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平城六七十年代的真实景象:“卖泡粑”“收小尿”的吆喝不绝于耳…

刘勇 梁平万事通 2022-11-20



梁平人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平的地标建筑五层楼,2001年拆除前所摄。本页老照片据记录梁平城市变迁的画册《巨变》。2001年梁平的出租车还是小奥拓(拓儿车),街头还跑着人力黄包车。但2001年之前二三十年,也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平城的烟火气闻来嗅来读来,有如梁平乡场30年的气息。本文正文由刘勇老师所作


今天的梁平城比起四五十年前
已扩大了五倍以上
巨变的不仅是城市的规模而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今日梁平大城气象。梁平本地通或万事通首页输入 航拍 查航拍汇总

六七十年代的梁平城那煤烟、柴火熏出来的烟火气那满街光着脚丫跑、做游戏的玩童那悠长的“泡粑”“收小尿”的吆喝让人真是恍如隔世
其实这批见证人不过年届退休前后他们关于梁平城六七十年代气息的记忆又感觉是触之即来

老西门完全拆除于2017年。梁平中学老师蓝鸟2017摄。图中的瓦顶建筑,古老不堪,很多建于清晚期、民国时代。相关阅读>《梁平最古老的街区拆迁…街邻们热泪发起吃散伙饭!》


本文作者刘勇是梁平红旗中学退休的美术老师。曾当过知青,后传奇般地“回城”,他十四五岁当知青的故事让人泪花点点又忍俊不禁。请戳>《梁平红中美术老师忆知青岁月: 我们与女知青的故事》《梁平竟有书法绘画这么棒的人:蓝俊武!




糊 口 营 生——记六七十年民间手艺人

文/刘勇 红旗中学退休美术老师

            
养家糊口的营生手艺,又叫家伙事
我父亲曾说:“人在世学一门手艺,到哪个时侯都不会饿饭。”民间也有句话:“一招鲜吃遍天”。就是掌握硬本领,有绝招,到处都可以谋生。


所以,父亲修缝纫机、修自行车、修手表,家里小东小西修修补补无所不会,母亲也是学裁剪的,做衣裤、养鸡猪鹅当家理事,父母都经通一门手艺,在那个年代我们家还是比较富足。
打我记事起,所住的小县城从北门到西门街的两边都是手艺人摆摊设铺,大早出门看见家家店铺都在下门板准备开店门,店门不是今天的卷扬门,哗,向上一推门就打开了,而是多块长型木板组合成的门面,开门时得块一块的取下来,每块木板都要编号,又按编号堆放在门市不障事的地方,晚上又按编号一块块放上去,这样才不会放错,开、关店门很是要点时间。

梁平老照片,与文无关。2001年拆迁前。与六七十年代的街面建筑无甚区别。图中底楼就是一块块木板合起来的板门铺。

每天大早,”吆妹,起来涮尿罐“、”二娃,起来烧火弄饭“,城郊乡下人进城挑着尿桶收肥的声音悠长地叫道“小尿装桶”、“收小尿”,对面二婶好听的女高音“甜泡粑、浑水粑、豆面糯粑羔哟”……满街叫声不绝。那是没有化粪池、没有天然气、没有家用电话、没有高楼的时代。
日复一日的梁平乡音扰醒我的睡梦,伴随着沿街各家各户烧煤、烧柴腾起的烟火气,与我们小孩子光着膀子、光着脚丫追逐的记忆交织铭刻于灵魂深处。那时的童年与少年,也根本没有充分的想像力,来憧憬未来家家户户住高楼、开小车的场景。

1945年的梁平城区。到六七十年代,与这个相差不大。




六七年十代的梁平城,一路走去,不是卖纸头洋火的,就是推水烟蹉牛绳子打草鞋的抡着木锤锤着枯草、做油子扇、糊油子伞,满院坝铺开来宛如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
染坊地坝,高挂着印花蓝布随风飘动。办竹帘丝的,在自家门口梳理着选出标准的竹丝,石印工在石版上划着田字格准备印刷作业本。
切中药、裁缝铺、修钟表戚戚叉叉的声音响个不停。
铁匠铺徒弟打早火拉着风箱,师徒抡起一大一小的锤子上下飞舞,叮当、叮当敲打出有节奏的清脆声;

