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手拈来:在跳蚤市场里找汝窑的男人 - Sir Harry Garner

SACA学会 SACA学会 2019-10-22

Important Collectors


SACA学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性的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Sir Harry Garner(哈利·戛纳爵士)是东方陶瓷学会的第五任主席(1967-1970),哈利爵士虽然主要收藏明清瓷器和漆器,但他为数不多的宋瓷收藏里竟有两件存世罕见的汝窑盏托,70-71年分别捐赠给V&A与大英博物馆,可谓功成名就;其中底铭南宋宫殿“寿成殿”的汝窑盏托,传是戛纳爵士在英国跳蚤市场购得,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信手拈来:哈利·戛纳爵士的汝窑传奇

Tranquil Ease: 

The Unveiling of a Hidden Ru 


北宋汝窑 — 天青釉花口盏托,大英博物馆藏,哈利爵士旧藏

▲ 北宋汝窑 — 天青釉“寿成殿”盏托,V&A博物馆藏,哈利爵士旧藏


汝窑的存世量


“作为宋徽宗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汝窑是当之无愧的宋瓷巅峰。存世罕见,贵若辰星… 每一件都从形态、颜色、气韵上直击灵魂,超越时空,散发着内敛而又华美的君王气息…”


“截止2019年的统计,经确认的存世传世汝窑仅为88件另有5件不知是否能入册,其中包括未能确认是否传世作品4件,未能确定收藏地址1件,合共93件


▲ 北宋汝窑 — 大英博物馆藏,大维德爵士基金会借展

▲ 北宋汝窑 — 汝窑寿成殿盏托(左);北宋 — 褐漆盏托,铭甲戌潭州天慶觀東潢小五造記,哈利·戛纳爵士旧藏


捡漏汝窑的高人 

哈利爵士与宋窑

1952年东方陶瓷学会组织了一次大型的瓷器展览。这次伟大的展览名品汇聚,为宋瓷收藏设立了极高的标准当时的学会主席是艾伦·巴洛爵士(Sir Alan Barlow)展览委员会主席是哈利·戛纳爵士(Sir Harry Garner),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赞助人是英国皇室,Her Majesty Queen Mary


南宋官窑 — 花口洗,哈利·戛纳爵士旧藏


“西方早年的学会格局难以超越,由皇室赞助,爵士们带领下的美之探寻 — 情怀与学术兼具,商业与优雅共存,对后世启发意义深远;伟大灵魂的碰撞,也同时带来了伟大器物的相聚时而悟言一室之内,偶尔放浪形骸之外,真是岂不快哉


1952年东方陶瓷学会瓷器展览 — 哈利·戛纳爵士伉俪本次展览共借出器物12件,包括汝窑:no.2, no.4;官窑:no.79, no.36这次展览也是许多日后名品的第一次亮相,这包括no.3 - 克拉克汝窑瓶,no.5 - 克拉克汝窑洗(苏富比拍卖),no.33 - 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藏的安宅英一官窑八方瓶,no.34 - 克拉克官窑贯耳瓶等。


展览开幕之际,大维德爵士便详细分析了哈利·戛纳爵士(Sir Harry Garner)收藏的两只汝窑盏托,感慨汝窑器物鉴定与收藏之不易,并对哈利爵士的收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大维德爵士坦言,哈利·戛纳爵士收藏的这两只优秀的汝窑盏托,在不同程度上都超越了大维德基金会的同款藏品… ”



寿成殿与汝窑

哈利·戛纳爵士(Sir Harry Garner)收藏的第一只汝窑盏托,是1952年东方陶瓷学会瓷器展览的第二号展品。这只器物在器型上是一只传世孤品,加上圈足内侧铭刻的“寿成殿”(南宋宫殿记号,可谓是孤品中的孤品,这是一只神都会眷恋的极品


“寿成殿的铭刻,说明该盏托曾是南宋宫廷收藏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这件器物还应该曾是宋徽宗本人的收藏。对于高宗、孝宗来说,这件北宋器物不仅不可复制,还承载着整个南宋皇室对北宋的思念和寄托… ”



