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速递 | 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探索性分析

刘玉焕等 志阳创谈
2024-08-23


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探索性分析


文献来源:刘玉焕,尹珏林,李 丹 (2020). 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探索性分析.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3)


摘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混合组织,社会企业面临着多元制度逻辑共存带来的冲突与挑战。为了从实证角度系统地归纳不同情境下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会经历哪些不同类型的冲突,本文对10家中国社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进行扎根分析,归纳和提炼出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类型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中国情境下, 社会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体现为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社会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制度逻辑融合模式会影响社会企业经历冲突的类型与程度。除了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社会企业 还面临政府逻辑的影响,而政府逻辑的介入给社会企业提供了机会和资源,有利于提升其合法性和公信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会企业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混合组织的本质和复杂性。


▋ 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日益严峻,强调用商业化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兴组织“社会企 业(social enterprises)”在国内兴起并逐渐引起公众以及商业界、公益界、学术界等诸多人士的关注和兴 趣。社会企业打破了传统商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边界,把商业化实践与手段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 题的社会使命融合在一起,成为典型的“混合组织(hybrid organization)”。这种新的组织形态,使得社 会企业面临着两种难以兼容的制度逻辑,即强调商业化实践、效率与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逻辑(commercial logic),以及强调民主自治、解决社会问题与创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公益逻辑(social welfare logic)。两种制度逻辑的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在赋予社会企业创新和资源的同时,也给社会企业带来了独特的冲突与 挑战,使其生存和发展变得异常脆弱。


当前,社会企业混合组织特性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识别和管理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融合带来的冲突。研究发现,建立合理的治理机制、成立协调与谈判机制、正式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形成悖 论思维和底线控制等策略有助于社会企业缓解多元制度逻辑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相比于学 者对制度逻辑冲突管理策略与治理机制的关注,当前研究对社会企业正在经历或可能经历的制度逻辑冲突类型了解甚少。虽然SMITH等指出社会企业面临着制度逻辑冲突带着的“组织张力、绩效张力、认 同张力和学习张力”4种冲突,但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揭示这4种制度逻辑冲突在社会企业内部是如何 具体体现的。更为重要的是,不同情境下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类型或不同程度的制度逻辑冲突,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哪些因素导致社会企业在经历制度逻辑冲突的类型和程度上存在差异。另外,对制度逻辑冲突的探讨往往局限于社会企业内部的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而忽略了其他制度逻 辑的影响。在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政府逻辑的影响,政府逻辑的介入在多大程度上会加剧或减弱社会企业面临的制度逻辑冲突,现有西方文献中很少提及。


鉴于以上研究不足,本文试图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深入社会企业内部,探索和归纳社会企业在中国情 境下面临的多重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基于理论抽样的10家社会企业,本文得到3个主要发现:①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面临商业逻辑与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二元冲突,同时也受到政府逻辑的影响;② 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体现为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而且社会企业的发展阶段 和制度逻辑融合模式导致社会企业经历冲突的差异性;③政府逻辑的介入在带给社会企业机会、资源和 合法性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社会企业的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一方面有助于深入 理解社会企业混合组织的复杂性,为后续社会企业理论创新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社会创业者对 社会企业正在或可能面临的冲突与张力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对冲突进行管理。


▋ 02 理论背景


制度逻辑(institutional logic)是指社会共享的规则、规范和价值观,其决定了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目 标的方法与行为。制度复杂性理论强调组织场域中存在多元制度逻辑,这些制度逻辑的诉求往往具有 竞争性或冲突性,导致组织面临着多元制度逻辑共存带来的挑战与张力。随着制度复杂性视角从 “组织场域层次”逐渐转向“组织层次”,融合多元制度逻辑的社会企业成为组织学者关注的焦点。


