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可持续的城市力量——博华广场 / Gensler
博华广场坐落于静安雕塑公园与自然博物馆旁,设计充分发掘静安区丰富的城市肌理,为该区域未来的开发树立可持续设计的典范。在《建筑实践》2020年3月“办公新场景”特辑中,我们采访了Gensler的设计总监Russell Gilchrist以及策划设计师顾志红Cathy GU,请他们分享了关于此项目乃至办公空间设计领域中的经验与思考。
项目及采访全文刊载于《建筑实践》2020年第3期
请点击原文链接或扫文末二维码购买
夜色中的办公楼 © Blackstation
AP:我们得知,此建筑是这个区块的一个重要项目,请问它与城市、区域的关系是怎样的?它怎样影响着员工、市民及更广泛的使用者的生活?
博华广场坐落于新静安区的南部,毗邻北京西路,步行可达东南面的人民广场。静安区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居住、文化和商业中心,最近这里更是凭借长期各领域均衡发展的优势,成为上海市政府鼓励创新、激励企业家精神的示范区域。自然博物馆在静安雕塑公园的落户,也促进了对该区块文化目的地的定位。60层高的博华广场是博物馆区落成的首座写字楼,相比于普通写字楼,它更是一座述说着城市肌理、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体,其建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写字楼市场设定了新的标准。除却成为城市天际线中的另一座地标外,它与城市的结合更为紧密:退台式的商业裙房与周边的街道融合,提供就餐、购物以及休闲配套服务;便利的交通使博华广场成为这一文化目的地的重要节点,并与当地社区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现存环境影响 © 黄书宇
Gensler设计阶段前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与地铁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的衔接问题。Gensler接手项目时,地铁已在施工中,这对建筑设计及整体项目的交付都有巨大影响。业主选择Gensler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有能力快速高效的响应,同时满足地铁施工对项目进度提出的苛刻条件,以及开发方对项目的全新的设计要求。One Firm-Firm(全球一体化)设计平台的优势,在带来国际视野的同时,强大的本地设计团队,使得Gensler完成了其他外资设计公司很难完成的任务。
<< 滑动查看更多 >>
地铁站与建筑相连的公共空间
AP:在此项目中,Gensler既是设计方,也是其中的使用者之一,这一特殊的情况会对设计或想法产生什么影响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的回答既肯定又否定。在Gensler接手项目的设计工作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会成为大楼的租户。我们对博华广场的设计目标,以及来自业主的愿景,均是打造上海最优质的写字楼。而汉斯希望从租户、用户的角度,重新定义写字楼的标准。该项目已经获得了LEED铂金级认证和RESET空气认证,可持续策略的重点就是优质的室内空气质量。上海乃至中国均面临空气质量的问题,我们从建筑系统角度出发的设计方式,创造最佳的室内空气质量,以此来吸引并维持那些更注重员工工作环境的优质租户。
<< 滑动查看更多 >>
Gensler办公室内景
AP:此项目从建筑到室内都是你们完成的,能否谈一些更细致、但绝对重要的要素考虑呢?