一个因战乱分隔的帝国家庭,一件寄托了贵族精神的器物…在寿成殿的四季里凄美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风流天子的遗产在北宋灭亡的战火中悄然重生,辗转流传,从艮岳到寿成殿,从跳蚤市场到大英的殿堂… 汝窑,从诞生的一刻起便注定要是见证历史的。



寿成殿 — The Palace of Perfect Old Age


“寿成殿”史书未见记载,可能与南宋寿成皇后有关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寿成殿”有可能是孝宗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寿成皇后谢氏的居所



目前存世铭有寿成殿的完整器物有三件1. 哈利·戛纳爵士藏寿成殿汝窑盏托(V&A);2. 寿成殿皇后阁汝窑盘(北京故宫博物院);3. 寿成殿定窑盘(台北故宫博物院)


《梦梁录》卷八载:“德寿宫在望仙桥东,元系秦太师赐第,于绍兴三十二年六月戊辰,高庙卷勤,不治国事,别创宫廷御之,逐命工建宫殿,匾德寿为名。后生金芝于左栋,改殿匾曰康寿。……后孝庙受禅,议德寿宫改匾曰重华御之,次宪明太皇后欲御,又改为慈福宫。寿成皇太后亦改宫匾曰寿慈御之。继后宫室空闲,因而逐废。”         


“由上而知,德寿、重华、慈福、寿慈等宫殿,从高宗到孝宗期间多次改名,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同一个地方寿成殿因寿成皇后而获名的假设则很可能成立…”



北京故宫藏的寿成殿皇后阁铭文汝窑,使得寿成殿与寿成皇后的关联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一款定窑洗,背后刻有寿成殿,台北更是肯定的认为:宋孝宗薨后(1194),建“寿成皇后殿”以居太后进一步肯定了寿成殿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寿成殿似乎覆盖了另一个被涂抹过的铭文(或许是另一个宫殿的名字)…”


这是否意味着:1. 该器物在当时受到特别的珍视;2. 权力的象征 — 该器物本来服务的主人/宫殿已变更,而宣誓对这件器物的主权是有必要的?




汝窑花口盏托

哈利·戛纳爵士旧藏

哈利·戛纳爵士的另一只汝窑盏托,是世界仅存的三只花口盏托中品质最优秀的一只。1971年哈利·戛纳爵士将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另外两只分别由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和弗利尔博物馆收藏。


哈利·戛纳爵士收藏的汝窑花口盏托虽然没有铭文,但釉色莹润,釉质极佳。从釉的质感上超过了大维德基金会的同款;而弗利尔博物馆的另外一只同款器物,釉色和完整度均则不及。”




仔细观察其口沿有磨痕疑似曾经包口,则证明该器物应为传世之作,亦可能曾为宋徽宗本人收藏;与寿成殿汝窑盏托不同的是,该盏托以花口设计代替圆形,花瓣重叠被包裹于天青色的釉中,淡粉出筋,气质醉人…”



大维德基金会

弗利尔博物馆

平底盏托

波士顿博物馆

其他汝官窑经典器型







传世汝官窑目录

2019.07最新统计

* S編號乃北京故宮專著《汝瓷雅集》書後之附錄號碼,北京,2015年,頁260-305 

* [] 为仍存私人收藏之傳世汝官窰器


瓶器,折肩,臥足(2)

1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22.4公分,金屬釦口,銘「奉華」及乾隆皇帝御製詩(S 1) 

2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20.5公分,口沿磨平,底心一長方面刮去釉層,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2) 

瓶器,圓腹(1) 

3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Eumorfopoulos 舊藏:24.8公分,金屬釦口(S 60) 

瓶器,卵圓腹(1) 

4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7.9公分,截口,金屬釦口及圈足,底心一圓面刮去釉層,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3) 

瓶器,膽形(1) 

5 倫敦大英博物館,艾弗瑞.克拉克舊藏:20.1公分(S 72) 

「水仙盆」(6)

6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23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4) 

7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23公分,金屬釦口,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5) 