  70年代梁平的铁匠铺,师徒锤煅着镰刀。相关阅读>《梁平古镇屏锦唐铁匠的感人爱情故事:穷铁匠娶了贵气女…(作者 木桃)》



茶馆喝茶,听谢和尚讲《西门庆》、《景阳岗》的故事,茶馆场场暴满。门口剃头匠正在用传统的剃胡刀为大爷刮着胡子,掏耳朵挖耳屎好不享受。代写书信的先生,也热闹的把摊摆在茶馆边。
桥头划甘蔗、扣小钱、打纸烟盒的,年轻人坐着租来的洋马儿,后坐带上一个女娃儿,东扭西拐的打着铃声,吓很跳绳的小姑娘哇哇直叫。

梁平西门老照片,与文无关

最让我们这些小孩子眼馋的,是老祖祖的一分钱一匙的瓜子、胡豆;还有五分钱一碗的凉虾蛆儿;两少年抬着放有的薄荷凉水大叫到分钱尽喝,也为自己挣点零花钱。
这时,乡下卖疏菜,瓜果的,卖斗笠、箩筐、撮箕等竹编手艺人也展开摊位开始叫喊,彼此人声鼎沸,车水马龙铺开了一幅六七十年代小农经济糊口营生的风俗市景画卷。
这些“糊口营生”手艺,随着社会的变迁,农耕手艺慢慢消失了。
 啄子岩的土陶消失。
孙家染坊的蓝色印花布,在机器印花中退出了人们视线。
猴子洞陈雕匠雕刻的竹工艺那一个比一个不一样,美得让你看不过来,但无人问津。


社会发展得太快,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生活,欣赏物件,又被一拨拨浪潮席卷。当再回头重新认识时,我们才知道叹惜。
艺不精,不养家!那些年“糊口营生”的手艺,的确浸透着工匠人十年磨一剑的匠心追求。今天,我们不谈失去传统手艺的对错,也不认为农耕文明会让人强烈崇尚,但六七十年代梁平人的朴实,梁平人的细作精神,足够让我们回头去认识、去学习、去探究。
父辈的嘱托在心灵里生根发芽,挥之不去,总有丝丝眷恋,常常用温和的手去抚摸,用守护之身去点热它。消失的手艺令人惋惜,还未消失的当极力传承,传承着一代一代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和智慧结晶。
写下此文之意,乃在于此。
下图:作者刘勇老师在印制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本地通或万事通首页输入 年画非物遗产 有提示汇总





 以前的老政府

建于民国时代的县政府门楼,拆除于2001年。今重百大楼位置。

20年前梁平梁平最最最最最繁华的街心花园,即今名豪下广场梁山商贸城位置!


本文作者简介


刘勇,1957年生于梁平,大学本科毕业,中学美术高级教师。中国非物文化遗产梁平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美协、重庆美协会员,重庆书协会员。重庆三峡学院美院客座教授并兼任四川美院、重庆师范大学美院等多校民间美术专业课程。从事三峡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四十年,培养指导美术院校数百余名研究生。曾获重庆市政府教学名师奖、课题成果三等奖、重庆经委"非遗项目”资助奖。《庆丰年》等数件作品入选全国市级美展并获奖。《只生一个好》《小放牛》二件作品被三峡博物馆收藏,《狮子龙灯》、《关爱》等十多作品在《人民网》、《光明日报》、《人民中国》等全国媒体发表。去年《新华网》、《纽约时报》旗下杂志作了专题釆访。
梁平城区百年地图演变

今天的梁平城区地图。梁平本地通或万事通首页输入 地图 查最详版三维地图,细到每幢房、每块稻田。



相关阅读>

梁平红中美术老师忆知青岁月: 我们与女知青的故事

梁平懂书法绘画的一定知道这个人:蓝俊武!

梁平罕见的25年前彩色老视频:满街跑人力黄包车和板板车!张鸭子还是作坊小店..》视频如下↓↓↓

 特  别  提  醒 

梁平万事通或本地通公众号首页

输入 老照片 弹出老照片汇总
输入新闻进查询系统再搜老西门查详情




热文推荐


梁平新城要建一所全新学校:小学初中合一!

梁平选调117名教职工进城,正式名录公示!

新渝万高铁今年开工! 设5个站点~

万事通客服| 18725647187

广告推广 1521352370 或 15023099985 或 15084314271

律师服务支持| 易华13628210599 陈帅13628202166

↓↓点“阅读原文”进入梁平万事通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