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科幻小说,真的需要“特殊姿势”吗?|冈恩专栏

2017-08-29 詹姆斯 ·E· 冈恩 不存在


 NON-EXIST DAILY

编者按:“天津二外环小行星带里的单极磁铁采矿行动”,当你翻开一篇科幻小说,迎面飞来这么一句话,是选择合上书页,还是继续阅读?

科幻与其他类型文学或传统文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在探索作者们构建的奇妙世界时,如果掌握了这些“科幻阅读规则”,你将获得“灵光一现”的乐趣。

1996年,网络上出现了一场关于科幻阅读是否存在规则的讨论。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80年代,萨缪尔·R·德雷尼*曾在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的一次会议中提到这一话题,他的评论,以及其他支持者的观点,常见诸于各类期刊,包括他1984年的合集《Starboard Wine》。我在自己的讲授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其中的启发性,并一次次应用。或许德雷尼本人不一定喜欢我的所有用法,比如在一次科幻课堂上,我曾带着学生们一行行分析菲利普·何塞·法默的短篇小说《远航!远航!》("Sail On! Sail On!")。

* Samuel R. Delany(1942-),美国60、70年代广受欢迎的科幻作家。

在MLA的演讲中,德雷尼谈到自己在学院领域碰到的问题:许多人其实无法阅读科幻,认为科幻小说文本根本读不通。他举了几个例子,“天津二外环小行星带里的单极磁铁采矿行动”和“他把信用卡插进卡槽,账单被传送到了城市财务办公室存档,并用他本职工作和兼职赚得的信用点数来支付”。我在此不赘述德雷尼如何描述非科幻读者在看到这两句话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演讲最后,他提到了《关于科幻的一些大胆方法》这篇文章("Some Presumptuous Approaches to Science Fiction")中的一个问题:科幻是否该被认真对待?德雷尼说:“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语言现象,这种趣味性就来自于与传统‘文学’用语的复杂区别。”

▲ 天津二在哪儿?单极磁铁又是啥?(来源:Dassault Systèmes)

那么,科幻小说和其他文学类型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区别吗?德雷尼认为区别很大,“科幻和其他写作类型不一样,尤其是那些被传统定义为‘文学’的文本。仅有的共同点就是,所有类别的写作都有特定的习惯、独特的关注领域和擅长之处,以及一套利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忽视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误读,注意不到科幻文本所特有的对意义的玩味。”似乎是为了致敬他所提到的“对意义的玩味”,德雷尼写了整整一本书,《The American Shore》,对托马斯·迪什*的短篇小说《Angouleme》作出了详细解读。

* Thomas Disch(1940-2008),美国科幻作家、诗人。

在这篇解读中,德雷尼写道:“诗歌、戏剧、通俗小说或科幻小说,都有着不同的语言。”在其他文章里,他把这种阅读不同写作语言的方法称为“规则”(protocols)。我仔细琢磨后发现,所谓的有效阅读,其实就是了解这些规则,并将其应用到对某一类型文学的理解和感知中。例如诗歌,就与散文、杂文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小说的阅读方法也与戏剧不同。各个子类别,比如悬疑、西部、哥特、爱情、奇幻和科幻,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在阅读的时候,读者需要分清类型,然后使用对应的规则。根据作者的创作初衷,或读者之间约定俗成的认知,存在一种“最佳的”阅读体验,而对故事类型的误判和对规则的误用,可能导致对故事的误读,从而影响阅读体验。

▲ 不同的文学类型,有着不同的语言规范。(来源:capeandislands.org)