BATTILANA和DORADO、BESHAROV和SMITH指出社会企业是典型的混合组织,商业逻辑和社 会公益逻辑虽然以创新的方式融合在同一个组织中,但两种制度逻辑的诉求往往是竞争性或冲突性的, 社会企业如何兼容两种制度逻辑的诉求是实现双重组织目标的关键。两种制度逻辑的共存赋予了社会 企业明显的优势,比如社会企业可以连接商业和公益领域的多个利益相关者,在获取资源方面具有优 势,同时社会企业采取商业思维可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创新、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然而,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的融合也使得社会企业面临较高的制度复杂性,导致社会企业在创立和 发展过程中面临独特的挑战与冲突。BATTILANA和DORADO指出社会企业中具有不同工作背景和价 值观的员工在形成统一的组织身份认同方面存在困难。JAY、BATTILANA等、BATTILANA和LEE发现社会企业在资源获取、社会绩效测量与界定等方面存在较多挑战。相较于先前研究对社会企业制度 逻辑冲突的简单描述,SMITH等借助于悖论理论研究组织冲突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企业可能会 面临的4种冲突:组织张力、绩效张力、归属张力、成长张力,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提供实证证据。SHEP⁃ HERD等和DUFAYS 则从理论上指出制度逻辑融合程度与模式、创业团队规模以及社会创新性质等 因素会影响社会企业经历制度逻辑冲突的差异性。


除了关注西方情境下的社会企业,现有研究也开始探索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的制度逻辑冲突。YIN 和CHEN基于8家中国社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发现社会企业普遍在组织目标和创业动机等方面存在 冲突,然而他们的研究并未系统探索中国情境下的社会企业面临的制度冲突类型与特色,同时也未能解 释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面临制度逻辑冲突的差异性。


总体来说,现有研究对社会企业内部存在制度逻辑冲突已达成共识,但缺乏从实证角度系统探索不 同情境下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到底面临哪些冲突。当前,中国社会企业正处于新兴阶段,其生成与演化 有赖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制度与文化土壤。具体来看,中国大部分社会企业是从非营利组织转变而 来,而大多数国内非营利组织与各级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呈现依附式自主性,这使得由非营 利组织转变而来的社会企业除了具有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还会受到政府逻辑的影响。政府逻辑 在带给社会企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与冲突。因而,把政府逻辑纳入社会企业多元制度 逻辑冲突分析的框架,有助于理解社会企业混合组织的复杂性,体现中国情境的特色与重要性。


▋ 0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GLASER和STRAUSS、徐淑英和张志学指出在研究复杂情境下的新兴问题时,采用定量研究无法有效地揭示新兴现象的过程和本质,而侧重过程和细节分析的扎根理论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深描,有助 于构建新兴现象背后的理论概念。当前,社会企业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社会企业的制度逻辑复杂性以 及可能经历的各种冲突尚未被学者和实践者充分认识和了解。鉴于此,本文采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中 国情境下社会企业面临的多元制度逻辑冲突进行归纳与总结。



3.2 研究样本


本文采取理论抽样法来确定研究样本,样本筛选须满足以下标准:①样本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并获得 过社会企业认证;②可从样本企业获得一手数据以及丰富的二手资料。最终选择了10家社会企业作为 研究样本,行业覆盖教育、养老、助残、环保、扶贫等,具体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3家社会企业如童 萌亲子园、老爸评测、奥北环保成立时间不足5年,属于初创期;黑暗中对话、朗力养老、无障碍艺途、乐朗 乐读和绿色地球等成立时间均在5~10年,属于发展期;SHOKAY和中和农信成立时间超过10年,属于成 熟期。另外,为了考察不同类型社会企业经历制度逻辑冲突的差异性,对样本企业的制度逻辑融合模式 进行区分,从业务模式、组织文化、组织人员和组织架构4方面考察了其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的融合 模式,并归纳出3种类型:①以社会公益逻辑为主、商业逻辑为辅类型,如无障碍艺途,其身份是公益组 织,业务、人员安排和组织文化都与普通公益组织一样,商业化活动频率低,主要服务于社会目标;②以商 业逻辑为主、社会公益逻辑为辅类型,如奥北环保、绿色地球,其身份是商业企业,业务、人员安排和组织 文化都与商业组织一样,虽然从事环保垃圾分类,但组织运营流程完全商业化;③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 辑兼具类型,如中和农信、SHOKY、朗力等,其往往具有多重身份,且公益活动和商业活动都属于核心活 动,组织有明确的双重目标。最后,本文还通过政府是否通过提供资源、购买服务、股权投资等方式介入 社会企业来判断社会企业是否直接受政府逻辑的影响。样本中,除了SHOKAY和老爸评测没有政府介 入,其他社会企业均涉及不同程度的政府介入。

