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写作

怎样找到自己的“叙事声音” | 编辑聊写作

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3-07-08
🛸在「编辑聊写作」专栏,未来局编辑将点评每周小说,分享创作技巧,谈谈小说背后的故事。本期由编辑水母与作者谈谈本周的小说《社戏·罅隙》。
社戏·罅隙作者 | 布布雷
 对话作者    
水母:你好,布布雷。能谈谈你的创作经历吗?在你的创作过程中,是否有人或事对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布雷:我经常搞不清楚自己为何执着于创作,因为我并不擅长。为此我蹉跎了很多时光,同时也找了很多理由来论证“正当性”。算了,写就是了。创作中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是旅行。旅行与创作的共通之处,在于可以逃离自己所处的现实。(啊不是,别走,旅行是为了亲近自然……) 水母:你是从哪里获得灵感来写《社戏·罅隙》这篇小说的?或者说曾经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忽然触动了你?布布雷:最初的起点:技术发达的文明驯养技术落后的文明,后者为了生存,被剥夺了个体性的完整,服从还是反抗?矛盾冲突落在父女的恩怨上,也就是市长和帕米拉。设定很俗套,吸引我走进故事的是帕米拉对父亲从期待到失望,由此产生的激烈情绪。(是什么唤起了我的创作本能?要么是“弑父情结”,要么是“恋母情结”。)水母:能否具体谈谈,你最初是如何设计情节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与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布布雷:最初的故事是文明之间的剥削、父女之间的恩怨,重心放在被剥削情感的人,更严酷一点。这次科幻春晚的主题是“陪伴”,扩展到“爱”,创作空间就很大了。当我确定主题后,把“社戏”的概念加了进来,故事重心放在了观看者的一边——获得了情感养料的人和他们日常生活。水母:“社戏”这个意象令人印象深刻,能否谈谈出于什么考虑来设计?最初是如何选择这些意象,后面又是如何加工完善的?布布雷:我不是靠想象力写作的创作者,比较依赖现实体验。今年元旦去了绍兴,在柯岩看到了水面上的戏台,台下横着两排乌篷船,船头朝着戏台的倒影。以前没见过,很新奇。戏台这个意象可以连接“观看者”与“被观看者”,可以提供画面、传递信息,所以当我在小说中需要连接两个世界时,就想到了旅行中那个画面,然后配合世界观对戏台进行了一些看似“高科技”的改造。水母:角色“我”和萝尔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布布雷:“我”——也就是杨安,小时候获得过萝尔的情感,她小时候想收留的猫是闯入元宇宙的帕米拉。水母:全文大部分都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但是第六小节直接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后面的第八、第九小节也是如此,给人的感觉就有些突兀,这是否有意设计?衔接上是不是有些不自然?布布雷:坦白说,不是有意设计,而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我写小说经常遇到这个问题,特定视角是为了引导读者代入,也方便建立故事线索,但后面为了把故事交待完整,限制视角就不够用了。《社戏·罅隙》问题出在人物上,故事里的“我”,全程更多是观察者、经历者,作为调查者、行动者的情况较少。一旦故事不是紧密地围绕着主角的欲望和行动进行,就会造成重要场景中主角“不在场”的情况。主角杨安行动力不足,一方面是性格,对她的塑造就是一个在缺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女孩,心理上敏感多思,行动上随遇而安。另一方面是背景设定的冲突点不够,两个世界没有正面交锋,没有给主角以具体的目标和动机,引导杨安行动的更多是自身的价值观,追求平等的观念。写作中的问题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段重要的情节缺少合适的讲述视角,修正这个问题,实际要解决的难题有很多。如果我继续补充世界观和情节,找到反派“幽灵”背后的整个系统,就能给主角设置更多具体的障碍,促进她的行动;还可以强化两个世界之间为了“情感”资源而进行的对抗,变成一个强情节的故事。但这样一来,会不会稀释主题表达?毕竟小说里关于“陪伴”和“爱”的主题,大多是用生活细节渲染起来的,能否在激烈的强情节中实现更多情感冲突呢?可以做一些尝试,基于现有的群像基础展开更多人物关系。比如杨安为了保护家人,要做出艰难的选择,价值观受到反派的挑战。我能确定的是,这个故事再写下去,重心就不在“社戏”上了。《社戏·罅隙》有发散的空间,很多地方未完成,就像三部曲电影的第一部,只讲了一个序章,主角走出了反抗的一小步,反派即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说是需要铺垫,更多是在耍赖。)水母:在写作过程中,哪些情节的创作让你感到特别困难?如何克服的?能否谈谈这方面的修改过程。布布雷:我遇到的创作困难并没有成功克服,只是稍微修饰遮掩了一下。有一年我在苏州狮子林游玩的时候,听到一位博学的游客讲,回廊的拐角为何做成一个扇亭,是为了解决建筑死角的美观性问题。我在苏州园林里七弯八绕,常常看见墙角点缀三两竹石,可能也是为了遮掩死角,增加一点美观。叶圣陶先生怎么讲苏州园林的?“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我写小说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困难,也只好投机做一些修饰、点缀的工作。比如前面提到的,视角的跳跃会削弱故事的连贯性,我需要尽量减少视角的切换,调配信息揭示的优先级,延续故事的悬念。在修改的时候放空自己,假装自己从来没有读过,体会读者接收了哪些信息,对后续发展有什么期待。