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资世家”的轮回

巨潮WAVE 2022-11-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巨潮商业评论 Author 杨旭然


文 | 杨旭然
来源 | 巨潮商业评论(ID:tide-biz)
1. 脱口秀演员House说自己是“投资世家”。如果是真的,那他父亲大概率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散户。考虑到他本人是1992年出生,他的父亲在他六岁那年辞去工作全职炒股,就是1998年。只要没有太大的意外,House的父亲很快就可以赶上1999年5月19日开启的“519行情”,从这一天算起一直到2001年6月份,两年时间上证指数翻倍上涨。这可能是除了2007年大牛市之外,中国散户心中最甜美的回忆。

2. 519行情所处的历史环境并不算友好。当时,中国正在经历一波经济降速和下岗潮——在1992年以来民营经济超高速发展的冲击下,各级国有企业陷入困难,到处都是大规模裁员甚至破产。对于当时大量国企职工来说,他们奉若信仰的铁饭碗忽然消失,而迎接他们的,只有各类零售、餐饮、服务业工作。但资本市场对当时的种种利空选择无视。

3.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外,当时的互联网经济也已经进入到萌芽状态,只是大多数人对此基本上毫无察觉。1998年6月,刘强东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京东公司;11月,马化腾创立了腾讯公司;1999年9月,马云带领18位创始人在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可以说,这些互联网经济的先驱是在中国经济的一片萧瑟中,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4. 当时的A股虽然还比较荒蛮,但整体上看仍是一个造富的市场。从1990年底开市到“519行情”结束之间这10年的时间里,上证指数的涨幅超过22倍;从1996年1月算起到1999年6月,上证指数的涨幅达到了130%。也就是说,1999年到2001年中的这一波指数翻倍行情,是建立在此前指数三年翻倍有余的行情基础之上的,是牛市之后的牛市。据此不难想象,House的父亲为何会在当时选择做一名职业股民。这样的行情如果在今天出现,不知道会让多少人为之疯狂,多少人会辞职炒股。

5. 而在历时两年的“519行情”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当时的科网股,这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新兴产业的集体狂热。亿安科技、海虹控股等股票拔地而起,股价涨幅八倍、十倍者不在少数,上市公司们忙于“触网”,想尽各种办法与互联网经济产生联系。并且,这轮泡沫与大洋彼岸的互联网泡沫(1999-2001年)在时间线上高度吻合。

6. 如今我们已经难以统计当时有多少下岗职工进入二级市场,但这个人群必然数量不少。站在1998年之前的环境里,资本市场本算不上是个人最理想的事业选择,因为过去多年更大的造富浪潮都发生在实业领域。当时选择“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不在少数,其中一些胆子大的,也可以拿出手里的“买断费”,去到二级市场里试试手气。这是一笔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十几二十万元的一次性收入,对于不少家庭来说也不算是个小数目。

7. 复盘这段历史不难发现,1999年左右中国二级市场面临的大环境,与如今的形势是何其的相似:经济降速等问题导致“就业摩擦”,不少人被迫离开工作岗位,当年是国企职工,而如今是互联网公司乃至于各行各业的年轻人;资本市场整体的表现虽然各异,但对于新兴产业的追捧却如出一辙:1999年是科网股,如今是新能源;当时有A股历史上最高的估值高峰之一,如今有新能源涨到数百倍、堪称疯狂的市盈率;当时有离开工作岗位的中年人持币入市,如今又有一批中年人和年轻人将资本市场看作“改命之地”,重金押注。

8.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却会以类似的节奏去押韵。“519行情”中的新兴产业科网股,和大洋彼岸的.com一起,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今却已经变成了政策重点“关照”的对象,市盈率低到了20倍、10倍甚至是个位数。但新的未来产业以更加火爆和狂热的方式被追捧,互联网换成了光伏,科技换成了电动车。人们的热情没变,但“人们”这个群体换了——之前是60后、70后们在营业部的大屏幕前雀跃,如今变成了他们的后代,在手机APP里买入卖出。

9. “投资世家”看起来是个笑话,但其实又是真真切切的现实。House的投资悲剧在于他明明是个90后,却买了传统的能源公司洲际油气而不是比亚迪或者赣锋锂业。有押韵的历史作为对照,他原本能够在新一轮的“科网股行情”里面发上一笔横财。可惜他没有。

添加好友juchao2021,邀您进入巨潮投资者交流社群。机构投资者请告知身份,进入独立的巨潮机构投资者社群。


本文系巨潮商业评论原创,申请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推 荐 阅 读


  

内容不错,点击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