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科创区发展的十个动向
关键词:
科技创新 | 科技人才 | 科技园区
创新规律 | 人才竞争
自从20多年前开始考察世界城市,城市中的科技园区就一直是我考察的重点区域之一,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中关村西区刚刚开始建设,不但规划理念是新的,而且土地的招投标方式也是新的,如何去做一份有说服力的投标文件,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 中关村创业大街
于是我们华高莱斯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公司,就接到了一个大项目——足足有几十万元的顾问费!虽然这个数字比我们现在的收费至少少了一个零,但是对那时的我们来说,还是很令人激动的。
从标书写作到上阵讲标,都由我一人完成。最后不但帮业主顺利地投中了二区8号地,而且当时的评委会一致认定,我们这份投标书是所有标书中做得最好的!▼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从那时开始,我和我的小公司在中关村和海淀区开始有了点小名气,从中关村软件园到总部基地,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科技园区的策划。
当然,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每次出国都要去考察世界各地的科技园区,并探访其中的企业,还购买了大量的有关科技园区的书籍,这些都成为每次考察的必修课。久而久之,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些园区和园区里的人。这些人,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特点,那大概就是一个——对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迷之热爱和迷之自信!▼ 总部基地
记得在法国的里昂,考察其生命科技园区时(这是法国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生命科技园),我们在一栋建筑上看到了一行大大的字,翻译过来就是:「决定你的一生的,不是教育,也不是努力,而是proentéroembryon。」
▼ 里昂生命科技园
最后那个法语单词,所有同事都不认识,于是我就对负责翻译的同事说:「看看你这北大学法语的,怎么连这个词都不认识!」
同事非常惶恐,也非常急切地用手机搜了搜,说道:「李总,您真的不能怪我,因为这个法语单词太专业了,它的意思是‘原肠胚’,啥叫‘原肠胚’啊?」这下我明白了,虽然我不懂法文,但对原肠胚我倒可以给他们大讲一番,同时,对这些搞遗传工程的人的自信力,也大大赞赏了一番,最后还一脸严肃地对当时的三只「单身狗」正色地说道:「听明白了吗?为了你们今后孩子的一生,一定要选好自己基因合资的对象!」▼ 里昂科技园
是的,城市科创区是科学的,也是有趣的,是创新的,也是充满活力的,但同时大多有那么一丢丢的反叛,一点点的特立独行——
其实用这些一般意义上的形容词,是表述不了城市科创区的真正气质的,下面,就让我结合这些年来所考察过的上百个科创区的实际经验,总结一下当今世界城市科创区发展的十个动向。01
动向一——年轻化
MEASURE THE WORLD
这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在过去的20年里,行走于世界各个科创区中,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科创园区里的人越来越年轻——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爷爷」越来越少,而那些看似不靠谱的人却越来越多,甚至时常可以看到抱着一叠技术资料同时又玩着滑板的人,真让人感到科技界居然和武术界有一个相同的行规——「拳怕少壮」。▼ 谷歌园区办公的年轻人群
▼ Meta总部的在交流的年轻人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AI领域著名的「独角兽」,旷视科技马上就要在香港上市了,其创始人印奇也只有31岁,他和另外两个创业小伙伴都是著名清华「姚班」的毕业生,从他们身上,你真的能感到中国科技及世界科技那种生机勃勃的未来!
02
动向二——国际化
MEASURE THE WORLD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园区里的肤色越来越混合,语言也越来越多元。
对于这一点,我不太想抽象地讲什么「多元产生活力」之类的话,我只想回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小事。▼ 英国媒体城多元化元素构成的国际化形象
在我的大学时代,母校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的每一个班,都有大概五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学生,有来自非洲的,也有来自中亚的,我们班里就有两个黑人同学。
有一次在上美术课时,两个黑人同学的画板就支在我的旁边,当时是画静物——一个陶罐,我画到一半时看了看这两个黑人同学的画,发现形不太准,素描关系也不对,但是它的颜色,笔笔都漂亮,没有一个颜色是难看的。这给当时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有一天,当我在柏林的一个博物馆买书时,看到了一大批非洲服饰与工艺品的画册,我突然觉得,这些色彩美极了,那是一种极其漂亮的灰调子,于是一口气买了十几本。▼ 考察买书的习惯,积累成了我个人的国际化图书馆
这些书中的每一个作品,都堪称色彩搭配的经典案例。看来黑人不光是天生的长跑家和舞蹈家,还是天生的色彩家!
