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水者溺亡,法院判公安局违法!理由是民警未携带专业救援工具…

法者心声 2022-12-05


12月4日,一段“女孩在多名警察注视下溺亡”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                         

事情发生在安徽望江。网传现场视频显示,女孩开始站在离岸边一米多的河中,水差不多没过她的膝盖,几名警察到场处置。两名警察站在岸边,疑似劝解女孩上岸,孰料女孩转身一跃,全身没入水中,围观群众一片惊呼声,有人大呼“快点,快点(救人)”。

                                                                                  

随后的视频片段显示,几名民警相互搀扶尝试下水救人,为首的民警进入到水没到腰处决定返回。一名光头男子跳入水中尝试施救,但女孩身影肉眼已不可见;该光头男子返回靠近岸边的位置,另一名男子则在旁人扔了绳子后跳入水中。



另一段视频显示,疑似溺水女孩躺在岸边,一名医生和护士正在抢救。

                                                                                  

当地民众质疑警方施救处置过程


4日晚间,记者从当地一知情人士处获悉,跳水女孩今年17岁,在望江高中读高二。该名人士称:
                                                                                  


“当地民众对警方的施救处置过程提出质疑。视频大家都看了,女孩跳入水中后,警方却没有第一时间下水救援,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记者就此致电望江高中校长吴长楼,其称不便回应,请找相关部门。记者致电望江县公安局政委郑东华,电话提示为关机状态。记者此后致电望江县政法委书记董开宝,其短信回复称正在开会。



警方通报涉事民警辅警停职接受调查


4日23时,@安庆望江公安在线 通报称:


  • 2020年12月4日13时许,望江县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报警:望江县城吉水桥边有一女子欲投河自尽。接警后,处警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处置。在民警安抚劝导过程中,女子突然扑入深水区。处警民警展开施救,后将该女子打捞上岸,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死者自杀原因正在调查,相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公安机关对该女子不幸离世深感痛惜。


  • 通报称,针对网友反映的民警、辅警在施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成立调查组,对涉事民警、辅警作出停职接受调查决定,对该事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网友评论


很多网友质疑民警失职,态度消极,救援不力。



也有网友表示,警察明显不会游泳,发生这种事,警察也很无奈。



还有网友则认为,此事的重点在于警方调度的不合理不专业,接警后没有准备相应的救援预案,现场民警也未携带游泳圈、绳索等救援设备。



荔枝新闻:对此,京师律师事务所范辰律师称,警方提前接到报警有人跳河,应该提前做好救人预案,派懂水性的民警前往。民警看着女孩溺亡未能及时施救,涉嫌玩忽职守。同时,作为警察在法律上有救助义务。

微博知名法律博主@蔡雅奇刑法 评论认为:安徽望江涉事民警辅警遭停职调查。此案的民警和辅警是否具有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关键点有二:1、是否具有救助能力(救助可能性),并非每一个警察都会游泳。2、女中学生的死亡与民警辅警的不救助行为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即是否具有结果回避可能性。

@丁金坤律师 微博评论认为:不是玩忽职守,而是未尽职履行法定义务。玩忽职守是主观上严重不负责任,而这个是救援未带施救设备,以及决策失误,是专业化与职业化不够,也要承担未尽职的法律责任。

安庆市望江警方救援不力,根本原因还是专业化不够。明知现场在水中,须携带水中救援设备,否则就好像开着没有水的消防车去现场。其次,决策失误。女子在浅水中,即可果断施救,等到深水区则迟了。所以教训深刻,而且要承担未完备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责任。

@蒲峪律师 微博评论认为:关于今次安徽警察施救欲溺水自杀者未成功事件发表个人观点:谈不上玩忽职守。是否涉嫌玩忽职守首先看我国的警察有哪些职权,《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至第十九天规定了警察的职权,救人于危难显然并非上述条文规定的职权。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警察的义务: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本次警察的问题在于施救措施严重不当,无论是警察会不会游泳,都应该使用更为恰当的工具施救,而不是站在岸边又不敢下水,贻误战机。总之,本次警察违反的可能是义务,而不是职权。

