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位“福布斯科技女性” 影响全球AI

木易 机器人文明 2020-01-17

关注我们,思考像钟摆,永不停歇


阅读关键词:程序员、吴恩达、AI寒冬、Waymo、自动生成人脸、AI女性、机器人 


本周“AI七日谈”包括以下内容:

 

·中国程序员为什么要加班到“凸”?

·一本人工智能界的《葵花宝典》;

·深度学习大牛Hinton否认“AI寒冬”来临;

·Waymo与亚利桑那居民“宿怨”深厚?

·AI自动生成人脸,演员该有危机感了?

·7位魅力AI女性入选全球科技榜,亚洲有谁?

·近五年中国机器人安装量居冠,你还不了解?

 

下面,来看详细报道。


华为的狼性文化之一,即“干掉”那些接近中年,又战斗性差的“老狼”。去年3月,有消息爆料,华为研发部门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尤其是程序员。一年多来,有7000多名员工“主动”离开,据说公司为此支付超过10亿元解聘补偿。

 

四十岁以上的程序员,已经是狼性文化所不能接纳的群体,他们无论在体力,还是精神上,都已被生活的重压所消磨,不能适应高强度的“狼群”作战,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不能像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动辄三五个小时的加班了。

 

根据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程序员生存现状报告》,近一半程序员年龄在25-29岁阶段,身体和精神方面都正处于加班黄金期。相较而言,超过40岁以上的程序员占比少的可怜,只有1.2%。

 

 

一方面,像华为这样秉持狼性文化的科技公司不在少数,不能容忍40岁以上加班性能不足,还卯吃皇粮的群体。另一方面,程序员群体内部,也不免有疑问的声音,比如下面知乎上这个这个获得高关注的问题:

 

 

“感觉美国程序员工作时间灵活、加班少,相比与国内程序员工作,似乎压力小很多。但是美国程序员的产出却非常牛逼(如google、fb等)。难道是因为他们效率更高吗?如果是,国内程序员是否能提高效率减少加班和压力呢?”

 

截至目前,这个话题已被浏览五百多万次,有近八千关注者,以及近六百的留言回答。

 

先来看看被选为优秀回答者亚马逊“李沐”的回答(重点整理):


不觉得美国程序员比国内程序员水平高,特别是在年轻人身上。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边际效用:美国社会成熟度比较高,在湾区生活的同学也许过去10年都感觉不到特别大的变化,而中国则翻天幅度(应该是“覆地”),特别是互联网领域。例如手机支付,美国普及很难,因为信用卡已经很普及了,手机支付带来的好处不显得很大。但中国的基础设施没跟上,所以手机支付在便利性上提升特别大,同样的技术,大家会不惜余力的去推广。

 

这种边际效用思维影响到了加班文化,通过加班可以完成更多工作。如果项目经理觉得这些工作带来丰厚回报,他们肯定会压着组员做。在中国很可能是这样,例如做出这个产品马上会有人用,升职加薪跟着就来。然而在美国,即使今天做出来,用户也是慢慢的过来,完全不需要急着那么几天。

 

(注解: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成本所获得的产出效益。以吃饭为例,当你很饿的时候如果吃到一个肉包子,肯定觉得非常美味,吃饱的同时满足了味蕾,边际效用就非常高,而在你吃到第五个包子的时候,肯定会觉已经撑了吃不下,这时候边际效用就很低了,甚至为负。从吃第一个到第五个,边际效用在一直降低。)

 

生活习惯:中国互联网相关产业火爆始于10年前,这一趋势美国比国内早十年,目前这批主力程序员和中国年龄分配在25-34岁不同,很多人都肩负着家庭重担。

 

在李沐看来,加班边际效用不高的情况下,大家纷纷早点下班回家做家务,并冠冕堂皇的叫work-life balance。

 

除了李沐这样的AI大拿,对于中美程序员“加班文化”的迥异,还有一些网友的回复获得高点赞:

 


 

总结一下,边际效用差异、work-life balance和狼性文化的差异、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差异、重技术和重产品的差异、管理者的素质差异……总之,众多差异造成“美国程序员比中国程序员轻松”的现象,改变可能性不大。

 

不过,既然改变不了加班的事实,倒不如通过加班让自己真正升值,去年吴大大deeplearning.ai的招聘引来大洋彼岸的热议,注重“work-life balance”的美国人即使200万美金年薪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时间,每周工作70个小时。

 

 

这对于中国每天996的程序员们来说,真是so easy了,仔细算下还少两个小时不是,可是两百万美金哦,别说996了,要的话997也得去干!

  

 


AI学界

一本人工智能界的《葵花宝典》


离职百度的吴大大,除了忙着高薪招聘,这一年多来,还为各个产业如何赋能AI操碎了心。农工商无所不及,脚步遍及全球。在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基础上,他最近将自己的心得浓缩成一册AI界的葵花宝典——《人工智能转型手册》。

 


据其介绍,该手册根据其领导谷歌大脑和百度人工智能团队的经验收集汇总而来的,这两个团队在帮助谷歌和百度转型为伟大的人工智能公司的过程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可能按照这本手册成为强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但这些建议主要是为市值在5亿至5000亿美元的大公司定制的——是不是颇有《葵花宝典》的意味?