这里有很多要讨论和整理的内容,我们应该从原始结构的影响、建筑物使用效率和办公空间布局等相关问题入手。另外,受楼板平面设计和朝向的影响,立面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汉斯在2013年年中取得该地块时,该场地的施工已经在进行中,基于先前获批的方案,地下室结构已几乎完成。但是,早前获批的设计方案并不符合汉斯的商业规划——不规则的梯形楼板平面,不符合他们对租赁空间的要求。此外,塔楼的高区曾被规划为酒店用途,而汉斯则希望整栋塔楼都被用于单一的办公用途。2013年8月,Gensler从汉斯获得的设计任务书非常直接:方正的楼板平面以及单纯的办公功能,但是需要与现有的地下结构相匹配。就好比一个本地人为外地游客指路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如果我打算去你的目的地,我会选择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这是一段极具挑战的旅程。
方案更改过程
令设计更为复杂的是,新的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基地东侧正在施工的地铁线。为避免影响地铁线路及地铁站的施工,除了已经完成的地下结构外,在靠近地铁的一侧不允许新建任何柱网结构和墙体,任何重新设计的上层结构都需遵循先前设计的预定高度和荷载。若地下结构不能满足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则不可避免需要被拆除。这是一个困难的抉择,我们处在夹缝之中,找寻技术与规划解决方案,使地上部分的设计调整与地下部分不规则结构之间进行匹配。这就意味着,由于地铁的限制,平面的东西两侧无法形成对称的平面布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使办公楼平面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一层平面图
随后我们意识到,与此前设计的综合体塔楼(酒店+办公)相比,单一用途的办公楼的总体用户密度增加,这将需要配备更多的电梯和公共洗手间。额外的电梯需求对核心筒的设计产生影响,并需要扩展现有的电梯井,这意味着已建成的螺旋型的机动车坡道需要被部分拆除、重新规划。按新柱网打桩基的方案和通过转换梁转换新老柱网的方法都不可行,一旦上部的结构柱网确定下来,新柱子、转换柱、现有柱子将会紧密交织在一起。为了确保地下室东面靠近地铁的一侧不受影响,楼板平面进行了不对称设计,平面西面比东面的进深要大——这不是一种常规意义上的最佳解决方案,而是对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衡而做出的妥协。各层的柱网位置是由地下结构的复杂性决定的,而不是正常楼板平面应有的结构。即便如此,建筑的退台造型创造出多个转角办公空间,这对开发商的租赁策略十分有帮助。
<< 滑动查看更多 >>
分区平面图
建筑的立面设计不仅需要满足高标准的能效与租户舒适度要求,且必须满足上海市在项目设计期间新实施的严格的光反射影响规范。新规范要求设计团队需对项目周边1.25km半径范围内的住宅住户进行调研,避免全幕墙体系对居民可能造成的影响。东、西立面采用创新性的倾斜幕墙,通过改变太阳光入射角的方法消除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眩光污染,给予了租户360度的全景视野。自然采光的增加,以及获益于人工采光减少而产生的热量和能源负荷的减少,对暖通空调系统的降维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还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消耗。建筑物的整体组成和外观都采用这种方法,东、西立面的进深和纹理质感与南、北立面的平滑感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高层建筑的垂直感。
倾斜的玻璃幕墙 © Vitus Lau
玻璃幕墙构造
AP:Gensler为何如此追求办公建筑的可持续性?对此,在前期规划和具体的技术实现上你们有哪些重要的考量?
作为全球最大的设计公司,我们深知我们对于打造可持续的未来所担负的责任。早在2015年,Gensler已经签订了《巴黎协定》,承诺在我们的全球项目中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019年我们对整个设计行业发起了挑战:在建筑环境中彻底消灭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将在2030年前实现所有项目的零碳排放。我们目前每年有过亿平方米的设计面积,如果它们均能实现零碳排放,这就意味每年将降低2,00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500万辆小汽车的年碳排放量。
可持续性和低能耗、高性能建筑空间的设计现在已成为设计主流。LEED铂金认证项目越来越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室内空气质量,这对于跨国公司做出租赁决策并寻求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至关重要。汉斯认为这是决定写字楼租赁市场的差异化因素,可以说博华广场的空气质量表现在中国是领先的,可媲美国际高端写字楼。在类似于上海气候的城市里,一年大部分时间中,建筑物都处于制冷模式,要获得LEED铂金认证并不容易,而旨在减少太阳热量吸收并减少眩光的高性能立面,通过倾斜东、西侧的幕墙,以简洁优雅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地下储冰系统对降低峰值能耗成本,确保具有成本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亦至关重要。
可持续设计策略
AP:Gensler最主要的设计面向之一就是办公空间,贵司的相关项目是按照业主的行业,而非通常的建筑形态来进行细分的,这很有趣,同时你们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所去做相关的调研。请问你们怎样理解“办公空间”或“工作场所”的实质?而调研的成果又是怎样被运用于设计实践中,回应这种理解的?