表1 社会企业样本信息 

3.3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包含访谈数据、档案数据和非参与性观察数据。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坚持对多 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访谈数据的收集采取对样本企业的创始团队以面谈、电话/网络约谈等方式进行,访谈内容以社会企业的成立过程以及经历的各种冲突等问题为主,访谈 时长为1~5小时。收集的档案数据分为两类:①社会企业内部资料,包括社会企业内部工作记录、申请 社会企业认证的申报书等;②媒体报道、教学案例和学术论文等,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企业名称、创始人 名字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询与社会企业相关的媒体报道和学术论文,并收集了《社会企业家精神》、中国 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等刊发的相关社会企业书籍及教学案例。


3.4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自下而上建立理论,通过归纳、演绎等分析方法,螺旋式提 炼概念并最终发展成理论。首先,为构建单个样本的案例数据库,花费3个月时间撰写了10个样本社会 企业的案例历史;其次,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对案例资料进行编码、识别范畴的性质 及范畴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案例之间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社会企业面临冲突的差异。


首先,开放式编码强调对初始案例数据进行分类与总结,形成初始的概念与范畴。通过对案例资料 进行逐段开放式编码,从原始资料中抽象出16个一级范畴。其次,在开放式编码形成的初始范畴的基础 上,主轴编码进一步提炼范畴类别之间的联系,把初始范畴提炼为二级概念范畴。比如,开放式编码形成 的“融资来源”“融资边界”两个一级范畴可整合为一条“轴线”,因为两者都跟社会企业如何选择商业资本 和影响力资本有关。通过对已有16个一级范畴的进一步编码,形成8个二级范畴。最后,选择式编码强 调在主轴编码形成的概念类属中进一步进行理论归纳与提炼,通过案例数据和理论文献的反复对话,形 成核心类别范畴,并使其具有理论意义。通过对主轴编码形成的8个二级范畴的内涵和性质分析,并结 合原始资料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形成5个理论概念,即商业逻辑与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 包括“资源冲突”“绩效冲突”“认同冲突”;政府逻辑对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的促进作用;政府逻辑对 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的抑制作用。


在扎根理论编码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跨案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案例之间的冲突差异,识别出企业发 展阶段与制度逻辑融合程度如何影响社会企业经历的冲突。


▋ 04  结果分析


在对原始资料的编码与分析过程中涌现出两类多元制度逻辑的冲突,如表2所示。第一类是商业逻 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第二类是政府逻辑与商业 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间促进和抑制作用。

表2 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类型与维度


4.1 社会企业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


4.1.1 资源冲突


资源冲突表现社会企业在内部资源分配、外部财务资源和人才资源经历的冲突与张 力。资源分配冲突既涉及商业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上的资源安排,例如朗力养老需要决策如何在政府适 老化改造项目和普通居家老人适老化改造项目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也涉及社会创业者在宣传商业活动 和社会公益活动方面的注意力分配,正如SHOKAY创始人乔琬珊所说:“我们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最后 发现公益人士认可SHOKAY,但他们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所以我们现在调整了策略,把精力更多转 向时尚人群,通过‘可持续时尚’向时尚人群强调我们的do good(行善)属性。”


外部财务资源冲突是指社会企业在外部融资过程中,不但要决策选择商业投资还是影响力投资,而 且还要界定商业资本和影响力资本的边界与作用。扎根研究显示,大部分社会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商业 和公益的双重属性并没有给社会企业带来太多优势,相反,商业投资者和影响力投资都对社会企业表现 出担忧。商业投资者普遍对社会企业的公益属性有较多担心,担心社会企业的公益身份阻碍正常的商业 业务拓展或利润分红。乐朗乐读、童萌亲子园、黑暗中对话等社会企业在寻找商业投资者时都遇到类似 困难。同样,社会影响力投资又会对社会企业的商业属性有一定担心,担心社会企业目标偏移,过于追求 商业利润。中和农信在从NGO项目转型为商业企业时,面对企业的商业化和商业投资者,原有的公益投 资者表达出对中和农信过去看重商业业务的担心。对于商业资本和影响力资本的边界,多个社会企业表 示他们需要评估和界定商业资本和影响力资本在社会企业内部的作用边界,包括股权比例、决策权、主导 权等问题。例如,中和农信管理者谈到中和农信虽然引入了阿里巴巴、红杉资本等多个商业资本,但决策 者确实多次讨论了商业资本和影响力投资在中和农信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了保证中和农信为底 层人民服务坚持普惠金融的使命,中和农信必须要把公司的决策权控制在官方和社会影响力投资者手 中,由此来限制商业资本过去追求商业利润的负面影响。”