是的,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由于各地的生存环境并不相同,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就有了不太一样的四肢与不太一样的大脑。如果到美国,你去看看不同族裔的分工,就知道这种分工并不都是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是各个族裔的能力差异所导致的——英格兰裔能谋善断,所以总统多;德国裔能征善战,所以将军多;华裔和印度裔能写会算,所以硅谷才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主要的产品不是PC(个人电脑),而是IC(Indian and Chinese)。▼ 国际化人才共同塑造了被称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一平方英里」的肯德尔广场
在任何一个领域,总有那么一些人群,他们不是靠祖师爷赏饭吃,而是靠老天爷赏饭吃——天生就在某一领域比其他族群有优势。因此,科创园区要有所创造,当然就要集中世界上最强的大脑,并且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才能形成最佳的智力组合。这样,每个园区都越来越国际化,也就不奇怪了。
▼ 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产业园汇集了来自全球85个国家的科技人才
由此观之,现在北京市力推的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是非常明智的行为,要发展科创就一定要「得天下英才而用之」。
03
动向三——文艺化
MEASURE THE WORLD
这可以看作年轻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十几年前,你可以准确地分辨哪里是科创园区,哪里是文创园区,但现在,单从外观而言,已经越来越难分辨出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科创园区越来越多地注重艺术陈设,甚至有涂鸦,而文创园区越来越多地摆上了电脑和科技产品——因为现在的大多数电影,都不是拍不成了才做,而是做不成了才拍!▼ 东伦敦科技城的涂鸦作品
但总体而言,科创园区走向文艺化,或者叫娱乐化的趋势则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伦敦西区,你真的很难相信,这个典型的旧城更新项目,这个有点旧、有点乱、有点散漫,也有点文艺的地方,居然也是「硅谷」,而且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硅谷」!
▼ 伦敦西区
其实只要想想我们自己的「年轻时代」,也就明白了,谁在年轻时会喜欢那种单一而整洁的环境呢?谁不喜欢那种「白天熙熙攘攘,晚上灯光明亮」的热闹生活呢!
▼ 伦敦西区的夜经济促进了科技媒体产业的发展
04
动向四——强交流
MEASURE THE WORLD
想想为什么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最有名的场所是创客咖啡,也就明白交流为何这么重要了!
所谓的强交流,是指在现在的科创园区中,特别是那些由单一公司拥有,并且精心规划设计的科创办公园区中,其空间设计,几乎都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能停留,一切能停留的地方皆能交往,一切有交往的地方皆有效益。」▼ 东伦敦科技城咖啡馆成为科技人才的非正式交流场所
其实,这背后的动因也很简单——如果是跨行业的交流,那无非是科技与资本或科技与服务的对接,这种是最典型的硅谷型的交流;而如果是跨专业的交流,那则是当今科技发展最基本的合作方式——多学科协作共同体。
只要看一看近一段时期的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情况,你一定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不交流,无创新;不合作,无诺奖!▼ 伦敦国王十字区促进了科技人才的交流
05
动向五——景观化
MEASURE THE WORLD
相对于前面四条,这一条动向倒也算不得是进一步的增强,应该是世界城市科创区一以贯之的原则。
唯一增强的,就是对于「景观」的理解——过去的景观多以自然景观为主,而现在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艺术元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艺术设计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这也让人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些理工男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他们自身也变得越来越多才多艺了!▼ 微软总部园区内的景观设计
除了对景观本身的塑造外,在科创园区的建筑设计中,也能明显地感到,办公场所的景观视野与景观朝向越来越丰富。这其实基于一个深层的动力:对所有脑力工作者而言,窗外的风景也是生产力,正所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谷歌园区景观设计
06
动向六——混合化
MEASURE THE WORLD
这里所谓的「混合化」,是指功能的混合化。用一句更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和一起生活的人一起工作,和一起工作的人一起生活。
在现在的科创园区中,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有的园区,住宅楼是左邻,研发楼就是右舍,甚至有的科创园区,像新加坡的纬壹,楼下是办公区,楼上就是公寓,这样的布局不但有利于科技人员聚在一起进行交流,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符合科技人员的工作习惯——▼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这些科技人员多数并不能过那种朝九晚五的日子,或者说,在他们的持续研发过程中,经常是要昼夜加班的,睡一会儿,再起来看看实验结果;或者程序开始运作了,就抽空先上楼去睡会儿。
这样的加班日子长短不一、规律不定,但无一例外,都是他们出成果的关键时刻。因此对于大多数科创人员来说,「职住共存」「功能混合」的规划布局,才是一种最人性化的考虑。▼ 混合化的东伦敦科技城
07
动向七——烟火气
MEASURE THE WORLD
解决了住的问题,接下来当然就是吃和玩,这就需要商业的配合,所以,近十年来,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那就是这些原本被认为非常高大上的科创园区,变得越来越有烟火气了!
▼ 首尔数字媒体城
最为典型的是韩国的DMC(数字媒体城),在其规划布局中,低层的裙房全部被规划用于商业和娱乐,于是整个科创区就像坐落在一条巨大的美食街上一样。
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一年365天,天天换着花样吃,还能保证吃不全、吃不腻,所以在这里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这里的年轻人下班后,不是逃离科技城,去别的地方找饭吃,而是把哥们儿直接叫到楼下,一起嗨完了再回家!▼ 伦敦国王十字区的水上书市
所以天一擦黑,这里就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可能有人会说,这成何体统,这哪里还像个科创园区?