@像一只獬豸的检察员外郎 微博评论认为:就案论案,警察当然有作为的义务,我认为不管警察会不会游泳,警察劝说了也下水了就已经尽到了警察的职责义务,视频中二名警察是下水了的,意识到可能危及自己生命的风险没有继续向前,不能强人所难履行职责到以死履行的程度,明知有危及自己生命的危险还赴死履行那是英雄自己的高尚人格选择,而不是警察职责的要求。
@江本伟vs律师 微博评论指出:看了视频,警察的施救及时性的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是普通人,我们无话可说。但在现场的是警察,根据《警察法》的规定,警察有义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背负这种义务或职责的人违背这个规定就是不作为或玩忽职守。
有人说警察的命也是命,这一点母庸置疑。但是法律之所以规定某些职业有在危险面前身先士卒的义务,不是随便乱写的。比如战士在战场上不能临阵退缩,比如船长有义务最后一个离开出事的船舶,比如医生有义务救死扶伤。同样,警察有义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时,警察有义务及时施救。
视频里的警察看上去的确有施救的举动,但该施救举动是否算得上及时值得商榷。面对突发紧急情况,警察不光要有施救的举动,还要根据情况判断及时施救。这里的及时应当符合一般人的普遍认知标准,即绝大部分人看了都觉得警察当时的施救举动是及时合理的。
有人说警察要在确保自己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才去施救,那么请问战士是否可以在确保自己生命安全时再去冲锋陷阵?消防员是否可以在确保自己安全时再去救火?船长是否可以为了确保自己安全而第一个离开出事的船舶?
显然不可以,因为如果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才去履行某些法定职责,那么这些法定职责也就不复存在。在这种特殊岗位上的人员如果有这种心理,可以早点退出这个职务,找个相对安全的工作。因为某些社会公共职务本身就是危险的,如警察、消防员、战士等这些危险是这些社会公共职务本身固有的不可回避的。因此法律要求从事这些公共职务的人在危险面前要冲在群众前面,要身先士卒,去积极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是在确保自己安全后才去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否则这些职务就不叫公共职务,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说某些职务应当身先士卒,是相对的,即危险面前他们相较于普通人有及时施救的义务,但同时应确保自身相对的安全,我们不能强制警察或消防员在明知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去送死,但他们也不能贪生怕死,这是他们的职务本身对他们的要求。

微博知名法律博主@王月池 评论认为:一、要不要警察招新后,对警察的技能做必要的培训,比如水上救生,基本的医学急救措施等等。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惨剧发生。

二、如果不必须有这些技能,那么警察可以不会游泳和救生,但是如果接到跳河的报警,可以带上救生的设备,比如绳索,救生圈,充气船。这样惨剧也不会发生。一看便知,公安部门对这两位出警人员没有做过类似的培训。

北京市曾有人报警,说有个精神病人拿刀在闹事。两位警察赶到现场,面对面只隔一米,劝精神病人放下手中的刀。谁知这位精神病人突然拿刀砍向两位民警,两人均受伤。

这件事情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出警人员没有对应急事件的处理经验。接到精神病人拿刀的报警,警察需要带着防护措施,盾牌,警棍,头盔,而不是用血肉之躯跟持刀者面对面的劝说。这些基本的应急技能公安系统应该经过严格培训。

我的建议希望引起公安部门的关注,科学的管理公安队伍,打击犯罪,服务于人民。否则不是警察受伤,就是百姓身亡。
延伸阅读:

落水者溺亡,出警民警未携带专业救援工具,法院判公安局违法




陈某奎与某县公安局不履行

法定职责二审行政判决书

日期:2015-11-27

法院: 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号:(2015)德中行终字第9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陈某奎。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某县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王某超,局长。
 
委托代理人张某波,某县公安局民警。
 
上诉人陈某奎因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一案,不服某县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临行初字第7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上诉人陈某奎及其委托代理人,被上诉人某县公安局的委托代理人张某波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2014年10月31日16时50分左右,原告之子陈某某在某县德平镇富丽花园小区人工湖不幸落水,现场人打110报警,某县公安局德平派出所派员出警,到达现场后,落水人已沉入水底,派出所民警组织人员进行打捞,并弄来梯子、绳子,于某某到了南面盖楼的地方拿来杆子,民警将梯子顺到水下后想下水,这时群众郭某某说他会水,并下到水中,用杆子将陈某某挑起,将绳索捆到他的腰部,民警及群众把陈某某打捞上岸。
 
原审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  的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因此某县公安局负有救助陈某某的法定职责。
 
