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 为什么要做增强CT,附一专家这样说
CT
解密CT检查
看病要找医生,而一个病症要得到确诊,就需要“医生中的医生”,也就是放射科医生。
刘爱连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黑白影像中寻找蛛丝马迹,为医生确诊给出准确的答案,让患者得到及时并且精确地治疗。
从事放射工作30年以来,她见证着高端设备的更新换代,辐射程度的由高到低,以及影像技术在患者疾病诊断、检查、治疗等各环节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她也常常困惑于患者的质疑,比如“为什么要做增强CT,只做普通CT不行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刘爱连
增强CT
让许多不确定有了“答案”
曾经有位患者超声检查显示为胆囊息肉后,要求再进行CT检查来确认。医生表示想明确病灶,必须要做增强CT,但患者坚持做普通CT,最终的结果是,CT单子上显示“未见异常”,患者不满地问医生“为什么超声都显示出了胆囊息肉,而CT没有?”
实际上,普通CT只能排除肿瘤或结石等大的病灶。
刘爱连主任解释道,放射科医生看病看的是CT扫描呈现的图像密度差,有些病变尤其腹部病变由于与正常组织对比不明显,单纯平扫非常容易漏诊,往往需要造影增强。这是因为增强CT是经静脉给予碘对比剂后的进行扫描,高密度的碘对比剂随血液进入到组织内,使血管和有血供的组织密度增高,加大了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同时,增强CT通过血供特点能推断病变的性质。
除此之外,增强CT对肿瘤患者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对已经确诊的病变程度(范围)、肿瘤分期进行评估,尤其是肿瘤边界、邻近血管和器官的侵犯,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还能评估血管自身病变,包括肿瘤血管的评估,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总体来说,增强CT适合全身各部位疾病,对肝脏、胰腺及胆系病变的检出和诊断更具有优势。
既然如此,为何至今还有许多患者并不愿意接受呢?
”刘爱连主任表示,一方面,患者并不了解增强CT与普通CT的实质区别,另一方面,许多人担心因为打药出现碘过敏。
实际上,增强扫描会有对比剂过敏的风险,但发生率很低,有过敏史(药物、食物等)的患者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慎重选择CT造影增强扫描,可以选择MRI或超声等辅助检查替代,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甲亢疾患一般也不做增强CT。这些在患者进行检查前,医院都会有详细告知、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大医一院的东北三省首台、全国第3台Revolution CT
双能CT
让健康多一双“千里眼”
随着CT技术迅速发展, CT临床应用不断拓展,特别是双能CT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又一重大的CT技术革命。其独特的多参数成像模式与常规CT 诊断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常规CT只是显示单一的解剖结构的密度影像,而双能CT能谱成像能够进行能量分离,提供多参数综合分析平台,具有基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等多参数成像模式。
刘爱连主任介绍说,能谱CT能够去除金属伪影及硬化伪影,使体内有金属异物的病人也能做CT检查。比如关节置换、脊柱骨折及间盘突出等患者,治疗时体内会放入金属物,而金属物在CT图像下周围会出现片状影,也就是所说的“伪影”,使周围组织看不清,能谱CT就可以消掉一部分这种影响诊断的“影子。
另外,能谱CT能够提高小病灶检出、微细结构显示,极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比如恶性肿瘤常会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大多数转移病灶血供少,在片子上“亮度”不够,跟周围的正常组织分不清,能谱CT单能量图像便可以增加对比使“亮度”增加,因此更容易发现病灶。
同时,能谱CT能够对病灶内散在的特殊成分进行基物质分析,从而突出这种物质的显示,是诊断某一种病变的关键。如胆囊胆固醇结石,常规CT由于结石成分与胆汁密度接近而不能显示(阴性结石),但能谱CT的脂基成像能清晰地显示。
“临床上,我们常会遇到心功能不好、静脉细、状态不佳等难以承受常规对比剂注射的患者,如果适当减少对比剂使用量,就会使血管亮度不够,远端分支的纤细血管显示不清。”刘爱连主任介绍说,能谱CT通过一定的后处理,可以增加血管的对比度(亮度),确保低对比剂剂量的前提下,能同样清晰地显示小血管,使病人减少对比剂损害的风险。同时,能谱CT可大大降低辐射剂量,更适用于体检人群。
2011年大医一院引进GE的HD750能谱CT,2015年引进GE的 Revolution 能谱CT。然而,高端先进的设备想要发挥最大的临床价值,永远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和使用。
在刘爱连主任带领下,大医一院放射科积极开展相应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填补多项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出版了全球首部《能谱CT临床应用图谱》,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辽宁医学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能谱CT相关论文60余篇。
目前,大医一院完成能谱CT临床扫描高达8万余例,在能谱CT临床应用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行列,是美国GE公司全球三大能谱CT临床研发基地之一。
稿件来源 | 大连日报 杜迈
编辑 | 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内容
欢迎关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大医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