可是我要说,科学家也是人,而且大多还是年轻人,他们来到科创园区就是来奋斗的;而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要创新也要生活,要奋斗也要快乐,他们想要成就他们想要的一切,而对于成不成「体统」,他们倒也不太在意!▼ 波士顿南湾创新区的休闲配套功能
08
动向八——亲子化
MEASURE THE WORLD
这个亲子化,又可以作为人性化的进一步延伸。据统计,科创园区的孩子要比文创园区的孩子多,而且多的程度还在逐年增加!
▼ 东伦敦数字创意园
这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科创园区的理工男们,他们的生活多数没有那么另类,恋爱、娶妻、生子,对他们多数人而言,都是生活的正常选择,至于说有很多人晚婚晚育,倒不是他们刻意想这么做的,那是因为,许多高科技公司,特别是软件公司,女生太少了!
相对而言,许多文创公司不太缺美女,缺的倒是那些想娶美女为妻的男人们。另一方面,妻娶了,就要生子,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创园区都把幼儿园当作一个标配,而且是特别受科学家们欢迎的一个标配。因此,自身有动力,园区有鼓励,就使得科创园区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谷歌园区
如果你去过韩国的板桥科技谷,你就会发现,这里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儿童友好城市了,孩子越来越多,为孩子提供科技教育的场所也越来越多,让人由衷地感到,做科学家,或者说做码农的孩子,也挺幸福的!
▼ 板桥科技谷
09
动向九——运动化
MEASURE THE WORLD
这个动向不用多做解释,大家一听就能明白。
现在世界上的科创园区,特别是新落成的科创园区,简直就是按照一个大的运动场进行设计的,路上能跑步,水里能划船,要打球还有各种场地,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而且无论在何时,永远不缺的,都是那些在各种场地上做运动的人,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都是一样!▼ 谷歌园区娱乐休闲的人群
现在想来,在这背后,体现了科技公司越来越人性化的一面——允许员工在思考时运动、在运动中思考,这大概也都算在工作吧!
▼ 微软总部园区
10
动向十——「不靠谱」
MEASURE THE WORLD
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的确是「不靠谱」,而且常常是越大的公司越不靠谱,越大的园区也越不靠谱。
▼ 东伦敦科技城
每次出国考察之前,我都会安排同事做一个非常详细的行程,无行程不考察,已经成了我多年的工作习惯,但是,当我拿着这些行程在科创园区去按图索骥时,常常会扑空:
——这里不是有座雕塑吗?——对不起,上个月搬库房了。
——为什么?
——这里被一个项目组临时征用了,要搞一个新软件。
——那什么时候搬回来呢?
——这可不一定,也许会也许不会,听说这个项目组要独立创业,要是那样,那这个地方就永久被占用了!
——啊!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看到那个雕塑呢?那可是大师作品!
——我觉得倒也不会太久,他们这个软件估计没戏,他们搞不成就会自动走人,到那时你再来看看吧!
——啊!这也太没谱了!
这不是我的杜撰,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 东伦敦科技城
事实上,在这类科创园区中,他们与其说是在管理,倒不如说是在「放牧」!与其说是处处有规划,倒不如说是时时在「试错」!
这可能会让外人觉得,这样的公司有点不靠谱,但是,面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经营逻辑,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空间使用逻辑是对的!高科技产业的本质可不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搞得不好,那就是血本无归、一败涂地。毕竟,我们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而我们唯一能应对变化的方式也是变化!所以,只有不靠谱的东西,才是最靠谱的!
▼ 「硅丘」奥斯汀为吸引创新人才打造的第六街
以上十条,就是我这一二十年来,在考察世界各地的城市科创园区时,以现场感知的经验为基础,所做的一些感性归纳与理性分析。
在本书的12个全球案例中,你会从不同的侧面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不同园区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 《世界著名城市科创区》
他们或强或弱,或隐或显,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的,那就是这些园区中所谓一线的「未来感」,也就是对于这些城市科创区,其创立的使命就是作为先行区去探索人类科技发展的未来,而这些未来成果又无一例外地在这些先行先试区中得到了最领先的系统性运用,从而使得这些园区的生活场景有了某种向未来世界进发的穿越感。
▼ 东伦敦数字创意园
因此,对于这些科创区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我们其实完全可以进行这样的解读——城市科创区的这些小众们的今天,就是我们城市广大区域的大众们的明天。观察这些小众区域的种种变化趋势,就是观察我们大众生活未来的发展方向。
▼ 南联合湖区
如果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那么,无论是不是一个科技工作者,抑或是不是一个城市规划者,你都值得好好读一下我们对世界上这12个城市科创区经典案例的解读。
我们之所以用了尽可能现场感的图片,以及尽可能简明易懂的文字来解读这些案例,其实是想告诉所有人(而不是一部分专业人士)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事实:未来,已经来了,真的来了!▼ 韩国板桥科技谷
✎ 文章每周一08:00更新,下期主题:
《大运河文旅》
▶ 视频号每周三08:00更新,下期主题:
《冰雪经济》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添加企业微信
【版权声明】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