRT分析(选取第36、37和38条LMOs),得到最重要的前三个共振结构依次为[6-7 8-9 2-1](84.38%)、[9: 7-8 2-1](1.92%)和[1: 6-7 8-9](1.91%)。可见,类反应物的Lewis结构([6-7 8-9 2-1])占非常大的优势;次要共振结构([9: 7-8 2-1])则反映了双烯上醛基的吸电子效应,使得电子在分子内又6号碳极化到9号碳;第三重要的共振结构([1: 6-7 8-9])占比(1.91%)与前一个(1.92%)几乎相同,它反映出甲氧基的推电子效应使电子从2号碳极化到了1号碳。但这些共振结构中都没有出现双烯与亲双烯体之间的电子转移,说明了反应尚未开始进行。
类似地,对产物的WFRT分析(选取第18、21和38条LMOs)表明:最重要的共振结构为[7-8 9-2 6-1](98.20%),表明所考察的6个电子在产物中几乎就完全定域在了环加成所形成的两根σ键和双烯中间的π键上了。
以上的WFRT分析只考虑了最主要的三个共振结构,但已经能说明该Diels–Alder反应是逆电子需求的。当然,更严谨的做法是考虑所有的175个共振结构,把它们分为三类:零电子转移类(即两反应物间无形式电荷转移,共含75个共振结构)、正常电子转移类(电子在形式上从双烯流向亲双烯体,共50个共振结构)和逆电子转移类(电子从亲双烯体流向双烯,共50个结构)。然后将同类型的所有共振结构占比进行加和,并沿内秉反应坐标(IRC)进行逐点分析,这样就得到下图:
图中可见,在过渡态附近逆电子转移类型共振结构的总占比(蓝色曲线)明显要多于正常电子转移类型(红色曲线),非常清楚地表明电子是由亲双烯体流向双烯的,该反应是逆电子需求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