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视觉艺术│《游记》展评①②
展览现场,Photo by NicolasJin,©年代美术馆
TuYa:玩的视觉艺术——观年代美术馆《游记》
12月11日去温州年代美术馆看了一场名为《游记――日常旅行的影像书写》的展览,距离上一次去“年代”已近一年,感叹时间之快也感慨疫情之下的举步维艰。
虽说“旅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却也是一种奢侈。对于不少人来说不止时间空间限制了旅行的脚步,更多时候是不明白旅行的意思与意义。“旅行”不同于“旅游”,不是站在秀丽风光和辉煌建筑前,如流水线一样地拍照打卡发朋友圈,线上线下匆匆忙忙。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个人身体和心灵的自由游走。有人说旅行是一桩关乎灵魂和生命的事情,每一次旅行都是有预谋的灵魂越狱,有期待的生命破茧。我倒不觉得非要有如此深刻的体验感悟及收获,于我来说暂时摆脱一下现实的一地鸡毛,去一个喜欢的地方,不论内外不论远近,让身心彻底放空,这样也是一场旅行――比如去“年代”拥抱《游记》带给我的诗和远方。
喜欢什么,就奔着什么而去,这或许可以算是一种自由,听说人一旦有了自由意识就会明白很多,尤其是艺术上的。这次年代的《游记》现场展览空间给我的感觉就是很自由,会旅行会“玩”,玩出了境界。看展览,前言是必看的,这里面往往阐释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动机及核心思想,这为我们初步了解作品和进一步观展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在展览现场,哪位艺术家的哪些作品被摆放到哪一个空间位置,看似随意实则有心,这就是艺术“玩”出来的意境。
回观年代《游记》现场,作为“游客”的我不会谈具体作品的深刻内涵以及背后的故事,我只能以自己的角度,动用自己的感性细胞去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前面谈到了这场展览好玩的点,这里的“玩”并无贬义之意,或对肃穆作品的亵玩,而是赞叹于艺术家们的自由创作以及巧妙的现场空间展现。
Gina&Bi在展场
艺术组合Gina&Bi的视频装置被安放在刚进去展馆的最右边角落的地面上,本身可能是不太引人注目的,但是从液晶显示屏里出来的声音会指引我们朝那个方向望去,而地面的自然曲线裂痕恰到好处地把观者和视频相连接,仿佛带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旅行秘境。据介绍说Gina&Bi是一对在一起10年没分开过超过一小时四十分钟的夫妻,这样的描述听来有些王家卫式的浪漫,人生得一这样的“玩伴”实在令人羡慕不已,想想旅行最美的风景莫过于与爱人留下的身影。
向来以策展批评为主的大门“玩心大发”在《匈奴歌》下方白墙上现场挥就了一首汉代同名乐府诗及他自己随感:“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悲歌作汉武赞歌。可天地初开之时,这山那山却又是谁家的山呢。”这两段读着意味深长,但是他本人说只是爱好以墨书写,并没特别的意思,关于这点看官可以反着听,因为玩艺术的往往是不按常理套路出牌的。如果说这里的“玩”是随心的那么从展馆一楼往二楼的楼梯转弯上方即可见的巨幅《慰风尘》就“玩”得比较扎心了,“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酒”这“足”的调侃,看见的人可能会莞尔一笑转而又会心生出几分苦涩。
貌似地质考古学家的李明在《楼兰的古道上》即兴书写的几段充满哲思的经文,和作品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关系。《遗留物2》(有历史故事的洞穴)的两幅作品被安置在了透光的落地窗边的白墙上,冥冥之中似有一种隐喻,看着“玩心”有些沉重。而《雪中云杉》以蓝晒的方式让我们领略了天山之路的神奇。
创意无限想象力丰富的李朝晖在《游荡集》里则是玩起了拼贴以及现场画册再创作的互动模式,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土里种的,人生百态,包罗万象……而与《本草纲目》的结合,不禁想起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来人生真是一次惨淡的旅行,愿这一路上我们吃好玩好保重好身体。
馆长罗静方的作品感觉有点抽象,我猜想他在玩“失忆”,他用涂刮刷的方式不断覆盖原来的图像,像是在封存记忆而实际上记忆是在一点点消失,如同手中沙越是紧握越是留不住……他的一张被“消逝”成全白的图像,似乎让我感受到了旅行的意义在于放空,人生的意义在于清零。
自称是路上“游荡者”陈卓的《水边》被呈现在二楼的楼梯口刚好面对《慰风尘》,两幅不相关的作品,经这么一对视便有了“玩味”。而他的另一幅《室内山》放大成几乎与原物实体等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感。他的《荒蛮故事》有一种神秘的自然力量,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类是如何“玩坏”了自己和自然。
有着神学背景的夏伟捷的作品似乎发挥了旅行的“神游”特色,三五好友志同道合来一场自在的旅行不愧是人生一大“好玩”之事,然后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随意摆起《荒野会》,颇有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第二天在朋友圈看见他们在美术馆的《荒野会》前又摆起了《荒野会再会》,确实会“玩”。
目测身高190公分以上的博尚,现场见到需要仰视,听这名字觉得时尚,果然人如其名。没记错的话,他的《游客凝视》是大画幅作品,据说玩大画幅的是比较“奢侈”的,比旅行“奢侈”多了。试想下奢侈品的特点,独特稀缺高品质,大画幅出来的作品细腻到是其他相机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最接近摄影的“原点”和“本质”。