 

从内容来看,这本手册主要从五点展开:包括通过实施试点项目来蓄势、组建内部人工智能团队、提供广泛的人工智能培训、制定人工智能战略,以及开发内部和外部沟通机制。



AI牛人

“不,不会再有AI寒冬了。”


除了吴大大传授武功秘籍,上周还有一位大佬发言,著名深度学习专家Geoffrey Hinton接受专访,表示说:“不,不会再有AI寒冬了。”

 

 

在采访中,Hinton首先表达了对“AI致命自主武器的滥用”的担心,他认为:“应该有一个类似于日内瓦公约的协议,像禁止化学武器一样禁止它们。就算不是每个国家都签署这个公约,实际上它也会起到像道德旗帜一样的作用。谁没签你是能看到的。”

 

接着,他谈及对“Google之前想要为国防部提供无人机图像识别服务”的看法,Hinton表示他对此事是持反对意见的,虽然因高管身份没有签名公开信,但其找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谈了自己的看法,后者对此事也承反对意见。

 

此外,就近来产业界不少人看衰,认为AI热潮还会再次进入寒冬,Hinton对此迭口否认:“不,不会再有AI寒冬了。现在AI都已经在你的手机里了。当年经历AI寒冬时,人工智能还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AI已经是了。”

 


AI产业

当确保成功率99%的AI给人类造成伤害


尽管首席科学家出面背书,也很难扭转谷歌的负面形象。这半年来,谷歌遭遇了财报、市值、公司形象、产品,以及价值观的全面危机,加上媒体的添油加醋,谷歌似乎正在“跌落神坛”。

 

 

上周Waymo面市遇冷,本周再次传来亚利桑那州居民与它的“宿怨”。

 

根据钱德勒市当地媒体报道,2年内,警方已经记录了至少21次骚扰自动驾驶车辆及安全员的事件。除了恶意骚扰,还有当地居民跟踪自动驾驶车辆,甚至给Waymo故意制造险境。

 

为什么这些居民对Waymo如此反感?

 

首先,是技术不够成熟总是给人类司机带来麻烦。其次,Waymo特别循规蹈矩,它的“龟速”决策常常把别的车堵在路上。

 

“人类有70%成功率就会去做一件事,而机器,在99%的成功率上才会去做。”——对于这个成功率,人类是等不及的。

 


AI技术

演员这种职业该有危机感了


只有和人类这个物种相撞,99%的成功率才成为负担。如果机器自成一体,定会发出“颤抖吧,人类”的警告。

 

 

你所看到的以上这些人脸,全部是假的,是用英伟达的最新AI研究自动生成。

 

借用风格迁移的思路,英伟达团队为GAN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成器。这个结构不需要人类监督,可以自动分离图像中的各种属性。这样,在或粗糙或精细的不同尺度上,人类便能自如地控制GAN的生成。

 

除了发布图像生成算法外,英伟达从Flickr中选取了7万张1024×1024分辨率的照片,形成了一个新的人脸数据集FFHQ(Flickr-Faces-HQ)。

 

据了解,英伟达将在不久后公开提供此数据集,并放出源代码和预训练网络。

 

 

AI榜单

亚洲女性较少涉及科技圈

 

AI生成人脸,确实美丽,但是假的,并无魅力。

 

上周,“2018福布斯全球科技女性TOP 50榜单”出炉,在人工智能领域,有7位魅力女性入选。

 

 

七位中,有为业界熟知的李飞飞老师,目前她正在斯坦福做致力于AI民主化的研究。其他还包括:Recast.AI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Jasmine Anteunis,来自法国,今年只有27岁。Algorithmic Justice League创始人Joy Buolamwini,今年28岁,是MIT Media Lab 的计算机科学家。以及情感分析公司Affectiva联合创始人兼CEO Rana el Kaliouby,Snap Fashion创始人Jenny Griffiths,SoapBox Labs AI技术顾问Patricia Scanlon, Iris.AI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Anita Schjøll Brede。

 

此外,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成为该榜单上唯一一位中国国籍科技女性,也是亚洲唯一上榜。这从一侧面说明,亚洲女性还较少涉及科技圈。

 


AI报告

近五年中国机器人安装量居冠


事实上,不仅是亚洲,科技最发达的北美在AI工作性别比例上也不容乐观,来自“斯坦福全球AI报告”的最新数据是——应聘者中71%为男性。



此外,众多统计中,一个关于机器人安装量的数据颇引人注目——2012年到2017年,中国机器人年安装量增长500%,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最多的国家,大幅超过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地区。

 

 

此外,在“Rest of world”中,中国台湾地区表现突出,甚至比巴西、印度、泰国这些国家都要多。

 

获得如此成绩一方面得益于近二十年来中国发展为制造业大国,在产业界,自动化改造、智慧工厂成为普遍共识。

 

但另一方面,这个表上显示的是“年度安装量”,并非总量。实际上,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的自动化改造在时间上比中国早很多,就像德国提出的工业4.0,目前中国这一水平只发展在2.0-3.0阶段。

 

本周AI七日谈就这么多,下周见~


本文由“机器人文明”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加公号,留言微信号,入群“AI大爆炸”


往 期 精 选 


“AI国芯” 年度大盘点,你更看好谁?| 附“2018 AI芯片技术白皮书”中国未来二十年,就靠人工智能了?
一文尽观英伟达、谷歌… 2018 决战AI芯 !NLP黄金十年开启!一文了解最全产业图谱
AI薪酬起底:百万年薪被平均后还剩多少?


 

我是广告:欢迎给“机器人文明”投稿~

好文请投:tougao@gsi24.com

— 完 —


机器人文明 服 务 内 容


广告投放 | 政府招商 | 产业报告

投融资 | 专家咨询 | 人才服务 | 论坛策划

↙合作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