美国漫画家詹姆斯·瑟伯在他的经典作品《麦克白谋杀案》("The Macbeth Murder Case")中,展现了这种对规则的误用。男主角除了悬疑小说什么都不看,当他被妻子拽到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度假时,突然就发现自己没东西可读了。于是,漫画家借旁白之口,建议他试试度假区图书馆里的莎翁经典戏剧《麦克白》。作为悬疑小说爱好者,男主角在每日读书报告中,把悬疑小说中的常用解读方式,强行应用在麦克白身上,最后断定看门人是凶手,而非麦克白夫妇。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你把《爱丽丝漫游仙境》当作科幻小说来读,就会产生不少疑惑,比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时,为什么没弄伤自己?她是怎么瞬间变大的?她的骨架怎么能支撑突增的体重?变小时,她身上的物质哪儿去了?这些不恰当的问题和质疑让奇幻故事本身的魅力烟消云散了。另一方面,如果把硬核科幻小说当作奇幻文学,阅读时不提出疑问,就错过了硬核科幻最重要的特性,即小说创造了一个独立运转的世界,与读者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不同,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也有不少科幻小说的世界架构沿袭自先前已有的作品,或者这种架构不需要读者投入太多的想象力。这类小说被称为科学奇幻(science-fantasies),或冒险科幻,比如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和A·梅里特**的作品,大多数太空史诗,甚至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也能算是此类别中的佼佼者,毕竟《沙丘》中一些片段读起来就像是宫斗或希腊悲剧。

* Edgar Rice Burroughs(1875-1950),美国科幻作家。

** A. Merritt(1884-1943),美国幻想作家,作品以奇幻、冒险为主。

▲《沙丘》概念设计图(插画师:Mark Molnar)

正如约翰·巴克斯特*特所说,大多数科幻电影与其说承袭自科幻,不如说是从之前的文学或电影中获取了灵感,H·G·威尔斯的《未来事件》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或许是例外。欣赏这些电影时,科幻的规则就不一定适用。例如《星球大战》其实是个童话故事,而《E.T.》则是科幻版的《灵犬莱西》。

*John Baxter(1939-),澳大利亚作家、记者、电影制片人。

1996年,德雷尼在《纽约科幻评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公开谴责了把科幻定义为“(描绘)不可能且令人厌恶(世界)”的观点。这场争论暂且不谈,我们必须承认,想给科幻下一个定义,或是弄清楚典型的科幻在做什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科幻着眼于日常生活现实的变化,通过引入一个或几个意义重大的变化,科幻小说为多种可能性构建了共存之所,逐步或一次性地把读者带入这个奇妙的世界。有时,读者如何进入作者笔下的世界,正是科幻作品的魅力,甚至是故事的核心。

罗伯特·海因莱因有一套自己的构建世界的技巧,不是靠解释,而是依靠艺术化表现,比如“门渐渐膨胀”;或者社会变化了的场景,如中篇小说《鸿沟》(Gulf)中的男主角走进药店时,场景是脱衣舞女正在“拾掇她的最后一串珠子”,在这里他既可以买药,也能买一夜春宵。其他作者也有自己的办法,弗雷德里克·波尔和考恩布鲁斯*合著的《太空商侯》(The Space Merchants)中,男主角Mitch Courtenay说“我把脱毛香皂往脸上蹭,然后用水龙头流出的清水洗净。”对不熟知科幻阅读规则的读者来说,他们能从这样的语句或场景中读出什么?

* Cyril M. Kornbluth(1923-1958),美国科幻作家、未来派代表人物。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当主流文学作家开始尝试科幻写作时,作品大多看起来不够专业,他们更广泛的读者群往往是以主流文学的标准来阅读这些小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说《使女的故事》并非科幻,或许是因为她并不希望人们把将其当作科幻小说来阅读,这部作品获得的赞扬也大多来自科幻圈之外。对科幻的主流评价其实大同小异,因为如果以主流文学的标准去阅读科幻,往往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十多年前罗伯特·斯科尔斯*就指出,“只要大家认为有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主导性阅读规范,科幻就会被视作缺乏精神思想内涵,语言粗粝,而且不切实际。”

* Robert Scholes(1929-2016),美国文学批评家

▲ 来源:《使女的故事》封面

我记得很多年前,《纽约科幻评论》上曾有过一个专栏,刊登了一些对《或然世界:插图科幻小说史》一书的赞同。书中针对厄休拉·勒奎恩的小说《黑暗的左手》中的一些“奇妙名称”作出了讨论,认为对科幻小说作者应该采取罗杰·泽拉兹尼所说的“半开玩笑”式态度。

我之所以让学生们精读《远航!远航!》,不是因为科幻阅读规则是学生们的必修,而是考虑到教授任何文学课程,其实都是在教授阅读技巧。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大多数人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但教学(即便是小说创作的教学)的原则是,在技巧方面,重塑并非最快或最佳的方法,而对这一领域的专业意见能帮助缩短训练时间。另外,我在科幻教学中还有另一原则,即未经检验的观点没有什么价值,未经检验的阅读过程只代表一种更单纯而天真的阅读快感,而更复杂的阅读有其特殊的(或许更优的)乐趣。