还有一个困难就是主角的行动力弱。杨安搞清楚真相用了很多篇幅,行动却只有最终的一下:帮助萝尔拿到飞船密钥。启动飞船需要地球人保管的密钥,说得通,但不是必然的行动。为了让主角有点儿事干,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找了这样一个“麦格芬”(这个工具真的很好用!)。最后让我不知所措的是情节缺少波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水母:现阶段有新的创作吗?可以向我们稍微透露正在写的题材吗?在今后的写作历程上,打算如何做呢?布布雷:还在写科幻,今后也是。希望自己能更勤奋一些吧。水母:给“不存在科幻”的读者朋友们,推荐你最近看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吧。谢谢你。布布雷:最近打算看的电影是《下一个素熙》。
🚀下面是针对作者布布雷表达的一些疑惑,简单聊聊涉及的几个要点。
编辑水母:什么是叙事声音?对于一篇小说而言,它是文字风格与叙述者人格特质的混合体。文字风格包括作者偏好使用的词语,语言的节奏、韵律。作者如果希望自己的风格有辨识度,他就需要考虑:用长句还是短句,句式、断句是否有新意,意象是否合适/精准/出彩,修辞是否合适/精准/出彩。 叙述者的人格特质就是作者本人和小说主要人物在性格上的合唱共鸣。小说的主要人物在舞台中央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作者藏在不起眼的角落,时不时进行和声。有些时候,作者自己来到台前,甚至一度遮蔽了主要人物,发出响亮的声音。不过,某些情况下,这种举动是成功的,但经常会失败。倘若落幕时由作者出面收尾,那么文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之前,就已经失去生命,变成石雕像沦为背景了吧。 《社戏·罅隙》作为一篇参赛小说,故事叙述很细腻,作者布布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场景和人物,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氛围和情感。开头以社戏为背景,展开了大家庭中多个成员一起观看社戏的情节,家人间的情感交流非常流畅生动。通过访谈,我们得以了解作者写这篇时的创作背景,她旅行时的见闻就是小说灵感的最初起点。 初学者在选择写作素材时,往往会忽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心里可能觉得这些不值一写。但实际上,这跟你的叙事声音有关。以这周的另一篇小说《竹歌》为例,作者洪炑就是从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中挖掘素材。这种方法最容易让作者将目光投向内心,倾听自己的声音,对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更加了解。我们经历了多年的学校教育,有可能在中规中矩的作文训练中遗忘了自己的语言特点和个性。这就需要我们多回忆回忆,自己早年是怎么说话的,自己的家人又是怎么表达的。《社戏·罅隙》的开头正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故事只能写身边发生的事,前面强调的是叙事声音。对于科幻类型来说,我们想写宇宙深处还是未来灾变,都没有问题。《社戏·罅隙》后面就去讲宇宙中的事情了嘛。不过,这就需要想象力和必要的研究来支撑补足,从这方面来看,《社戏·罅隙》的后面部分不如前面的部分扎实。 估计是因为比赛的时间限制,作者做的准备还不够充分,《社戏·罅隙》有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首先是主人公的视角问题,小说到了后面有些搞不清楚,主人公的视角究竟是什么,而且还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对于读者来说确实显得更真实自然,随时能听到角色的内心声音。但对于作者来说,如果缺乏足够的技巧,使用第一人称就像举着自拍杆进行自拍,距离有些太近,想要将角色放置在更大的背景中时,容易失焦扭曲。作者也不容易控制好信息量,要是第一人称叙述者释放了太多信息,看上去就是一个自恋的人在喋喋不休。有过失败经验的作者会进行反方向尝试,但往往控制得太过,角色过于内省缺乏行动力。有不少新人作者,还会下意识地将文中的“我”当成自己替身,舍不得设计性格缺点,不好意思让行为动机太张扬,于是文中的主人公,越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公公。何止是性格成熟,简直“熟”过头了。实际上,第一人称叙事并不是作者想的那么简单、直接,至少要懂得用第一人称进行不可靠叙述,才有可能真正驾驭住。在这之前,不如改换用第三人称。表面上看,选择用第三人称会丧失掉第一人称的临场感。《社戏·罅隙》开头的第一人称叙事,给人的感觉是一连串生动的回忆纷至沓来,改换成第三人称就拉开了距离,显得有点儿严肃了。但是后面部分的背景设定展开太大,情节设计变得复杂,人物变得更多了,时间线拉得很长,叙述节奏都跟前面不一样。如果始终用第一人称来叙述,那么全文的整体格局需要仔细布置,就需要花上一些时间精力来设计。要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那么小说修改起来相对轻松些,当然,小说开头也会失色不少。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短篇的创作手法和中篇、长篇是有区别的。短篇大师博尔赫斯曾经说过:“一般来说,我认为短篇小说中最重要的是情节或者是场景,而长篇小说中,人物是最重要的……在写长篇小说时,你应该对所有的人物了如指掌,情节则退居其后。而在短篇小说中,场景才是最重要的。”《社戏·罅隙》开头有个非常漂亮的场景,如果后面的场景能保持一致,相信会有更大的提升。要想把握这个平衡,也许削减一部分人物和情节,调整设定,会更容易加以控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