8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23.1公分(S 7) 

9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26.4公分,磨足,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6) 

10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安宅氏舊藏:22公分,金屬釦口(S 83) 

11 吉林省博物館:23.2公分,截口,金屬釦口(S 53) 三足爐(3) 

12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24.8公分(S 61) 

13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8公分(S 61) 

14 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17.8公分 (Ellen B. Avril,《Chinese Art in the Cincinnati Art Museum》,辛辛那提,1997年,圖版63) 

溫盌(1) 

15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6.2公分(S 8) 

(2)

16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7.1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24) 

17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7公分,金屬釦口,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63) 

盞托,葵口(3) 

18 倫敦大英博物館,加納爵士舊藏:16.5公分(S 73) 

19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7公分(S 62) 

88 弗利爾美術館:16.6公分 (之前未列入統計)

盞托,圓口(1) 

20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加納爵士舊藏:16.5公分,金屬釦口,銘宮殿名(S 77) 

盞托,平底(1) 

21 波士頓美術館,John Gardner Coolidge 舊藏:18.7公分,(S 82) 

三足承盤(1)

22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8.3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23) 

大盌(2) 

23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5.9公分,金屬釦口佚失(S 16) 

24北京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借展:13.7公分(S 35) 

筆洗,橢圓形,雙魚紋飾(3) 

25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4.2公分(S 9) 

26 倫敦大維德基金會:14.2公分(S 64) 

27 倫敦大維德基金會:14.5公分(S 65) 

筆洗,葵口(2) 

28 倫敦大英博物館,艾弗瑞.克拉克舊藏:13.6公分(S 74) 

[29] 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艾弗瑞.克拉克舊藏:13.5公分(S 89) 筆洗,圓口(33) 

30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3公分,銘「乙」(S 25) 

31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2.9公分,金屬釦口,銘「乙」(S 26) 

32 北京故宮博物院:13.6公分,銘「乙」,曾受火損(S 27) 

33 北京故宮博物院:13.4公分,銘「乙」,曾受火損(S 28) 

34 北京故宮博物院:13.5公分,銘「乙」,曾受火損(S 29) 

35 北京故宮博物院:13.9公分,銘「乙」,曾受火損(S 30) 

36 北京故宮博物院:12.8公分,銘「丙」,曾受火損(S 31) 

37 北京故宮博物院:12.8公分,銘「丙」,銘乾隆皇帝御製詩,曾受火損(S 32) 

38 北京故宮博物院:12.8公分,銘「丙」,銘乾隆皇帝御製詩,曾受火損(S 33) 

39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4.9公分,銘「甲」(S 10) 

40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4.8公分,銘「甲」及乾隆皇帝御製詩(S 11) 

41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3公分,銘「丙」及乾隆皇帝御製詩(S 12) 

42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3.1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13) 

43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2.9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14) 

44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3.4公分,金屬釦口(S 15) 

45 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16.7公分,金屬釦口,或曾受火損(S 51) 

46 上海博物館:13.5公分,曾受火損(S 43) 

47 上海博物館:12.6公分(S 44) 

48 上海博物館:12.6公分(S 45) 

49 上海博物館:12.3公分(S 46) 

[50] 苏富比拍品,台北鴻禧美術館舊藏:13公分(S 58) 

51 香港藝術館,羅桂祥舊藏:13.5公分,曾銘乾隆皇帝御製詩,但已磨(S 55) 

52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3.7公分,銘「乙」,曾受火損(S 66) 

53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3公分(S 67) 

54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2.9公分(S 68) 

55 牛津艾許默林博物館,艾倫巴羅爵士舊藏:12.8公分(S 78) 

56 瑞典哥德堡羅斯卡博物館:13公分(S 85) 

57 瑞典哥德堡羅斯卡博物館:12.9公分(S 86) 

58 蘇黎世雷特柏格博物館,玫茵堂典藏:12.8公分,金屬釦口,銘「丙」(S 87) 