因此,我们从《远航!远航!》的第一句开始:“斯帕克斯神父夹坐在墙壁与激发电报机之间”,思考“神父”、“斯帕克斯”和“激发电报机”到底意味着什么。缺乏科幻阅读技巧的读者,可能看到“斯帕克斯神父”这个名字时就不想读下去了,他属于哪个教派?为什么被称为“斯帕克斯”*?读者可能觉得作者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或是向读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因此就放弃了阅读这个故事。但我认为,对科幻读者来说,这些内容完全不会造成阻碍,他们相信这样的信息一定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作者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解释,使之融入整个世界架构中。至于“激发电报机”,当这个名词得到了充分解释,不仅对故事的世界观设定至关重要,还会给阅读增添“灵光一现”的乐趣。

* “Sparks”,字面意思为“火花”

▲ 来源:《远航!远航!》封面

接下来,故事中写到了神父的食指轻敲按键,以及他蹲坐其中的“toldilla”。小说作者法默在这里告诉读者,toldilla是一个位于船尾楼甲板上的小棚屋,于是我们知道神父搭乘的是一艘西班牙帆船。到了第三段,我们发现了在神父被剃光的头顶,悬挂着一个“孤零零的碳丝灯泡”。而在上一段中,还写到了在栏杆外摇晃着“尼尼亚号和平塔号*明暗交织的光影”。

* 尼尼亚号(the Nina):原名圣克拉拉号,哥伦布首航美洲舰队的旗舰;平塔号(the Pinta):哥伦布首航美洲舰队中速度最快的轻快帆船。

关于文本的分析在此不做赘述。有经验的科幻读者至此应该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细节,发现这很可能是个或然历史的故事,在哥伦布的首航中出现了电报员和电灯。在一两页的叙述中,读者意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教会接受了罗吉尔·培根*的观点,而不是开除他的教籍,斯帕克斯神父很可能就是罗吉尔的支持者。理解这些非常重要,因为作者要在故事结束前扭转读者的阅读期待,让他们针对这一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

* 罗吉尔·培根:英国方济各会修士、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实验科学的先驱。

我也曾在教学中使用过其他类似的故事,来唤起读者的注意。例如迈克尔·毕肖普的《流浪番茄》("Rogue Tomato"),其中的线索更具有文学性。相比之下,《远航!远航!》篇幅较短,讲述的是读者比较熟悉的事件,充满了对细节的描绘,以提出重要的问题。许多人的阅读是很随意的,而日常的大多数阅读其实也不需要过于细致。科幻阅读不同,需要与文本进行互动,而这种互动在其他类型文学领域可能只针对特别晦涩难懂的作品,比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但大多数科幻读者相信,阅读科幻的收获更大,或者说,更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 在科幻小说中,你会发现一个似曾相识又不一样的新世界。(插画师:DarinK)

那么,科幻教学,或者科幻阅读规则的教学很重要吗?一些批评家可能持反对态度,或者像徳娜·布朗*那样,主张“把科幻放回它应归属的沟槽里”。当然,我的话不能代表科幻教学,但我仍记得在某个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节课上,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已经阅读了20年科幻小说,现在有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更好了吗?”我问,然后他说:“当然。”

* Dena Brown,美国科幻小说家、编辑,在70年代曾参与《轨迹》杂志的编辑工作。

我不会把这种改变归功于自己,至少不会把功劳全揽过来。我自己读科幻已经有60年了,应该比大多数人都花了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来思考这一过程的广度和深度。尽管我不能说自己的阅读高人一等,但至少从内容上说更丰富,我能为某个故事或某篇小说带来的背景信息,也更有可能把这部作品和整个阅读过程置于一个更广博的情境中。

* 附英文原文:


关键词:#科幻研究# #冈恩#  

🚢 制图:二向箔管理员

📝 责编:兔子瞧

📝 作者:詹姆斯·E·冈恩(James E. Gunn),美国著名科幻作者、研究者和评论家,科幻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代表作《科幻之路》。

📝  译者:Raeka / 校对:兔子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