人才资源冲突主要体现在社会企业在吸引和留用人才方面。社会企业兼具商业和公益属性,其在 人才招聘中的挑战在于难以找到既具有商业化能力又认可社会企业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正如黑暗 中对话的创始人所说:“我们很难找到有较强的商业运营能力且高度认可公益行业并认可我们价值观 的人才,现实往往是商业能力强的员工不愿意进入公益行业,而公益行业的人才普遍商业运营能力较 弱。”同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是绝大部分社会企业在创业初期面临的问题,而人才留用困难也随着 社会企业的发展日益明显。社会企业当前薪资普遍低于其他行业,导致员工尤其高层次员工的留用困 难。中和农信管理者谈到:“我们的薪酬与商业企业没法比,我们在引进一些高端人才的时候更多地不 是靠待遇,而是靠情怀……对于我们,很大的挑战就是现在的人能不能留住。”


4.1.2 绩效冲突


绩效冲突主要表现在社会企业在追求和平衡商业利润和社会价值方面存在的冲突,包 括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测量以及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平衡两个维度。首先,与商业绩效相比,社会 绩效难以界定与测量。扎根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企业解决的社会问题多样化以及社会价值难以用统一标 准的量化数字来衡量,会导致很多社会企业对创造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模棱两可,且难以与利益相关者 进行沟通。例如,SHOKAY创始人谈到:“SHOKAY确实帮助了藏区牧民和下岗妇女,但更大的社会贡献 还在于塑造了牦牛绒的产业链,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测量这些社会绩效。”同样,中和农信除了为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还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展开培训、咨询等诸多社会改善活动。但中和农信项 目管理者一直对如何衡量所做工作的社会绩效感到困惑。可见,如何清晰地界定和测量社会企业的社会 绩效是社会企业面临的非常重要的绩效冲突。


其次,绩效冲突还表现为社会企业需要权衡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对社会企业来讲,同时追求商业 目标和社会公益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创业者需要在优先实现商业绩效还是优先创造社会价值之间做出选 择。正如案例SHOKAY所经历的那样,牦牛绒确实质量好,也为当地藏区居民和上海崇明岛下岗女工创 造了很好的社会价值,但牦牛绒成本高,产品定价偏高,企业生存困难,所以SHOKAY必须要在生存下去 和创造社会价值之间做出艰难选择。同样,虽然老爸评测对产品的检测能够给大众带来专业安全的产品 信息,但自我造血则是老爸评测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


4.1.3 认同冲突


认同冲突强调社会企业在获取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认同方面所经历的冲突。由于具有 商业和公益的双重属性,社会企业在身份认同上具有较高的模糊性,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社会企业的身 份亦有不同的期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冲突主要体现在公众、媒体、顾客等质疑社会企业的商业化 行为和身份,质疑社会企业的目标偏移。无障碍艺途曾经通过腾讯“99公益日”为自闭症儿童的画作筹 集资金,一元画作刷爆了朋友圈,却引发公众对无障碍艺途公益身份的质疑;老爸评测同时进行产品检测 和电商卖货,“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商业模式也引发了公众对其社会企业身份的质疑;黑暗中对话 成都体验馆120元的门票售价也曾经引起消费者的争议,社会企业为何收取较高的费用。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冲突主要体现在员工对社会企业身份认知的模糊性和冲突性。扎根研究结 果显示,中国情境下的社会企业通常具有社会组织、商业企业等多重法律身份。它们虽然对外宣传社会 企业的身份,但内部员工的工作往往是嵌入在民力非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商业企业等不同法律身份组 织之间,导致员工对“组织是谁?”“组织在做什么?”产生模糊感。比如,朗力养老的员工表示:“一开始以 为朗力是社会组织,社区养老也是偏向公益的成分较多,但现在适老化又很商业化,事实上淘宝网上有很 多适老化改造产品,朗力的公益身份反而难以与这样的商业企业区分开来。”


