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要描述,不要讲述:将描写融入人物行动的实用小技巧 | 编辑聊写作
编辑孙薇:《灵魂打捞》继承了作者的知名/获奖系列“绪雅宇宙”背景,不过由于独立成篇,阅读时无需了解整体的背景。很多作者都有类似的习惯——由一个背景设定中发散出不同的故事,或者各个作品之间的人物相互关联。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不但读者在阅读时会有见到“熟人”的欣喜感,在同样的世界观设定下,不同人物乃至不同物种演绎出的反应,也会让这个系列丰富起来。而且显然,对于新手而言,写短篇和中篇显然也要更容易上手些。 很多科幻小说(尤其是太空歌剧类型)都在讲述情节的同时,创造了美妙的未来主义场景,例如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许多作品:《天气》《火星长城》等等。他们所设定的场景让人觉得能置身其中,有着熟悉的地方,却又颇有新奇之处。从文中透露出的片鳞只甲,我们能猜测到,故事中的人物在情节之外有自己另外的生活。这样的小说即便是短篇,也能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短篇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单凭一个点或一个人物,就能讲述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冲击力的故事。 回到《灵魂打捞》:波达的亚裔身份让她对文化融合背景更加信手拈来,她也常常在自己的小说中以亚洲为背景设定。“绪雅”系列是以越南和中国文化为主导的太空歌剧,包括多个短篇和中篇。西方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读者,以往更偏爱阅读英语小说(根据统计,他们几乎不阅读其他语种的小说)。这意味着西方文明下的故事都比较类似,包括人物心态、叙述结构和主题等。于是在西方近年的获奖短篇中,关注少数族群和群体的呼声愈发高涨,让差异化成为了新的潮流。 中国或华裔作者也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可以很容易将自己的文化背景融入到科幻小说中,形成全新的流派(例如“丝绸朋克”)。我们背景下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浪漫,传统文化中有颇多的点可以采用,陈楸帆就曾以神龛为介,在故事中描述了父子亲情与代沟。苏民的《替囊》也同样借鉴了时代背景。这样的做法很聪明,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也能有效地通过读者自行脑补,节省不必要的描述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