本案中,根据某县公安局提交的证据证明,陈某某落水后,被告辖区德平派出所民警虽没有携带专业救援工具,也未下水救助,但在现场积极组织人员找来梯子、绳子等工具,并和群众一起将陈某某打捞上岸,经120医务人员确认陈某某死亡,该系列行为说明被告已经履行了救助陈某某的法定职责。
 
原告主张被告未对在水面挣扎的陈某某实施救助致其溺水死亡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故原告要求确认被告未对陈某某溺水实施救助的行为违法的主张,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  第(一)项  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陈某奎的诉讼请求。
 
陈某奎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上诉请求为:1.撤销某县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临行初字第7号行政判决书,改判被上诉人没有履行对陈某某溺水实施救助的法定职责违法;2.本案一二审费用全部由被上诉人承担。
 
其上诉理由为:
 
(一)一审法院认定被上诉人已经履行了救助陈某某的法定责任属认定事实错误,被上诉人没有履行对陈某某溺水实施救助的法定职责,构成行政不作为。
 
1.被上诉人接警后,未携带任何救生器械到达现场,派去的民警也不会游泳,不符合公安部《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二十三条、公安部《县市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工作规范》第42条及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规范》第37条的规定。
 
2.被上诉人对于如何施救落水人员没有任何预案,无法开展有效施救。
 
《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十六条规定:“对接报的符合本规则第十四条规定范围中的重大案(事)件,应当根据警情的性质、事态规模、紧急程度,及时报告分管负责人,并按照工作预案和分管负责人的指示,迅速派警处置”。
 
被上诉人接警当时(而不是事后),无法确定陈某某落水是否属于本规则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因此应该作为第14条规定的情形,按照预案处警。
 
《山东省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规范》第4条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39条  均要求被上诉人制作工作预案,但被上诉人对施救落水人员没有任何预案。
 
3.处警民警不会游泳不是被上诉人免责的法定理由。
 
负有救助职责的是被上诉人,而不是被上诉人的民警。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民警都会游泳,但是被上诉人派出去的民警应该有会游泳的民警(专职民警),否则被上诉人的职责就成了空中楼阁。
 
另外,处警民警不会游泳也不是自己可以免责的理由,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
 
4.一审法院对于案件关键事实并未查清。
 
被上诉人提交的证据无法证明其出警时间及到达事发地点的时间。
 
被上诉人接警后,处警民警在多长时间内到达现场的无法确定。
 
到达落水地点的时间与陈某某是否会溺亡有密切关系。
 
在溺水事故中,民警到达的时间越早,陈某某获救的希望就越大。
 
(二)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已经履行了救助陈某某的法定责任证据不足。
 
本案中被上诉人提交的视频资料无法证明出警民警已经对陈某某实施救援。
 
首先,视频资料不连续,无法排除被上诉人对视频进行剪辑、编辑的可能性。
 
其次,视频资料中没有民警救援陈某某的内容及过程,无法证实出警民警已经对陈某某实施了救援。
 
被上诉人提供的照片表明,被上诉人到达现场后没有立即下水救助,而是无助地观望,在他人找来救生设备后,他人从水中找到陈某某拉出水面时,与众人一同把陈某某拉上岸边,这种行为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救助(作为义务)。
 
被上诉人提交的于某某等人的询问笔录也只能证明民警参与了救援,并无法证明民警出于警察这一职责履行了法律上所期待的义务。
 
综上,被上诉人对陈某某溺水施救的行为并未尽到其法定职责,其未对陈某某进行救助的行为违法。
 
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请二审法院查明事实,依法改判。
被上诉人某县公安局答辩称:
 
(一)我局已经履行救助陈某某的法定职责事实清楚。
 
2014年10月31日下午,在某县德平镇平昌公园,陈某某与弭某因感情纠纷闹分手,陈某某为使弭某回心转意,向其表达诚意,将手机、钱包交给同学赵某某后走到湖边,翻过湖边的栅栏自行跳入湖中,随后弭某拨打110报警。
 
接警后德平派出所民警王某某、许某某带领协警葛某某等五人立即赶到现场。
 
民警根据报警人弭某的陈述在其所指的水面处未发现落水人员痕迹,随后立即组织人员寻找工具进行营救,同时要求弭某协助拨打120急救电话。
 
民警与周围群众找来方木竿、梯子、绳子等工具,出警民警虽都不会游泳,但为及时救人,民警王某某将绳索绑在身上,欲下水救人,群众郭某某表示会游泳,自愿下水打捞,民警和群众将梯子顺到水里,郭某某顺着梯子潜到水底,发现溺水人后,郭某某用竿子将其打捞出水面,民警及现场群众一起用绳索将溺水人打捞上岸。
 