综上所述,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在社会企业内部的共存给社会企业带来了独特的冲突与张力, 这给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鉴于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 社会企业面临的商业逻辑与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体现为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


4.2 社会企业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冲突的影响因素


扎根研究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企业都会经历同等程度的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社 会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多元制度逻辑的融合模式会影响社会企业经历冲突的类型及程度。


首先,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社会企业会经历较多的资源冲突,普遍在人才资源和财务资源的获取上 存在较大困难,同时需要权衡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商业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绿色地球在获得政 府购买服务项目时,就因为过于集中资源到完成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而减少了对商业垃圾分类项目的 进一步探索。其次,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社会企业较容易经历绩效冲突。社会企业在创业初期忙于生 存,绩效冲突属于潜在冲突,等社会企业发展较为成熟并得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时,其商业目标 和社会目标的冲突就显现出来。例如,中和农信管理者强调:“以前我们没有思考过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 的平衡,我们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活下来,而现在中和农信已有20多年的历史,利益相关者对我们的关注 和质疑也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样平衡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对认同冲突来讲,社会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认同冲突。本文发现:社会企业创 立初期容易遭遇内部利益相关者对组织身份的认同冲突,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社会企业更容易遭遇外 部利益相关者的身份认同。例如,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锋强调在创业初期他和团队成员一直纠结老爸评 测到底应该成为为消费者服务的平台,还是为企业服务的平台。随着平台的发展壮大,老爸评测的身份 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质疑,有人曾指出:“老爸评测出具产品检测报告的同时还售卖产 品,老爸评测可以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吗?”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2 社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冲突。具体来讲,社会企业在早期容易经历资源 冲突,在发展期和成熟期容易经历绩效冲突,而认同冲突则贯穿社会企业整个发展历程。


扎根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融合模式有3种类型:①以社会公益逻辑为主,如无障 碍艺途身份是社会组织,主要接受捐赠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对自闭症、脑瘫等特殊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商 业化实践是为了支撑社会目标的实现;②以商业逻辑为主,如绿色地球是商业企业,主要从事垃圾分类与 管理,企业内部已商业化运营为主;③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兼具,样本中其他社会企业都属于这个类 型。本文发现,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兼具的社会企业更容易经历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这 是因为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相互竞争资源,制度复杂性更高。在这种兼具类型的样本企业中,商业 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在目标、战略和具体业务层面容易形成竞争关系,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相反,以公 益逻辑为主或以商业逻辑为主的社会企业中较少体验到冲突,这是因为一方逻辑主导,另一方逻辑往往 成为主导逻辑的补充,两者不是竞争关系。如案例企业无障碍艺途和绿色地球,在一方主导的情况下,商 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可以和谐共存、相互成就。鉴于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3 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的融合模式会影响其经历的冲突程度。具体来讲,商业逻辑和社会 公益逻辑兼具的社会企业比以商业逻辑或社会公益逻辑为主的社会企业面临更多的资源冲突、绩效冲突 和认同冲突。


4.3 政府逻辑与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或多或少受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为了深入总结和归纳政 府逻辑如何影响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本文重点关注政府逻辑以直接方式介入社会企业运营发展的 案例。扎根结果显示,10家样本中有8家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政府逻辑的直接介入,具体介入方 式包括3类:①政府作为需求方购买社会企业的服务项目,如朗力养老的适老化改造项目、绿色地球的垃 圾分类项目;②政府作为资源提供方为社会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如街道办为童萌亲子园提供免费或低 价的社区场地、政府为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给予场地支持;③政府作为投资者为社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 中和农信的官办投资者中国扶贫基金会等。


