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女儿为何放弃优渥生活投奔美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闻道不分朝夕 Author 成都朱达志
斯大林与其独女斯韦特兰娜及次子瓦西里
1967年3月6日流亡美国的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其全名为“斯韦特兰娜·约瑟福芙娜·阿利卢耶娃”。为什么此名中没有斯大林这一尊贵姓氏呢?
那是因为1953年斯大林死后,斯韦特兰娜自己放弃了该姓氏,而改用其生母嫁给斯大林前的姓氏“阿利卢耶娃”。在此之前,斯韦特兰娜的全名是“斯韦特兰娜·约瑟福芙娜·斯大林娜”。
不过,改姓后的斯韦特兰娜仍然过着高干子弟的优渥生活。
而放弃斯大林姓氏这一举动,说明斯韦特兰娜已在自己心目中将斯大林这个父亲“删除”了。
斯韦特兰娜恨斯大林,或许是有理由的。1926年2月28日,斯韦特兰娜出生在莫斯科,其母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是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1932年11月9日去世时,斯韦特兰娜才6岁。官方称娜杰日达死于腹膜炎,传言则是死于自杀;而斯韦特兰娜及其他叛逃者却认为,娜杰日达是被斯大林谋杀的。
但这只是斯韦特兰娜成年后疏远斯大林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后者对她个人生活的严重干预和禁锢。
斯韦特兰娜·约瑟福芙娜·阿利卢耶娃在美国
16岁时,斯韦特兰娜爱上了40多岁、具有犹太血统的导演阿列克谢·卡普勒。这段爱情受到斯大林的强烈反对,后者对斯韦特兰娜的态度变得非常恶劣,经常殴打她。而倒霉的卡普勒则被诬为英国间谍,被流放到了北极圈城市沃尔库塔。
17岁时,斯韦特兰娜与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格里戈里·莫洛佐夫恋爱并结婚。由于莫洛佐夫同样拥有犹太人血统,斯大林拒绝承认他俩的婚姻,致使他们于1947年离婚。两年后,斯韦特兰娜被迫嫁给了斯大林亲信安德烈·日丹诺夫的儿子尤里。但这段婚姻也仅仅维持了一年。
但是令斯韦特兰娜没想到的是,斯大林已经死去,她也主动放弃了那个姓氏,却仍然不能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1963年,斯韦特兰娜因扁桃体发炎入院治疗,偶遇在同院治病的印度共产党员布拉杰什·辛格,两人坠入爱河并同居。然而到了1966年,辛格却突然死去。
原来斯韦特兰娜准备和辛格结婚,惹恼了苏联一些人,他们认为这会影响斯大林的名誉(尽管当时赫鲁晓夫正在“揭批”斯大林)。当局劝说无效,不久那个印度人就不明不白地死了。斯韦特拉娜要求去印度安葬其夫,苏联当局不得不同意这一请求。于是斯韦特兰娜前往印度,将辛格的骨灰撒入恒河。
斯韦特拉娜在苏联驻印度大使馆住了一个月后,决定于1967年3月6日回国。可是那一天到来时,斯韦特拉娜却在克格勃的眼皮底下失踪了。她设法甩掉克格勃特工后进入美国驻印度大使馆,递交了政治避难申请书,后在美国方面安排下辗转飞往日内瓦,在那里办理了去美国的签证。
1967年4月,斯韦特兰娜到达纽约,后搬到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居住。她以拉娜·彼得斯(Lana Peters)为笔名,在美国出版了3本书,同时嫁给一个美国人,生了一个女儿。但丈夫做生意把她的稿费几乎全赔进去了,她不得不与之离婚。
1982年,斯韦特拉娜移居英国剑桥。1984年11月,斯韦特拉娜带着女儿回到莫斯科,后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居住过一段时间。1986年再次移居英国布里斯托尔。2011年11月22日,斯韦特兰娜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里奇兰中心逝世,享年85岁。
晚年的斯韦特拉娜曾向媒体承认斯大林是爱她的,也曾为自己到西方后公开反对斯大林而表达了基于亲情的悔意。但是伴随着苏联的解体,斯韦特拉娜也因为“厨房辩论”的结果终于兑现而再次声名大噪。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在“厨房”中辩论
所谓厨房辩论,是指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商品博览会上,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所进行的一场著名对话。
在一间有着各种电器的美式厨房展区旁,两个人将自己的后代变成了赌注,赫鲁晓夫说他们将来一定会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尼克松则认为他们会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
可惜赫鲁晓夫早在1971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看到他输掉“赌注”的那一天——1991年,赫鲁晓夫的小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在美国罗德岛州移民局通过了美国国籍考试,宣誓加入美国,随后在普罗维登斯市布朗大学谋得了一个教授之职,继续从事他的科研教学工作,直至2020年6月18日逝于他在美国罗得岛州的家中(警方称死于枪伤),享年84岁。
其实在整个苏联期间,想方设法逃亡或移民西方的原苏联人,还有很多,他们中除了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拉娜和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外,也有一些不那么尊贵的苏联公民,比如原苏联国家计委工作人员哈伊尔·布林。
布林是犹太人,原为苏联国家计委的一名技术官僚,专门从事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比美国高出多少多少指数、美国在经济上何时完蛋等等“计算”工作。布林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跟自己一样从事那些无聊的工作,于是下决心移民美国。
布林的儿子也叫谢尔盖,跟赫鲁晓夫的小儿子同名。到美国后,布林夫妇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谢尔盖也在美国学校里接受到了正常教育,而且他长大后不但没有干“无聊的工作”,还成了一个非常“有聊”的大名人——他就是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左)和拉里·佩奇
所以,无论是享受着红色权贵优渥生活的斯韦特兰娜·斯大林娜、谢尔盖·赫鲁晓夫,还是生活无忧的普通干部子弟谢尔盖·布林,他们都没把前领导人赫鲁晓夫的赌局当回事,都先后投入了资本主义美国的怀抱。他们可能认为,自由比“好日子”更重要。
而尼克松们的后代,却没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所以“厨房辩论”告诉后人,打赌要慎重,一不小心就输掉了自己的儿女。
最后为大家推荐一本戈尔巴乔夫的最新回忆录《苏联的命运》。戈氏和叶利钦等人一样,可以说是苏联解体的最重要亲历者和见证人。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时代终结了,数亿人的生活就此改变。戈尔巴乔夫作为最后一任苏联领导人,由他来阐释苏联命运,再合适不过。
在这本回忆录中,戈尔巴乔夫站在人生边上,反思改革得失,力求吐露苏联命运的全部真相。他以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生智慧,回顾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过程,披露苏联解体前后各种鲜为人知的内幕,并驳斥针对改革的诸多谎言。
这本书为读者展现了五大视角,看清戈尔巴乔夫眼中的苏联命运。
1,展现苏联解体背后的权力斗争。
2,驳斥关于改革与解体的污蔑之词。
3,回顾20余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4,深刻思索俄罗斯命运,剖析普京执政方略。
5,回忆与大国政要交往秘闻,披露决定历史的思想交锋。
对戈尔巴乔夫这本《苏联的命运》感兴趣的朋友,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图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