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气的新加坡人VS小气的上海人

不会游泳的沙漠骆驼 印尼的那些事儿 2022-11-21

关注我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一直以来都觉得新加坡和上海有很多相似之处,人的性格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你跑到东南亚以外的的国家,很多人都没听过新加坡是个什么地方,但是一定知道上海。每个老外提到上海时都两眼放光:绚丽夺目的霓虹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干净整洁的街道、琳琅满目的美食……人们都知道那是一个古典与时尚结合的大都市,奢侈品、商演体育赛事、F1、各种展览等应有尽有;很多人都对上海充满向往。



新加坡呢?它在很多方面都是亚洲典范,小小的地方挤了564万人,曾经迫切的渴望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后来又被马来西亚联邦逐出从而被迫独立。都说新加坡没有历史,但是今天新加坡的辉煌都是由一些曾经在船上工作的人呕心沥血一砖一瓦双手打造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团乱麻,那时襁褓中的小新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边又要考虑西方的势力不出差错,一边也要偷偷的从他们身上取经。不会英文?学!不会先进的模式?学!被人欺负?忍!被人叫做苦力?猪仔?再忍!一天劳作多少小时?24!可以一团散沙各搞个的吗?不可以!学成了把人赶走吗?不,都留下吧!小新从前淡水都没得喝,还要去马来西亚借水。过去的日子里就怕人家马来西亚一不高兴就断水。


现在嘛,在东南亚,只要是新加坡标准,那就代表着是高标准,那就意味着必然是亚洲最诚信的标准。新加坡教材、新加坡学校、新加坡企业管理者占领了一半东南亚的领土;UOB、 DBS、 OCBC、各种演唱会、屋顶酒吧、奢侈酒店、各个外企的亚洲核心据点;还有独有的新式巴萨、拉茶、德士、英文la啊la……都让新加坡有了独特的文化。早期沿海一带的先锋女性——自梳女也会跑去新加坡打工,回国也能光宗耀祖。除去这些,新加坡人还有几分天真和可爱,比如说把“付钱”说成“我买东西时还了钱”、把“你多大”说成“你几岁呀”、把“上班”说成“妈妈出去做工几时回来”、把“说很长时间”说成“要讲长吗”、把“要热的吗?”说成“要烫的吗?”……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新加坡唐人街的名字叫做“牛车水”,后来才知道是旧时华人用牛车运淡水的原因——好实在又简单的名坊!



当中国人民还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上海就有了文学、商场、舞会、夜场、酒吧、咖啡馆、大户人家……谁敢说上海人土呢?军阀剧里有钱的公子哥才有底气对着心仪的妹子说:这是我从上海给你带来的衣裳!当时上海没有的,全国都没有。北京嘛,人民还被火焰围绕着。


早期我家爹妈买的自行车就是上海产的、手表也是上海产的、袜子也是上海产的;早期的上海商家还是稍微有点良心的,只要是上海产的商品,质量都是杠杠的。袜子可以随便穿个几年不会烂,一个小铁桶用个三十年还躺在那没有退休的念想……



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家父告诉我的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实事:那个时候(1987年左右)家父和家母刚结婚,家母自己在工厂干活挣了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当嫁妆,不料自行车没用多久龙头就坏了。那个时候自行车也是大件,要存很久的钱才可以负担得起,两个人看着坏了的自行车甚是心痛;那个时候没有淘宝客服的“亲爱的”,家父自己写了一封信通过邮局寄到上海的自行车厂,之后上海自行车厂通过邮局寄回了一个新的自行车龙头给家父,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以照片为证,家父满心欢喜的去邮局领了龙头还放在心里记了半辈子。这件事也足以证明在很早的时候上海就是个有骨气的人,不是个一见事情不妙就溜掉的小混球。



新加坡人的国民素质应该在亚洲也算是一流的吧,他们将公民道德教育写在公立教育的教材里,将民族融合的故事也实打实的放在每一个新加坡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一个故事的角色里有华人大叔的唐装,就有马来大叔的小帽和印度大叔的拉茶……很少听到在新加坡有哪一方看不起哪一方、宗教混乱打架的故事。除去国家层面的大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等都是每一个新加坡人从小就知道的事儿。在北上广可以看到的骂街,在新几乎不会看到。在2015年的新加坡就有”语言暴力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公益广告。疫情早期,新加坡政府鼓励民众去医院就医,几乎不收取费用。疫情后期,新加坡政府会查看各个失业账户并偷偷打点儿钱。



改革开放后,上海在1980年有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此后,上海在经济、金融、传媒、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散发着魔幻。连鲁迅兄、爱玲姐都长期居住在上海撒欢。


两个地方都开放、时尚、国际化、有文化还带高级感,走在世界前端。想象一下,一听对方是新加坡来的就不由得赞叹,看起来就如商场里那个耀眼骄傲的小宝贝一样;一听是上海来的也脸上有光,就想起了雄赳赳气昂昂的上海滩。