120急救人员立即对陈某某进行抢救,经全力抢救后医生宣布陈某某溺水身亡。
 
(二)被上诉人履行职责的证据确凿充分。
 
上诉人提出出警视频资料不连续,造成不连续的原因是在民警和群众下水搜救陈某某过程中,负责摄像民警也参与搜救,无暇继续摄像,将陈某某营救上岸以后由120工作人员继续抢救,才重新对营救情况进行录音录像。
 
出警视频资料的不连续,恰恰反映出现场民警全力营救陈某某的态度。
 
另有在场人员赵某某、弭某、靳某某、郭某甲、朱某某、于某某、郭某某、郭某乙的询问笔录,现场照片,证人询问录像、当晚与陈某某家属谈话录像、陈某某、弭某、赵某某手机短信聊天记录等证据,足以证明陈某某溺水后公安机关积极履行职责。
 
(三)上诉人的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  规定了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处于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但对于何种危难情形下,应当在何时间内、应采用何种救助方式施救并未作明确的规定。
 
我局在接到陈某某溺水的报警后,积极实施了救助行为,不存在拒绝履行、拖延履行、不予答复的情形。
 
110报警台和处警民警立即实施了救助行为,不存在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
 
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不应得到支持,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
 
案经本院审理查明:2014年10月31日16时50分左右,上诉人陈某奎之子陈某某在某县德平镇富丽花园小区人工湖不幸落水,现场人打110报警称有人落水,并告知落水地点。
 
110接警后,指派某县公安局德平派出所处警,处警民警及时赶赴现场,但未携带救生圈、绳索等救援器材。
 
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与现场群众共同积极寻找救援工具并组织现场群众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
 
处警民警与现场群众共同将陈某某打捞上岸,120医务人员抢救之后宣布陈某某溺水死亡。
 
本院认为:
 
公安部《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处警民警应当按规定着装,警容严整,携带必要的警械、通讯工具等处警装备;专职处警民警应当掌握基本的救人、救灾及医疗救护技能。
 
《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五十二条规定:110处警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备交通、通讯工具、枪支、警械、防弹背心及绳索、急救包等警用装备和救援器材。
 
被上诉人某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时,报警人已明确警情是有人落水,虽然被上诉人接到报警后及时派员处警,但处警人员并未按照规定配备任何救助落水人员的救援器材,而是到达现场后,和现场群众共同寻找救援工具、组织现场群众对落水人陈某某施救。
 
因此,被上诉人未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实施救助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该行为构成未善尽法定职责。
 
原审判决认定合法属于适用法律错误,但从双方提交的证据来看,本案上诉人之子溺水死亡的后果与被上诉人未能善尽法定义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第一款  第(二)项  、第七十四条  第二款  第(三)项  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某县人民法院(2015)临行初字第7号行政判决;
 
二、确认被上诉人某县公安局未善尽法定救助职责的行为违法。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上诉人某县公安局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马新光

代理审判员  卜菲菲

代理审判员  刘白鸽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书 记 员  李 倩

来源:潇湘晨报、刑事视野、裁判文书网等

推荐阅读1:副局长与老同学嫖娼疑染艾滋恐惧绝望,愤恨杀死老同学|中国大案纪实

推荐阅读2:“小霸王”被申请破产,网友“回忆杀”刷屏

推荐阅读3:“以上笔录和我说的不一样”真的来了:法院不予采纳
推荐阅读4:受害者达十万余人!全国最大网络“裸聊”敲诈勒索案告破
推荐阅读5:26岁美女网红穿内衣与歹徒开枪互射!
推荐阅读6:最高法评“冰上遛狗溺亡案”:成年人自甘风险理当自负其责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有时您可能长时间没有看到我们的推送,所以没能在您的微信里显示。如果喜欢本号或本文章,请将“法者心声”加“星标,或点右下方的在看,这样本号推送的文章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谢谢您的厚爱。

长按下方二维码,欢迎关注“法者心声”

觉得不错,下方 分享 点赞 在看 三连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