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东莞有何规划?我局主要领导接受专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月5日,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会议审查。“十四五”期间东莞将怎么干?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庆松接受东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聚焦“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接“双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解读《规划纲要(草案)》。
东莞“十三五”规划
主要指标基本完成
记者:回顾“十三五”时期,东莞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目前已经接近万亿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请问东莞在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还有哪些亮点成效?
陈庆松:回顾过去五年,东莞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显著成绩,经济总量从2015年6665亿元提升至2020年9650.19亿元,年均增长6.5%,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5个镇街进入500亿元俱乐部,所有镇街经济总量均超100亿元。除了经济总量上迈上新台阶,我市经济发展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均有提升,在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中也是亮点纷呈。比如,散裂中子源建成开放,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大幅跃升至6381家,是2015年的6.47倍;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还有城市品质方面,五年新建污水管网超过1.2万公里,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根本性变化,城市品质内涵大幅提升。
此外,还有民生方面,五年市财政共投入2037亿元用于民生建设,支出占比超过七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533元,比2015年增加46.3%。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总的来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胜利,为“十四五”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湾区创新高地
记者:《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请问“十四五”期间东莞在营造最优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方面有何部署?
陈庆松:创新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中央建议精神,《规划纲要(草案)》紧紧把握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打造最优创新生态,培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动力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
一是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布局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推动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加快建设,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充分激发各层次人才干事创业动力,形成各路英才近悦远来、奋楫争先的生动局面。
构建多元支撑的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东莞被赋予“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的职责使命,《规划纲要(草案)》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有怎样的谋篇布局?在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方面有何安排?
陈庆松:制造业是东莞立市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我市具备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规划纲要(草案)》聚焦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提出实施“强、大、精、优”的产业体系发展工程,具体包括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做大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做精纺织服装鞋帽、食品粮油、现代家具、造纸及纸制品、玩具及文体用品、化工制品、包装印刷等传统产业;做优行业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新增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多元支撑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聚焦新动能新业态的培育,《规划纲要(草案)》将数字经济单独成章,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推进数字赋智赋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东莞。
▲松山湖科学城
为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重点打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纲要(草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约70平方公里,布局松山湖生物技术、东部智能制造、东莞新材料、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东莞水乡新能源、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银瓶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同时,通过加强政策研究,创新用地和招商制度,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建立多元化企业扶持体系,实行“七个一”项目包落地机制,打造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智慧的现代产业基地,引领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记者:东莞市委市政府将“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定位和价值追求方面,请问《规划纲要(草案)》在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方面有什么部署?
陈庆松:近年来,我们以城市品质提升引领经济社会综合转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凝聚起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十四五”时期,将在前几年的扎实基础上,以更强措施推动城市品质实现新的更大提升,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围绕这一任务部署,《规划纲要(草案)》在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四个章节进行深入的阐述。在具体举措方面,《规划纲要(草案)》提出:
第一要聚焦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经营城市”“沿轨道生长的城市”等理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轨道TOD和TID规划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第二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前瞻性布局新基础设施,持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城市能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三要聚焦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强化生态治理的价值反哺,以生态改善推动城市价值提升。第四要聚焦全域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以“匠心”精神和“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美誉度。
打造民生幸福美好城市
记者:民生问题是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东莞作为人口大市,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请问《规划纲要(草案)》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有何安排?
陈庆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东莞不仅要做好经济建设,更要在民生保障方面发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未来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东莞将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努力打造民生幸福美好城市。
围绕这一目标,《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向常住人口建立覆盖不同层次、精准供应、更高质量、更趋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设置了文化、教育、民生福祉等章节,具体部署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建设品质文化之都,以及促进就业、卫生健康、人口发展、社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等任务,明确具体任务举措以及相关领域的专项指标。
《规划纲要(草案)》把着力点放在群众关心的、期盼解决的民生具体问题上来,比如,在教育公办学位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新建、改(扩)建设公办中小学校204所,增加学位31.08万个;在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方面,提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大力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民生举措,共同营造“我与东莞共成长”的城市环境,建设昂扬向上的包容共享城市,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更有归属感、让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来源:i东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