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业”,摩根大通的“中国生意经”
“云开业”,摩根大通的“中国生意经”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在
新冠疫情下,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并未减速。近日,摩根大通中国等5家位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外资机构,以“云开业”的方式正式亮相。
五家外资机构同日在线开业
3月20日,上海迎来了五家外资金融机构的线上开业仪式。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摩根大通中国)
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大韩再保险上海)
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罗素投资上海)
景顺瑞和(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景顺瑞和上海)
绿光环球(上海)资产管理公司(绿光环球上海)
齐聚如此之多的外资机构,此次“云开业”引来业内关注。路透社3月20日报道称,全球金融巨头投资上海,未受疫情影响。这无疑释放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信心。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开业仪式致辞时表示,此次开业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再保险公司和资管机构,与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目标高度契合,将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力量。下一阶段,上海将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聚焦优势资源、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为在沪中外资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云开业”的创新形式再次向外界展示了上海持续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的决心,以及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信心。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郭利博(Filippo Gori)表示摩根大通之所以选择在上海设立合资控股券商,是因为上海在中国乃至全球来说都是最充满活力的城市,并且正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摩根大通中国的开业是摩根大通集团在华战略新的里程碑。未来,摩根大通将为中国以及国际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我们将继续对我们的各项业务领域进行全面投入,为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支持,同时借助我们的全球网络和资源,引领更多的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摩根大通入华历程
作为美国最大的综合性银行,摩根大通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21年。
近年来,摩根大通一直积极“入华”。除由摩根大通51%控股的摩根大通中国和100%控股的摩根大通银行(法人银行),还包括上投摩根和摩根大通期货两家合资公司。
截至目前,摩根大通中国主要高管已经全数就位,协会已经更新这家券商的基本信息。
摩根大通中国高管名单,券业行家整理
摩根大通中国目前已集齐四块牌照,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足见摩根大通对开拓中国市场的雄心。
事实上,摩根大通对中国资产也是青睐有加。
据香港联交所披露,最近两周时间里,摩根大通陆续增持多家中概H股。
3月5日,摩根大通增持腾讯417.89万股,总金额约为16.88亿港元;增持后持股数目约为4.79亿股,持股比例为5%。
3月4日,摩根大通增持中国平安约4508.68万股,涉资约39.52亿港元;所持持H股好仓比例由15.43%升至16.04%。
3月4日,摩根大通增持国药控股约939.53万股,涉资约2.13亿港元。增持后,摩根大通的最新持股数目为1.12亿股,持股比例由7.63%升至8.33%。
2月28日,摩根大通增持长城汽车约411.95万股,涉资约2321.36万港元。增持后,摩根大通的最新持股数目为1.86亿股,持股比例由5.86%升至6.00%。
2月28日,摩根大通增持中国铁塔约3379.63万股,总金额约为6383.79万港元,增持后持股数目约为23.43亿股,持股比例为5.02%。
除了对中国公司的股票看好,摩根大通同样对中国的债市充满信心。
摩根大通日前宣布,从2020年2月28日起,逐步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 Global Diversified Index),全部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当前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中国市场对外资机构投研能力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尽管疫情造成全球衰退风险攀升,但目前全球银行业杠杆相对可控、资本充足率也相对稳健,重现2008年式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暂时不大。”
梁治文同时表示,摩根大通着眼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当前中国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外资不断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未来,摩根大通也希望参与到中国不断发展的衍生品市场中来。
差异化竞争,发挥协同效应
早前,市场的关注点在于外资机构入华后或将遭遇激烈的同业竞争,以及“本土偏好”的挑战,但事实上,当前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外资的专业补充。
就四大牌照之一的证券投资咨询方面而言,此次疫情的全球冲击就已凸显了外资投研互补性的价值。摩根大通在医疗健康的研究和投行方面位居全球第一。
“我们将进一步拓展研究团队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梁治文称,希望帮助全球投资者更透彻地了解这些蓬勃发展的本地投资机会,更好地投资于中国市场。
就证券承销与保荐来看,摩根大通已连续11年蝉联全球投行之首,是债券和股票领域首屈一指的承销商。同时也在跨境并购、全球市场研究、分析和交易执行等领域领先。
然而,进入中国市场后,本地客户关系网较弱、难以适应本土券商激烈的价格竞争或对外资券商构成挑战,同时外资券商也不具备物理网点的优势。
不过,梁治文认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愈发强烈,外资券商有机会成为一站式金融服务提供者。“