4.3.1 政府逻辑对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的促进作用


政府逻辑的介入给社会企业带来了机会和资 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社会企业面临的资源冲突,帮助社会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例如,绿色地球在创 业初期正是依靠成都锦江区政府的购买服务项目才得以顺利地开展居民垃圾分类项目。同样,受益于政 府的支持,成都朗力养老才能顺利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和适老化改造服务。朗力养老创始人刘英谈到:“我们本来想做商业养老院,确实是因为资金不足,政府提供的公建民营社区养老院解决了我们资金的困 境,现在朗力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也是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有接近一半的适老化改造业务来 自于政府的购买服务。”另一方面,政府逻辑的介入也有利于社会企业增强公信力和合法性,从而更好地 开展业务。例如,童萌亲子园的联合创始人邓福友谈到:“街道社区给我们提供的支持很重要,一方面我 们确实节省了很多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这个街道对我们支持,我们去跟其他街道社区谈,他们看到别的街 道支持了,觉得我们是可靠的,就也会支持我们。”鉴于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4 政府逻辑的介入通过“提供机会和资源”和“增强公信力与合法性”两种途径来加强社会企 业的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


4.3.2 政府逻辑对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抑制作用


毫无疑问,政府逻辑的介入是为了社会企业更好 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但政府在面对社会企业成长时心态是复杂且模糊的[33]。一方面,政府通 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提供场地资源、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扶持和鼓励社会企业的创新和成长;另一方 面,政府也担心社会企业商业与公益并存的双重属性,会导致放权后社会企业使命漂移,因而政府倾向于 对社会企业的服务内容和商业实践做出诸多限定与要求。扎根结果显示,政府逻辑的介入除了给社会企 业带来机会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弱化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


1)政府逻辑与商业逻辑之间的冲突。首先,政府会对合作项目提出诸多要求限制。一方面,政府为 保证社会企业能够聚焦于解决社会问题,会对社会企业的商业化行为提出限制条件。比如,社区街道办提供的免费场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童萌亲子园的运营成本,但当地社区或街道办对童萌亲子园的服务对 象和服务产品定价有一定的要求,如童萌联合创始人邓福友谈到:“社区还是希望我们能够提供低价普惠 的早教服务,后续如果我们开展其他商业化服务也需要尽量和社区沟通好,因为场地毕竟是社区免费提 供,太过商业化的服务会引起社区居民的质疑。”另一方面,政府逻辑的介入也会使得社会企业把较多精 力用于满足政府的各种要求,分散了商业化实践方面的精力。例如,绿色地球创始人表示:“绿色地球承 接了成都市锦江区的社区垃圾分类项目,政府项目让我们能够生存下来,但同时我们也花费了非常多的 精力来满足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各种要求,包括进入每个小区宣传垃圾分类,这导致我们没有太多精力考 虑垃圾分类的商业化运作。”其次,政府逻辑的介入在给社会企业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社会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弱化他们的商业化思维和商业化实践的开拓能力。奥北环保创始人谈到:“我 们团队在绿色地球学到的经验就是承接政府的项目一定要很小心……奥北现在跟政府合作很谨慎,当然 如果有关系拿到政府项目会很容易,但不利于团队的成长,我还是希望团队能够完全以商业的态度和专 业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工作,争取提升整个垃圾分类行业的效率。”综上所述,政府逻辑的介入在带给社 会企业机会和资源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企业商业化逻辑的实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其商业 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5 政府逻辑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政府对合作项目的限制”和“社会企业对政府资源的依 赖”两种途径来弱化社会企业商业逻辑的实现。


2)政府逻辑与社会公益逻辑之间的冲突。首先,为了保证社会企业使命不偏移,政府在提供资源的 同时会对社会企业的社会公益实践有诸多的限制。例如,乐朗乐读的创始人指出他们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项目时,政府对项目服务对象有很多限制,比如:“政府项目规定了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家庭贫困情况,户口 所在地情况,在这些限制下,我们能找到的有需求的孩子非常少,项目推动非常困难。”同样,承接了大量 政府服务项目的成都朗力也频繁遇到这样的苦恼。在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过 程和细节有详细规定,这些规定本身是为了约束和控制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但过于繁琐的流程也在一定 程度上让老人们感觉服务形式化。其次,地方政府往往要求当地社会企业优先服务于本地居民,在一定 程度上不利于社会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例如,绿色地球创始人谈到,该组织每年承接成都锦江区 政府的垃圾分类项目,其垃圾回收范围局限在锦江区的各个小区,在他们进入到其他区的居民小区时,曾 多次遭到居委会和街道办的阻碍。综上所述,政府既鼓励创新又强调控制的双重模糊角色在一定程度上 也会给社会企业社会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的影响。鉴于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6 政府逻辑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政府对合作项目的限制”和“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两种 途径来弱化社会企业社会公益逻辑的实现。


