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偏激,为什么我国成年人难以冷静思考问题?
难以对事实进行持续追踪,
很容易就转向“抒情”和“道德批判”
这是为什么呢?
来源:天涯论坛
中国成年人的思维很跳跃,普遍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推理过程。
在分析问题时,难以对事实进行持续追踪,很容易就转向“抒情”和“道德批判”,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中国人的情绪过于敏感,思维不容易保持沉稳。
而这种敏感的情绪就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有关。
中国小学教育致力于刺激孩子们的“真情实感”,而且主要是使用唐诗宋词这些中老年男人的作品进行刺激的。
这种刺激时间长、剂量大,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塑造了一个敏感脆弱的情感模式,对孩子们稳定情绪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在写作方面,不断的强化训练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类比、隐喻等等,把孩子们的潜意识世界搅的天翻地覆,而冷静的理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西方小学教育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比如在写作训练上尽量避免唤起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英国和美国的小学教育中,基础写作训练叫writing,写作要素是5W,即when、where、what、who、why, 要求一个写作作业要交代出时间,地点,认为,事件和原因。
通过这几个要素,一篇文章就可以准确的记录一个事件的信息,同时也剔除掉了个人化的“真情实感”的。
小学高年级会有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叫做critical writing(批判性写作)。
这个作业要求是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分析和推理。
比如对某一个概念或者命题进行分析,查找资料给出来源出处,然后进行逻辑论证。
这个过程也不能有什么“抒情、想象、意象”的东西。
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一个人的理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才能在思考过程中不被情绪和想象干扰。
也就是说,中国小学教育中最强调的所谓“真实情感”,在西方教育的小学阶段基本上是没有的,这也是西方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原因。
所谓成熟的人,就是他的理性实现了对情绪的控制,在思考的过程中能保持客观性,始终以事实和结果为导向。
这种能力和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就要养成这种习惯。
如果从小就大量的、高频率的“情感性写作”训练,不断的强化孩子们敏感的内心,就容易导致孩子们的理性思维发育不良,而敏感脆弱的神经过于发达,成年后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抒情”渴望,对严密枯燥的事实证据和分析过程缺乏耐心,难以持续关注。
对煽情性的口号却极其敏感,无论谈论什么事情,都喜欢以感叹句和祈使句为结尾,时不时的就要来几句抒情。
这种习惯一方面会造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弱化,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心理疾病的高发,是需要调整的。
而调整的方法主要就是从教育入手,小学生少被一些唐诗宋词,少进行一些“真情实感”的写作训练,就是很关键的一环。
在中国的影视剧、小品喜剧等各种表演中,演员们普遍也是情绪激动、表情乖张、声音粗暴,给人很不冷静的感觉。
各种哭哭啼啼、歇斯底里已经成为了屏幕上的新常态。似乎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被狂躁裹挟的民族。
这些现象都与我们基础教育过于强调“真情实感”有关,或者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这种情绪化的思维习惯,使得我们难以真正关注和解决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每当我们需要冷静的、细致的、长期的思考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泛起抒情的冲动、引用诗句的冲动、比喻的冲动、联想的冲动等等。
这都会导致我们无法把一个问题真正的思考到位,更不可能形成客观的结论。
去情绪化、去激情化,需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语文教育要减少唐诗宋词和修辞手法的训练,要大力加强记叙文、考察报告、论证分析等逻辑文法的训练。
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一个大国的基础语文教育一定是要理性冷静的。
十几亿情绪化的国民当然是不利于稳定的,也是不利于一个文明社会的建构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训练出一个民族的冷静的、理性的思维习惯,我们的前途就会堪忧。
我一生的努力
不过是尽快找到自己
我一生的努力
不过是为了把自己全部放弃
大卫~荡漾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滴支持
如有微弱或强烈情绪要表达或想私下勾搭
一秒加掌柜的微信号daweidangyang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后台留言或加微信号512783660),立即处理。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仅是作者本人观点表达,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点击爆款好文,免费阅读——
荐读 |1700个年轻人集体赴死无一生还,殉国平均不到23岁
荐读 |邓小平谈香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
荐读 |美英为什么几百年鲜有大冤案? 这个环节太精妙了
以下为口碑好物,免费阅读——
特别说明:本号推荐的以亲子读物为主
也涉及人文哲学暨回头率高生活用品
凡本号推荐口碑好物免费下单
货到验收合格付款 七天无责任退货退款
好看的人,都爱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