两个地方的人都有大都市的风范,都有下午茶的名堂。但是两个地方的人都是小气抠门的小儿郎。



国民都清楚上海人精于算计重利益,新加坡人呢,也差不多吧。跟新加坡人一起吃饭,千万别少给5毛钱,对方会追着你要的。去新加坡玩?可以的小妹你来吧,房子给你住,水电费自付。


上海呢,也好不到哪里去。还记得黄渤上过一个真人秀送快递吧?当时气喘吁吁的黄渤去一个上海太太家里送香蕉因为箱底湿了一块被她刁难,不但皱眉拒收还要咄咄逼人要赔付。也许那个上海太太的情节是设计好的,我当时也意外的看到了这一幕,但身旁好几个人都异口同声的说:是的,上海人就是那样小气刻薄的。



衡量一个人小气不只是在钱一个方面,还有资源分享、情谊深浅等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小气。新加坡人很怕别人沾边儿,你的请求还没有问出口,对方就已经猜测到了,会想办法回避或者拒绝这个帮忙的占大多数——他们身上的利益碰不得,多问几句对方就会以为你是为了要他帮忙才跟他做朋友的。他们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他。


去新加坡游玩拜访朋友,朋友会很大方的带我去商场游玩、夜市观光;无论多久没见,都是我自己买单。偶尔也会有意外的情况,有次用餐时有个新加坡姑娘说不用给了,我付;但大家都还是很自觉的把钱塞到她手里,她就收下了……



还有一次去一个比较熟悉的新加坡人家里打印文件,对方一脸不悦的问道:你要打印几张?我说就一张。对方的脸才放松下来认真的说道:没事,你可以打印两张。


去了新加坡,口袋里零钱钢镚儿沉甸甸响当当,记得穿裤子的话一定要记得系皮带看裤裆,你懂得,不然坠得慌。


好心的新加坡同事要离职搬走,非要将自己用过的被套送给我,我知道一般人她还不给呢,我说不用了谢谢我已经有了。她说你多留一套换洗吧。我吞吞吐吐的说,那个……那个被套你用过了……她说你傻啊,拿去洗洗就可以用了嘛。



上海人嘛,一听到你要干嘛干嘛就算计着你哪些地方需要利用他,目的越明显上海人越鄙视 ,总之需要上海人帮个忙的话,上海人就会觉得自己被利用了,被利用了就觉得自己少了一点什么,就没有那么多高级感了。上海人也不会轻易介绍他的朋友、家人给你认识,也不会轻易给你介绍工作、请你吃饭。跟上海人结婚的话,彩礼却要一大把,跟上海男人结婚的话,我也不知道做菜可不可以放葱花。


很多新加坡女性也是主妇,都会花一点点钱请外籍佣人在家打扫做饭,也会客客气气的对待佣人。孩子一生生好几个,钱都是要精打细算的花的,时间都是需要精确计算使用的;孩子的学费、补习费、旅行费、食物费都会计算好,还要存好孩子以后的大学费。自然一个子儿都是不能给外人花的;一分钟都不能浪费的。



上海的男人女人大部分都是需要出去工作的,上海本地人的薪水比你想象的是低不少的。你去问问多少上海人一个月拿几千块的薪水是多得会让你惊讶的。自然去超市买菜就要挑个新鲜的、吃个螃蟹要吃一天的,早上吃左脚,中午吃右脚,晚上嘛,再拿镊子翻开检查看看里面到底还有没有……


新加坡人嘛,过节送我一颗拇指那么大的糖;一看别人,连颗糖也没有,于是马上满心喜悦的吞下。



越是大都市,人情越淡薄,小地方的”你请我我请你“在大都市并不受用。大都市的人更喜欢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沾我,我不沾你。大都市的人也不喜欢抢着买单靠钱去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们虽然不会轻易的去信任一个陌生人,但很多人有时候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大都市的房屋、生活成本高昂,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千丈,也许这就是人们“小气”的原因吧。


                         扫描我关注更多相关内容:


号主顺应大流还开了个视频号:



推荐阅读



我的印尼邻居(柒)


在东南亚|我的印尼邻居(终结篇)


在人间|银川的卖鱼黑店


在人间|十年蜕变,30岁未婚未育的女人的生活到底有多悲惨?


你和人之间的差距,从来就不是脸和钱


补习热背后的思考


(精华)印尼疫情结束后,一起去巴厘岛冲浪、龙目岛荡秋千、澳大利亚看袋鼠、雅加达吃饭吗?


在印尼|逃不掉的亚洲等级文化


倘若不知印尼疫情到底何时结束,是应该守在家中还是出去看看?


在印尼|看印尼疫情还是看印尼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