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7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猫妙妙 2022-01-12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文:夏榆 

1975年1月28日深夜,20岁的徐晓被投入监狱。那是一个冤狱的高峰。就像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人赶上生育的高峰一样,生活在七十年代的人赶上的是冤狱的高峰。

在那座监狱的看守所里关押着很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捕的人,关押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十年的。

徐晓被关了两年,监狱中的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孤寂、活生生的缓慢还有活生生的向往和企盼。狱中的这两年,像所有的日子一样,给青年时代的徐晓提供了滋养生命的血液和空气使她成长。

30年之后,记忆中的日常生活被徐晓写出来,集结在她的随笔集《半生为人》里。在书里,徐晓对一段监狱生活的描述翔实细致。阳光把窗棂的阴影投在墙壁上,狱中的人靠阴影的移动和季节的变换来判断时间。

在狱中,人的听觉变得异常敏感,能从独轮车发出的吱呦声听出是装水的木捅还是装饭的铁桶,能从脚步的轻重和节奏中听出是哪位队长值班。牢房的夜晚是真正的不夜天。


本来可以是昏暗的长明灯,到了晚上却刺眼地亮在头顶,让人没有美梦、没有幻想,也感觉不到白天与黑夜的轮换。于是日子挨着日子,现实连着现实,于是你无处可逃。你能看到的只有那盏灯,还有小小的一块天。

出狱以后,徐晓被赶到一个胡同的大杂院,里边有几个老太太,把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一起,从童装厂拿来一些裁片,然后把它们轧成衣服,做成裤子什么的。跟徐晓一起的有四五个老太太,实际上负着监管的任务。那段日子是看不见希望的日子。

后来的日子被徐晓形容为“自我拯救”的日子。“如果沉沦下去,我就完了,从此我就变成一个胆子特别小,特别怕事,没有勇气的人,其实就是你被压垮了。后来的日子就是我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时候,鼓励自己不能被压垮,要尝试勇气,要把勇气外化表现出来,我要向自己证明不会被压垮。

这是个人的体验,也是一代人的经历。1975年在经历经历知青岁月的磨砾,有的人在精神世界的郁闷和黑暗中沉沦,有的人陷于反省之中从书籍中寻求出路。他们共同经历了最黑暗的年代,也迎来了中国思想开放、文化复兴的时刻。

在这本书中徐晓写了冤狱的生活,写了生命的衰败和死亡,至亲者和挚爱者的生离死别。徐晓用了更多的篇章写到那本影响广泛的民间杂志《今天》,写了聚集在《今天》周围为《今天》奉献热忱、激情和心血的人。

珍贵的《今天》杂志同仁留影,前排右二为徐晓

他们阅读、思想、写作;他们争吵、辩论、演说。他们艰苦困难的工作,浪漫而快乐的生活,这些人包括北岛、芒克、赵一凡、周郿英、郭路生、史铁生、万之、阿城。也包括那些默默无闻又有奉献心的人,这些人被称为“思想史上的失踪者”。还有就是“西单民主墙”“星星美展”“四月影会”。

这些人与事的记忆是片断的,零星的,甚至是片面的。历史的纠葛和情感的困境交集和缠绕在她的个人化叙说中。借用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说就是: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化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之中诞生出来。

“没有北岛、芒克、郭路生等人就没有《今天》;没有北岛的《回答》,没有芒克的《天空》,没有郭路生的《相信未来》,没有江河的《纪念碑》,就没有《今天》在中国现代诗历史中的地位。

当年,当他们穿着破旧的大衣,顶着凛冽的寒风,提着浆糊桶在北京的街头张贴《今天》时,他们还无法预见日后的声誉和与之相伴的困境。但是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经历了牢狱之灾的女孩子,《今天》就像是从深海里浮动出来的冰山,是落水者生命的桅杆。”

徐晓(右一)


那段离当代社会并不久远的历史,它的严酷、惨痛和荒谬以及它的纯真、浪漫与理想主义如今在一些人的记忆中已经褪色;而在另一些年轻者的视野中已经被看成是历史神话。

对于徐晓而言,追忆这段往事是写作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作为历史的参与者,作为悲剧的见证者,徐晓跨越生死之界,男人与女人之界,跨越过去和现在之界,重新检阅人生。

“毫无疑问,如果每个中国人不能像德国人记忆奥斯维辛的苦难和耻辱一样,记忆那段灾难,我们的民族必将长久地在漫漫自由之路上徘徊。”

《半生为人》是徐晓在当下,作为人,作为女人,作为母亲,在任何一种角色中都面临困境的时候,对“活着的正当性”所作的一种论证。

徐晓不到20岁就被卷入了政治风暴,结果被逮捕入狱,几年后出狱。然后走进了由北岛、芒克等人创刊于wg刚结束那年的杂志《今天》,徐晓老师总是处在历史的前线。


刘瑜老师称:徐晓以此书表达她对青春漫长的告别。那不仅仅是一个人甚至一代人的青春,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国家的青春——幼稚、笨拙,但也天真、充满热望。宴席已经三进、残羹冷炙旁,作为最后一个离席的人,徐晓独自守护者那个时代最后的、熄灭着的光。

为此,八十年代联合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徐晓《半生为人》亲笔签名版:

◎稀缺:本书因不可言说原因,曾“消失”几年时间,现少量复活。

◎经典:本书再版多次,豆瓣评分均高于8.0以上。一问世就获得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散文家奖,被评为当年《南方周末》《亚洲周刊》十大好书之首。

◎超值:网上二手书最高溢价到300多元,仅售52元,新会员42元即可购买。

◎思想厚重:这本书是一种个人史的表达。但,关乎的却是整整一代人的往事和随想。更见证了“80年代”,一代反叛人的精神交往。

◎口碑:有书友说:“刚拿到这本书是因为书名与价格便宜,但读完之后,在她浓烈的情感、真挚的自白与信念的底色中,我感到的是历史只有在其微观的层面,才具有人的温度,以及对生命不可抗拒的热情对抗生命不可抗拒的虚无。英雄已经死去,但他们给了我们灵魂的生命。

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独家签名书,仅有少量。


给有思想的您推荐一套书,市面已经很难看到,这是最全的。有的网站,其中绝版书更是涨价多多,目前我所推荐的这套书,不但是正版,还有优惠,因为不可明说的原因,今天推荐的这套书基本上不会再版了,你懂的。务必点研究革命史的人为什么会怕杨奎松?




转发是最高的赞赏




鲁迅先生朋友圈,笑死人不偿命

他一个人走完了中国现代史

王朔:要是全国下令追星,我就追这个人精


史诗级整理:认清陈丹青的真面目

三大撕裂导致三大误解|你应该知道的民国纠偏


学识、见识、胆识:陈寅恪的三重境

这个最伟大的俗人,将一手烂牌打得无比精彩


中国能拿诺奖的作家至少有十个,但阿城只有一个

为什么最窝囊的王朝,却在墙外最香?


诗经到底有多美?没读过,那真的太可惜了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这12个逻辑陷阱全找到了


沈志华、杨奎松等史学家,纠正了人云亦云的讹错

日本人写的中国史,震惊中国政商圈? 精日反日都看看


我打牌、抽烟、逛窑子还婚外情,但我是个好男人(生动好文)

整天找三级片的,看看这个吧,我就不信这十部还满足不了你

好不好看,由你说了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