去年,摩根大通是‘沪伦通’计划下首单GDR——华泰证券GDR发行的牵头主承销商。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加强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参与,为中国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并购咨询﹑融资﹑公司战略与上市等多个环节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这两块牌照则属于交易类牌照,也是外资券商的优势所在。但当前的问题在于,国内券商几乎“垄断”了个人投资者的经纪业务,且与买方机构的关系网络更为牢固。
梁治文认为,摩根大通中国未来经纪业务将以机构和企业为主,同时也会灵活利用好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在摩根大通集团首席执行官戴蒙(Jamie Dimon)看来,“固若金汤的堡垒式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战略要务,尤其是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因此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戴蒙都要求摩根大通能保持足够的资本、流动性、储备和整体实力,并适时进行投资或并购,继续扩大业务。
“例如在此次市场波动中,摩根大通作为主要做市商,事实上扮演了流动性提供方的角色。同时,部分长期投资的资管机构需要对冲风险时,券商则可为其设计VIX(波动率)之类的衍生品,部分转移风险。”梁治文称。
未来,为中国市场提供创新产品也将是外资的发力点。当然,这取决于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的节奏。目前,LPR(贷款报价利率)的IRS(利率互换)、期权业务已经启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已被批准参与国债期货市场。
梁治文表示,希望能够有机会把摩根大通在量化研究、算法研究、衍生品交易技术等方面的全球优势引入中国,为中国以及海外投资者布局中国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提供更有效的渠道和流动性。
此外,在全球市场,摩根大通以全能型银行(Universal Banking)的形式运作,协同效应则是关键。
麦肯锡此前的研究曾提及,摩根大通拉动企业和投资银行(CIB)、商业银行、消费者和社区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私人银行四大条线的协同效应。通过条线间的交叉销售、客户推荐等协同业务为摩根大通在2013年创造了价值180亿美元的协同效应,包括150亿美元的收入增长,以及3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
如何将这种协同能力在中国落地?
梁治文称,“我们的目标是‘完整’(complete)而非‘齐全’(comprehensive),对客户而言必须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完整落地。例如,在具备本地法人银行、控股券商以及合资资产管理和期货公司的情况下,摩根大通离岸的私人银行可以提供例如家族办公室、投融资等一系列业务。”
但是,外资机构在中国运营的法律主体的碎片化也是一个问题。例如摩根大通在华的银行、证券、资管、期货分开运行。梁治文表示,希望监管层可以允许外资机构用一个更为集团化的方式进行运营,实现高效的运营方式。
助力中国进一步金融开放
中国正加速金融开放,而外资机构在其中可扮演推动作用。梁治文认为,一方面,外资对于金融衍生品等更具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外资中介机构能起到推介的作用,将更多海外资金引入中国市场。
当前,A股市场的外资比例仅2%,债券市场为2.9%,外资银行的总资产比例则只占1.6%。而外资持有的中国人民币债券已经从2014年的1080亿美元增长两倍,达到2019年底的3250亿美元。
机构预计,目前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及摩根大通相关债券指数,将会给中国在今年带来每个月平均80亿美元的被动投资和资金流入,约占每个月债券投资总流入的83%。今年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资金流入预计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
梁治文称,海外投资者非常希望参与中国境内的国债期货,但目前仅限境内证券机构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此前,由于衍生品合约的限制,外资还无法有效进入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但近期境外机构已被允许可自主选择签署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中国证券期货市场(SAC)或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衍生品主协议,ISDA协议是外资通用的协议。
他建议,中国未来可以引入终止净额结算制度(Close-out Netting),这一制度在国际市场衍生品交易中至关重要。当一方出现违约甚至破产的极端情况时,非违约方通过终止净额结算制度,一方面可以提前轧差,释放授信额度,从而增加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提升资本运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迅速固化其风险敞口,避免风险的扩大及风险在市场的传递和转移,降低市场整体面临的风险暴露水平。
引入外资之后的机遇
今年4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一系列外资独资的券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开放项目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中国打造头部券商的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强。为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有关部门正在鼓励和引导券商充实资本、丰富服务功能、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技术和创新投入、完善国际化布局、加强合规风险管控;同时,积极支持各类国有资本通过认购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次级债等方式注资券商,推动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从海外财富管理看中国券商转型路
扫码学习
券业行家,服务券商二十年,携手业内顶尖精英,汇聚国内一流商务智慧,与您共同:
探讨财富管理行业格局变化
解析未来券商业务转型“新赛道”
探索打造差异化优势“新机遇”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上海证券报、摩根大通中国官网、证券业协会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券商出内鬼,“女贼”盗取客户1.1亿股份,被判终身禁入
券业行家
外资券商加速入华,你的个人竞争力够吗?
券业行家
“罗素”“橡树”先后落子,外资巨头加码中国
券业行家
第二家,摩根大通中国获准开业
券业行家
国外忙零佣,国内忙改名,券商经纪业务何去何从?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