59 荷蘭呂伐登 Princessehof Keramiek 博物館,Nanne Ottema 舊藏:13公分  

60 丹麥哥本哈根藝術與設計博物館,A. Oigaard 舊藏:13公分(喜仁龍,《Kinas Konst under Tre Årtusenden》,斯德哥爾摩,1943年,卷2,圖324) 

61 費城藝術博物館,William Crozier 少將舊藏:13公分(S 80) 

62 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12.9公分(S 81) 盤,深壁,圓口(7) 

63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8.4公分(S 38) 

64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5.8公分,銘「甲」及乾隆皇帝御製詩(S 17) 

65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21.4公分,圈足鑲釦,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18) 

66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8.4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S 19) 

67 倫敦大英博物館,George Eumorfopoulos 舊藏:19.6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曾受火損(S 75) 

68 上海博物館:12.3公分(汪慶正等,1987年,圖版32;1991年,圖版32及封面) 

[69] 紐約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Stephen Junkunc 三世舊藏:17.5公分,口沿略磨,曾受火損(S 88) 盤,深壁,侈口(3) 

70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9.3公分,銘宮殿名(S 36) 

71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9.6公分,銘「蔡」(S 37) 

72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9.5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曾受火損(S 70) 

盤,淺壁,侈口(12) 

73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7.1公分(S 39) 

74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6.9公分(S 40) 

75 上海博物館:17.1公分(S 47) 

76 上海博物館:17公分(S 48) 

77 上海博物館:17公分(S 49) 

78 上海博物館:17公分(S 50) 

79 天津博物館:17.2公分(S 52) 

[80] 紐約佳士得1982年12月3日,區百齡典藏,Stephen Junkunc 三世舊藏:17.5公分(S 57) 

81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7公分(S 71) 

82 倫敦大英博物館,George Eumorfopoulos 舊藏:18.4公分,銘乾隆皇帝御製詩,曾受火損(S 76) 

83 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Samuel C. Davis 舊藏:17.2公分(S 79) 

84 東京國立博物館,川端康成舊藏:17.1公分(S 84) 

盤,圓口,無足(3) 

85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2.8公分,金屬釦口,銘「奉華」(S 20) 

86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10.9公分,銘「丙」、「蔡」(S 21) 

87 倫敦大維德爵士典藏:12.1公分,曾受火損(S 69) 

或能入冊之器 未確認是否傳世品 (5)


* 目录参考自rosemary scott的2019年的统计,本次统计增加1件:弗利尔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葵口盏托,确认传世品由87件增至88件 (截止2019.7)


结语


哈利·戛纳爵士的一生是探寻知识的一生,作为一个科学家收藏家,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进步。材质、金钱、名誉也从来没有困扰过他的收藏生涯,他是一个全方位的藏家。


“哈利戛纳爵士的收藏虽然以漆器、明清瓷器数量较多,但其宋瓷藏品的质量却已登峰造极… 他轻松用两只最高品质的传世汝窑盏托,将自己与宋徽宗、宋高宗、寿成皇后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的一生充满情感的感性又不乏知识的理性1922年左右他联合创立了业余交响乐团Farnborough Symphony Orchestra,并担任大提琴手;他是东方陶瓷学会的第五任主席,多次东方陶瓷学会展览的委员会主席;他是大量学术论文的撰写人,漆器的专家;他是大维德爵士敬仰的人…… 


所以如果我们要问:如何做一个捡漏汝窑的人? 那么,跳蚤市场上如狙击手般看似轻松的决定性瞬间,其实并不是偶然。与其说哈利·戛纳爵士捕获了汝窑,不如说是汝窑在等待他的到来



▲ 文化连接世界


长按关注我们

*本文的撰写得到了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的数字资料支持,特此鳴謝!寿成殿的部分参考资料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138300102y3hi.html

往期精华回顾

风流天子的遗产

丝路系列回顾


青铜系列回顾


茶的世界

收藏家系列


安宅英一的宋瓷

安宅英一的展开

弗利尔的龙门

Falk福克收藏

*更多文章请关注SACA公众号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请把SACA列为星标

↙点阅读原文查看学会广播

欢迎鼓励赞赏,点好看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