设计领域的广泛是Gensler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之一。我们在各个设计领域均有专家以及意见领袖,在快速变革的办公空间设计时代,我们的设计通常结合各领域专业知识,如品牌、零售、数字体验设计等。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办公空间、文化、人类行为以及行业趋势存在的共性,提供见解并提出建议。然后,我们根据研究结果测试针对实际项目的不同设计解决方案。研究—实践—研究是驱动更好设计的循环过程。
办公空间的本质是为公司服务,以实现其业务目标,无论是通过提高生产力、协作能力,还是强调品牌使命。在短期内为一家公司提供最合适的设计需要对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办公空间并不是通用的,律师事务所、成熟的科技公司与初创公司都对办公空间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公司、行业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不尽相同,但都对配套设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虽然存在地区或国别差异,配套设施竞赛仍愈演愈烈,并且存在着一些恒定的要素。此外,越来越多的办公空间变得越来越科技化、人文化,因为用户不再局限在特定的办公桌上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
城市中的博华广场 © Blackstation
AP:作为一个国际事务所,与全球其他地域相比,中国的“办公建筑”或“工作场所”有什么特有的共性吗?您觉得这些特点是由怎样的社会因素所促成的?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探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建筑质量从施工和监理两方面都非常差强人意,导致出品的建筑品质远低于预期。很多项目由具有资金的公司开发,这些公司并不具有房地产开发的专业经验,而开发新建筑是从一些无关行业中剥离财富的一种常规做法。近五年中,我们看到来自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开发商参与到市场当中来,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同时,中国市场在项目的运营维护上也是相对滞后的,如经常会出现长期的卫生间洁具损坏,或损坏的建筑部件长时间无法得到修复。 外资开发商会在中国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中带来既有的国际经验与常规操作方法,避免此类问题,从而提升整个市场的水平。
立面 © Blackstation
从文化上讲,中国的员工往往集中在早上同一时间到达公司,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用午餐;此外,中国的租户密度通常比国际租户高得多。这两个问题都给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电梯的等候时间常超出国际标准的原因。
大楼物业通常会禁止吸烟,但在洗手间(尤其是男洗手间)时常有烟雾冒出,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接受的。
根据现有趋势,标准办公楼层的租赁单元面积将越来越小(通常会在150㎡左右),而数量越来越多,这使得建筑系统的灵活性在面对火灾情况下,空气分配和排烟变得更加困难。规范要求在高层建筑中设置疏散火灾的可开启窗户,这些可开启的窗户通常被租户开启用来换气或者吸烟,若租户忘记在使用后关闭,将会影响建筑系统的空调效率。
通往地铁的公共空间 © Blackstation
AP:通过多年的实践,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办公空间的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年来您是否有觉察到新的诉求或趋势呢?对于这些改变,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能做些什么?又难以实现什么?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品质的提升,即使现在正在建造的标准办公产品的建筑质量也比5—8年前要高得多。中国的商业办公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因此对于国际或本地用户而言,品质和差异化更为重要。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标准正在提高,标准的办公空间中也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配套空间。空中花园或“第三空间”的引入,使租户可以在办公环境中享有灵活的办公空间。在中国,大多数新的办公项目都是综合体的一部分,位于完善的交通网络中,这是美国同行应该从中借鉴学习的。
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健康舒适的环境。公司倾向于要求更好的空气质量,减少材料和家具上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在设计中考虑更多的人性化因素,例如育婴室、健身房、室外空间、集成绿化墙等。另一个热门话题是房地产科技——越来越多的公司期望建筑物或室内空间变得更智能,如使用传感器收集办公数据,实时显示会议室或办公桌的可用性,机器人拾取或传递邮件和包裹,运动传感器开关灯光和空调等等——这些技术将在未来的房地产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汇集人流的大堂 © Vitus Lau
主持建筑师:Russell Gilchrist
设计团队:Alejandro Gala,Brad Wilkins,常静,Chia Chang,Dan Winey,Diana Jin,董毅,Grant Uhlir,姜汉雷,范洲,林翔,李婷,Jeff Henry,刘海静,刘经彦,明晓曦,Mariela Buendia-Corrochano,Peter Schaefer,Sam Holtzman,Stephanie Chavez,Sruthi Girish,Viral Joshi,卫传源,徐芳君,赵亦晨,Zia Tyebjee,钟丽佳
结构设计:Thornton Tomasetti
机电设计:WSP
执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Hassell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集团
结构形式: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梁结构体系
用地面积:17,937㎡
建筑面积:184,000㎡
设计周期:2013.8–2014.12
建造周期:2014.6–2018.5
本文图片由Gensler提供
采访、编辑 / 徐抒文、肖宁菲
新媒体编排 / HIKARI
© 建筑实践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回顾 |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
公共性与城市性|在西岸美术馆背后