▋ 05  总结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


基于10家社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本文中 国对社会企业面临的多元制度逻辑冲突进行了归纳 与总结,提炼出的理论框架如图 1 所示。在组织层次,社会企业面临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共存带 来的 3 种冲突: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而 且社会企业发展阶段和制度逻辑融合模式对社会企 业如何经历资源冲突、绩效冲突和认同冲突有较大 的影响。在宏观层次,政府逻辑的影响表现为政府 作为资源提供方、服务购买方和投资者介入社会企 业的运营和发展。由于政府在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 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模糊角色”,即一方面通过提供资源和机会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放权后的失控,对社会企业行为有诸多的限制 和约束。政府的模糊角色导致政府逻辑的介入在提供给社会企业资源和合法性的同时,也会弱化社会企 业商业目标和社会公益目标的实现。


图1 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理论框架 


本文对深入理解社会企业混合组织的特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 的识别与管理是当前社会企业研究的热点,不少研究着重探索社会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什么管理策略和治 理机制才能缓解制度逻辑冲突。然而遗憾的是,鲜有研究系统地归纳和提炼社会企业到底面临哪些 冲突,以及哪些因素导致了社会企业经历冲突的差异性。本文弥补了先前研究的不足,不仅归纳出社 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类型,更是考察了社会企业发展阶段和多元制度逻辑融合模式对社会企 业经历冲突的影响,明确了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边界条件,为理解社会企业混合组织的本质提 供了实践经验。


其次,中国情境下政府逻辑对社会企业的介入有助于借助中国社会企业面临制度逻辑冲突的独特 性。以往研究往往立足于西方背景,分析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共存带来的制度逻辑冲突与张力。而事实上社会企业不仅融合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还可能受到其他制度逻辑的影响,而制度逻辑势 必增加社会企业多元制度逻辑管理的复杂性,让社会企业面临更多更独特的冲突。本文研究发现中国 情境下的社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依附式自主性”,即社会企业在独立运营商业和公益活动的 同时,也会在资源获取或合法性方面依赖各级政府。而政府既鼓励创新又控制风险的模糊角色会给社 会企业的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造成困扰。


5.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


识别和管理多元制度逻辑冲突是当前社会企业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虽然本文通过扎根研究探索和归纳了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面临的政府逻辑、商业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之 间的冲突与张力,但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


首先,为了尽可能涵盖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本文选择10家社会企业作为扎根研究样本,分析了社 会企业发展阶段与制度逻辑融合模式如何影响社会企业经历的冲突,但这10家社会企业毕竟处于不同 行业,商业模式有很大差异,而且社会企业来源也不相同(从商业企业转型而来 VS 从公益组织转型而 来),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社会企业经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制度逻辑冲突。因而,未来研究需要 进一步通过量化研究或者组态分析(QCA)等方法探索社会企业制度逻辑冲突的其他前置因素。


其次,虽然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多元制度逻辑的冲突,但却并不认为商业逻辑、社会公益逻辑和政 府逻辑之间就一直是对立冲突的。相反,部分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下,多元制度逻辑之间有可能是兼 容的,甚至是相互促进的。因而,本文认为社会企业商业逻辑、社会公益逻辑和政府逻辑之间关系是 动态变化的,管理策略和治理机制的变化可能会带来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增强或减弱。因此,强烈呼吁 未来研究可以从过程研究入手,探索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多元制度逻辑冲突变化的 前置因素和后续结果影响,为深入理解社会企业如何保持混合组织特性、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更多的经 验证据和理论框架。


本文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供稿/编辑:刘姿含


文章荐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阳创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