拉开展馆二楼放映厅处墨绿色的帷幕,虞力的6分37秒的三频影像《一路向西》在往复循环播放,它带我们“玩转”大西北的壮美与苍凉, 在独立安静的小空间里似乎可以更专注地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一场动态的视觉长途旅行,也为展览《游记》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看完《游记》,我在心里问自己:艺术很难吗?或许。而通常称之为艺术的东西简单起来就一个字“玩”,“玩”就意味着兴趣意味着自由也意味着足够坦白,玩的时候要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是去做艺术的,这样状态下出来的作品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是可以影响到他人滋养到他人的。至于过程里产生的艺术附带的意义或伟大或启迪那是后来的事。
有人说“生活即是艺术”。其实生活里很多东西是“死”的,算不上“艺术”,是会玩的人让它们“活”起来变成了“艺术”。我想艺术家区别于我们爱好者大概就在这点了,他们会随时随地制造和使用艺术。当然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再好的艺术作品都不是完成品,它们被展示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全属于创作者,而是属于我们观看的每一个人,它们变成了我们的所需,被我们享用消化和吸收。所以平时我们都应该尽量努力把生活变得艺术一点,自由地放松地毫无心机去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创造出如《游记》般的视觉艺术来。
(TuYa,艺术爱好者)
大门作品《慰风尘》
林臣炬:看了个展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句化自韦应物的诗句从一楼上二楼的转弯处就能看到,字为竖幅,直接用霓虹灯扎出形来,亮着粉色的光,透着些许风尘气息,边上就是大门兄拍的照片——一只穿着病号服的脚,脚上趿拉着绿色的塑料拖鞋,脚边连着一个装着红色液体的积液壶。
这是昨天在主题为“游记”的摄影展上看到的(策展人为陈有为)。展区设在温州年代美术馆,一楼二楼一圈逛下来,大门兄的这张照片印象最深。如果说摄影展也有“文眼”的话,这照片边上的话就是“游记”影展的点题句,因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尘世这趟旅程光怪陆离,人人都想此生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但领悟到“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估计是没多少人吧。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参观完这个展览,你或许能提前清醒地感受到人生这趟旅行的真实程度。这个展览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病房、废墟和大西北。
一直认为摄影是平衡呈现和介入的艺术。呈现是现实世界,介入是主观感受,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得某种平衡,就是摄影师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
大门兄的这张《慰风尘》呈现的是一位刚动手术不久的病人,摄影师在画面中特意凸显了红绿两种颜色。红绿本是互补色,象征一种美好,甚至美满。可是,这幅照片你绝对想不到“红香绿玉”这些美好的词,恰恰相反,这里的红绿会显得很刺眼,乃至讽刺,生命的荒诞感便油然而生,人何尝不是生而脆弱?
废墟是陈卓的《荒蛮世界》呈现的内容。废弃的房、废弃的窗、废弃的矿山……这些图景在摄影师的介入后呈现了一种另类的美感。“废墟”原就是遗弃,或被人遗忘,正所谓“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摄影师挖掘的这种瞬间的美或许恰恰体现了这种思索,从辉煌到没落,何尝不是生命的铁律,人何尝不是生而短暂?
大西北是这次影展的主要拍摄地。夏伟捷的《荒野会》,李明的《楼兰道》等等摄影师的作品无不让感受到“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真是天地悠悠,苍穹浩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只是沧海一粟罢了,你我皆天地一蜉蝣,人何尝不是生而渺小?
脆弱、短暂、渺小,或许就是生命于风尘中最真实的注脚,借助这个注脚,我们就能明白“我有一壶酒”的真谛。人生旅途中,需要我们去直面自身,去坚守王阳明所说的自己内心中的“良知”,有了这壶“生命的酒”,自是无惧风尘!
逛完整个影展,内心竟是波澜不兴了。告别大门兄,见门外夕阳正好。
林臣炬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现任教于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善用语文视角观世间百相
喜用文字涂鸦写点滴想法
《游记》研讨会,Photo by NicolasJin,©年代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嘉宾合影,Photo by NicolasJin,©年代美术馆
《游记》影像展音乐会(不顽乐队x先创音响),Photo by NicolasJin,©年代美术馆
相关链接:
年代展讯|游记——日常旅行的影像书写
游记影像展 X 不顽美乐地之夜——美洲音乐之旅主题音乐会
游记——日常旅行的影像书写摄影展开幕
关于冻土层
“冻土层”虽为我个人的小园地,从2021年开始将开放给更多的朋友。
“冻土层-声音”开放给那些有智识的声音,有趣的声音,有价值的声音……
“冻土层-影像”欢迎有生命经验和温度,有艺术情怀和追求,有世界视野和高度的当代影像作品……
稿件一律发到信箱:78389752@qq.com。
陈有为
写作者,摄影师,摄影评论人
《中国摄影报》专栏作者
想看更多文章,长按关注我的公众号
希望大家看完点个“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感谢支持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